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本文合成了对-二氰基乙烯基-N,N-甲基、十六烷基苯胺(DCMCA),研究了它在正己烷-丙酮混合溶剂中的光谱行为,测定了DCMCA-丙酮生成的1:1络合平衡常数为0.5249;对照对-二氰基乙烯基-N,N-二甲基苯胺(DCDMA),研究了DCMCA在二甲基亚砜-水(DMSO-H_2O)体系中的簇集作用及簇集体内光物理及光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测定了N,N′-双-β-萘甲基哌嗪(DMNP)在苯与乙腈混合溶剂中的荧光光谱。在乙腈含量<5(mol·dm~(-3))时,乙腈猝灭DMNP苯溶液的荧光符合Stern-Volmer方程,表明极性溶剂分子乙腈与DMNP分子内激基复合物存在着相互作用。随着乙腈含量的增加,DMNP分子内激基复合物(exci-plex)荧光的猝灭与红移以及分子内激基缔合物(excimer)的逐步形成则仅与体系的极性有关。文中还讨论了DMNP激发态复合物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溶剂的极性对芘基烷基酮的单体荧光和激基缔合物荧光有很大影响,在非极性溶剂中单体荧光很弱,随着溶剂极性增大,单体荧光增强,单体荧光和激基缔合物荧光明显红移。利用芘基烷基酮荧光的这些性质研究了长链分子在二甲基亚砜-水(DMSO-H_2O)中的簇集现象。在浓度非常低的情况下,长链芘基烷基酮发射激基缔合物荧光,单体荧光也明显蓝移,表明芘基烷基酮形成了簇集体。长链饱和烷烃和芘基烷基酮发生共簇集,簇集体内的极性比环己烷的极性稍大。 相似文献
6.
7.
在乙二醇-水(EG-H_2O)和二甲基亚砜-水(DMSO-H_20)混合溶剂中,β-萘甲酸十二烷基酯和十六烷基酯很容易发生簇集.本文研究了簇集体中的β-萘甲酸酯在—40℃3到90℃温度范围内的稳态荧光光谱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以及荧光偏振,测定了激基缔合物形成和解离的速度常数,求出激基缔合物形成的活化能,焓变和熵变分别为10.9±0.4kJ/mol,—16.7±0.4kJ/mol和—50±4J/mol·K。A_(12)和A_(16)簇集体分别在—20℃和5℃发生相变.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簇集体内的微观粘度。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含萘脲基多足化合物溶液的稳态和瞬态光物理行为,由于分子内不同足间脲基的相互作用干扰了萘基的π-π叠合,使分子内萘基的激基缔合物生成受到影响,实验表明:由于三足化合物存在着给电子叔胺基因,因此当萘基被激发时,可因分子内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而导致荧光猝灭,正因如此,在三足化合物归一化后的稳态光谱中激基缔合物的发光强度很弱,用皮秒级单光子记数技术测得该化合物的瞬态荧光为三指数衰变过程,其中最长寿命的物种,即属于生成激基缔合物后再分解为萘激发态的部分仅占总量的4%,与稳态的结果相一致,工作表明对这类可用作荧光化学敏感器的三足化合物,如利用其激基缔合物的强度变化为其识别外来物种的敏感部位并不适合,相反。如引入的外来物种能影响化合物的分子内光诱导电子转移,进而影响萘基的发光强度,则是一较好的判别外来物种是否已进入主体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双-β-萘甲酸多缩乙二醇酯(P_n)在不同溶剂中的稳态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在甲醇中与在四氢呋喃中不同,P_n显示很强的激基缔合物荧光。表明在甲醇中疏水的两个末端发色团彼此靠近,亲水的多缩乙二醇链段包于两个发色团外部。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求出了P_n分子内激基缔合物形成的焓变是—20kJ/mol,活化能为~8.5kJ/mol,激基缔合物形成和离解的速度常数分别为4.5×10~8s~(-1)和3.1×10~8s~(-1)。 相似文献
10.
设计合成了二个含芘和苯胺基的二元化合物,研究了溶剂极性和粘度对它们分子内激基复合物的影响.此外,CTAB胶束中的光物理性质表明它们可以作为微环境的粘度探针和极性探针. 相似文献
11.
本文合成了含有1 ̄3个萘基取代的脲类柔性开链化合物。通过对该类化合物在溶液中的光物理行为以及受溶液酸度影响的比较研究,发现多足化合物的发生性质强烈地依赖于化合物本身存在的构象形式;同时观察到以叔胺为骨架的三足化合物存在分子内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PET),且这一过程强烈地依赖于介质的pH值;而叔胺基的氮原子质子化将会减弱这一PET过程。 相似文献
12.
稳态荧光探针研究支链烷基苯磺酸钠的聚集行为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以芘为荧光探针、二苯酮为猝灭剂,用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了合成的4种带干扰基(磺酸基邻位的短链烷基)的支链烷基苯磺酸钠的临界胶团浓度、合适猝灭剂浓度下的胶团聚集数以及在不同浓度氯化钠水溶液中的胶团聚集数.结果表明,支链烷基苯磺酸钠分子中长链烷基碳数增加,临界胶团浓度大幅度降低,胶团聚集数减小;分子中短链烷基碳数增加,临界胶团浓度降低幅度小,胶团聚集数增大;胶团聚集数随氯化钠浓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在甲醇-水介质中,以尿素和硝酸镍为原料,在85℃条件下均匀沉淀反应,制备出花状结构的Ni0纳米片自组装体.XRD分析结果表明该花状粉体为六方结构NiO;SEM、TEM对该粉体的分析表明该花状结构的直径为10μm左右,纳米片厚度小于100nm,具有纳米片微孔结构;比表面积为128.36m2/g;从FT-IR 瓜分析中可以看出粉体具有明显的纳米效应,Ni-O键振动峰值为403.6cM-1较非纳米Nio颗粒Ni-O键振动峰值487.1 CM-1蓝移了84.5cn-1. 相似文献
14.
对环氧乙烯基酯树脂在有机溶剂中的稳定性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并提供了3种环氧乙烯基酯树脂的溶解度参数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5.
本工作对硝酮化合物猝灭9-氰蒽荧光的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的9-氰蒽/硝酮体系可能经历包括电子转移、能量转移及竞争吸收等不同的猝灭过程。其中α,N-二苯基硝酮对荧光猝灭遵循电子转移机制,分别形成猝灭剂和敏化剂的离子自由基,但硝酮正离子自由基不能导致环化反应发生,结果还表明:硝酮化合物的四π电子1,3偶极结构在猝灭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因此当光环化反应破环1,3偶极结构生成氧氮丙啶时,即失去其原有的猝灭能力,导致已被猝灭的荧光重新回复。 相似文献
16.
A model for polymer dissolution in mixed solvents has been developed with the purpose of explaining the hitherto unexplained maximum in the dissolution rate with the solvent composition. The variation of the interface concentration of both the solvents and the dissolution rate with the composition of the non-solvent in the dissolution medium is predicted. The model predicts an increase in dissolution rate with an increase in low molecular weight non-solvent content of the dissolution medium. However, further increase in the non-solvent content, decreases the dissolution rate. The relative role of kinetic and thermodynamic quality of the solvent is shown to be the reason for this unusual behaviour. The model also predicts reduction in swelling with an increase in non-solvent content of the dissolution medium.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work in designing mixed solvent systems for microlithography to meet the goal of maximum dissolution rate with minimum swell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本工作对两种不同的2-芳基苯并 唑化合物溶液荧光被四氯化碳所猝灭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多种途径研究表明该猝灭过程具有光诱导电子转移性质,工作还利用此电子转移所形成的活泼自由基来引发烯类单体的聚合,得到了有一定聚合度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相似文献
18.
本采用紫外可见光谱、FT-IR及AFM等手段,研究了混合溶剂对光盘记录介质吲哚类菁染料薄膜光学性能、稳定性和表面结构的影响。发现在不同混合溶剂下涂出的相同膜厚的染料薄膜,其光学性能和表面形貌都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混合溶剂都存在一个最佳混合体积比,染料在此体积比下旋涂出膜的光学性能和表面形貌均优于单一溶剂下涂出的膜。对比不同混合溶剂涂出的膜的光学性质及AFM的观测结果,发现二丙酮醇与氯仿在等体积比混合、四氟丙醇与氯仿在7:3体积下混合时效果最好,易得到反射率高,表面较平整的染料薄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