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红  陶静  李颖 《食品工业科技》2011,(08):350-352
详细研究了脂肪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反应,并且对影响产物浓度的几种主要因素进行讨论(如脂肪酶、溶剂、温度、底物比、添加剂),首次通过加入相转移剂提高反应产物浓度,确定了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最适反应条件:3mL叔戊醇为溶剂,催化剂为Novozyme435,其最佳用量为0.05g,底物棕榈酸与抗坏血酸摩尔比3:1,0.3g4A分子筛作为吸水剂,0.3g四丁基溴化铵作为相转移剂,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72h,得到产物浓度为16.6mg/mL。   相似文献   

2.
以L-抗坏血酸和棕榈酸乙酯为原料、H2SO4为催化剂,酯交换法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研究了L-抗坏血酸与棕榈酸乙酯的摩尔比、催化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产率的影响。工艺条件优化后,产率达到75%,产品质量符合GB16314-1996标准。  相似文献   

3.
详细研究了一种以L-抗坏血酸和棕榈酸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和溶剂,直接酯化合成新型抗氧化剂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改进方法.通过实验改进了产物的精制方法,选用了更适宜的重结晶及洗涤试剂.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L-抗坏血酸与棕榈酸的物质的量比等关键因素对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产率的影响,确定了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L-抗坏血酸与棕榈酸以物质的量比1 :1.35的比例,于25℃的反应温度下,在98%浓硫酸中反应40h后,反应混合物经过冰水洗涤、甲苯重结晶、石油醚洗涤,产率可达86.3%.该方法后处理工序简单,分离效果好,产率高,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更适宜工业化生产.合成的产品经熔点、红外光谱及质谱进行鉴定,符合GB16314-1996标准.  相似文献   

4.
新型营养性抗氧剂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抗氧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在猪油,大豆油,菜籽油及鱼油中抗氧化情况,并与其它抗氧剂作比较,结果显示: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是一种良好的油脂稳定剂。  相似文献   

5.
新型营养性抗氧化剂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叙述了抗氧剂的概况及新型营养性抗氧化剂L-坏血酸棕榈酸酯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薄层扫描法测定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利用薄层扫描法测定 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 L AP)的可行性 ,优选了测定条件 ,建立了测定其含量的薄层扫描法。本法检测范围为 2 5~ 2 0 μg,相对标准偏差为 1 34 % ,回收率为 98 4 %~ 1 0 1 8%。  相似文献   

7.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是一种新型的抗氧化剂,因其有安全、稳定、无毒的优越性,备受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的青睐。酶催化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条件温和,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酶催化反应的选择性强,使得产物单一,分离纯化过程较为简单。综述了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酶法合成的影响因素,如酶、反应介质、水含量、反应底物摩尔比、温度等。  相似文献   

8.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长波  高瑞昶 《中国油脂》2003,28(10):46-49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是优良的天然抗氧化剂。综述了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合成研究进展,归纳了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几种合成方法,如化学合成法和酶催化法,为其合成研究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9.
对水、庚烷和叔戊醇等几种反应媒体和NOVO4 3 5(Candidaantartica) ,MML (Mucormiehei) ,LIPOLASE ,PPL(Porcinepancreas)等数种脂肪酶对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合成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结果表明 ,反应媒体及脂肪酶品种对反应影响极大 .所研究的几种反应媒体中 ,叔戊醇是唯一适用于该反应的反应媒体 .在所研究的几种脂肪酶中 ,NOVO 4 3 5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 ;MML也有一定活性 ,但不如NOVO 4 3 5,其相对活力只有NOVO 4 3 5的 2 0 % ,其余酶种则无催化活性 .  相似文献   

10.
对叔戊醇中酶法合成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L AP)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对影响其反应动力学的因素 (转速、温度、水分活度、酶质量分数和底物浓度 )进行了探讨 ,确定了最有效的酶促反应环境 .即转速为 2 0 0r/min ,温度为 55℃ ,水分活度为 0 ,加酶量为 2 0 % .并对底物进行了比较 ,得到了对酶亲和力最大的底物———棕榈酸甲酯 .  相似文献   

11.
利用碘量法测定含量,探究了光照、温度、pH及金属离子对抗坏血酸癸酸酯、抗坏血酸月桂酸酯和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乙醇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高温和碱性条件都会不同程度地对三者的稳定性造成影响,而酸性、中性条件以及体系中添加的金属离子Mg2+、Ca2+、Na+、Fe2+对三者稳定性的影响均不大。除光照条件外,其他条件下三者稳定性差异并不大。   相似文献   

12.
酶法合成果糖棕榈酸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正己烷与丁酮组成的混合溶剂体系,以Novozym 435固定化酶为催化剂,以果糖和棕榈酸为反应底物合成糖酯.研究不同溶剂比例对反应的影响,及在最佳溶荆体系中对反应条件的优化摸索,实验结果表明:当丁酮在混合溶剂中的体积含量为80%(logP=0.74),pH为7.5、反应温度为50℃、果糖与棕榈酸的摩尔比为1:1.5、酶浓度为15 g/L 时,产物转化率可达到85%.  相似文献   

13.
旨在为酶法和化学法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AP)在植物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并为家庭储存植物油的方法提供建议,以酸值和过氧化值为指标,模拟家庭储存条件,分别考察低温(20 ℃)避光、常温(25 ℃)曝光、高温(60 ℃)避光,满瓶或半瓶等条件下两种L-AP对菜籽油的抗氧化效果,并与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维生素E(VE)和脂溶性茶多酚等抗氧化剂进行比较,采用Rancimat法测定添加不同抗氧化剂的菜籽油、大豆油、棕榈油和亚麻籽油的氧化诱导时间。结果表明:酶法L-AP和化学法L-AP对植物油的抗氧化作用相似,且抗氧化能力与脂溶性茶多酚相当,强于VE。植物油在低温(20 ℃)避光、满瓶条件下储存,其酸值、过氧化值随时间变化最小。综上,酶法L-AP和化学法L-AP均可有效延缓植物油氧化,推荐消费者优先选用添加有符合国标的抗氧化剂的小包装植物油产品,并储存于低温避光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4.
孟校宇 《中国油脂》2020,45(11):40-45
以椰子油作为模型,利用结晶动力学方程、X-射线衍射(XRD)分析、热力学分析以及偏振光显微镜(PLM)观察等方法研究了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AP)对椰子油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L-AP提高了椰子油的结晶速率,改变了晶体成核和生长机制;L-AP以“晶种”的方式诱导椰子油的结晶,对其结晶过程产生了促进作用; L-AP没有改变椰子油晶体的晶型以及堆积方式,却增加了晶体纳米片层的厚度;随着L-AP添加量的增加,晶体结构更加致密有序。  相似文献   

15.
以马铃薯原淀粉和棕榈酸为原料,在无溶剂体系下,以LipozymeTLIM为催化剂合成棕榈酸淀粉酯。考察了脂肪酶添加量、底物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淀粉酯合成的影响。确定了最适反应条件为脂肪酶添加量为6%(干淀粉),淀粉棕榈酸质量比为3:10,反应时间60h,反应温度65℃,产物取代度可达0.0351。对产品进行淀粉-碘复合物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检测,证明合成了棕榈酸淀粉酯。  相似文献   

16.
研究0.02%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AP)对亚麻酸甘油三酯在200~240℃加热2~48 h反式产物的动力学的影响。采用高极性离子液毛细管柱分析亚麻酸甘油三酯高温加热,结果有3种单反式(C18:3-9t,12c,15c、C18:3-9c,12t,15c和C18:3-9c,12c,15t)和2种反式(C18:3-9t,12c,15t和C18:3-9t,12t,15c)异构体生成,该反应为零级反应。L-AP虽然不改变单反式和双反式异构体的形成反应级数,但是能降低单反式和双反式异构体的形成速率,其主要作用是抑制单反式异构体的形成,主要作用位点是先阻止亚麻酸链上15位氢发生异构,然后依次是9位和12位氢发生异构。此外,建立L-AP存在条件下,亚麻酸甘油三酯热致异构反式产物浓度与加热温度和时间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7.
在无溶剂无羧酸条件下,以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用65%的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为氧源直接合成环氧大豆油。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及TBHP与碳碳双键摩尔比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对催化环氧化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3 h、催化剂用量3.0 g(10.0 g大豆油)、TBHP与碳碳双键摩尔比1.5∶1条件下,催化环氧化效果最好,环氧值、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达到3.5%、53.9%和77.5%。此方法操作简单,催化剂价格低,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工艺成本,同时克服了传统方法使用羧酸和溶剂等造成的弊端。  相似文献   

18.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是一种高效安全的脂溶性抗氧化剂,是近几年被国际上认可的一种新型食品添加剂,广泛地用于粮油、食品、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1 -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磺酸盐( [BMIM] OTF)是一种常用的室温离子液体催化剂,可有效催化乙酰化反应,具有高效、底物普适性好和对水稳定的特点,本文研究了 [BMIM] OTF催化棕榈酸与L-抗坏血酸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考察了[BMIM] OTF的用量、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法优化工艺条件,得到较佳工艺条件,离子液体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3%,棕榈酸∶维生素C为1∶1.2,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24h,产率达到66.44%.产品质量符合GB16314 - 1996标准.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酶法合成的D-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IP)在模拟体系和食用油中的抗氧化能力,并和常用抗氧化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IP的抗氧化能力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与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叔丁基对甲氧酚(BHA)及叔丁基对甲苯酚(BHT)相比,IP具有更强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但清除超氧阴离子及DPPH·自由基方面,略低于TBHQ;在油脂加速氧化实验中,IP能够显著抑制大豆油和菜籽油的氧化酸败。   相似文献   

20.
L-抗坏血酸苯甲酸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常温下,反应物L-抗坏血酸与苯甲酸按摩尔比为65反应,可得到产物L-抗坏血酸苯甲酸酯,产物为白色鳞片状结晶,产率为72.6%,L-抗坏血酸苯甲酸酯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添加L-抗坏血酸苯甲酸酯实验组的油脂过氧化值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L-抗坏血酸苯甲酸酯还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在2‰浓度下,可基本抑制大肠杆菌生长,与1‰苯甲酸的抗菌能力相当。这些实验表明,L-抗坏血酸苯甲酸酯具有抗菌、抗氧化的双重作用。本研究可为新型、多功能食品添加剂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