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应用于快速测定建设用砂氯离子含量。结合港口码头等野外现场检测,在实验中做了干砂与湿砂制样、过滤及PHS-3C酸度计、CL-F型快速氯离子测定仪、DY-2501A氯测试仪的测定比较,并与传统的氯离子检测方法—硝酸银滴定法进行了比较,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NJCL-H混凝土氯离子含量快速测定仪测定建筑用砂氯离子含量,通过与国标规定的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了一种可以对建筑用砂中氯离子含量进行快速测定的方法,并且研究了影响快速测定法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佳的快速测定方法。结果表明,NJCL-H混凝土氯离子含量快速测定仪可以替代国标中规定的标准测试方法,得到的检测结果误差小,精度高,而且操作简单;确定了最佳的氯离子快速测定的样品处理方法: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0.1g,将试样倒入磨口瓶中,用容量瓶量取500mL蒸馏水,注入磨口瓶,盖上塞子,摇动一次后,静置10min待测。  相似文献   

3.
《福建建材》2012,(10):2
日前,由福建省计量院承担的省质监局科技计划项目《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和扩散系数测定仪校准方法研究》通过验收,该项目填补了该省相关校准规范的空白。该项目通过制定该省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测定仪(以下称电通量仪)生产企业、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测定仪(以下称RCM测定仪)生产企业以及建筑部门使用  相似文献   

4.
氯离子对钢筋混凝土的侵蚀危害已在业内引起广泛重视,检测混凝土是否具有抗氯离子侵蚀能力非常必要。由英国女王大学开发的现场检测设备PERMIT氯离子扩散系数测定仪,不仅能检测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能力,而且能实现无损检测。文章通过试验研究PERMIT法与国内检测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能力RCM法的相关性并推算出相关公式。  相似文献   

5.
正厦门美益集团是由2005年7月成立的厦门美益建材有限公司升格而成,注册总资金8168万元,是一家集预拌混凝土、水泥、加气混凝土墙体材料等新型建材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工业企业。现有8家下属公司,建有10个实(试)验室,配备有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测定仪、氯离子含量快速测定仪、精密混凝土含气量测定仪及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等先进的建材检验、试验设备。公司拥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研发、生产专业技术人员;有10条先进的HLS-180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两种类型混凝土氯离子浓度随龄期的变化情况、不同的检测方法的精确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混凝土中水溶性氯离子浓度随龄期增加会有所降低;酸溶法测得的结果不会随龄期变化,检测结果的重现性较好;GB50344附录E在取样量的样品的处理上不同于JGJ/T322中附录C,使得该方法的检测限低于JGJ/T322中附录C;快速氯离子测定仪测得拌合物氯离子浓度的不确定度大,在工程上仅可作为参考,不建议做为验收依据;由于GB50010与GB50164对混凝土氯离子浓度的定义不同,导致同一份混凝土样品用两个国家标准判断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7.
日前,由福建省计量院承担的省质监局科技计划项目《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和扩散系数测定仪校准方法研究》通过验收,该项目填补了该省相关校准规范的空白。该项目通过制定该省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测定仪(以下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废轮胎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采用了DY-2501B氯离子快速测定仪,对废轮胎再生混凝土试件的氯离子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了水灰比、橡胶取代率、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废轮胎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水灰比的增大,废轮胎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逐渐减弱,30~60 d内氯离子含量的增加速率减缓;随着橡胶取代率的增加,废轮胎再生混凝土内氯离子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现象,而拐点因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变化而变化;废轮胎再生混凝土内氯离子含量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橡胶取代率为30%,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30%时氯离子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混凝土拌合物中氯离子对钢筋的锈蚀作用对混凝土结构的破坏性,介绍了氯离子的来源和控制检测规范,着重介绍了混凝土拌合物中氯离子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2016,(2)
主要对静力弯曲荷载作用下氯离子侵蚀双掺混凝土进行了试验研究。主要研究了静力弯曲荷载水平(0.3、0.4、0.5)、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侵蚀溶液以及侵蚀龄期(30、90、150、210、270 d)情况下氯离子对C55混凝土的劣化破坏作用,试验测试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宏观方面主要采用氯离子含量快速测定仪测试各侵蚀龄期混凝土中自由氯离子和总氯离子浓度分布规律,分析氯离子结合率的变化规律,微观方面主要对混凝土粉末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XRD,X-ray diffraction),获得混凝土粉末的XRD图谱,分析了氯离子侵蚀过程混凝土内部固相组成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1.
混凝土结构服役环境中的Cl-是导致钢筋锈蚀进而结构失效破坏的重要因素,因而将水溶性Cl-含量确定为新拌混凝土的关键指标之一.本文对比了几种水溶性Cl检测方法的优缺点,确定离子选择电极法作为仪器开发的原理.详细介绍了仪器功能设计的思路以及在保证测量精度方面进行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仪器样机.经过性能对比发现,本课题开发的仪器样机已达到进口同类仪器水平.本仪器可用于检测新拌混凝土、海砂和水溶液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  相似文献   

12.
研究海砂中的氯离子含量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规律是制备抗钢筋锈蚀混凝土的基础。根据海砂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同,研究了水胶比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改善效应。结果表明:在氯离子含量分别为0、0.06%、0.12%、0.30%时,降低水胶比均能使海砂混凝土的电通量下降。当水胶比低于0.35时,海砂混凝土的电通量均可低于1000 C;水胶比相同且混凝土氯离子含量在0~0.30%时,氯离子含量越高,电通量越低,氯离子结合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主要研究水洗次数、扰动方式及水洗时间对海砂氯离子含量的影响,以得到最佳淡化海砂的关键工艺参数,并研究了关键工艺参数下的海砂氯离子缓释规律.在试验条件下,关键工艺参数是水洗次数不低于3次;扰动方式中转速是关键;清洗时间延长有利于海砂氯离子的释放.结果表明,淡化工艺可以降低海砂氯离子含量,但是随着放置时间延长,海砂氯离子会...  相似文献   

14.
粉煤灰和渗透结晶材料对海工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有很大影响。采用了GB/T50082—2009中的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和电通量法对海水环境下掺有粉煤灰和水泥基渗透结晶材料的混凝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一定掺量范围内,随着粉煤灰和水泥基结晶材料掺量的增加,海水环境下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氯离子扩散系数快速测定法(RCM法)测定混凝土Cl-渗透系数.分析矿物掺和料种类及掺量对混凝土抗Cl-渗透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胶凝体系下,矿粉对混凝土的抗Cl-渗透性作用远大于粉煤灰,粉煤灰和矿粉(1∶1)复掺能够较好的提高混凝土抗Cl-渗透能力,同条件下粉煤灰混凝土的渗透系数是矿粉系列的2~3倍.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了石粉含量对不同强度等级机制砂混凝土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抗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粉对低强和高强混凝土的影响不完全相同,对于低强度机制砂混凝土,随着机制砂中石粉含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提高,而抗冻性能降低,尤其是当石粉含量高于10%(石粉与水泥体积比超过1∶3.47)时,混凝土劣化明显;但对于高强混凝土而言,仅当石粉含量大于7%时,石粉使混凝土工作性出现劣化,而对于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冻性能等耐久性,石粉含量从3.5%提高到14%,均未使高强机制砂混凝土出现劣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赵凯旋    张莎莎    常春普    杨晓华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23,(3):180-190
为了探明氯离子对粗粒硫酸盐渍土盐胀特性的影响,采用人工配制的粗粒硫酸盐渍土,以含盐量、压实度、含水率、上覆荷载等单因素试验为基础,对粗粒硫酸盐渍土进行多因素下单次降温试验,通过添加无水氯化钠研究氯盐的存在对粗粒硫酸盐渍土盐胀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氯离子含量和上覆荷载大小对砾类、砂类硫酸盐渍土盐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在89%~97%的范围内提高压实度对抑制砾类、砂类硫酸盐渍土的盐胀率增长无显著效果; 在7%与7.85%含盐量下,增加含水率对砾类、砂类盐渍土的盐胀有显著促进作用; 对于砂类盐渍土,在2%含盐量下增大含水率会降低其盐胀率,在5%含盐量下增大含水率盐胀率会先增大后下降,在13.7%含盐量下增大含水率会增大其盐胀率; 对于砾类盐渍土,各因素对盐胀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含盐量、含水率、上覆荷载、压实度、含盐量与含水率交互作用; 对于砂类盐渍土,各因素对盐胀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含盐量、含盐量与含水率交互作用、上覆荷载、压实度、含水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海砂混凝土不同条件下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测试,对海砂高强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砂中氯离子含量在0.123%、在混凝土中使用量低于320kg/m3的条件下,对强度高于50MPa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碳化性能、抗氯离子扩散性能影响不大;海砂混凝土的钢筋锈蚀失重率随着海砂掺量的增加和水胶比的增大而增加;阻锈剂的掺入和保护层厚度的增加,可使海砂混凝土的抗钢筋锈蚀能力有所改善,钢筋锈蚀程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9.
Offshore sand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figure of 0.075% by weight of sand was arrived at as a safe limit for allowable Cl ion content in offshore sand for OPC based reinforced concrete. A 2 m high sand column was fabricated for checking the effects of natural drainage and simulated rain on the chloride levels in offshore sand, and the action of even 80 mm of rain was found to reduce Cl contents to below acceptable levels. The accelerated corrosion performance of grade 20 concrete (i.e. the most critical structural grade) with the allowable Cl content in the sand was satisfactory and similar to a chloride free control mix; on the other hand, a mix with seawater saturated sand (0.3% Cl) showed clear evidence of high corro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