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知识图谱(KG)能够缓解协同过滤算法存在的数据稀疏和冷启动问题,在推荐领域被广泛地研究和应用。现有的很多基于KG的推荐模型混淆了用户物品二部图中的协同过滤信息和KG中实体间的关联信息,导致学习到的用户向量和物品向量无法准确表达其特征,甚至引入与用户、物品无关的信息从而干扰推荐。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协同信息的知识图注意力网络(KGANCF)。首先,为了避免KG实体信息的干扰,网络的协同过滤层从用户物品二部图中挖掘出用户和物品的协同过滤信息;然后,在知识图注意力嵌入层中应用图注意力机制,从KG中继续提取与用户和物品密切相关的属性信息;最后,在预测层将用户物品的协同过滤信息和KG中的属性信息融合,得到用户和物品最终向量表示,进而预测用户对物品的评分。在MovieLens-20M和Last.FM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与协同知识感知注意力网络(CKAN)相比,KGANCF在MovieLens-20M数据集上的F1分数提升了1.1个百分点,曲线下面积(AUC)提升了0.6个百分点;而在KG相对稀疏的Last.FM数据集上,模型的F1分数提升了3.3个百分点,AUC提升了8.5个百分点。实验结果表明,KGANCF能够有效提高推荐结果的准确度,在KG稀疏的数据集上显著优于协同知识嵌入(CKE)、知识图谱卷积网络(KGCN)、知识图注意网络(KGAT)和CKAN模型。  相似文献   

2.
基于协同过滤的算法是推荐系统中最重要的方法,由于冷启动和数据稀疏性的特点,限制了其推荐性能。为了应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知识图谱和轻量级图卷积网络推荐系统相结合的模型,该模型通过将知识图谱中的各个实体(项目)进行多次迭代嵌入传播以获取更多的高阶邻域信息,通过轻量聚合器进行聚合,进而预测用户和项目之间的评分。最后,在3个真实的数据集上MovieLens-20M、Last.FM和Book-Crossing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与其他基准模型相比可以得到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在针对大数据的迅速增长,为了改善协同过滤算法的推荐效率,使得推荐精度越来越高,提出基于Hadoop平台的协同过滤并行化算法,将传统的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在Hadoop平台下进行MapReduce编程模型,实现并行化.通过利用MovieLens公用数据集对改进前后的算法对比,验证了并行化的协同过滤效率更高,也更加适合大规模数据的推荐.  相似文献   

4.
针对协同过滤算法推荐结果存在受噪音数据影响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项目间的关联规则集的协同过滤算法.利用经典的Apriori算法进行频繁项集合关联规则集的挖掘,利用挖掘的关联规则集进行用户间的相似度计算,相比于pearson相似等方法,基于关联规则集相似可以提高改进算法对噪音数据的抵抗力,最后进行最近邻居集计算并产生更适合用户的推荐结果.改进算法和传统算法在MovieLens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基于Apriori算法的协同过滤算法较传统算法进一步提高了推荐准度和覆盖率.  相似文献   

5.
面对数量庞大的用户和物品数量,推荐系统通常面临着数据稀疏的问题,为缓解此问题,提出了一个融合注意力机制和自编码器的协同过滤模型。该模型将评分信息送入一个基于自编码器的协同过滤子模型中以挖掘用户整体偏好,同时将评分信息送入一个融合了注意力机制的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子模型中以挖掘物品与物品之间的局部依赖信息,随后将两个子模型的结果相融合,拟合出最终的结果。模型在MovieLens和Pinterest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基准相比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荐系统可以用来处理信息过载的问题。由于传统推荐系统的诸多问题导致其无法处理发掘隐藏信息,提出一种自适应图卷积注意力神经协同推荐算法(ANGCACF)。首先获取用户和项目交互图,通过图卷积神经网络自适应的聚合用户和项目特征信息;其次对用户和项目特征信息添加自适应扩充数据,以解决数据稀疏性,利用注意力机制对用户和项目特征信息及添加的自适应扩充数据重新分配权重;最后将得到的用户和项目特征表示使用基于矩阵分解的协同过滤的算法框架得出最终推荐结果。在MovieLens-1M、MovieLens-100K和 Amazon-baby三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该算法在推荐准确率、召回率、MRR、命中率和 NDCG 五个指标上均优于基线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由于数据稀疏性导致物品间相似性计算不准确、推荐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评分偏好模型、融合时间因素和物品属性的协同过滤算法,通过改进物品相似度度量公式来提高推荐的准确度。首先考虑到不同用户的评分习惯存在差异这一客观现象,引入评分偏好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出用户对评分类别的偏好,以用户对评分类别的偏好来代替用户对物品的评分,重建用户-物品评分矩阵;其次基于时间效应,引入时间权重因子,将时间因素纳入评分相似度计算中;然后结合物品的属性,将物品属性相似度和评分相似度进行加权,完成物品最终相似度的计算;最后通过用户偏好公式来计算用户对候选物品的偏好,依据偏好对用户进行top-N推荐。在MovieLens-100K和MovieLens-Latest-Small数据集上进行了充分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已有的经典的协同过滤算法,所提算法的准确率和召回率在MovieLens-100K数据集上提高了9%~27%,在MovieLens-Latest-Small数据集上提高了16%~28%。因此,改进的协同过滤算法能有效提高推荐的准确度,有效缓解数据稀疏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维乾  张艺  郑振峰  王海  张紫云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9):2640-2644,2683
针对目前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推荐精度和用户数据在算法中匹配度都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属性的条件受限波尔兹曼机协同过滤推荐模型(MA-CRBM)。该模型基于实值状态的条件玻尔兹曼机,融合了用户职业和性别属性,充分利用数据集中潜在的评分与未评分信息。在训练过程中,采用动态迭代采样算法对原采样算法进行了改进,克服了训练后期数据采样误差波动太大导致精确度不高的问题。在MovieLens 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MA-CRBM模型具有较好的推荐效果,可以有效提升推荐模型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传统协同过滤算法的冷启动问题,提高算法的推荐质量,本文针对协同过滤算法中的冷启动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两种改进的算法.新用户冷启动:融合用户信息模型的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新项目冷启动:采用层次聚类的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算法.将新算法在网络开源数据集MovieLens上进行实验验证,比较改进算法和传统算法在查全率和查准率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算法的推荐质量,缓解新用户和新项目的冷启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协同过滤算法广泛应用于推荐系统中,论文针对传统协同过滤算法中数据稀疏性及推荐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协同过滤算法。首先通过SVD++算法对用户-项目评分矩阵进行填充,初步缓解数据的稀疏性问题,然后通过计算相似度引入项目属性,最后通过改进Slope One算法对评分矩阵进行二次预测计算,提高推荐算法的准确度。在数据集MovieLens100K数据集上对论文提出的混合推荐算法作五折交叉实验,结果表明混合算法提高了推荐系统的预测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杨帅  王鹃 《计算机应用》2018,38(7):1866-1871
针对传统协同过滤算法仅利用评分信息作为推荐依据,没有利用用户评论和标签信息,无法准确反映用户对项目特征的偏好,推荐精确度低且容易过拟合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堆栈降噪自编码(SDAE)改进的混合推荐(SDHR)算法。首先利用深度学习模型SDAE从用户自由文本标签中抽取项目的显式特征信息;然后,改进隐因子模型(LFM)算法,使用显式项目特征信息替换LFM中的抽象特征,进行矩阵分解训练;最后通过用户-项目偏好矩阵为用户提供推荐。在公开数据集MovieLens上的实验测试,与三组推荐模型(基于标签权重及协同过滤、基于SDAE和极限学习机、基于循环神经网络)比较,该算法推荐精确度分别提高了45.2%、38.4%和16.1%。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充分利用项目自由文本标签信息提高推荐性能。  相似文献   

12.
协同过滤算法作为一种信息筛选的重要方式,在大数据时代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由于面临着严重的数据稀疏性以及只考虑用户间的评分相似性,导致推荐准确率较低。对此,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协同过滤算法。利用[K]-means++算法对用户属性进行聚类,从而降低数据的稀疏性;考虑到用户兴趣会随时间发生动态变化,在传统的评分相似性中引入时间因素;将信任误差引入到用户间的信任关系中,从而改善用户信任度;将基于时间因素的评分相似性与改进的用户信任度进行融合,从而提高用户相似性的计算精度。在MovieLens数据集上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提高推荐的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推荐系统是一种克服信息过载的重要工具,其中最流行的方法是协同过滤。该文提出一种结合潜在因素模型和邻域方法的混合协同过滤方法LDA-CF。我们首先将评分矩阵转换成伪文档集合,使用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主题模型发现用户和物品潜在因素向量;然后在低维潜在因素空间计算用户和物品相似度;最后采用邻域方法预测未知评分。在MovieLens 100k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 在评分预测任务中,LDA-CF取得的MAE性能指标优于传统的邻域方法。因此,LDA可以有效地从评分矩阵中发现对计算相似度十分有用的用户和物品低维特征表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数据稀疏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适应用户兴趣变化的非线性逐步遗忘协同过滤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协同过滤(Collaborative Filtering,CF)算法没有考虑用户兴趣变化、导致其推荐质量较差的问题,借鉴心理学遗忘规律,提出非线性逐步遗忘协同过滤算法.该算法依据评价时间减小每项评分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用户间的相似度.最后基于MovieLens数据集对本算法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准确性方面优于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  相似文献   

15.
协同过滤是个性化推荐系统中的常用技术, 数据稀疏性是影响协同过滤算法预测精度的主要因素。SlopeOne算法利用线性回归模型解决数据稀疏性问题。基于用户相似度的k近邻方法可以优化参与预测的用户评分数据的质量。在SlopeOne算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动态k近邻和SlopeOne相结合的算法。首先根据用户之间相似度的具体情况动态地为每个用户选择不同数目的近邻用户, 然后利用近邻用户的评分数据生成项目之间的平均偏差, 最后利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预测。在MovieLens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 改进算法在预测精度上比原SlopeOne算法有所提高, 能适应数据稀疏度更低的推荐系统, 并且与其他协同过滤算法相比, 推荐精度也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Pearson负相关性信息对协同过滤算法的影响, 提出了一种考虑负相关性信息的协同过滤算法。该算法选取正相关用户作为最近邻居, 负相关用户作为最远邻居, 使用参数调节最近邻居和最远邻居在推荐过程中的作用。MovieLens数据集上的对比实验表明, 负相关性不仅可以提高推荐结果的准确性, 而且可以增加推荐列表的多样性; 进一步分析发现, 负相关性还可以大幅度提高不活跃用户的推荐准确性。该工作表明, 负相关性有助于解决推荐系统中准确性、多样性两难的问题和冷启动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传统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算法在计算项目相似度时仅依靠评分数据,未考虑项目的自身特征。社会化标注的出现使得标签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项目特征,但标签具有语义模糊的特点,因此直接将标签纳入协同过滤算法存在一定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该算法对标签进行聚类并生成主题标签簇,根据项目标注情况计算项目与主题间的相关度并生成项目-主题相关度矩阵,同时将其与项目-评分矩阵相结合来计算项目间的相似度,采用协同过滤完成对目标项目的评分预测,以实现个性化推荐。在Movielens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解决标签的语义模糊问题并提升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18.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as a classical method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helping people to deal with information overload.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local user similarity and global user similarity, based on surprisal-based vector similarit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maximin distance in graph theory. Surprisal-based vector similarity expre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y two users based on the quantities of information (called surprisal) contained in their ratings. Global user similarity defines two users being similar if they can be connected through their locally similar neighbors. Based on both of Local User Similarity and Global User Similarity, we develop a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framework called LS&GS. An empirical study using the MovieLens dataset shows that our proposed framework outperforms other state-of-the-art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