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箕状断陷盆地多发育前积地震相,而前积地震相与岩性地层油气藏密切相关。以彰武断陷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为基础,识别出斜交前积、下超充填前积和小型叠瓦前积3种地震相,并分析其特征及其岩性地层油气藏发育规律:斜交前积,发育在构造平静期(九佛堂3—4砂组),向湖盆推进较远,规模大,代表远岸扇沉积,前积层的中部和上部含油气性好,可以发育有利的岩性地层油气藏;下超充填前积,发育在构造活动期(九佛堂5—7砂组和2砂组),为靠近主干断裂下盘快速充填的近岸扇沉积,扇中—扇根的相变带为潜在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发育区;小型叠瓦前积,发育在较深水地层单元(九佛堂5—6砂组),解释为扇体末端或侧缘沉积,以泥质沉积为主,含油气性差。识别出的前积地震相特征及其含油气规律可以为勘探程度较低的箕状断陷盆地油气勘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关家堡滩海区近岸水下扇体研究及勘探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关家堡滩海区位于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向埕宁隆起过渡的斜坡区,沙河街组为该区主要勘探层系之一。沙河街组主要为湖盆边缘相沉积,近岸水下扇发育。该区沙河阶组沉积体系以海岸线为界分为:东部海域为长石及火成岩颗粒含量高的水下扇体沉积;西部陆地为碳酸盐岩颗粒含量高的水下扇体沉积。东部扇体储层物性好,西部扇体储层物性差。本文通过地震相识别、地震属性预测、测井约束反演、微相分析、分频解释等手段精细刻画了扇体的空间展布特征。结合成藏条件分析,认为该区近岸水下扇体具备形成构造一岩性、岩性油气藏的条件,储层的分布对油气富集具明显控制作用,沿形成扇体的主水道应成为扩展勘探领域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修正Blake-Kozeny方程的基础之上推导出了非牛顿幂律型流体驱油的分流量方程、前缘运动方程,并根据推导的驱替前缘运动方程建立了视黏度与注水倍数关系以及平均含水饱和度与末端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式,考虑了聚合物溶液稠度系数H、幂律指数n、不可波及体积、岩石物性以及实验驱替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得到了新的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算例结果表明,油相的相对渗透率值与传统JBN方法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而水相相对渗透率值则大于传统的JBN方法的计算结果,聚合物溶液的有效黏度在驱替过程中随着饱和度的增加先变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4.
相对渗透率曲线反映油藏岩石中多相流体的渗流和分布规律。在聚合物溶液流经多孔介质的地下流变性实验研究基础上,获得了聚合物溶液有效粘度与分流量和相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式。解决了聚合物吸附/滞留及非牛顿流效应对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从而建立并改进了稳定流法测定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利用稳定流法实验技术,成功地测得了70℃高温油藏条件下的油/聚合物溶液体系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注聚合物段塞后的油/水体系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并确定了适当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方程。讨论了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特征,分析了水相中自由聚合物分子和岩石中吸附滞留的聚合物分子对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真实地反映了聚合物驱过程中的多相渗流规律,揭示了聚合物驱油机理。为聚合物驱的数值模拟、动态预测和效果评价提供了重要参数和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对渗透率曲线反映油藏岩石中多相流体的渗流和分布规律。在聚合物溶液流经多孔介质的地下流变性实验研究基础上,获得了聚合物溶液有效粘度与分流量和相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式。解决了聚合物吸附/滞留及非牛顿流效应对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从而建立并改进了稳定流法测定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利用稳定流法实验技术,成功地测得了70℃高温油藏条件下的油/聚合物溶液体系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注聚合物段塞后的油/水体系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并确定了适当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方程。讨论了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特征,分析了水相中自由聚合物分子和岩石中吸附滞留的聚合物分子对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真实地反映了聚合物驱过程中的多相渗流规律,揭示了聚合物驱油机理。为聚合物驱的数值模拟、动态预测和效果评价提供了重要参数和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6.
酒西坳陷下白垩统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酒西坳陷石大凹陷为一东断西超的中新生代箕状断陷湖盆.早白垩世早期,在右旋扭动背景下受局部拉张作用的影响,凹陷内形成了一系列NE、NNE向张扭性断裂,这些张扭性断裂控制了石大凹陷下白垩统的沉积,在湖盆陡坡带主要发育了独具特色的近岸水下扇砂岩沉积体.石大凹陷陡坡带控凹边界断层在早白垩世早期的强烈活动是导致近岸水下扇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近岸水下扇砂体常常下切到深湖--半深湖暗色泥岩,油源条件得天独厚,决定了近岸水下扇砂体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开展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的研究对指导断陷湖盆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是描述多孔介质中多相渗流动态及油田聚驱开发指标计算和预测的重要基础资料。文章通过大量的非稳态法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测定实验,研究了岩心润湿性、渗透率和聚合物溶液粘弹性对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形状和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亲油岩心相比,亲水岩心相对渗透率曲线上同一含水饱和度时聚合物相相对渗透率偏低,曲线右端点和等渗点都向右偏移,驱油效率较高;随着岩心渗透率的增加,相对渗透率曲线等渗点右移,两相流跨度增大,残余油饱和度变小,最终采出程度增加,含水上升率变低;与相同粘度的甘油驱对比,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右端点明显右移,说明聚合物溶液的弹性可降低残余油饱和度,提高了微观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是描述多孔介质中多相渗流动态及油田聚驱开发指标计算和预测的重要基础资料。文章通过大量的非稳态法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测定实验,研究了岩心润湿性、渗透率和聚合物溶液粘弹性对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形状和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亲油岩心相比,亲水岩心相对渗透率曲线上同一含水饱和度时聚合物相相对渗透率偏低,曲线右端点和等渗点都向右偏移,驱油效率较高;随着岩心渗透率的增加,相对渗透率曲线等渗点右移,两相流跨度增大,残余油饱和度变小,最终采出程度增加,含水上升率变低;与相同粘度的甘油驱对比,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右端点明显右移,说明聚合物溶液的弹性可降低残余油饱和度,提高了微观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9.
水驱后聚合物驱全过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田开发时水驱至一定含水率后聚合物驱的实际情况,选用大庆油田有代表性的葡Ⅰ组与萨Ⅱ组的天然岩心平行样,水测渗透率分别约1.0、0.6、0.2μm2,采用恒速非稳态法分别测定了水驱至含水率90%、94%、98%时转注聚合物溶液及后续水驱全过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水驱与聚合物驱全过程的相渗曲线形态与单一聚合物驱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注聚合物后的油相相对渗透率先增加后降低,而驱替相渗透率则先降低后增加;同等渗透率级别时,转注聚合物越早,其相渗曲线两相区跨度越大,残余油饱和度越低;转注聚合物时机相同时,岩心渗透率越高,油相相对渗透率下降越缓慢,对应水相相对渗透率上升越缓慢,使两相区增大,残余油饱和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相对渗透率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渗透油气层由于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渗流规律不符合达西定律,而现今实验室处理相对渗透率曲线的JBN方法是建立在达西定律基础上的,没有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为解决非稳态实验中对低渗透岩心的数据处理问题,在低渗透非达西渗流理论的基础上,推导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计算公式,当启动压力梯度为零时,该公式与JBN计算公式相同,可以看作是JBN方法的推广。与JBN方法相比,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后得出的油、水相对渗透率都是偏小,可以看出JBN公式对低渗透储层并不适用。考虑了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后,得出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更符合低渗透岩心的真实驱替过程,所以更有利于油气藏工程中的计算。 相似文献
11.
储集层微观参数对油水相对渗透率影响的微观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描述储集层微观参数对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建立油水两相流的三维准静态孔隙网络模型,运用逾渗理论描述微观渗流机制,模拟初次油驱和二次水驱过程,并对相对渗透率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验证了孔隙网络模型模拟的有效性。利用孔隙网络模型研究水湿情况下孔喉比、配位数、形状因子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孔喉比增大,残余油饱和度增大,水相达到同样的渗流能力所对应的含水饱和度相对增加;配位数增大,两相共流区变大,残余油饱和度减小,配位数对非润湿相油的相对渗透率影响较大;形状因子增加,残余油饱和度减小,两相共流区变大。图7表1参10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体现润湿性和孔隙结构对表活剂驱渗流特征的影响,在传统毛管数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物理模拟与数学处理相结合,提出了低渗透油藏包含润湿性和孔隙结构特征的扩展毛管数理论模型,并通过试验获得了不同低渗岩心对应的扩展毛管数与残余油饱和度,绘制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图版,据此建立了基于扩展毛管数的相渗曲线非线性处理方法,并进行了油藏工程应用。研究表明,扩展毛管数理论能够体现出低渗透油藏中润湿性和孔隙结构的影响,而低渗透油藏化学驱油需要降低界面张力和改变储层润湿性的共同作用。扩展毛管数与残余油饱和度具有非线性递减函数关系,并只有当其超过临界值时,残余油饱和度才会随其增加而大幅度地下降。基于扩展毛管数的残余油饱和度非线性表征方法,与实验计算结果吻合很好。低渗透油藏化学驱相渗曲线处理新方法能够体现润湿性的影响和表活剂体系的驱替特征,为低渗透油藏化学驱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由于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单个岩心的油水相渗曲线并不能代表整个油藏或区块的水驱渗流特征。为了获得具有代表性的油水相渗曲线,通常的做法是将渗透率相近的岩心的油水相渗曲线进行归一化处理。针对现有归一化处理方法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油水相渗曲线归一化的新方法。首先将油(水)相对渗透率和含水饱度标准化;然后采用单调保形插值拟合;在插值拟合的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计算归一化的油水相渗曲线。该方法得到的归一化油水相渗曲线更接近平均化的相渗曲线(实测曲线束中部),因此更能代表整个油藏或区块的水驱渗流特征,同时为后续的油藏数值模拟、动态分析、参数计算等提供更可靠的相渗资料。 相似文献
15.
润湿性是控制储层中流体位置、流动和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因此对相 对渗透率曲线有重要影响。从研究润湿性在相对渗透率曲线上的特征表现出发 , 利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储层的相对渗透率曲线 ,由得到的相对渗透率线上的 6个特征量 ,依据在Craig准则基础上制定的判定储层岩石润湿性的三饱和度准则 ,预测储层的润湿性 ,并与实验室AMOTT方法测量的润湿性结果对比 ,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可用于预测储层的润湿性。 相似文献
16.
17.
多孔介质中存在多相流体时,其相对渗透率会受到润湿性、岩石结构、流体饱和顺序等因素影响。岩心室内试验得到的单个样品相对渗透率变化规律仅表征了某种孔隙结构下的渗流规律,而储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对渗流的影响很难用一块岩样试验结果表达清楚。表征油藏中多个含油小层、以及同一小层不同沉积相带孔隙结构储层油水渗流规律需要综合各样品的试验结果,不同样品在综合过程中所占比重也需要合理分配。利用室内相渗试验、岩心化验分析结果,提出油藏综合相渗曲线渗透率拟合目标值等于油藏的平均渗透率,样品在综合曲线中的权重系数根据孔隙结构分布规律或渗透率分布规律确定,并给出了拟合油藏综合相渗曲线具体方法及步骤。 相似文献
18.
基于孔隙网络模型的微观水驱油驱替特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结合逾渗理论,采用截断威布尔分布作为孔喉特征分布函数,模拟储层岩心的初次油驱过程和二次水驱过程,建立了油水两相三维准静态孔隙网络模型;通过模型计算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孔隙网络模型的有效性。利用建立的孔隙网络模型,研究了岩心在水湿情况下,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如孔喉比、配位数、形状因子等对水驱油驱替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心的孔喉比越小、配位数和形状因子越大,残余油饱和度越小,水驱油的驱替效果越好;形状因子的变化对驱油效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