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规划中普遍存在开发主体和使用主体利益偏好差异、不对等甚至冲突的情况。该文以杭州市小古城村为实证案例,运用空间制图法直接反映利益主体的偏好特征:(1)使用主体利益偏好由高到低排序为生态、文化、经济;开发主体利益偏好由高到低排序为经济、生态、文化。(2)开发主体和使用主体的利益偏好在空间分布和偏好强度上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3)开发主体和使用主体在休闲观光、历史文化和开发建设类项目上偏好对立,在商业服务和康体疗养类项目上偏好易协调,在农事体验类项目上偏好统一。总结得出乡村规划存在开发主体和使用主体利益偏好对立模式和统一模式,并从多利益主体偏好协调的视角提出乡村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2.
公众参与制度是环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各国基于国情而建立了不同的机制,在对各国公众参与机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我国借鉴各国的有益经验,应当明确公众范围,确定公众参与的内容,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方式,并设计合理的公众参与程序。明确公众参与具有决定性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3.
公众参与制度是环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各国基于国情而建立了不同的机制,在对各国公众参与机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我国借鉴各国的有益经验,应当明确公众范围,确定公众参与的内容,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方式,并设计合理的公众参与程序。明确公众参与具有决定性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4.
彭鹏  阎丽伊 《中外建筑》2022,(12):114-120
近年来,我国“自上而下”的传统规划方式在农村的实践中不断面临挑战,乡村的内源动力普遍缺失。文章以乡村内源动力及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导向,锁定了“多元参与”的规划方式,归纳总结了“参与式规划”的大量理论与实践,发现参与者之间沟通的深度和频率是影响目标达成最关键的因素。结合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沙盘交互等新技术,设计了多元参与乡村规划交互平台,在鹿泉水峪村的实践应用中证明,这种三维交互平台在田野调研中对于促进沟通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结合村民参与乡村规划的现状,对村民全程参与乡村规划的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挖掘乡村内生动力、重构乡村社会秩序等相关政策与机制建议,以促进乡村规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6.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上世纪60年代率先出现在欧洲的规划实践,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在西方已经成为比较完善的不可缺少的规划环节。然而,在我国“公众参与”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解公众参与在当地的实施情况,探讨公共参与的可能性,通过各种调研方式,发现虽然只有短短几年的实践,公众参与已经成为某些城市的规划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笔者根据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并且展望公众参与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冯婕 《城市建筑》2011,(2):12-13
文章首先从公众参与的相关背景和理论入手,进而对国内外城市设计公众参与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井借鉴围内外的成功经验,提出今后城市设计当中公众参与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辨析乡村规划的主体、对象和目的,以及乡村规划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对于正确制定乡村规划和协调区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辨析了划分农民的职业特征与身份特征,进而指出农民身份制是乡村发展困境的政治原因,并且农民身份的政治制度的安排与其保护农民的目的相背离,同时还指出农民封建身份制与市场经济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其次,市场经济下农民身份的制度安排是失效的,乡村发展的市场化又会侵蚀农村、农业和自然环境,并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村庄自身的历史文化遗产,这就是市场经济下乡村规划需要解决的目标与任务。第三,村庄依据所处的区域功能和发展目标从属于该功能区域的规划类型,只有规划发展目标仍然保持乡村功能和形态的乡村适用乡村规划,但是这类地区的乡村规划不应是现行法定规划体系中的村庄规划,而是落实国家政策、区域发展目标的工具,乡村规划的目的是以乡村规划的方式将保护农民的责任主体由国家分解到利益相关的地方政府,明确城市承担起乡村保护的责任,并利用乡村规划促进农民身份的转化,真正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符高翔  袁犁 《山西建筑》2006,32(20):23-24
介绍了当前规划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最后从法制建设、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城建会建设几方面对保障机制进行了阐述,以期在现今社会环境中,为公众参与寻找出问题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公众参与城市更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更新本质进行解释,回顾欧美城市更新的经验教训和我国的特殊历史背景,借助利益相关者分析工具,研究城市更新过程中相关主体的多元利益诉求及其冲突的根源,提出引入实质性的公众参与机制,明确居民的平等、全过程参与权利,并设计相应的保障措施,为相关主体的利益博弈提供充分的时空平台,从而最终实现城市更新。  相似文献   

11.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诏亚 《规划师》2006,22(6):77-79
维护自身利益是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基本要求.若由于缺乏良好的公众参与平台,导致弱势群体应得利益受到损害,城市规划也就失去了公平公正的基石.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制度应当具有"易用性"和"可靠性",这样才能推动公众把参与城市规划的"心动"转化为"行动".  相似文献   

12.
德国的乡村规划及其法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德国的乡村规划在其空间规划法规体系中的定位和基本任务。结合德国当前进行的乡村更新规划的工作框架,讨论了法规建设与公众参与的相互关系,并对相关规划法规的基本内容和作用进行了简要说明。文尾提出对我国乡村规划法规建设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雷  张尧 《城市规划》2012,(2):66-72
研究着眼于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的乡村规划,选择常熟市的两个典型村庄作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调研和现场访谈的基础上,考察和分析了村民对乡村规划的了解程度和途径、对乡村规划中政府作为的认知、对参与规划的意愿、对参与规划的内容和参与阶段的认知、对乡村规划实施的满意度表达等多方面要素,厘清了村民参与乡村规划的认知与意愿的主要现状特征,最后从组织构建、参与途径的疏通和参与能力的培养、参与过程的完善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未来乡村规划的村民参与方式、组织方式以及参与机制的构建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我国现代改革开放方面取得的成就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当前的乡村也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许多的新问题。那么,乡村的规划必须要适应新的形势,应当把“三农”的问题放到具体的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当中来做一个统筹的安排,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推进乡村的城镇化进程,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6.
赵迪 《山西建筑》2006,32(16):166-167
分析了我国在城市规划行业中实行公众参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公众参与对于行业发展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参与的策略、制度框架和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17.
大型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可以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有效性进而降低社会稳定风险,但过多的公众参与可能导致项目决策成本增加。所以要为项目决策选择合适的公众参与模式,就需要项目决策者平衡这一矛盾关系。通过研究,设计了连续型公众参与模式库并且分析了影响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以社会稳定风险最小化和项目决策成本最小化为双目标,建立了大型项目决策的公众参与决策模型。综合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构建的决策模型适用性较强,对于项目决策者选择公众参与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如何解决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多元论、治理理论、交往理论等理论的提出,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公众参与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李春玲 《中国园林》2006,22(11):90-94
为了避免风景区建设对区内社区居民生活的不良影响,社区参与为当地居民在风景区建设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与体现自身利益提供了良好途径,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社区发展与社会发展共赢,维护社会公平,达到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温州三垟湿地公园保护与建设、武汉木兰山风景区刘家山清凉寨景区规划过程、九宫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入口景区规划中公众参与过程的不同模式的记述与解析,阐述了将“维系当地居民生活”责任的内涵用于实际的过程,这个过程让当地居民参与风景区服务,使其直接从风景区的建设与保护中受益。  相似文献   

20.
分析当前我国旧城改造所面临的形势,论述PPP模式在我国旧城改造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三方联合开发的理论基础、组织构架以及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