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Coolplus纤维喷气纱的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oolplus纤维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聚酯纤维,利用喷气纺纱机纺制的Coolplus纱硬挺度好,透气性强,服用性能好.以Coolplus 14.8 tex纯纺喷气纱为例,介绍了纺纱工艺流程及各工序工艺配置情况,对比了同号数Coolplus纤维喷气纱和环锭纱质量.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椰炭改性涤纶/棉/Coolplus紧密纱的生产工艺。通过正确选择原料混和工艺、对椰炭改性涤纶和Coolplus进行抗静电处理、各工序合理选择工艺参数,以及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了必要的技术措施,顺利纺制出9.8 tex 60/30/10椰炭改性涤纶/棉/Coolplus三合一紧密混纺纱,其强力、条干、毛羽指标都达到了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生产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多组分混纺喷气纱,针对竹浆纤维、Coolplus纤维、Modal纤维、圣麻纤维和牛奶纤维的特性,制定纺纱工艺流程。通过不同工序采用合理的工艺配置与技术措施,使纺出的14.5 tex多组分混纺喷气纱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吸湿排汗纤维Coolplus的纺纱实践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介绍了Coolplus纤维的特性,通过大量的生产实践,探讨了在纺Coolplus过程中的技术措施及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5.
圣麻Coolplus混纺纱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顺利纺制圣麻Coolplus混纺纱,根据圣麻、Coolplus纤维的特性及成纱质量要求,原料采用包混,三道并条确保纤维混和均匀,粗纱捻系数偏大掌握,细纱钢丝圈重量比纺棉时稍重.实践表明,通过优化配置各工序工艺参数及采取技术措施,成纱质量达到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新型纺纱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对转杯纺、喷气纺设备风纱线产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评述,并对赛络纺、集聚纺等新技术做了介绍。提出应不断完善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强纱线产品开发,才能真正使新型纺纱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了纺织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摩擦纺前纺工艺试验研究,探讨了摩擦纺的成纱质量与前纺工艺的关系,揭示了摩擦纺原料及前纺棉条的性能对成纱质量的影响不同于环锭纺的特殊规律。从而得出摩擦纺生产中可以用生条代替二并条甚至精梳条,而不会影响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8.
串联纺纱     
在一篇报导初可行性研究结果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高速下纺制均匀,全短纤,包芯纱的串联纺纱新概念,该项研究斩论证了串联纺的可行性,尽管串联纺是以“分阶段”或连续的方式,利用喷气纺和摩擦纺技术的独立要素来实现的,经过不懈的研究,已经开发一套全组合式串联纺纱设备,可连续不间断地生产独特的全短包芯复合纱。生成串联纺纱线扭矩平衡,手感柔软,强力高,串联纺的生产速度至少是传统环锭纺的10倍,是早先报导的“分阶段  相似文献   

9.
棉型集聚赛络纺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婷  汪军 《纺织导报》2005,(12):42-44
集聚赛络纺是在传统环锭细纱机上同时实现赛络纺与集聚纺的新型纺纱技术。文章介绍了集聚赛络纺的原理和特点,并通过在国产 FA502细纱机上设计安装一套棉型集聚赛络纺纱装置进行纺纱工艺试验,以证明集聚纺和赛络纺可以成功地在环锭细纱机上同时应用,达到开发新型纱线,提高纱线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涌现出许多纺纱系统,如无捻纺、自捻纺、包缠纱、复合纱、包覆纱、离心纺、摩擦纺,以及自由端纺纱中的许多变种,如转杯纺、静电纺、摩擦纺和涡流纺(以前的“加光”系统)。同时,环锭纺也不断地发展,出现了旋转的钢领钢丝圈系统、单锭驱动装置、大牵伸系统、改进的钢丝圈、双纱纺以及联合系统。  相似文献   

11.
Coolplus纤维加工工艺及其产品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详细分析了Coolplus纤维的结构特点,并与其他纤维进行了性能对比,介绍了Coolplus纤维与Tencel A 100纤维混纺纱的纺纱工艺技术要点及减少混纺纱毛羽的技术措施,并对Coolplus纤维与棉交织织物的织部工艺进行了探讨。通过测试分析Coolplus纤维混纺针织品的吸湿排湿性能,认为该系列产品的吸湿排汗性能指标基本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2.
Coolplus吸湿排汗弹力织物的染整加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刘伟董瑛  李传梅 《印染》2005,31(11):28-30
棉/Coolplus氨纶包芯弹力织物印染加工难度较大,确定工艺时必须兼顾各类纤维的特性。通过分析Coolplus纤维的性能、形态结构和吸湿排汗机理,根据Coolplus对印染加工的要求,设计了工艺路线,即选用低碱工艺进行前处理,低温型分散染料染Coolplus纤维,用吸湿排汗剂进行柔软整理。处理后的织物性能良好,弹性适中。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AB纱的生产工艺,包括A+B工艺和A+AB工艺,着重介绍了A+AB工艺及其计算方式,以及AB纱生产中色差、单组分纤维纺纱、包芯纱等产生的原因及采取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竹原纤维的发展现状、纺纱工艺以及在纺纱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初步提出了对竹原纤维采取合理的前处理工艺和优化纺纱工艺,对改善其纺纱性能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根据牦牛绒纤维的特点,合理配棉,优化纺纱工艺,利用棉纺环锭纺设备综合开发各类牦牛绒混纺纱及花式纱线,对棉纺环锭纺设备的加工要点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棉纺和粗梳毛纺设备加工牦牛绒纤维的特点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6.
朱军  张红梅 《纺织学报》2006,27(4):87-90
Lyocell纤维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其针织面料在手感和外观等方面的多功能性使其开发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由于转杯纱自身的特点,其针织品品质优越。采用转杯纺纱技术加工28 tex的Lyocell针织纱,探讨前纺工艺及技术措施;通过对各方案试纺对比,研究转杯纺主要工艺参数与成纱质量的关系,为合理选择工艺参数,提高Lyocell转杯纺针织纱的成纱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丽赛纤维的性能特征、纺纱工艺流程及各工序主要技术措施,丽赛纤维整齐度好,无杂质,可纺性好,但对相对湿度要求高,纺纱各工序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18.
详细介绍了涤纶纤维织物的各种染色方法及其适用范围。着重分析了纺液着色涤纶纤维的用途及其与涤纶纤维织物常规染色方法相比所具有的独特的优点。同时指出了纺液着色方法尚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转杯纺纱技术具有高速高产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传统转杯纺因单分梳辊的配置不适合纺制纤维性能差异较大的混纺纱,而近年来双喂给双分梳(DFO)转杯纺技术的提出为这类混纺纱开发提供了可能。概述了DFO转杯纺技术的发展历程,比较了其与传统单分梳转杯纺在纺纱器气流场分布方面的异同,探讨了2路独立喂入的纤维在纱线中的混合与分布情况,指出了DFO转杯纱质量提高的原因以及DFO纱线结构的特点。此外,综述了DFO转杯纺技术在纱线产品设计和面料开发方面的进展,展望了该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指出DFO纺纱器的完善和颜色与结构变化花式纱的开发是其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