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针对暗通道先验去雾算法大部分的时间都消耗在对透射率的优化上的问题, 对暗通道去雾算法进行了改进, 提出了边缘优化的暗通道去雾算法。使用边缘算子从粗略估计的透射率中提取边缘, 对边缘及周围扩展区域内的像素采用差值抠图法优化图像中场景深度变化明显的区域的透射率。实验结果证明, 边缘优化的暗通道去雾算法在得到与原始算法基本一致的去雾结果的同时, 平均计算时间仅为原算法时间的60%左右, 有效减少了计算量, 提高了去雾算法的运算速度。  相似文献   

2.
方雯  刘秉瀚 《计算机应用》2013,33(7):1998-2001
针对暗通道图像去雾算法在处理不满足暗通道先验条件的明亮区域时,估计的透射率偏小,导致去雾后的图像与原图像相比,色彩和纹理平滑度出现较大偏差的问题,提出反馈调节的暗通道去雾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暗通道算法对原始有雾图像进行去雾,反馈出去雾后的图像与原始图像纹理平滑度的差异,使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分割出明亮的区域;然后用高斯函数调整明亮区域偏小的透射率,使其更加接近实际的透射率;最后利用调整后的透射率求得清晰的无雾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处理不满足暗通道先验条件的区域,使得包含明亮区域的雾化图像,去雾后的色彩更加符合真实场景,视觉效果也更好。该算法可以提高户外监视系统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去雾过程中图像边缘产生光带的情况和去雾之后图像整体变暗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优化后透射率和半逆法的图像去雾算法。首先,针对图像边缘处暗通道失效情况,运用透射率修正机制来消除边缘处的光带现象,从而提高暗通道先验的适用范围;其次,从大气散射模型出发,利用半逆算法得到大气整体光照值;最后,针对去雾之后整幅图片颜色变暗淡的现象,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对比度算法来进行增强处理,改善去雾图像的视觉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更有效地去雾,而且去雾能力优于原算法。  相似文献   

4.
雾天条件下获取的图像会有低对比度和低场景可见度的问题,一些去雾算法会出现halo效应现象。基于暗原色先验理论的去雾算法,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透射率的优化问题上。为此,提出一种结合暗通道去雾算法的景深优化的图像复原方法,在图像景深边缘和非景深边缘分别采用不同的模板处理得到暗图像,进而得到粗略透射率,双边滤波器进行修复粗略透射率。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去除图像中的雾气,和软件抠图法相比较,不仅有效降低了halo效应,并且大大地减少了透射率处理时间,提高了处理效率。实验表明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图像尺寸成线性关系,相比于传统算法在计算速度上有一定提高,保障了图像处理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暗原色先验去雾算法中雾霾图像明亮区域透射率估计过小,造成图像色彩失真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比值重估透射率去雾算法。设定暗通道图与大气光强的差值阈值,利用预估透射率和全局透射率的比值重新估计透射率,从而改善明亮区域过小的透射率。实验结果表明,比值重估透射率去雾算法跟暗通道和容差机制去雾算法相比,该算法恢复的图像更接近于真实图像。  相似文献   

6.
基于改进暗通道先验的交通图像去雾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交通场景图像中由于雾霾导致的图像目标主体不清晰,影响监控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导向滤波与自适应色阶调整的改进暗通道图像去雾新方法.首先,基于暗通道原理对原始图像进行映射处理,从而得到大气光成分与透射率的估计值,并利用多维导向滤波方法对大气透射率估计值进行优化处理;然后,根据图像降质过程的逆过程,求解雾霾图像清晰化处理初始结果;最后,利用多通道自适应色阶调整方法进一步优化初始结果,解决初始结果整体亮度较暗、不利于监控系统后期处理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清晰化处理后的图像具有较高的亮度和对比度值,较好地保留并增强了图像的边缘和细节信息,算法去雾霾效果显著,针对交通场景图像处理的自适应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前,基于暗通道先验的去雾算法是目前最有效的单幅图像去雾方法之一.文中研究比较了各种基于暗通道先验的雾化图像去雾技术;由于采用软抠图算法的暗通道先验去雾算法时间复杂度太大,文中提出利用自适应中值滤波实现对透射率的平滑与细化,以提升去雾算法的速度;提出了一种具有鲁棒性的大气光值求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方法能实现雾化图像的有效去雾,能保证去雾图像的清晰度,大幅提高暗通道先验去雾算法的速度,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暗通道先验去雾算法处理图像易出现局部失真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种单幅户外图像去雾算法.首先,利用四叉树分解的方法得到准确的大气光估计值;然后,结合暗通道图像的直方图分布特征,利用最大化类间方差策略自适应的估计暗通道图像分割阈值,并以此为先验知识优化透射率;最后,使用Gamma矫正提升图像整体对比度.实验表明,该算法...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多数图像去雾方法不适用于浓雾场景,存在去雾后图像亮度偏暗及光晕伪影等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图像形态学和梯度域导向滤波的去雾算法。通过暗通道先验算法得到初始透射率,并根据图像形态学闭、开运算细化和平滑初始透射率。运用梯度域导向滤波优化透射率图,以平滑透射率图的边缘和消除矩形块状效应。为更好地估计出大气光值,对雾图的最小强度图进行形态学灰度腐蚀,并经过导向滤波处理,以此结果作为暗通道图,选取其最亮的前0.1%像素点对应到原图中,最高的像素值作为大气光值,得到大气光值后利用大气散射模型求出去雾后的图像。将除雾后的RGB图像转换到HSI颜色空间,利用多曝光融合框架对I通道进行无雾图像整体亮度提高,最终转到RGB颜色空间。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恢复更多的细节信息,保证图像具有合适亮度,且颜色自然,无光晕伪影,优于暗通道先验和颜色衰减先验等去雾算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暗通道先验算法去雾不彻底且透射率估计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补偿暗通道和透射率融合的去雾算法。该方法首先用中值滤波补偿暗通道,解决复原图像边缘细节不突出问题;然后由补偿暗通道得到透射率的简单估计及白平衡得到透射率的模糊估计,将两者进行像素级融合,得到透射率的精确估计;最后根据大气散射模型恢复出无雾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获得了较为精确的透射率,复原图像有效消除了残雾和Halo现象,在天空区域有较好的色彩保真度,同时也有效提升了运算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