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基于变差函数的传统地质统计学随机建模是目前储层非均质性模拟和不确定评价的常用方法。但是该方法只能考虑空间中两点之间的相关性,因而难以再现具有复杂的相组合关系的储层结构。多点地质统计学以训练图像为基本工具,着重表达空间中多点之间的相关性,能够有效克服传统地质统计学在描述空间几何形态复杂的地质体方面的不足。训练图像是一个包含相接触关系的数字化先验地质模型,其中包含的相接触关系是地质工作人员认为一定存在于实际储层中的。通过训练图像将先验认识和概念模型引入到储层建模中,是多点地质统计学的一个突破性贡献。 相似文献
3.
4.
5.
储层随机建模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按照模拟网格不同储层随机建模技术可以分为基于目标的方法和基于象元的方法2类。介绍了基于目标方法中的布尔模拟方法及其改进,这些改进包括井间和井上模拟时采取不同的概率分布、模拟多个岩相单元、模拟具有波动顶底的目标、综合地震数据、采取Gibbs分布的广义示性点过程模拟目标之间相互影响以及采用线模型模拟河道的目标层次建模(Fluvsim)。论述了基于象元方法中的新方法,指出多点地质统计学比传统的两点统计学具有明显优势,分析了多点地质统计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向(平稳性问题处理、目标体连续性处理、数据样板选择、综合地震信息方面)。最后评述了储层随机建模的发展方向,指出在目标之间相互影响函数的确定、获取反应实际储层结构特征参数、先验概率求取以及随机模拟结果评价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曲流河储层微型构造图编制的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流相储层建筑结构复杂,储层微型构造对剩余油挖潜至关重要,传统的微型构造编图方法受“层状模型”概念的束缚,对砂体结构、形态粗化严重,并容易出现假微型构造。为了克服传统作图方法的弊端,提出了微型构造图编制的新方法,该方法以精细的储层平面建筑结构模型为基础,以单一成因单元为基本作图单位,以成因单元边界或起渗流遮挡作用的成因单元为图内边界,运用等值内插法绘制微型构造图。该方法可以更精确的表现储层砂体的微构造形态,并可广泛应用于河流相储层的微构造研究。 相似文献
7.
8.
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能够灵活地整合不同类型的数据并从训练图像中捕获的地质构造,生成更符合地质情况的储层模型。本文论述了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的原理及步骤。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多点地质统计学模拟与基于变异函数的两点地质统计学模拟,并将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9.
10.
以胜利油区孤岛油田11J11密井网区为例,应用岩心、测井,动态等资料,对前人关于河流相野外露头和现代沉积的原型模型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套点坝识别及精细解剖点坝内部构型的方法,确定了地下点坝的识别标志。根据嫩江月亮泡曲流河段的卫星照片资料,推算了点坝长度与河流满岸宽度的关系式,并将其用于识别研究区点坝。总结了点坝内部泥质侧积层的三类分布模式,应用经验公式、水平井及小井距资料确定了侧积体和侧积层的规模及产状,进而根据侧积层模式、规模及产状进行了研究区点坝内部构型解剖,用检查井动态资料进一步验证了解剖结果,最终建立了研究区真正意义上的三维储层构型模型及参数模型,并进行了油藏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剩余油主要富集在点坝中上部。该方法在研究区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可用于类似油田储层精细研究及剩余油分布预测。 相似文献
11.
针对孤岛油田Ng3油藏非均质的地质特征,采用油藏综合分析、测井响应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开展了特高含水开发期高弯度曲流河储层构型深化研究。解析了单河道、点坝及点坝内部构型单元等不同级次曲流河的储层构型模式,通过采用层次约束、模式拟合的构型表征方法,系统地进行了复合曲流带、单一曲流带、单一点坝及点坝内部侧积体精细表征.建立了密井网区三维构型模型及参数模型。同时针对特高含水期储层构型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特点,开展了井网调整转流场+非均相复合驱先导试验。,结果表明:中心井区日产油量由4.5t上升到71.0t,含水率由98.8%下降到83.5%,累计增油26539t.预计井网调整转流场提高采收率2.3百分点,非均相复合驱提高采收率6.2百分点,试验区采收率达到63.6%. 相似文献
12.
基于改进布尔模拟的曲流河点坝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流河点坝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储集层,其中的泥岩侧积层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定量表征曲流河点坝内部侧积层的分布对于剩余油的挖潜有着重要意义,目前的建模方法尚难以较好地对其进行模拟。通过对曲流河点坝砂体的细致研究及各种模拟方法的比较,决定采用布尔模拟方法使其模拟效果更好。布尔模拟方法是一种简单的基于目标的随机建模方法。在布尔模拟方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进,通过改变模拟砂体宽厚比、中心点位置等,使模拟砂体更符合真实的地质体形态,更能够模拟曲流河侧向迁移的过程,进而模拟泥岩侧积层的分布。文中提出的算法从点坝砂体内部泥岩侧积层形成机理出发,较好地模拟了泥岩侧积层的分布。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两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以象元为空间赋值单元、变差函数为工具建立确定性的模型,或者应用各种随机模拟方法建立可选的模型,在精确表征复杂的空间结构及目标体几何形态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别于两点地质统计学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可有效地解决更广泛的地质模拟问题。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岩-相模型及与之相对应的训练图像可靠性的影响,结果变得比较复杂。因此,选择合适的训练图像及恰当的算法可有助于提高储层建模的精度和效率。以××油田曲流河沉积为例,采用两点和多点统计学方法构建模型。对比发现,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的地质建模方法真实可再现河流相的沉积形态,还降低随机建模的不确定性。尽管模拟结果与井点真实数据之间存在误差,但通过调整随搜索半径、训练图像大小及概率计算中临近点个数限制,可显著提高模型精度。 相似文献
14.
以扶余油田东16-2区块为例,探索了一套在油田开发中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河流相储层构型的研究方法。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取心、测井、吸水剖面等静态、动态资料,以层次分析法为指导思想,分3个层次(单一河道、点坝、点坝内部侧积体)对研究区储层构型进行详细解剖。综合现代沉积的研究成果、经验公式以及对子井技术,计算出研究区侧积层的倾角为3°左右,宽度为35~70 m,建立了点坝砂体内部构型定量模式;结合动态资料,进行模式拟合,达到解剖点坝内部构型系统的目的;建立了点坝内部泥质侧积层控制的剩余油模式。点坝构型解剖成果在研究区得到了较好的应用,而且对类似油田储层精细研究以及剩余分布预测都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非均质性强,沉积微相规律性差,地质建模难度大。参考其他随机性地质建模方法,优选多点地质统计学地质建模,综合基于目标和基于象元的优势,提出了"井-震-地质统计学规律"的综合一体化随机性地质建模思路。在苏里格气田西区s48-17-64区块,基于前期地质认识和密井网砂体解剖,以盒8下辫状河沉积微相模式作为多点地质统计学的训练图像,三维地震资料为软约束体,离散化测井数据为硬数据体,井震结合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并采用不断完钻的气井验证地质模型,二次建模。经过验证,该方法建立的地质模型精度高,降低了随机建模离散化问题,在开发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相干分析技术在曲流河砂体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流相砂体描述的关键是其形态的确定。地震相干分析技术算法中强调了振幅加强和边缘检测,可较好地突出地震体的不连续性,能够清晰完整地显示特殊地质体的形态。胜利探区埕岛地区河道砂体勘探实践表明,地震相干分析是描述河流相砂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曲流河河道迁移摆动频繁,砂体横向展布复杂多变,采用常规储层预测方法难于准确地预测砂体分布结果。以大港油田埕海一区明化镇组曲流河河道砂体研究为例,比较、分析多种地震属性,优选出能够识别出较大规模河道砂体的均方根振幅属性,结合倾角方位属性识别出河道摆动方向,双属性叠合预测曲流河侧积体分布。预测结果与后期钻井结果吻合,验证了本次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为研究区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