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面向地方经济、面向职业岗位,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门高级应用型人才.由此提出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主要原则,并根据原则论述了地方经济建设与专业设置的关系,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应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提出高职人才素质的实现应从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两方面入手,专业设置应符合科学性、适应社会露求、少设专业多开方向;课程设置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江西省高职教育已初步形成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院校布局和专业结构,有力地支撑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但第一产业专业设置规模偏少,导致第一产业高技能人才缺口较大。财经、文化教育类专业过多,面向区域新兴产业、支柱产业的专业设置过少。要更好地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需要继续支持第一产业类专业发展,依托区域优势,培育专业品牌,加大投入力度,支持重点紧缺专业发展,鼓励新兴服务业类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是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为背景,提出了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普通高校的不同点、专业设置依据和特点,以及专业建设目标和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5.
缪宁陵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2)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建立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对接的基础上.区域的产业结构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基础,专业是产业发展的支撑.因此,高职院校要以区域产业结构为基础进行专业设置,根据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专业结构,整合专业结构,为提升区域产业结构服务. 相似文献
6.
周永清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98-199
从产业结构来看,安徽省高职专业与第一、二产业对应的专业比例偏低,与第三产业对应的专业比例偏高。与安徽省八大支柱产业相关的专业,有19个专业尚未开设,有11个专业仅有1所院校开设。对此,要扩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自主权,结合安徽省产业发展优化与调整高职专业,为安徽省产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7.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针对高职教育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将其导致的原因做了一一阐述。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新专业设置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94-96
高职院校的新专业设置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新专业的成长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新的行业、新的工种、新的岗位群不断涌现,专业设置所涉及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本文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风险规避三个维度来探讨对高职院校新专业设置的风险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吕鑫祥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1997,14(2):99-105
高职的专业设置应该是宽窄并举。当前高职专业设置有三种基础:职业岗位、职业岗位群、技术。这是由专业设置的基本以及社会职业岗状况所决定的。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职业岗位的内涵和外延都产生了急剧的变化。因而,当前高职有拓展专业宽度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高职院校中文应用专业设置与改革的背景、依据、目标、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高职院校中文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设置中文专业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的专业口径关系到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在阐明高职专业口径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影响高职专业口径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高职教育专业口径选择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彭建林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2):43-46
以闽侯县荆溪镇为例,对福建省小城镇建设引致的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适应性进行了探讨,阐述了福建省试点小城镇建设对国民经济3次产业以及重点支柱产业变化的影响,并对高职专业设置与小城镇产业结构的协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应调整3次产业对应专业设置比例,加强工科专业的设置及旅游、物流和房地产专业的人才培养力度,以适应小城镇第三产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The Research Group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1):15-18
专业划分与专业设置的研究是高职教育专业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在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建设行业背景与土建类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教育土建类专业划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提出了高职教育土建类专业设置的原则、基本程序和专业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14.
胡晓晖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5,22(4):61-65
分析了高职物流管理教育在物流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指出高职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是完善多层次教育体系,满足对物流人才多样化需求的行为。根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层次和类型、就业岗位群及物流行业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提出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结构体系设置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5.
李海东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35-38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要面向劳动力市场、依托产业的发展需求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还存在同质化倾向严重、定位不明确、优势不明显、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契合度不高、专业群建设较为落后等方面的问题。对此,高职院校应明确专业特色发展的科学定位,强化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动机制,完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形成动态预警的专业调整机制,确保专业结构的科学性,发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专业设置是学校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结合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专业设置实际,对目前专业的设置与建设进行思考,提出根据社会职业分类和地方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变化的需要,分析现有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条件,科学、适时地调整专业设置,以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在工程界和教育界掀起了一场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热潮,对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以及如何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展开了讨论,但是在某些方面还存在分歧。本文在调研和深入学习、研究职业教育有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几年来举办高职教的经验,就高职教专业设置、教育计划制定和办学模式等方面做了些研究讨论,并提出几点意见,以期能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贡献菲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高职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抓手.通过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模型十多年来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发现专业设置模型的共性和关键是构建完善的专业设置指标体系,模型的精度可以从专业设置指标内容、指标权重,模型构建理论方法等角度进行改进.基于研究现状与问题,结合高职内涵发展的要求,未来高... 相似文献
19.
高建宁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75-176
高职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定位决定其办学的基本方向。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依照行业背景所提供的岗位和岗位群进行专业与课程设置,才能搞好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20.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晓晖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5,22(Z1):61-65
分析了高职物流管理教育在物流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指出高职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是完善多层次教育体系,满足对物流人才多样化需求的行为.根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层次和类型、就业岗位群及物流行业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提出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结构体系设置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