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硫化铅选择性涂层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报道一种我所研制成的低成本选择性硫化铅涂层,其太阳吸收率α_s=0.91—0.94,红外发射率ε_n=0.34—0.58。研究了配比、厚度和颗粒度对涂层光学性能的影响,硫化铅颗粒分布峰值位于2微米附近时,可获得较好的光学性能,该峰值刚好位于选择性涂层光谱的截止波长。作为粘合剂,沥青清漆在红外光谱范围有良好的透明性。  相似文献   

2.
《可再生能源》2013,(9):21-25
利用磷酸改性凹凸棒石吸附溶液中的铅离子,再与硫化钠反应后制得硫化铅/凹凸棒石复合材料。试验显示:60 mg/L的含铅离子溶液中制备的硫化铅/凹凸棒石复合材料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30 min,温度提高约6℃,其光热转换能力强于体相PbS;对波长3002 500 nm的太阳光有比体相PbS更高的吸收率;复合材料中的PbS比体相PbS的电子跃迁能带更宽;材料密度远低于体相PbS,可以在同等厚度下覆盖更大的面积。  相似文献   

3.
CuInSe_2作为一种高效光伏转换材料受到极大的重视。CuInSe_2的禁带宽度为1.04eV,与地面太阳光谱匹配较好,是一种直接跃迁材料,具有高吸收系数,只要几微米的厚度就可以制成高效电池,从而降低了对材料扩散长度的要求。CuInSe_2与CdS有良好的晶格匹配,可以得到效率高于10%的全薄膜p-GuInSe_2/n-CdS电池。研究表明,6—8微米厚的CuInSe_2/  相似文献   

4.
对SiO_2/CrO_x/CrN_y/Al型太阳能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盐雾腐蚀性能进行测试。在35℃下经质量分数为1%、3%、5%的NaCl盐雾处理一系列时间后采用UV、VIS、NIR、FTIR、SEM等方法表征该涂层腐蚀后光学性能及表面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的NaCl盐雾腐蚀后涂层出现表面粗糙度增加、白色斑点、起泡等缺陷。光学性能的衰减规律为:吸收比呈指数衰减,发射比初期迅速增加,然后进入钝化期,最后进入过钝化期而再次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利用单靶磁控非反应及反应溅射技术在玻璃或塑料上制备TiO_x/Ti及AlNx/Al控光膜的试验结果。在0.35-2.5微米波长范围内测定了TiO_x/Ti/玻璃及AlN_x/Al/玻璃控光膜的透过率和反射率,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一致。由实验结果计算了控光膜系的太阳光透过率T_s、遮荫系数SC、可见光区平均透过率T_v、可见光区的最大透过率T_(vmax)及膜的室温发射率ε。结果表明,TiO_x/Ti膜系的透过率没有明显的选择性,它能抑制太阳光的进入,可用于交通工具。AlN_x/Al膜系有较好的光谱选择性和低的室温发射率,适于作建筑上的控光膜。  相似文献   

6.
Al-C-F/渐变SS-C/Al选择性吸收表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建立了铝与不锈钢两个平面磁控靶溅射系统。反应溅射沉积了一组SS-C复合材料、α-C:H与Al-C-F均匀薄膜。运用椭偏仪-分光光度计法确定了上述薄膜在太阳光谱范围(0.35—2.5μm)内的光学常数谱值(?)(λ)=n(λ)-ik(λ)。 对多层膜系的模型用计算机进行优化设计与计算。实验表明,溅射沉积Al-C-F/变渐SS-C/Al选择性吸收表面,其反射率谱值与计算出的最佳谱值基本一致,太阳吸收率α≈0.96,法向发射率ε_n≈0.06(80℃)。经真空中450℃烘烤1小时,该表面的光学性能基本没有变化。这种优质表面用于玻璃真空集热管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硫化铅选择性吸收涂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0.1μm枝蔓硫化铅作吸收剂,用乙丙橡胶或氟树脂作粘合剂,配制成涂料,喷涂于抛光的铝板或镀锌铁皮上,涂层厚度在0.6mg/cm~2左右,可获得α=0.85—0.91,ε=0.23—0.40的选择性吸收涂层,涂层耐热达280℃以上。本文重点讨论了影响涂层指标的几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据报道,韩国光州科学技术院的科学家研发成功一种超薄、超有弹性的太阳能电池板,它比头发细100倍。这种太阳能电池板直径约为1.4微米,比人类头发或油漆涂层薄得多(头发直径通常为100微米),比当前使用的最薄的太阳能电池板还要薄3~4倍。据介绍,这种太阳能电池板弯曲时更不易碎。在测试中,他们发现这种太阳能电池板裹在1.4微米宽的物体上时依然可以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9.
国外科技     
《太阳能》1986,(3)
美国巴特尔试验室正在设计空气注入式太阳能中央接收器。这种接收器能将聚光度2000的阳光转变为30兆瓦电。他们的计划是向接收器吹入微量的烟,以使空气过热。小于微米的烟的微粒吸收太阳光,在它们最后被氧化之前,使空气加热。巴特尔试验室三年前就曾利用一种窗式接收器进行过烟微粒染黑空气太阳能加热的试验。试验是成功的。但巴特尔认为这种安排需要大高温窗,因而是不实际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热元件对具有多层Al-N/Al吸收表面的玻璃真空集热管长时间分别在100℃、200℃与300℃下加热,测定其管内压强、热损与吸收表面发射率变化。用四极滤质器对加热后的集热管内残余气体作了分析,表明有一定量的He气。用俄歇电子仪分析了吸收表面沿深度的化学组成。老化试验表明,玻璃真空集热管可以长期工作在200℃。  相似文献   

11.
彭冬根  张小松 《太阳能学报》2015,36(12):2993-2999
通过在太阳能集热再生器理论建模中考虑玻璃盖板的温度影响分别提出单向吸收、双向吸收及简化改进3种太阳能集热再生模型。通过对几种数值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玻璃盖板温度差异较明显但再生用空气温度相差较小且溶液和玻璃盖板之间的辐射换热对溶液再生性能影响较大。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双向吸收模型的正确性及简化改进模型对双向吸收模型的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甲醇水蒸汽重整制氢反应,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微槽道反应器的Cu/ZnO/Al2O3催化剂涂层。通过对其关键制备参数的优化,筛选出COAT-14-6(CuO 14wt.%,ZnO6wt.%)为性能最佳的催化剂涂层。研究发现Cu,ZnO/Al2O3涂层催化剂的活性与活性铜的表面积和催化剂的还原性密切相关。100h的连续性实验结果表明,涂覆了COAT-14-6的微槽道反应器可以与10W的燃料电池配套。  相似文献   

13.
炭化微米木纤维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柴油车尾气过滤材料,它具有过滤效率高、成本低、背压小等优点.根据炭化微米木纤维微粒捕集器的特点,通过犀牛及GAMBIT软件建立炭化微米木纤维滤芯三维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炭化微米木纤维尾气微粒捕集器内部流场进行模拟,并用云图表达流场尾气流速、压力及粒子运动规律的模拟结果,最后利用6110A柴油机实验台通过实验对模拟结果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基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材料的微米-纳米分层阵列结构双重减反膜。微米阵列结构模板图案由常规的激光直写光刻机光刻而成。微米阵列结构被复制到PDMS薄膜上,对PDMS薄膜进行等离子体表面修饰处理后在微米阵列结构上形成纳米褶皱结构,从而低成本制备出微米-纳米分层阵列结构双重减反膜。测试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微米-纳米分层阵列结构的PDMS减反膜可以将高效率多晶硅太阳电池的相对效率提高4.6%以上,相对反射率减小30%以上,并使减反膜表面的水接触角提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东京煤气最近研制成一种具有世界最大功率密度和电流密度的小型平板型固体电解质燃料电池SOFC,SOFC具有高发电效率、大功率密度和高温排热的特点,其平板型又较园筒型可有更高的效率和实现小型化,使成本下降。 这种平板型电池的特点是固体电解质采用CVD法沉积得到,厚度只有30微米,东京煤气在厚度为100~150微米厚的燃料极基板上沉积一层30微米厚的YSZ薄膜后,制成线度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当代监测装置和方法如铁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在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定量分析方面的用途及其固有缺陷,认为已无法满足当今对监测技术的进一步要求,为此在预研论证和性能参数优选与匹配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新型微粒定量分析仪,能对粒度在5~7μm(微米)以上的微粒分档计量。通过初步应用认为,该仪器在教学、科研和工程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往,红外线辐射体通常使用的有氧化铝系和氧化钛系之类的两种陶瓷,但最近日本名古屋工业试验所研制成一种由过渡性金属氧化物组合的高效率的陶瓷红外线辐射作。所谓红外线,即它的波长比可视光线长,比微波(超短波)短,是一种波长从0.75微米一l毫米左右的电磁波。红外线可分为生如,一般把波长在2.5&米以下的称近红外线,波长在2.5-25微米(狭义范围)的称红外线,而波长约在25微米以上的称远红外线。由于这种光线有强的热效果,故又称为热线,工业上它可用于塑料加工、涂料干燥等方面。红外线辐射体的优点是,由于不会被空气之类…  相似文献   

18.
李睿 《锅炉技术》2014,(2):44-48
燃烧后碳捕集技术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重要技术。目前燃烧后碳捕集技术的主要有吸收法、吸附法和膜分离法3种实现方法,三者各具优缺点,因此需要通过综合评价来实现科学优选。首先从环保性能、经济性能和技术性能3个方面对3种燃烧后碳捕集技术进行了定性评估。在定性评价结果数值化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3种燃烧后碳捕集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3种燃烧后碳捕集技术的综合得分由大到小依次是: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其中,吸收法和吸附法的得分相近,是目前比较可行的燃烧后碳捕集技术,膜分离法具有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小和能耗低的优点,极具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9.
ZnO与TiO2的质量比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温水溶液法制备ZnO微米棒;ZnO微米棒与TiO2纳米粉以不同比例混合,制备复合浆料;采用刮涂法把复合浆料涂敷在透明导电玻璃上,制备ZnO/TiO2复合薄膜光阳极。通过电池的I-U特性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研究ZnO微米棒与TiO2纳米粉的比例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ZnO与TiO2的质量比为1∶1时,DSSC的效率最高,此时的光电转换效率比纯TiO2电池的效率提高了31%。这主要得益于ZnO微米棒更高的光利用率和良好的电子转移特性。  相似文献   

20.
液氨法吸收烟气中CO2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液氨法吸收烟气中CO2的新方法,研究不同因素对CO2吸收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室温和大气压力下,采用液氨法时CO2可以达到很高的吸收效率和吸收比,是一种较理想的CO2吸收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