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十岚  仁一 《润滑油》2002,17(4):1-5,52
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在错综复杂的发动机油劣化影响因素中,提出了以硝酸酯浓度变化为主要劣化标志的想法:以具体的模拟台架数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分散抗氧化剂消耗完全前后的不同作用,提出了发动机油经劣化的机理,为抑制发动机油的劣化,延长油寿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催化裂化汽油氧化安定性较差的问题,中国石化青岛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选用WYK-2001型液体抗氧剂进行了工业应用试验.试验证明,WYK-2001型液体抗氧剂不但使用方便,对设备无腐蚀,对人体无伤害,而且在操作参数基本保持不变、原料性质有一定程度劣化的情况下,对延长催化裂化汽油的诱导期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 一、概况抗老化性能是聚烯烃在质量上的一个重要指标。聚烯烃的老化本质上是在热和光影响下的氧化作用,从而使质量劣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开发出多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添加剂。就其作用来讲大致可分为抗氧剂(即热稳定剂)和光稳定剂。近年来资本主义国家的抗氧剂产量稳定增长,1985年已达6.73万吨(见表1),其中60%左右的抗氧剂用于聚烯烃(见表2)。其用量一般为树脂重量的0.03—0.3%,对特殊用途的产品,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建立了热重法评价聚乙烯抗氧化性的测试方法。利用TG法评价了三种抗氧剂在以聚乙烯为基料的农膜专用料中的抗氧化效果,确立了抗氧剂品种和在基料中的用量。  相似文献   

5.
在顺丁橡胶生产过程中添加抗氧剂2246,通过生产装置的试验及产品检验的结果,证明抗氧剂2246完全可以替代现在使用的抗氧剂264,其川量为抗氧剂264的50%时,抗氧化性能达到或超过抗氧剂264。  相似文献   

6.
抗氧剂是润滑油脂中非常关键且用量最大的添加剂之一,其中非对称型受阻酚抗氧剂是近年来抗氧剂研究的热点,作为一类新型高效抗氧剂逐渐被应用并取得了优于传统受阻酚型抗氧剂的良好使用效果。以间-十五烷基酚和叔丁基氯为原料,经烷基化工艺合成非对称型受阻酚2-叔丁基-5-十五烷基苯酚,对所合成的2-叔丁基-5-十五烷基苯酚进行结构表征,并考察其在矿油基础油以及合成基础油中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所研制的2-叔丁基-5-十五烷基苯酚具有抗氧化能力强、在合成基础油中感受性好等优点,综合性能优于常用的受阻酚型润滑油抗氧剂。  相似文献   

7.
以DPPH法考察了4种聚烯烃抗氧剂对DPPH·的清除能力,并对聚烯烃抗氧剂清除DPPH·反应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4种聚烯烃抗氧剂对DPPH·均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清除能力随聚烯烃抗氧剂浓度的增加而升高,随清除反应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趋于稳定。抗氧化效率从大到小的4种聚烯烃抗氧剂顺序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BHT、抗氧剂1076、抗氧剂1098。聚烯烃抗氧剂清除DPPH·反应属一级反应,反应温度对该清除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k及反应活化能Ea影响不显著;4种聚烯烃抗氧剂中清除能力最强的聚烯烃抗氧剂1010的反应活化能仅为7.49 kJ/mol,说明这4种聚烯烃抗氧剂清除DPPH·在室温下即能快速进行。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样品制备方法,并用于工业润滑油中酚类抗氧剂的净化提取,结合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技术(GC-FID),实现了变压器油全生命周期中酚类抗氧剂含量的测定。采用该方法测定了不同工业润滑油样品中酚类抗氧剂的含量,并监测了变压器油全生命周期中酚类抗氧剂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工业润滑油中两种抗氧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2,6-二叔丁基酚的含量测定,所建DLLME-GC-FID方法的检测下限(质量浓度)均为0.03μg/mL,方法中两种酚类抗氧剂的加标回收率介于84.7%~94.2%之间,其日内、日间精密度均介于1.2%~4.1%之间,且测定结果拟合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为0.999 9,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再现性;同时,该分析方法简单便捷、通用性强、灵敏度高、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9.
塑料用位阻酚类抗氧剂合成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酚类抗氧剂的合成方法及合成反应式,包括单一烷基化反应合成相对分子质量低的早期抗氧剂264;酯交换反应合成抗氧剂1010、抗氧剂1076及GA-80;缩合反应合成抗氧剂2246、2246S,缩合反应中引入杂原子,合成多功能抗氧剂300等;缩聚反应合成抗氧剂Modanox-2600;以2,3,5-三甲基对苯二酚和乙酸为原料,经环化加氢反应,合成抗氧剂2,2,5,7,8-五甲基-6-羟基色满.简要介绍了酚类抗氧剂的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10.
抗氧剂是润滑油中重要的添加剂。综述了不同抗氧剂的性能和应用现状。认为高温抗氧剂,复合抗氧剂,环境保护型抗氧剂和多效抗氧剂是将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固体抗氧剂使用中存在消耗高、加注难度较大及溶解混合慢等问题,在实验室进行了四种汽油液体抗氧剂的评选工作,考察不同抗氧剂对汽油诱导期和性质的影响,评选出适合塔西南石化厂的液体抗氧剂。  相似文献   

12.
王长明  邱晓生 《安庆石化》1997,19(4):1-4,17
讨论了聚烯烃材料氧化老化机理、抗氧剂抗氧化老化机理以及主辅抗氧剂协同和机理。研究了抗氧剂31114在PP树脂中的抗氧化老化性能,并与抗氧剂1010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抗氧剂3114的PP树脂具有加工稳定性效能和长期热氧稳定效能,并可改善PP树脂机械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更换现有抗氧剂、在掺混挤压单元补加抗氧剂的方法,对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生产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的抗氧化体系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在ABS乳液聚合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2%的抗氧剂Wingstay—L,能延长ABS粉料的氧化诱导期;在掺混挤压单元,以补偿的方式加入抗氧剂,能有效地降低ABS树脂的黄色指数,且抗氧剂619F的效果优于抗氧剂2246。表明新型抗氧体系能降低产品黄色指数,且产品其他性能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4.
韩国聚合物助剂集团Songwon公司2007年10月底宣布,投资2000万美元,在其Maeam联合企业建设生产异丁烯原料装置。30kt/a异丁烯装置将采用本公司开发的技术,预计2009年投运,以支持其日益扩大的抗氧剂生产能力。异丁烯是该公司抗氧剂所需求的两种关键组分之一。抗氧剂扩能一倍,  相似文献   

15.
以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为原料,与具有含氮基团的氨乙基哌嗪进行酯转酰胺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酚酰胺类抗氧剂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N-(2-(1-哌嗪基)乙基)丙酰胺(AO-BIO),并采用GC-MS、电喷雾质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采用Racimat法(EN 14112∶2003和EN 15751∶2009)测定了抗氧剂AO-BIO在酸化油生物柴油、菜籽油生物柴油及B5、B20生物柴油调合燃料中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合成的AO-BIO为具有酚酰胺结构的抗氧剂,且目标产物在抗氧剂AO-BIO的有效质量分数为98.27%,抗氧剂AO-BIO的抗氧化效果优于常见的酚类抗氧剂,可有效减少抗氧剂的加剂量。优于常见的酚类抗氧剂,可有效减少抗氧剂的加剂量。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聚烯烃用受阻酚类抗氧剂在合成和应用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主要包括传统受阻酚类抗氧剂、高相对分子质量受阻酚类抗氧剂和复合型受阻酚类抗氧剂等,指出了每类抗氧剂的优缺点及应用情况,为聚烯烃用受阻酚类抗氧剂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专用料传统抗氧剂体系存在的缺陷,在实验室对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及其他助剂进行了复配优化,将抗氧剂A和抗氧剂B作为BOPP薄膜专用料的抗氧剂,以消除传统抗氧体系对BOPP薄膜专用料的不良影响,筛选出适合BOPP薄膜专用料产品的新型稳定剂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以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氯和树枝状分子骨架1.0代PAMAM(聚酰胺-胺)为原料,通过酰胺化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具有树枝状结构的受阻酚抗氧剂。采用FT-IR、1 H-NMR和MS对树枝状受阻酚抗氧剂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测氧法考察了树枝状受阻酚抗氧剂和只具有叔胺抗氧化基团的0.5代PAMAM骨架的抗氧化活性,并对其清除ROO·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酚羟基浓度时,树枝状受阻酚抗氧剂的抑制速率常数高于受阻酚抗氧剂BHT;树枝状受阻酚抗氧剂的骨架0.5代PAMAM的抗氧化活性证明了设计合成的树枝状受阻酚抗氧剂是一类分子内复合主抗氧剂。  相似文献   

19.
酯类油协合抗氧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克权 《润滑油》1997,12(6):40-43
合成了四种苯三唑衍生物添加剂,并对这些化合物在合成酯类油中与二异辛基二苯胺抗氧剂的协合抗氧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合成的衍生物在合成酯类油中与二异辛基二苯胺有效较强的协合抗氧能力,可用于合成酯类油中以提高主抗氧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20.
几种化学改性沥青的制法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种化学改性沥青的制法及性能毛兴民,张敬义齐鲁石化公司研究院(淄博市255436)制备橡胶改性沥青时,如采用预混合法,为将橡胶溶于沥青,需要较长时间的加热,这样将会导致沥青质量的劣化。如采用现场拌合法制备橡胶沥青时,由于混合的时间短,难以将橡胶分散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