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维地震构造解释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论述了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方法和流程。对层位标定、层位解释、速度求取、成图及圈闭有效性分析等每个步骤的方法给以具体论述。从而为从事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利用三维地震数据的高精度和高密度,对研究区域内复杂断裂体系进行地震解释,特别是对小段层的解释方面突破了二维地震测线的限制。从地震数据的浏览及评估入手,建立三维空间地震解释模式,并利用自动追踪技术对层位进行精细解释。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干、曲率及倾角照明等多种地震属性技术,结合三维地震数据的可视化优势对工区内断层进行精细刻画,提高了地震解释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1):213-214
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地震解释技术逐渐被提上日程,该技术借助于先进的硬件设备,以强大的运算能力及良好的图像处理技术,将地下地质体通过三维模拟技术展现出来,极大地推动了地震解释的发展。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地震资料质量评价、目标体标定、目标体层位追踪、断层解释、目标属性分析。通过三维地震解释技术获得目标体的综合分析,达到精准、高效的勘探目的,值得在大量区块及研究区的研究中推广应用。未来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将朝着智能化、综合化、可视化方向不断发展,在人机交互解释的基础上,对地质体有着更加精准、可靠、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主要是应用地震资料结合计算机重新对研究区构造进行精细解释.针对本区的主要层位F1-1、F2和F2 y1进行构造层位分析.全区的三维地震资料偏移成果解释偏面积达75 km2,每个小层都通过手工追踪对比,精细程度达到4×8CDP的测网密度,即100m×200m,继续应用计算机进行内部插值到2×4CDP,经过每条测井线通...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21):99-100
随着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干数据体被更加广泛的应用在三维地震解释过程中。借助相干数据体可更好明确断层的空间分布,明确目的层岩性变化区域。基于此,本文就相干数据体以及相干数据体在三维地震解释中的应用进行相关概述,旨在充分发挥出相干数据体运行效率高、无人工干预等优势,切实提升三维地震解释精准度及全面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孙岗-下二门地区复杂断层分布特征,以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将超道技术应用到第三代相干体算法之中,深入讨论了改进后的相干算法对小断层精细描述的能力。应用结果表明:由改进后相干技术获得的相干切片可用于分析研究区的断层平面特征,不需要人工判断和组合断层,大幅度提高断层解释的效率。改进后的相干技术速度快,精度高,大大提高了地震资料识别小断层及微小构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三维可视化技术是一种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在八屋-四五家子构造解释中应用这种方法,直接在三维数据体内部工作,通过多属性体相互结合及层位断层的立体显示可以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地下的构造形态特征。通过种子点自动追踪、空间井位设计等技术可以快速的刻画目标体,提供设计井轨迹并能在钻井过程中实时的动态跟踪,根据实钻情况作出相应调整,钻井最大限度的钻遇了潜在的油气层。 相似文献
9.
相干体技术是通过量化处理地震数据体的相干属性,生成新的相干数据体,突出和强调地震数据的不相关性.三维相干体技术可将地震资料处理与地质解释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快速而直观的解释技术.三维相干技术在普光气田陆相地层地震解释中的实际应用,精确地反映了地层的不连续特征,运用效果十分显著.研究认为:应用三维地震相干体技术,能清晰地展示普光气田陆相地层断裂构造的分布和走向,解释人员能够在进行地震资料解释前即可对探区内的断裂构造异常有一个全面地了解与认识,解释断裂构造,不受人为因素影响,解释成果客观准确.这项技术对普光气田寻找勘探潜力,提高普光气田勘探效益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三维地震沉积解释方法是随着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建立等时格架约束下的高密度地层切片,结合剖面精细构造解释,能够从平面和剖面两个视角互动解释地震资料,在高密度地层切片上进行沉积微相的解释,大大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利用率,真正做到了全三维地震解释,同时平面和剖面的互动解释,解决了因为地震纵向分辨率低,在剖面上很难识别沉积微相的问题,降低了解释难度,大大提高了解释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14.
地质构造的三维可视化模型能够将复杂的地质构造情况、地质体的形态以三维的形式表现出来,可有效地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查、油气勘探开发、煤田地质勘探、矿山生产和管理、地质灾害治理等地质科学的各个领域。综述了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的开发现状,三维地质可视化技术发展概况和趋势,三维可视化模型实现的典型方法和关键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17.
虚拟地质建模与可视化(3D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Virtua Visualizationl)是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由勘探地质学、数学地质、地球物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计算几何、数据挖掘、科学可视化和虚拟现实等学科形成的一门新型交叉性学科,是地球科学和信息科学的高度综合。20世纪90年代后期提出了数学地球的概念,即建立一个多分辨率、三维动态表达的虚拟地球,使得获取、存储、处理和显示地学数据的方法发生了深刻地变化。数字地球试图探索提供关于地球参考信息交换与发布的一个全球环境,其中,虚拟地质建模与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史实现数字地球计划的前提之一,为地质学者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并有助于更好地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原有的基于井资料的断层解释已经不能满足油田开发对碡7i层描述的要求。采用井震结合断层解释方法,充分发挥井震资料各自的优势,提高断点组合率,使断层的空间组合和平面形态描述更加合理,提高断层描述精度。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选煤厂智能化发展迅速,智能设备仪器产生数据量级大,通过数据孪生对数据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将报警数据、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视频监控数据等通过三维可视化效果进行集成,实现数据的全方位、跨平台管理。通过将数据孪生与三维可视化的结合,提高了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简化了工作任务,数据利用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