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克明 《酿酒》2006,33(3):94-97
采用固定化酿酒酵母和产香酵母发酵海带,酿造海带酒。对游离细胞与固定化细胞的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产酒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发酵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酿酒酵母和产香酵母二种菌种菌量的最佳配比为4∶1,发酵温度20℃,固定化细胞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凝胶粒的充填系数分别为0.25和0.5,游离混合细胞的发酵时间为7d,固定化细胞连续发酵稀释速率0.12/h其发酵时间为0.5d左右。经160d连续发酵实验,PVA固定化细胞粒子的机械强度良好.  相似文献   

2.
王克明 《酿酒》2005,33(4):66-68
采用PVA为载体共固定化酿酒酵母和产香酵母发酵葛根,酿造葛根酒。对游离细胞与固定化细胞的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发酵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酿酒酵母和产香酵母二种菌种菌量的最佳配比为3(1,发酵温度20℃,共固定化细胞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凝胶粒的充填系数分别为0.25和0.5,游离混合细胞的发酵时间为7d,共固定化细胞连续发酵稀释速率0.12/h其发酵时间为0.5d左右。经2000d连续发酵实验,PVA固定化细胞粒子的机械强度良好.  相似文献   

3.
以苦瓜为主要原料,采用固定化酿酒酵母和产香酵母酿造苦瓜酒。对游离细胞与固定化细胞的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发酵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酿酒酵母和产香酵母2种菌种菌量的最佳配比为4:1,发酵温度25℃,共固定化细胞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凝胶粒的充填系数分别为0.25和0.5,游离混合细胞的发酵时间为7d,共固定化细胞连续发酵稀释速率0.12/h,其发酵时间为0.5d左右。经60批次连续发酵实验,固定化细胞粒子的机械强度良好.  相似文献   

4.
固定化多菌种发酵海藻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VA固定化酿酒酵母和产香酵母发酵海带,酿造海藻酒。对游离细胞与固定化细胞的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发酵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酿酒酵母和产香酵母最佳配比为4:1,发酵温度20℃,固定化细胞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凝胶粒的充填系数分别为0.25和0.5,游离混合细胞的发酵时间为7d,固定化细胞连续发酵稀释速率0.12/h,发酵时间为0.5d左右。经160d连续发酵实验,PVA固定化细胞粒子的机械强度良好。  相似文献   

5.
王克明 《中国调味品》2006,(12):28-32,56
以海带为主要原料,采用PVA固定化酿酒酵母、产香酵母和醋酸菌双轮发酵酿造海藻功能食醋进行了研究。对游离细胞与固定化细胞与固定化细胞的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产酒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发酵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酿酒酵母和产香酵母二种菌种菌量的最佳配比为4:1,发酵温度20℃,固定化细胞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凝胶粒的充填系数分别为O.25和O.5,游离混合细胞的发酵时间为7d,固定化细胞连续发酵稀释速率0.12/h其发酵时间为0.5d左右。经160d连续发酵实验,PVA固定化细胞粒子的机械强度良好。  相似文献   

6.
固定化连续发酵是将固定化细胞或固定化酶置于某一生物反应器内进行连续发酵的技术。阐述了固定化连续发酵生物反应器、发酵工艺及动力学的研究,并介绍了该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7.
王克明 《酿酒科技》2005,(10):75-78
采用PVA固定化酿酒酵母、产香酵母和醋酸菌双轮发酵海带酿造海藻酒。对游离细胞与固定化细胞的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产酒的动力学进行研究,并建立相应的发酵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酿酒酵母和产香酵母菌种量的最佳配比为4:1,发酵温度20℃,固定化细胞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凝胶粒的充填系数分别为0.25和0.5,游离混合细胞的发酵时间为7d,固定化细胞连续发酵稀释速率0.12/h,其发酵时间为0.5d左右。经160d连续发酵实验,PVA固定化细胞粒子的机械强度良好。  相似文献   

8.
固定化酵母连续发酵生产香蕉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进行了固定化酵母连续发酵生产香蕉酒的研究。通过试验,找到了较佳的果胶酵法制取香蕉汁的工艺,制得的果汁澄清透明,香味浓郁。进行了固定化酵母分批和连续发酵果酒的试验研究,确定了较佳发酵条件为:16~18℃,稀释速率0.1h~(-1),反应器内固定化凝胶珠充填系数为0.5,所得的香蕉酒口感醇和,风味较好。主发酵周期从游离酵母的7天缩短到固定化连续发酵的半天。进行了发酵动力学的研究,提出了固定化酵母果酒发酵的数学模型,即产酒速率为:  相似文献   

9.
啤酒连续发酵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凤  李崎 《酿酒》2001,28(2):30-33
介绍了连续发酵的两种方式:固定化酵母连续发酵和游离酵母连续发酵,分析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并介绍了这两种方式在啤酒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啤酒酵母的固定化原理及具体的操作方法,阐述了利用固定化酵母进行啤酒连续发酵的工艺过程、操作要求及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用硅橡胶膜生物反应器系统选育高性能酿酒酵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硅橡胶膜生物反应器的发酵-渗透汽化耦合功能,进行长期封闭循环发酵,使酵母在这种特定环境下完成适应性自然进化,从而获得优势的突变株。以工业安琪酵母ADY为原始菌株,进行每一轮500h的封闭循环发酵,在发酵终点取菌悬液做平板筛菌,分离出遗传约200代的相对强势的新菌株,再转移新菌株进行同样的发酵和终点筛选实验。如此的发酵-筛选-转移实验共进行了3轮。试验结果表明:ADY遗传超过600代的菌株S33,在500h封闭循环发酵残液配制的培养基条件下,表现出了明显的环境适应性遗传优势,其细胞生长速率、产物乙醇的比生成速率和糖转化率都相对原种菌ADY分别提高了约71.8%、53.6%和52.7%。  相似文献   

12.
Developing a sustainable continuous fermentation reactor is one of the most ambitious tasks in brewing science, but it could bring great benefits regarding volumetric productivity to modern breweries. Immobilized cell technology is often applied to reach the large densities of yeast needed in a continuous fermentation process. However, the financial cost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carriers for yeast immobilization is one of the major drawbacks in the technology. This work suggests that yeast flocculation could address biomass immobilization in a gas‐lift reactor for the continuous primary fermentation of beer. Nearly 25 g dry wt L?1 of yeast was flocculated in the reactor before interruption of the fermentation. Stable sugar consumption and ethanol production (4.5% alcohol by volume) from an 11°P wort was evidenced. The key esters and higher alcohols measured in the young beer met the standards of a finished primary beer fermentation. Copyright © 2014 The Institute of Brewing & Distilling  相似文献   

13.
从多株酒精酵母菌株中筛选出S.cerevisiae KG作为连续发酵菌株,在酒精连续发酵过程中使用具有细胞循环的双罐系统。淀粉经酸酶复合糖化,然后送入酒精连续发酵系统,酒精生产强度可达到28.5(g/l.hr)。  相似文献   

14.
PVA膜固定化酵母发酵酒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功  王联结 《食品科学》2007,28(8):244-247
以聚乙烯醇(PVA)和阴离子交换树脂混合制成的生物膜作为固定化酵母载体进行酒精发酵的研究,结果表明:发酵的最适条件为pH5.0,温度30℃,多次批量发酵时,酒精最高生成量可达5.74g/100ml,残糖为0.36g/100ml。进行流速为20ml/h的连续发酵20d,发酵稳定后酒精含量保持在5.50g/100ml左右。  相似文献   

15.
文中阐述了一种提高液态深层发酵制醋出品率、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实用方法.在液态深层发酵制醋连续生产过程中,采用所述工艺控制方法和车间设备设计思路,能比一般1/2分割取醋工艺生产食醋产量提高25%以上,原料利用率可达到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16.
孙金旭 《中国酿造》2012,31(1):105-107
通过深层发酵法,对比研究了连续、分批、补料分批3种培养方式对樟芝真菌菌体,胞内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补料分批相对于连续培养,菌体最大产量提高5.51%,胞内多糖最大产量提高11.25%。胞外多糖最大产量提高21.70%,补料分批培养优于连续培养和分批培养。  相似文献   

17.
研究3种非酿酒酵母与酿酒酵母在混菌发酵过程中生长的变化及对酒风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非酿酒酵母的存在会降低酿酒酵母的发酵速率,与混合培养相比,连续培养能够提高非酿酒酵母的存活抗性,克鲁维酵母和圆酵母参与的混合培养表现出较低的醋酸产量,圆酵母和汉逊酵母相似纯培养时表现出发酵不完全的特性,非酿酒酵母的存在能够提高酒乙酸乙酯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L-色氨酸营养缺陷型高产菌HX22-118为出发菌株,研究探讨L-色氨酸补料分批发酵工艺。方法通过对L-色氨酸补料分批发酵工艺中不同初糖浓度、不同补料方式、碳氮源比例、不同p H值调节方式、添加L-苯丙氨酸、L-酪氨酸对发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通过补料分批发酵工艺能有效地解除了高糖对菌体生长的抑制,促进菌体生长产酸,选择初糖淀粉浓度为90 g/L,保持葡萄糖总浓度160 g/L,在发酵第24 h开始连续流加剩余的糖,并于发酵第12 h和24 h分2次补加各50 mg/L的L-苯丙氨酸、L-酪氨酸,同时用氨水与Na OH控制发酵过程的p H,发酵产酸较分批发酵的33.5 g/L提高49.5%,达到50.1 g/L,缩短了发酵周期,提高了原料利用率。结论形成一套先进的L-色氨酸工业化发酵生产工艺技术,产酸高,生产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9.
微滤膜偶联生物反应器制备泡菜发酵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自主研发的微滤膜偶联生物反应器制备泡菜用液体发酵剂,直接用于泡菜发酵。研究表明,通过生物反应器可控制乳酸菌培养过程中的pH、温度、溶氧量和追加营养物质的时间,植物乳杆菌在生物反应器内恒定pH培养12 h后活菌数达到5~8×109 CFU/mL;选择中空纤维膜膜滤的操作条件为蠕动泵转速50 r/min,压力0.15 MPa,对菌悬液进行膜滤浓缩1 h可得到4 L活菌数为2~3×1010 CFU/mL的浓缩菌液。浓缩菌液稀释5 000倍作为泡菜用发酵剂,直接用于泡菜发酵。室温条件下发酵3 d得到优质泡菜,比自然发酵短2 d。此微滤膜偶联生物反应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连续生产泡菜发酵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