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南海西部油区存在大量的低阻油层,常规测井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评价。根据区域低阻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并结合岩心资料对地层的宏观特征和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导致油层低阻特征的主要地质原因是地层泥质和束缚水含量较高。利用烃源岩测井评价中常用的Δlg R技术和多矿物最优化方法,通过选取合适的矿物和流体组分,建立多矿物模型,得到多矿物剖面和储层参数,并结合核磁共振T2谱特征,及核磁孔径分布、核磁粘土水和束缚水饱和度等核磁处理成果,对低阻油层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密闭岩心化验分析资料对测井解释成果进行了标定,重构测井曲线与实测曲线的吻合程度达到95%以上,可利用该方法对低阻油层进行有效识别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2.
高尚堡深层低阻油层的地质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尚堡深层复杂的地质条件导致淡地层水环境下低阻油层与典型的中、高阻油层间互发育。以岩石物理学研究为基础,结合沉积特征、成岩作用和成藏特点,对高尚堡深层低阻油层的地质成因研究表明,其低阻油层的形成受沉积、成岩、油藏特点的综合影响,黏土矿物附加导电性、复杂孔隙结构是低阻油层形成的微观机理。受陡坡带浅水型混源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的影响,在高尚堡深层形成薄互层型和弱水动力环境下泥质含量偏高的低阻油层。中成岩阶段A期的成岩作用导致发育复杂孔隙结构成因、黏土矿物附加导电型低阻储层;岩性圈闭和深层成岩作用的非均质性导致油砂体小,油气成藏构造幅度低,且当油层孔隙结构变差或泥质含量高时,含油饱和度降低,也可形成低阻油层;构造幅度低、油水分异作用差,在油水过渡区域也易形成低阻油层。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在黄河口凹陷南部缓坡带馆陶组获得了一系列的油层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的低电阻率油层,且存在高产能的低电阻率油层,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由于低阻油层与水层电阻率相当,给测井评价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综合岩心、薄片等资料,从粒度、泥质含量及黏土矿物、孔隙结构、束缚水饱和度、导电矿物等5个方面对该区馆陶组低阻油层微观成因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低阻储层段与正常储层段多方面的对比,得出研究区岩性细、泥质含量高、孔隙结构复杂,高束缚水饱和度是影响该区储层低阻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低阻的宏观地质成因,认为该区馆陶组低阻油层的形成在地质上受研究区内沉积背景及成藏动力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新立油田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分类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新立油田扶杨油层为例,开展了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在取心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测试等分析化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储层的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分为4类,阐述了各类微观孔隙结构的特征。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双重影响使得扶杨油层的储层孔隙结构异常复杂,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和晶间晶内微孔等次生孔隙构成了该区的主要储集空间。孔隙喉道组合类型以小孔细喉型组合为主,中孔中喉型和中孔小喉型组合次之,少部分为微孔微细喉组合。选用孔隙度、渗透率、排驱压力、最大孔喉半径、平均孔喉半径和分选系数等参数,采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的方法,通过建立判别函数,对新立油田扶杨油层进行了微观孔隙结构识别,并勾绘出主力小层的综合评价图,进一步分析表明,Ⅰ类和Ⅱ类储层为研究区的优质储层,是今后低渗透扶杨油层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北部湾盆地乌石油田流三段含砾砂岩油层电阻率变化复杂,呈现低渗、低阻及低对比度特征。从宏观地质因素、岩石导电与工程因素和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等方面,分析了乌石油田流三段含砾砂岩油层低阻成因,结果表明压实作用和溶解作用的存在会间接导致油层低阻,地层水矿化度差异是导致油层低阻的次要原因;该区储层伊利石等泥质组分含量较高,且存在填充大孔隙和长石沿节理分布的现象,从而导致微孔隙发育,易形成高束缚水,这是油层低阻的主要成因。因此,黏土矿物架桥于大孔隙导致微孔隙发育是该类储层形成低阻油层的根本原因。本文研究成果对于复杂孔隙结构岩石导电的机理研究与低对比度油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北部湾盆地乌石油田流三段含砾砂岩油层电阻率变化复杂,呈现低渗、低阻及低对比度特征。从宏观地质因素、岩石导电与工程因素和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等方面,分析了乌石油田流三段含砾砂岩油层低阻成因,结果表明压实作用和溶解作用的存在会间接导致油层低阻,地层水矿化度差异是导致油层低阻的次要原因;该区储层伊利石等泥质组分含量较高,且存在填充大孔隙和长石沿节理分布的现象,从而导致微孔隙发育,易形成高束缚水,这是油层低阻的主要成因。因此,黏土矿物架桥于大孔隙导致微孔隙发育是该类储层形成低阻油层的根本原因。本文研究成果对于复杂孔隙结构岩石导电的机理研究与低对比度油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尼日尔Agadem油田E1油组低阻油层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日尔Agadem油田E1油组普遍发育一套典型的低阻可疑层,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对其成因、含油性及产能认识不清,一直未引起足够重视。为了寻求一期油田的稳产接替潜力,针对该套低阻可疑层,采用宏观因素控微观分析的宏观、微观相结合的低阻油层分析方法,通过圈闭幅度和沉积环境等宏观地质成因分析,明确了目的层所处的三角洲前缘末端弱水动力沉积环境为低阻层的主控成因;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对储层厚度、岩性、黏土矿物、孔隙结构、束缚水饱和度等岩石物理成因分析,明确了研究区发育3种成因类型的低阻油层,砂泥薄互层和束缚水饱和度偏高为低阻油层主要成因。通过试油和生产,证实了低阻可疑层为产能较好的油层,充分证明了对低阻油层成因分析的合理性,为低阻油层的分类识别和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葡南地区及敖包塔油田边部葡萄花油层属于构造—岩性油藏。储层岩性细、泥质含量高、孔喉结构复杂,导致储层物性差、孔隙和喉道小、分布不均匀,为低阻油层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详细分析葡南地区及敖包塔油田边部葡萄花油层低阻形成的微观原因,得出高束缚水饱和度、黏土矿物含量及分布形式是造成该区油层低阻的微观主控因素。同时通过低阻成因分析,提取了该区低阻油层的特征参数,建立了低阻油层特征参数识别图版,为葡南地区及敖包塔油田边部葡萄花油层低阻识别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的勘探和生产资料证实该区发育较多低阻气层,但低阻成因目前尚不明确,给该区低阻气层的流体识别和测井评价,尤其是含水饱和度的计算带来较大困难。为此,利用分析化验资料和测井资料,分析并总结出该区低阻气层的成因为黏土矿物附加导电、微孔隙发育和地层水矿化度的影响;并基于该区低阻成因,总结了影响地层水导电性能的3类导电流体,即泥质(束缚水)、微孔隙导电流体(毛细管水)和大孔隙导电流体(自由水),建立了改进的“双水模型”及相关参数估算方案来计算低阻气层的饱和度。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杭锦旗地区低阻气层的测井解释评价中效果良好,与测试结果符合较好;可为低阻气层测井评价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王志强 《断块油气田》2013,20(3):329-333
DJ油田Q段储层地质特征复杂,储层电阻率测井响应受多种因素影响,低阻油层与高阻水层同时存在,应用常规方法在DJ油田Q段无法建立统一的油水识别标准,流体识别有较大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综合应用岩心、测井、测试、化验分析等资料,开展低阻油层与高阻水层成因及流体识别方法研究。明确了DJ地区Q段低电阻率对比度,主要是由地层水矿化度差异大、泥质体积分数与碳酸盐体积分数分布不均衡造成的;基于成因认识,采用单因素校正与分区评价相结合的流体识别方法,建立了含钙泥质砂岩等效体积导电模型,在矿化度相对稳定的区域内应用等效纯砂岩地层电阻率模型,准确判别了DJ油田Q段的储层流体性质。  相似文献   

11.
济阳坳陷低电阻率储层电性微观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史南、金家两个油田为例,利用逾渗网络模型研究了低电阻率储层电性微观影响因素及规律.研究中充分考虑了储层孔隙结构、流体性质、粘土含量和类型等微观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低电阻率储层形成的微观因素主要有微孔隙发育状况、孔隙连通性、地层水矿化度以及粘土的含量和类型等.对于不同油田,由于储层物性的差别,上述各因素对电阻率影响的相对强度存在明显的差别,形成低电阻率储层的临界矿化度也不相同.史南油田临界矿化度约为170g/L,金家油田临界矿化度约为4g/L.  相似文献   

12.
恒速压汞技术在长2储层孔隙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伟  张创  孙卫  仝敏波 《断块油气田》2011,18(5):549-551
恒速压汞技术是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定性和直观分析的先进技术之一。文中应用该技术对定边油田张韩区块长2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了孔隙与喉道的大小及其分布频率等参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孔隙大小、孔隙体积、喉道大小及孔喉比等参数对微观孔隙结构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低渗透储层有效喉道半径越大,其渗流通道越宽,不同渗透率级别的低渗储层.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喉道大小及分布上;喉道特征是决定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不同渗透率级别的储层岩石由不同半径的喉道控制;储层岩石的孔喉比参数对水驱油渗流特征、剩余油微观分布特征及驱油效率等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ú˴Ų⾮��ϸ���۵���͸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常规测井资料主要反映岩石的宏观物理信息。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做孔和做缝作用明显,应力敏感性强,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和地面分析资料精确评价储层的难度校大。核磁共振测井资料为分析地层上覆应力下储层的孔隙结构和渗透性提供了良好的手段,但由于低信噪比和T2截止值问题,其在低渗透储层评价中的适应性值得进一步研究。文章通过岩心调试,建立了长庆上古生界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核磁共振潮井解释方法和优化采集参数,分析了影响丁z截止值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实潮可动流体截止值变化范围较大,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储层的岩性,纯石英砂岩相对岩屑砂岩和含泥砂岩具有较高的T2截止值。文章给出了核磁共振测井在提供高精度储层参数、进行储层孔隙结构及可动流体分析、以及低电阻率气层识别方面的实例和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测井方法识别复杂油气储层的流体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球物理测井能识别储层流体性质的前提条件是油、气、水的物理参数存在差异。但是,油、气、水层能否识别还取决于储层的岩性、孔隙结构等因素。根据电阻率法识别孔隙结构复杂储层流体性质时,主要受孔隙度指数m的影响,利用微电阻率成像测井与常规孔隙度测井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地确定m值。此外,针对低阻油气层形成的原因不同,可用不同的识别方法:对于薄互层通过改进数据采集方式解决;对于因孔隙结构和泥质影响造成的低阻油气层,则利用改进的解释模型解决。核磁测井识别流体性质的技术也取得不少进展,在原差谱法的基础上,先后发展完善了时间域分析法、移谱法、强化扩散法以及剪辑扩散法等。  相似文献   

15.
����������8�δ����϶�ṹ�о�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孔隙结构研究是气藏精细描述、储层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文章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铸体图像分析、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等多种技术手段,对苏里格气田的盒8段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苏里格气田盒8段储层储集空间主要有粒间孔+微孔+溶孔型、溶孔+微孔+粒间孔型、溶孔+微孔型、微孔型等四种组合形式,溶孔+微孔+粒间孔型、溶孔+微孔型两种类型最为常见;孔喉半径峰值分布在0.04~2.34 μm的范围内,连续相饱和度介于12.36%~36.77%,孔喉连通性较差。总体上看,盒8气藏主渗流喉道半径偏小,气体启动压差较大,气井一般需要进行改造方可获得较高产能;孔隙结构具有“大孔隙、小喉道、微裂缝不发育、孔喉连通性差”的特点,这种孔隙结构在开发过程中具有潜在的水锁伤害。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中部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影组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可动流体赋存特征研究薄弱,是制约该区气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关键因素。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核磁共振等分析手段,对研究区灯影组灯四段储集层微观孔隙类型及结构特征开展研究,并分析可动流体饱和度与微观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储集空间主要发育粒间溶孔、残余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洞等4类孔隙,平均总面孔率为2.5%;不同孔隙组合类型对应不同微观孔隙结构,其中粒间溶孔—残余粒间孔储集层孔隙结构最好,排驱压力与中值压力较低,分别为4.1 MPa和18.7 MPa,平均孔喉半径为0.059 μm,可动流体饱和度较高,为41.5%;渗透率大小及粒间溶孔发育程度是影响可动流体饱和度的重要因素,可动流体饱和度与孔喉半径和孔喉连通性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核磁共振以及恒速压汞等测试化验手段,深入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81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并分析了微观孔隙结构对流体微观赋存状态及其可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华庆地区长81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类型复杂,其中粒间孔-溶蚀孔孔隙组合类型连通性较好,孔喉半径较大,可动流体饱和度高,是有利于孔隙流体渗流的优势通道。孔喉类型、孔喉连通性、孔喉半径以及黏土矿物含量综合影响着孔隙流体的赋存状态及其可流动性,其中喉道大小对储层流体的渗流能力起主要控制作用,尤其是大喉道对储层渗流能力的改善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陆相断陷湖盆油藏微观流场演化规律及演变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阳 《石油学报》2005,26(6):60-65
利用对比井在不同含水期岩心的分析化验和物理模拟试验,研究了陆相断陷湖盆内不同类型储层在不同含水期内微观参数的变化特征,并揭示了其演变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陆相断陷湖盆中发育的不同成因类型储层的微观流场参数随油田含水率的提高发生各自有规律的变化,微观骨架场中颗粒支撑方式由紧密变松散、粘土矿物和地层微粒含量逐渐减少和局部富集,微观孔喉网络场的非均质性增强,渗流场中控制流体流动能力的参数变好,储层岩石的亲油性减弱,而其变化机理相同。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显示孔隙介质中渗流行为的微观变化,了解孔隙的连通性,应用基本接触过程的理论,建立了数学描述方法。从而可对连通孔隙随距离的变化情况进行仿真,显示孔隙最大连通距离。其结果可用于油气采出范围的预测和计算,并为注入井的科学控制和合理布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