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浅薄层特、超稠油注蒸汽吞吐后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河南油田的浅薄层特、超稠油油藏注蒸汽吞吐后,,采收率只有15%~18%,要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程度,关键是查明蒸汽吞吐后浅薄层稠油剩余油分布规律。蒸汽吞吐后水淹层岩心和电性特征变化明显,根据岩电关系的研究,建立了一套快速、直观的声液时差深侧向电阻率图版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有效结合矿场测试、动态分析、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和地质综合分析方法,揭示了剩余油分布特征。超稠油油层纵向有3种水淹模式:中厚层均匀韵律油层顶部水淹,薄互层复合韵律油层中部水淹,薄互层正韵律油层底部水淹;平面上剩余油富集区有4种类型:低井网控制程度的剩余油富集区,低采出程度的剩余油富集区,不同微相控制的剩余油富集区,地层倾角影响造成的剩余油富集区。图3表1参6  相似文献   

2.
王腾  李康康  王剑 《复杂油气藏》2021,(1):61-68,97
L油藏经过近30年蒸汽吞吐开发,目前已进入吞吐中后期,开发效果日益变差.为了弄清剩余油分布状况,改善注蒸汽开发效果,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利用CMG软件进行L油藏地质建模并完成地质储量、产量及含水率的历史拟合,拟合误差小于5%,拟合精度较高,得到了可信的剩余油分布结果.剩余油主控因素分析显示,地层系数、储层非均质性与井间...  相似文献   

3.
高升油田莲花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辽河油区高升油田莲花稠油油藏地质及开发特点,定性地分析了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剩余油形成机制和规律.以钻井取心、化验分析、试油、试采及测井资料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神经网络分析等多学科有机结合的方法,指出了剩余油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定量分布规律及蒸汽吞吐井水淹波及范围,为改善吞吐开发效果的措施挖潜及调整设计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河南油田蒸汽吞吐油藏均为特、超稠油和普通稠油,储层胶结疏松,难以通过取心井定量分析剩余油饱和度,主要通过岩心观察定性描述水淹级别。稠油油藏注蒸汽后,储层岩电关系更为复杂,常规测井解释方法已不适用。为此,经过不断探索和深入研究,应用油藏工程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和测井分析等多种方法,结合稠油数值模拟结果,能够快速地判断蒸汽吞吐后油层水淹程度,定量预测蒸汽吞吐泄油半径。  相似文献   

5.
蒸汽超覆对块状超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测井资料,结合油藏地质特征,建立了非均质地质模型。通过高温吸汽剖面、井温剖面、产液剖面等测试资料的分析,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蒸汽吞吐开采过程中蒸汽的超覆作用,揭示了蒸汽超覆导致独特的油层温度分布特征及井间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通过改变油井射孔方式、调整注汽参数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缓蒸汽超覆,提高油层纵向动用程度,降低油层纵向上的剩余油。在油层下部钻水平井,采取直井与水平井组合重力泄油方式,可以有效地动用井间剩余油,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6.
方法运用沉积相、动态监测和密闭取心等方法,论述了克拉玛依油田首批结束蒸汽吞吐阶段的九1~九44个开发区油层动用状况和宏观剩余油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目的弄清地层剩余油状况,充分挖掘尚未动用或动用程度差的储量潜力,以继续保持蒸汽驱阶段的合理开采。结果蒸汽吞吐初期高渗透层动用程度好,中低渗透层动用程度差或未动用;末期蒸汽超覆导致油层上部为强水洗,中下部基本来驱扫或冷凝水驱动。在同一开采条件下,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为:油层非均质性是控制剩余油的基本因素;局部范围产地层水形成水淹区是造成剩余油的重要条件;开采条件不适应是产生剩余油的外部因素。结论完善井网和加密井距调整,是减少剩余油,改善蒸汽驱效果和提高最终采收率的有效措施;掌握合理转驱时机和开展稳油降水措施,是确保原油增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特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蒸汽吞吐是增加稠油产量的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克拉玛依油田九7区稠油在50℃时,地面脱气原油的粘度为2400~961000mPa·s,平均452029mPa·s,属超稠油油藏。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九7区浅层特超稠油油藏的特点,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蒸汽吞吐的主要注采参数。对注汽强度、注汽速度、周期注汽量、注汽压力、焖井时间和蒸汽干度等注汽参数进行了优化计算,推荐了注采参数的优化方案,在此基础上对蒸汽吞吐井的吞吐效果进行了预测,得到了不同周期的周期产油量等。计算结果对于克拉玛依油田九7区特超稠油油藏进行蒸汽吞吐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薄互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剩余油预测是稠油油藏挖潜的基础,采用单井采出程度、波及体积系数和驱油效率三者的关系,计算井间汽窜和未汽窜单井的泄油半径,据二者泄油半径内面积之差确定汽窜带的宽度,从而达到预测吞吐后剩余油分布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稠油油藏过热蒸汽吞吐开采效果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过热蒸汽吞吐井生产效果受油藏地质特征(储集层有效厚度、净毛比)、开发状况(采出程度、综合含水)及注汽因素(注汽强度、注汽速度、注汽温度和过热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对各影响因素逐一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影响因素集,利用各因素和吞吐井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将各因素的实际数值无量纲化,分别计算其测度值;采用综合评判方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综合测度值。统计肯基亚克油田已吞吐井影响因素综合测度值与开发效果之间的关系,发现综合测度值越高,开发效果越好,二者之间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以此建立过热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模版,在实际应用中该模版总符合率达到96%,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图5表6参21  相似文献   

10.
结合河南稠油油藏储层特征和原油性质,建立了油藏中心区井组、断层附近井组和边水附近井组3种特征地质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技术,运用正交试验法和数据分析法,研究了7种不同地质因素对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后剩余油再富集程度的影响,从而得出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后剩余油再富集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某稠油油藏纯蒸汽吞吐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研究了烟道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为此,在室内进行了气注入流体的膨胀实验和烟道气辅助蒸汽吞吐实验。实验研究中,共提出了10种实验方案,并在实验条件下,评价了各种实验方案的吞吐效果。研究结果表明,CO2和N2均能改善原油的物性,且CO2对原油降黏幅度最大、膨胀能力最好;模拟烟道气中CO2所占的比例越大,驱油效率越高,同时注入量也越大。  相似文献   

12.
特稠油油藏注氮气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蒸汽吞吐是特稠油油藏开采的主要方法,但随着吞吐轮次增加,地层能量下降,周期产油减少,开采效果变差。结合新疆九7+8 区地质特征,建立理论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对蒸汽吞吐后期采取注氮气改善吞吐效果进行可行性分析,对混氮比、注入时机、注入方式、注入速度等注氮参数进行优选。模拟结果表明,注氮气后单井周期产油量平均提高6146.9 t,含水率平均降低15%。注汽过程中注氮气的方法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超稠油的开发效果,为有效开发此类难动用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蒸汽驱驱油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蒸汽吞吐后转蒸汽驱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潜力及有效开发方式,以胜利油区孤岛油田中二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密闭取心岩心为实验对象,开展了在原始油水饱和度状态下的驱替实验,对不同驱替介质、不同介质温度及不同驱替方式下的剩余油驱油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驱替介质类型、介质温度及驱替方式是影响转驱效果的主要因素,相同温度下蒸汽驱的驱油效率要好干热水驱,250℃蒸汽驱比同温度热水驱可提高采收率5%以上,驱替介质温度与采收率提高幅度之间存在良好的对数关系,研究区块蒸汽吞吐后直接转蒸汽驱可提高采收率30%左右.  相似文献   

14.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采收率确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研究稠油油藏有关参数及井网密度与蒸汽吞吐采收率的关系,利用回归方法及多种公式对比,确定出一种新的蒸汽吞吐方式下的采收率预测公式.与其它公式相比,该公式考虑到井网密度对采收率的影响程度,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超稠油氮气、溶剂辅助蒸汽吞吐开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辽河油田杜32块起稠油油藏进行提高蒸汽吞吐开采效果的综合研究,从机理、室内实验、数值模拟等方面研究氮气、溶剂辅助蒸汽吞吐开采技术。筛选出高效溶剂,测试驱油效率,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提出注1/3溶剂段塞加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开采可以使采收率增加4.0%,增油成本为436元/t,为超稠油油藏的有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图3表3参23  相似文献   

16.
S油田目前处于高含水开发后期,针对其反韵律砂岩储层及原油高粘高密度的特点,运用数值模拟对剩余油的影响因素如纵向渗透率级差、原油粘度、采液速度,井距等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原油粘度、纵向渗透率级差主要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富集程度及见水早晚,隔层的存在减弱了重力及毛管力作用,不利于下部油层动用,并回归出了各因素对剩余油分布影响的定量关系式,为有效地实现剩余油分布的定量描述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剩余油饱和度监测、钻密闭取心井、常规油藏工程分析等手段,寻找单家寺油田单10块稠油热采油藏剩余油饱和度的相对富集区。通过新钻井、老井侧钻、深度调剖、注氮气等技术进行剩余油挖潜,油藏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综合递减率下降10.0%,采收率提高2.94%,油汽比上升0.11。对单10块剩余油研究拓展了多轮次吞吐稠油油藏的挖潜方向,对同类油藏改善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泡沫及活性剂/泡沫复合体系辅助蒸汽驱开发效果,分析了不同化学剂辅助蒸汽驱受效剩余油在油藏中的分布特征,讨论了蒸汽干度、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对表面活性剂辅助蒸汽驱受效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辅助蒸汽驱受效剩余油主要分布于注汽井附近,垂向分布呈“漏斗”形状;泡沫辅助蒸汽驱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