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3.
以某大直径盾构法铁路隧道泥水盾构顺利始发及试掘进为基础,详细介绍了盾构软弱地层中超浅覆土始发、穿越市政管网、通勤道路、不良地质下盾构停机地表沉降等关键技术的控制以及关键参数的选择,为后续同类型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浅埋软弱地层盾构隧道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明显,为保证临近建筑物的安全,对建筑物进行提前加固,严格控制盾构推进的各项参数并对建筑物以及隧道轴线地表变形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盾尾脱出阶段建筑物沉降量最大,沉降速率最快;盾尾后方25m范围内地表沉降比较明显,随后逐渐趋稳。 相似文献
6.
7.
8.
福州滨海快线东门站~闽都站盾构区间隧道始发阶段近距离上跨既有地铁2号线隧道,交叉区域覆土浅,地层主要为淤泥、淤泥夹砂等软弱地层。为确保上跨施工时既有地铁2号线隧道运营安全,上跨前采取了区间土体加固、隧道拉结等预加固措施,盾构推进过程根据运营隧道自动化监测数据,严格加强渣土改良、出土量控制、盾体径向注浆、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等施工措施,确保盾构上跨施工安全可靠。根据施工监测结果,盾构上跨施工引起的既有运营隧道最大位移为4.7 mm,满足地铁保护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9.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1,17(z1):367-374
为研究浅覆土砂卵石地层中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本文以北京地铁新机场线2号风井-3号风井区间盾构施工为背景,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合实测数据,对10 m覆土厚度下左、右线盾构不同线间距、不同前后间距条件下盾构施工造成的地表沉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隧道左右线间距增大,隧道上方的地表沉降先减小,间距增大至1.5D(D为开挖直径)后,地表最大累计沉降量不再随间距增大而变化,间距大于3.0D后,左右线施工不再相互影响;盾构施工纵向的影响范围约为32 m,前后施工间距小于48 m时左右线纵向影响范围重叠,前后施工间距越小,开挖造成的地表沉降值越大,前后间距大于48 m后,左右线施工不再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
依托澳门轻轨延伸横琴线横琴口岸地下站(HE–2站)盾构区间始发工程,基于现场实际施工方案,对盾构始发施工技术概况与技术流程展开研究。盾构始发是盾构施工的主要风险点之一,特别是在软弱地层,若控制不当或措施不到位,易导致水土流失和地面大面积沉陷,造成盾构进洞姿态突变、盾构出洞段轴线偏离等不良现象。实践表明,采用始发端头加固、始发托架及反力架加固、二次补强注浆等措施,可降低始发风险,确保盾构始发施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依托某在建隧道工程,从弹塑性理论探讨了软岩地质条件下TBM掘进过程中围岩发生流塑性临界深度和洞周极限位移的关系。结果表明:TBM掘进过程中发生流塑性临界深度与围岩强度近似呈正比例关系,隧道在其软岩段和特定埋深情况下均会发生流塑性弱化;塑性半径随埋围岩深增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允许极限位移与埋深呈近似线性关系,当TBM掘进机在埋深超过400 m软弱地层中掘进时,其TBM扩挖能力不足抵抗围岩弱化溃缩的位移量。 相似文献
12.
13.
上软下硬地层掘进盾构施工中极易出现地表沉降、刀具磨损等的难题,如何在上软下硬地层中控制掘进参数、判断刀具磨损及仓内状况是盾构施工管理的重点,本文结合广深地区上软下硬地层施工经验,对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掘进策略进行总结分析,明确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4.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是盾构隧道中的不良地层之一。文章针对这类地层的主要特征,分析了土压平衡盾构机掘进通过时容易产生姿态上抬、刀具损坏、地面沉降、土仓结泥饼、卡螺旋机的风险,提出刀具配置和更换、掘进控制、预设换刀区几方面的对策,并列举了一些对掘进时异常情况的辨别和处理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双圆盾构在地下掘进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土体沉降理论的分析,探索双圆盾构施工过程中对地面沉降实施有效控制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6.
结合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东干渠隧道穿越北苑桥主桥工程,对盾构隧道穿越既有桥梁的变形控制措施进行了详细论述,组建了以工前评估、盾构控制、隔离加固、模拟预测、桥梁变形监测为主的桥梁变形控制系统,并结合既有桥梁现场监测结果,验证了变形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该控制系统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北京地区采用盾构法穿越既有桥梁的工程施工质量,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及土地的缺乏,对电力电缆隧道施工技术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结合电力电缆隧道工程的实践,本文分析了土压平衡盾构在长距离深覆土推进时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研究了近距离穿越已运营隧道的各个阶段的技术特点。通过在上海世博电缆隧道工程的应用,积累了一些风险控制技术,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结合徐州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周七区间隧道工程,对富水复合地层中盾构始发穿越既有铁路营业线的变形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解决了富水上软下硬复合地层中盾构始发穿越既有铁路的变形控制难题,为后续同类型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