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研究快餐和巧克力包装纸中矿物油向食品中的迁移行为,选取3种不同的食品包装纸分别置于水、4%乙酸溶液、10%乙醇溶液、95%乙醇溶液和固体Tenax TA中,通过气相色谱检测食品模拟物中矿物油的含量,分析温度和时间对矿物油迁移率的影响,建立迁移模型。结果表明,迁移温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五种食品模拟物中矿物油迁移率越大;在五种食品模拟物中矿物油迁移率大小顺序为:95%乙醇>Tenax TA>10%乙醇>4%乙酸>水;分配系数KP/F的数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扩散系数D与之相反。该迁移试验和迁移模型的建立可更好地预测快餐和巧克力包装纸中矿物油的迁移趋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苯酚、十二烷基苯、2,6-二异丙基萘(2,6-Di PNs)、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以及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等5种模拟污染物分别在不同温度、不同接触时间的情况下,从牛皮包装纸向固体食品模拟物的迁移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各模拟污染物的迁移率随着接触时间的增长而增大,最终都有达到平衡的趋势。并且模拟污染物的分子量越小,其达到迁移平衡所需要的时间越短,分子量越大,其从纸张中向固体食品模拟物的迁移率越低。另外,非极性模拟污染物的迁移率较极性的高。对相同模拟污染物而言,温度越高,其达到迁移平衡所需要的时间越短,即迁移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3.
研究食品包装纸中饱和烃矿物油(MOSH)向食品模拟物Tenax的迁移,考虑了不同类型包装纸在不同温度下(25℃、40℃、100℃)的迁移行为,并采用毒理学关注阈值(TTC)的方法对MOSH进行安全评估。结果表明:温度一定时,厚度和克重是影响食品包装纸中MOSH迁移的重要因素,厚度和克重越小,MOSH的迁移率越大;在一定条件下,温度越高,MOSH达到迁移平衡的时间越短(100℃,100 min;25℃,8 d),迁移率越大(100℃,24.81%;25℃,7.82%)。所测定的包装纸中MOSH达到迁移平衡时的迁移量,都明显超过了JECFA规定的特定迁移量0.6 mg/kg,容易发生迁移的MOSH主要集中在C16~C18和C23~C26,均属于容易在人体内蓄积的中低粘度矿物油。TTC评估结果表明:主要发生迁移的MOSH烃类经Cramer分类均属于Class I,从四种食品包装纸中迁移到Tenax的MOSH,估计每日摄入量(EDI)均明显高于对应的TTC阈值(1.8 mg/person·day),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4.
对二苯甲酮和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在高温条件下从食品包装纸(白卡纸和牛皮纸)向脂肪类模拟物Tenax以及全脂奶粉中的迁移规律进行研究。为避开奶粉中杂质色谱峰的干扰,气相色谱的升温条件为柱温:80 ℃保留3 min,温度以20 ℃/min 的速率升到150 ℃,保留10 min,然后再以30 ℃/min 升到290 ℃保留10 min。结果表明:温度越高,光引发剂向食品的迁移率就越高,且迁移速率也越大,达到平衡的时间也越短。纸张本身对脂肪的渗透能力是影响污染物迁移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高温下包装含脂量较高的食品时,应尽量避免选用脂肪渗透能力较强的纸张。光引发剂由同种纸质食品包装材料分别向Tenax和全脂奶粉迁移的研究表明,光引发剂向奶粉迁移的迁出率较高,奶粉作为一种真实的食品,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因而适合用于做迁移研究,且奶粉成分复杂,更能代表真实食品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Fick第二定律是否符合聚烯烃食品包装膜中纳米成分向食品模拟物的迁移规律,根据已有实验数据,基于Crank模型进行拟合,估算纳米金属/金属氧化物-聚烯烃食品包装膜中纳米成分的扩散系数,并分析温度、聚烯烃、纳米成分和食品模拟物对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成分向食品模拟物的迁移符合Fick第二定律。温度升高促进纳米成分的迁移,且温度与纳米成分扩散系数的关系符合Arrhenius公式。不同聚烯烃结构对扩散系数的影响不同;聚丙烯3 种结构中,纳米铜和纳米氧化锌在均聚共聚聚丙烯中的扩散系数最大。不同纳米成分质量分数对其扩散系数的影响不同。纳米成分与食品模拟物、聚烯烃之间的溶解度差异也会影响其向食品模拟物迁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食品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的迁移规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不同温度、不同时间条件下PAEs从食品包装材料中向水、4%乙酸、50%乙醇与异辛烷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PAEs的迁移受食品模拟溶液、温度、时间、包装材料的影响。不同食品模拟物中迁移率为:异辛烷50%乙醇4%乙酸≈水;在同一种食品模拟物中,随着迁移时间延长和温度增加PAEs迁移量增大,温度越高迁移速率越快;食品包装材料的材质不同,PAEs含量不同,PAEs含量越高的包装材料迁移到食品中的量也越大。结论本研究可以为食品的加工生产、存储、运输过程的安全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探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饮料瓶和再生食品级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egenerate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rPET)切片中锑迁移情况,及食品模拟液、温度对PET饮料瓶和rPET切片中锑迁移行为的影响。将PET饮料瓶和rPET切片样品在4%(体积分数)乙酸、10%(体积分数)和20%(体积分数)乙醇食品模拟液中完全浸泡,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ICP-MS)对PET饮料瓶和rPET切片中的锑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实验迁移量与迁移模型预测曲线拟合,分析不同食品模拟液和温度对迁移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且达到迁移平衡时,rPET切片较PET饮料瓶中锑向不同食品模拟液中的迁移量均增加;对比3种食品模拟液,PET饮料瓶和rPET切片中锑向4%乙酸食品模拟液中扩散系数更高;在不同温度下,PET饮料瓶中锑向4%乙酸中迁移的实验测定值与迁移模型预测曲线拟合效果良好(拟合度达0.9以上),温...  相似文献   

8.
食品中的矿物油污染物是指石油来源的C10~C50烃类化合物, 包括烷烃矿物油(mineral oil saturated hydrocarbons, MOSH)和芳烃矿物油(mineral oil aromatic hydrocarbons, MOAH)2大类。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食品中的矿物油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食品的回收纸包装材料迁移。本文综述了国外近十年来纸质包装材料的矿物油迁移研究情况, 包括纸质包装材料迁移的矿物油分析方法——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联用法; 矿物油迁移至食品的2种方式: 气态扩散迁移和包装材料接触迁移; 降低矿物油迁移的技术方法, 即食品包装纸质材料的回收工艺, 向包装纸质中添加活性炭等吸附剂以及增加阻隔层以阻挡矿物油的迁移。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数据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过氧化氢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的测定方法,研究竹木筷中过氧化氢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及其迁移规律。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过氧化氢,以不同食品模拟物(水基非酸性食品模拟物、水基酸性食品模拟物、酒精类食品模拟物、油基食品模拟物)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对吸光度建立标准曲线,以相关系数、准确度和精密度为考察指标进行方法学验证;以食品模拟物的种类、迁移时间、迁移次数和迁移温度为考察因素,初步探索竹木筷中过氧化氢在食物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结果:不同食品模拟物中过氧化氢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加标回收率范围84%~113%,加标平行样品间相对偏差(RSD)均小于10%。相同条件下,竹木筷中过氧化氢在油基模拟物中的迁移量最小;竹木筷中过氧化氢迁移存在一段快速迁移释放过程,而后转换为长时间缓慢迁移释放;过氧化氢的迁移为长时间反复迁移过程,试验至第8次仍有过氧化氢的迁移;随着温度的升高,过氧化氢迁移量会显著增加。结论:分光光度法测定竹木筷中过氧化氢在食品模拟物中迁移量准确可靠;市场部分竹木筷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过氧化氢迁移检出;其迁移规律为长时间,反复迁移的过程,增加温度可显著提高迁移速度;100 ℃煮沸处理可有效降低竹木筷中的过氧化氢的再迁移量。  相似文献   

10.
当纳米包装材料与食品接触时,纳米成分可能会迁移到食品中,由于对纳米成分的毒性研究还不充分,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er, ICP-OES)探究了时间、温度、纳米铜含量、偶联剂、伽马射线辐照、循环使用及乙酸食品模拟物浓度对纳米铜/聚丙烯复合膜中铜向模拟物中迁移的影响,并对比复合膜迁移前后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膜中铜向模拟物中迁移的迁移率随时间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直至平衡;循环使用的复合膜中铜在每次循环时的迁移能力与纳米铜含量有关;伽马射线辐照、乙酸食品模拟物的浓度增大使铜的迁移量显著增大;迁移后复合膜的机械性能较稳定,微观形貌和粗糙度随迁移行为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