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秀萍  苗百春 《计算机仿真》2021,38(10):120-123
交流变频器在工作过程中会对传导线产生非常严重的电磁干扰,为有效消除这种干扰,在PLC控制下设计了一种交流变频器传导干扰抑制方法.首先定义了交流变频器的接收信号,并构建交流变频器传导干扰信号的测量矩阵.将提取的传导干扰特征作为特征向量,利用天线接收信号建立交流变频器传导干扰信号模型,采用线性调频连续波作为发射信号,分析交流变频器传导干扰的特性.然后采用矩阵的方式设置发射信号波形的编码长度,参照单点映射原理对传导干扰信号进行分离和采样,并利用位移矩阵描述交流变频器传导干扰过程,从而实现干扰抑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对干扰分量的检测率,还可以提高干扰抑制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电磁干扰通常分为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EMI滤波器是抑制系统传导电磁干扰的有效方法,因此在设计EMI滤波器时需要分为差模和共模两个方向进行专门设计。目前,国际上规定的传导电磁干扰测量设备为线性阻抗稳定网络,其所测量得到的是差模和共模的汇合信号。因此,将所测得的噪声信号分离为差模和共模信号是抑制电磁干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电磁干扰的形成机理,通过对线性阻抗稳定网络输出信号进行时域采样,使用数值计算方法实现了传导电磁干扰的全软件分离和频谱输出。该方法实现了传导电磁干扰信号的全软件分离,无需单模分离网络,且不存在半软分离方法的测量同步难题。试验表明,该方法在现场传导电磁干扰测试排查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心电图机交流电源输入传导发射在0.15~30MHz超出EN 55011:2010标准中一组设备B级限值的要求。根据产品电磁噪声发射特性,找出电源电路电磁干扰源头和干扰传输路径,并通过在电源电路施加电容滤波器的措施,解决了心电图机传导发射干扰问题,为类似产品的传导发射问题的控制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4.
针对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严重的电磁干扰问题,对系统传导电磁干扰进行了预测分析。通过分析传导EMI传播途径,建立整流器差模干扰等效电路和共模干扰等效电路,并以此为例建立了系统电网侧差模干扰模型、电网侧共模干扰模型、电机侧差模干扰模型和电机侧共模干扰模型。提出了基于双重傅里叶积分法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波形解析建模方法,提高了电磁干扰预测分析精度,并考虑了电机高频模型的影响。最后,通过对一功率为10MW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传导电磁干扰仿真,对系统传导电磁干扰进行了预测分析,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量化分析机载设备传导干扰超标值对于整机电磁兼容性的影响程度,本文重点研究如何利用传导测试超标策略对传导干扰故障的修复.通过联合测试系统、指标量化和权重分配,将机载设备电磁兼容传导干扰故障与整机电磁兼容性联系在一起,综合考虑各机载设备电磁兼容传导发射、传导敏感度、电磁兼容性分类等因素.本文优化了指标量化和相应的权重分配,得到机载设备传导干扰故障对整机电磁兼容性的影响程度,确定机载设备电磁兼容传导干扰故障修复顺序的优先级,为确定电磁兼容整改的先后顺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于互联系统而言电磁干扰主要是以传导干扰的形式经线缆端口作用到系统内部电路的;为研究传导干扰信号不同波形参数对数字电路的作用规律,以某典型的设备电路为试验对象,基于PSpice仿真软件将波形参数可调的典型信号波形注入到数字电路端口,得到了不同的波形参数包括频率、幅值、脉宽和上升下降时间对电路的作用规律,并结合机理分析提出了能够产生与原传导干扰信号相同干扰效应且易于工程实现的等效信号波形;仿真结果说明受试电路的敏感波形参数分别为频率、幅值和脉宽,传导干扰主要作用于后级电路而非前级电路,提出以等幅正弦波作为阻尼衰减振荡的等效波形,通过仿真验证了两波形之间的等效性。  相似文献   

7.
张新雨  刘丁  汪姣  李琦 《控制理论与应用》2014,31(10):1310-1317
为去除单晶炉热场温度测量信号中的低频干扰、提高温度信号的估计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跨维模拟退火(trans dimensional simulated annealing,TDSA)的单晶炉热场温度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将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信号个数判断准则纳入采样机制中以便对干扰个数采样估计,进而利用所设计的基于信号频谱和轮盘赌思想的Metropolis Hastings机制对相应个数的干扰频率进行采样,最后设计了混合均匀和高斯采样机制对单晶炉热场温度进行采样估计.仿真和单晶炉工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干扰个数未知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抑制低频干扰、准确检测单晶炉热场的温度.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工控系统中的干扰问题 ,建立了抗工频及倍频干扰的数学模型 ,提出了零点采样技术 ,并利用零点采样技术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对一温度采集系统进行了抗干扰设计。  相似文献   

9.
DC-DC变换电路差模传导电磁干扰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DC-DC变换电路差模传导电磁干扰信号难以提取的问题,通过分析直流人工电源网络(DC-LISN,DC line impedance stabilization network)的网络特性,建立基于PSpice的差模传导干扰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的DC-LISN可实现直流信号的正向传输、高频干扰信号在测试段无衰减提取的功能.通过PSpice仿真和实验分别提取了电源侧差模传导干扰的时域波形并进行频谱分析,结果表明,基于DC-LISN的PSpice差模传导干扰预测模型与实际测试结果在幅值和频谱成分方面吻合较好,从而证明了该模型对预测实际变换器产生的差模干扰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子对抗作战中普通干扰信号难以对脉冲压缩雷达产生有效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调频波形的灵巧干扰信号.依据线性调频波形设计原理,在对波形信号进行间歇采样转发后,建立了灵巧干扰的干扰信号.通过设置间歇采样占空比0.2和0.5,仿真得到了不同占空比下灵巧干扰在时域和频域的幅度分布情况,并经过匹配滤波输出,进一步获得了灵巧干扰分别在压制干扰时和欺骗干扰时的时频联合分布结果.仿真结果表明:间歇采样占空比较大时体现欺骗干扰效能,占空比较小时体现压制干扰效能,即灵巧干扰通过匹配雷达波形具有较强的干扰灵活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李刚  韩杰  王帆 《测控技术》2022,41(11):78-83
针对风洞变频调速系统电磁干扰影响热线风速仪测试精度的问题,通过对风洞现场的电源传导、空间辐射和接地串扰进行测试,确定了风洞变频调速系统干扰热线风速仪的耦合途径。通过仿真分析对比,确定了电磁干扰作用机理,提出了干扰抑制措施,并对抑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干扰抑制措施有效,能够将电源传导干扰降低50 dB,最终使热线风速仪的测试精度从受干扰前的3%提高到0.2%。  相似文献   

12.
逆变电源的传导骚扰对机车车辆直流供电系统的电源品质影响很大,为避免引起对其他设备的电磁干扰问题,现行版本的行业标准GB/T 24338.4-2018(轨道交通电磁兼容第3-2部分:机车车辆设备)和GB/T 25119-2021(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子装置)对供电输入端口在150 k Hz~30 MHz频段具有传导发射的限值要求,同时,对输出公共供电的端口也具有谐波发射的限值要求。本文基于对传导骚扰问题的分析,从设计角度论述潜在的直流供电系统被逆变电源干扰的隐患、原因,并提出对逆变电源在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电磁兼容性技术性约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电磁兼容(EMC)包括电磁干扰(EMI)和电磁敏感度(EMS)两个方面。首先引起人们重视的是电磁干扰的测试技术及抑制技术,许多国家都规定了电子电气装置所产生的电磁干扰的极限值,如国标GB 9254—8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的极限值和测量方法》,该标准规定了信息技术设备(ITE)A级和B级的干扰极限值,以限制干扰通过传导或辐射影响其它装置或系统的正常工作。而最近电磁敏感度的测试技术和对策技术正成为EMC领域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文摘     
<正> 本文就数字逻辑电路的调整试验及工作中发现的一些干扰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介绍了所采取的抑制措施。作者指出干扰进入数字逻辑电路常常通过辐射和传导两种途径。辐射是通过电磁波发射进入数字电路的;传导是通过数字电路的电源或  相似文献   

15.
随着输电电压等级的逐步提高,智能变电站二次侧设备受到干扰的情况日益严峻.现有国家标准并未考虑到互感器采集卡所布置的一次侧恶劣电磁环境.通过不同项目的标准化电磁兼容测试对比,分析了不同测试项目的互感器采集卡典型输出特征,并提出了一种混合干扰测试方法.试验发现了采集卡的传导干扰敏感频点,同时创新性地应用包络来表示互感器采集...  相似文献   

16.
馈线是指一切载流导线。当导线经过有干扰的环境时,即拾取干扰信号并经导线传导到电路而造成对电路的干扰。干扰线路(馈线)对其附近的周围线路(馈线)产生电磁耦合而形成干扰。解决的办法是对馈线进行隔离、滤波或对馈线进行屏蔽。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在工业现场中,时常有各种干扰影响采样值,我们在设计中采用数字滤波的办法消除干扰,在中断服务中采样值是通过对  相似文献   

18.
阐述计算机系统中主要干扰源及其形成的原因.根据干扰产生的机理,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对干扰传导的途径进行有效的抑制. 着重探讨计算机电磁兼容性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9.
间歇采样转发是一种新型的干扰样式,原则上适用于匹配滤波脉压雷达,文中提出了采用这一干扰样式实现对去斜处理体制宽带雷达干扰的方法.在阐述了间歇采样转发干扰的基本原理后,分析了干扰信号经雷达去斜处理后形成假目标的基本原理,描述了假目标时域特性和频域特性;分析了假目标的幅度特性,由此提出了对干扰机功率的要求;着重针对干扰延时带来的频域混叠现象,分析了假目标的空间分布特性及真假目标的空间分布关系,指出决定假目标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相应的仿真实验,分析了仿真结果.文中研究成果对于间歇采样转发干扰机的原理设计及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间歇采样转发干扰识别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短时分数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 STFRFT)的干扰识别方法。在对间歇采样转发干扰STFRFT后,为了降低二维时频特征提取的复杂度,采取了基于最大值搜索和切片的降维方法,将二维时频域降维到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 FRFT)域和时域。在降维后的FRFT域统计谱峰个数以及沿峰值点所在时间轴统计脉冲个数作为识别间歇采样转发干扰的特征参数。针对3种典型的间歇采样转发干扰,仿真结果表明,在原始回波干噪比大于-4 dB时,能够较好辨识3种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