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竹原纤维与竹浆纤维结构和热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对竹原纤维和竹浆纤维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确认竹原纤维属于典型的纤维素Ⅰ结构,竹浆纤维属于纤维素Ⅱ结构,竹原纤维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均高于竹浆纤维。  相似文献   

2.
混凝是化学处理法处理印染废水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研究混凝机理有助于进一步指导印染废水混凝过程混凝剂的开发与应用.将聚丙烯酰胺接枝到竹浆纤维素骨架上,制备环境友好、安全高效的竹浆纤维素基绿色混凝材料(BPC-g-PAM),然后利用FESEM、FTIR、XRD、Zeta电位仪对其进行物理特性和化学结构表征,并将BPC-g-P...  相似文献   

3.
石墨烯改性再生纤维素纤维是基于石墨烯对粘胶纤维改性而得到的具有优良性能的功能纤维。采用粘胶纺丝原液为基体,将石墨烯分散液均匀地掺杂到经磺化、溶解而成的纤维素黄酸酯溶液中,通过机械搅拌,使两者充分混合,再经湿法纺丝工艺纺制成丝。测试分析表明,石墨烯能均匀稳定地分散于粘胶纺丝液中,石墨烯的加入赋予再生纤维素纤维优良的远红外、抗菌抑菌、抗静电、防紫外等功能,提高了再生纤维素纤维的附加值,使其更具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通过蒸气闪爆、化学提纯、物理改性等纯化技术对麦秆进行预处理,其目的是为了得到较高α-纤维素含量的、结构疏松且化学反应活性高的麦秆基纤维素.处理后的麦秆基纤维素经碱化、醚化合成适度取代的麦秆基羧甲基纤维素.研究结果表明:蒸气闪爆预处理技术非常有效,天然植物秸秆可以代替棉纤维合成羧甲基纤维素.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再生纤维素纤维的三个发展阶段,以及粘胶纤维、Lyocell纤维、麻浆纤维及竹浆纤维等几种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开发现状,并从纤维性能、环保性、国家产业政策和原料来源等因素出发,指出了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利用一定浓度的铜氨溶液处理竹浆纤维,使之形成铜氨离子络合竹浆纤维,并进行抗菌实验.通过改变铜氨溶液的反应浓度,在保证原有力学性能基本不变的前提下,确定尚不足以溶解纤维素的临界浓度;研究了反应时间和处理浴比等因素对铜离子结合量与络合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竹浆纤维本身不具有抗菌性,经处理后的铜氨离子络合竹浆纤维具有很好的抗菌性;铜氨溶液处理浓度达到0.05 mol/L以上时,力学性能开始下降;铜离子结合量在初始阶段随着反应时间和浴比的增加而显著增大,但达到络合平衡以后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大麻杆芯黏胶长丝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试大麻杆芯黏胶、棉浆、竹浆与木浆黏胶长丝的形态结构、FTIR光谱、结晶结构及热学、力学等性能,比较了它们之间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大麻杆芯黏胶长丝和棉浆、竹浆、木浆黏胶长丝的截面都为不规则锯齿形,均属于纤维素Ⅱ晶型结构;大麻杆芯黏胶长丝的结晶度与木浆黏胶长丝接近,高于竹浆黏胶长丝,4种黏胶长丝的取向度接近;大麻杆芯黏胶长丝的热稳定性好于木浆黏胶长丝;大麻杆芯黏胶长丝力学性能与棉浆黏胶长丝相似,大麻杆芯黏胶长丝织物的硬挺性好.  相似文献   

8.
天然酯的吸水能力远高于矿物绝缘油,而纤维素颗粒在结构上比天然酯具有更强的吸水性,因此天然酯的绝缘特性可能会随着水分和纤维素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变化。对normal、marginal和high三种纤维素颗粒含量水平在5种水分含量区间(低于100 mg/L、100~200 mg/L、200~300 mg/L、300~400 mg/L和400~500 mg/L)的FR3天然酯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直流电阻率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纤维素颗粒浓度的增加会使得天然酯相对介电常数增加约1. 6%,直流电阻率降低约40. 3%,水分含量的增大会导致相对介电常数增加幅度约为1. 9%,直流电阻率下降幅度为53. 2%,而纤维素颗粒和水分含量的联合作用会明显加剧上述影响。对上述油样进行了交流击穿测试,结果表明,在较高水分含量情况下,天然酯的击穿电压受到纤维素颗粒浓度的影响,击穿电压的水分"转变阈值"随颗粒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采用绿色环保型高效阻燃剂,通过注射方法添加进粘胶中,经过近似常规纺丝方法制得了一种高性能阻燃粘胶纤维.分析了阻燃剂的用量对纤维阻燃性能与物理指标的影响,并对阻燃剂与可纺性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发现,阻燃剂对纤维素磺、酸、酯溶液具有凝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紧缺,生物能源和生物技术研究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酸水解纤维素和酶水解纤维素的研究进展.在酸水解方面,分析了传统酸水解、固体酸水解的原理及研究现状;在酶水解方面,阐述了提高酶水解速率的预处理方法、酶水解的原理及研究现状;同时指出固体酸水解和与酶兼容性良好的离子液体在纤维素水解方面的应用将成为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竹粘胶纤维成纱工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竹粘胶纤维的基本理化性能、可纺性能以及纺纱过程中的问题,探讨了竹粘胶纤维纯纺纱的捻系数与强度的关系,分析了竹粘胶纤维/棉/麻混纺纱的强度与混纺比之间关系。通过分析比较确定竹粘胶纤维纯纺纱的临界捻系数为374。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温蒸煮法对竹粉的主要组分木质素与纤维素进行分离,并将其分别与ABS混合制备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了纤维素含量不同的两种竹粉及竹粉中木质素、纤维素对竹粉/ABS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含量高的竹粉与ABS复合制得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较好;竹粉的组分中纤维素的热稳定性优于木质素,由纤维素制备的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较好,热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用正交实验法探讨了在微波辐射下次氯酸钠漂白硫酸盐竹浆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微波辐射用于硫酸盐竹浆次氯酸盐单段漂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辐射功率480W,辐射时间2min,用氯量4.29%,氢氧化钠用量1%,浆料浓度12%。在此条件下,纸浆白度可达72.9%ISO;而在相同条件下达到此白度,传统水浴加热则需要90min的时间。因此,微波辐射竹浆次氯酸钠单段漂白能节约能源和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了解竹/棉交织面料的性能特点。设计织造了15种不同规格的竹/棉混纺交织面料并对其悬垂性、刚柔性、折皱性进行了测试比较.结果表明,竹/棉混纺交织物与纯棉织物比较,其悬垂性、刚柔性和抗皱性得到显著改善.随着纬纱中竹浆纤维含量的增加,凸条数明显增多,悬垂感和形态效果得到有效改善.竹/棉混纺交织既可改善织物的刚柔性,又能提高织物的抗皱性.但考虑到服用织物的形态对称性,应避免选用55竹/45棉混纺纱与棉纱交织.当织物组织、原料及经密相同时,随着织物中纬密的增大,混纺交织物的悬垂性和刚柔性变差。织物的急、缓弹性回复性能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A kind of novel cellulose ether-trlhydroxybutyl cellulose (THBC) was synthesized. The process includes the steam explosion treatment of cotton cellulose, alkalization, etherification and purification. Sweep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and X-ray diffraction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cellulose pretreated and the product.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conditions (temperature, time) on the molecular substitution (Sm) were discussed. To obtain a higher degree of molecular substitution,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is 80℃, and the reaction time is 4h.  相似文献   

16.
纤维素酶作为一种高效生物催化剂,因其具有可降解性及对织物能产生可控的整理而广泛应用于纺织行业,本文对纤维素酶与纤维素纤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理论探讨,用正交试验方案对竹原纤维进行表面光洁整理,以减少织物表面的毛羽,使得织物光洁柔软、蓬松,达到改善织物服用性能的目的。选用纤维素酶CA和纤维素酶L对竹原织物进行光洁整理,并得出最优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常用的无机抗菌剂和有机抗菌剂的种类及其抗菌机理,阐述了载银抗菌纤维素、纳米TiO2抗菌纤维素、季铵盐类抗菌纤维素、壳聚糖改性抗菌纤维素等抗菌纤维素及其在纺织工业、膜材料等方面的应用.指出了根据所选抗菌剂的不同,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可对纤维素和纤维素纤维进行抗菌改性.绒毛浆是一次性卫生用品吸水性垫层用绒毛化的纤维素纤维,对绒毛浆进行抗菌性改性能够提高绒毛浆的品质和功能.提出了可用于绒毛浆纤维抗菌性改性的抗菌剂和可能的方法,抗菌纤维素纤维改性在绒毛浆生产和应用中存在潜在应用前景.同时,提出了抗菌纤维素/纤维素纤维在生产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玉米秸秆制备羧甲基纤维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预处理后原料中纤维素质量分数由39%提高至81%,探讨了物料配比、醚化与碱化反应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产品取代度和黏度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m(纤维素)∶m(NaOH)∶m(ClCH2COOH)=1∶1∶1,以异丙醇为溶剂,采用二次加碱法的工艺,两次加碱的质量比为2∶1,碱化温度30℃、时间60 min,醚化温度65℃、时间120 min。按最佳条件反应制得的产品取代度可达1.34,25℃下2%水溶液黏度可达690 mPa.s,并通过红外谱图验证了产品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