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当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智能电网虚假数据注入攻击(False Data Injection Attacks,FDIA)检测方法无法提取FDIA数据深层特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Bi-GRU)和自注意力的检测方法.采用Bi-GRU学习量测序列,输出各时间步的隐状态;引入自注意力机制计算各时间步隐状态的线性加权和作为量测序列的深层特征;通过全连接神经网络层和Softmax层输出预测概率.在IEEE 30-bus和IEEE 14-bus中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相较于次优结果,准确率平均提高7.1%,正报率平均提高3.95%,误报率平均降低38.85%.  相似文献   

2.
在恶意软件预测任务中,针对训练数据不足及模型无法突出重要时序信息的问题,提出一种使用TS-GAN对数据进行扩增和使用多注意力Bi-LSTM模型进行预测的方案。多注意力Bi-LSTM由三层网络组成,利用Bi-LSTM层自动学习恶意软件并输出各时间步的隐状态,通过多注意力层为各时间步隐状态分配权重突出重要时序信息,使用预测判别层实现恶意软件良性或恶意的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恶意软件执行前4秒内以95.8%的预测准确率实现对恶意软件的预测,优于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3.
梁浩鹏  曹洁  赵小强 《控制与决策》2024,39(4):1288-1296
在基于深度学习的轴承剩余使用寿命(RUL)预测方法中,时间卷积网络(TCN)忽略了振动数据中未来时间信息的重要性,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难以有效地学习振动数据的长时间序列特征.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并行双向时间卷积网络(Bi-TCN)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的轴承RUL预测方法.首先,对多传感器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将每个传感器数据进行通道合并,实现多传感器数据的高效融合;然后,采用Bi-TCN和Bi-LSTM构建并行的双分支特征学习网络,其中Bi-TCN提取数据的双向长时间序列特征, Bi-LSTM提取数据的时间相关特征;同时,设计一种特征融合注意力机制,该机制分别计算Bi-TCN和Bi-LSTM的输出权重,以实现两种网络输出特征的自适应加权融合;最后,融合特征通过全连接层并输出轴承RUL的预测结果.利用西安交通大学轴承数据集和PHM 2012轴承数据集进行RUL预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先进的预测方法相比,所提出方法可以准确预测更多类型轴承的RUL,同时具有更低的预测误差.  相似文献   

4.
恶意代码攻击已经成为互联网最重要的威胁之一,并且现存的恶意代码数据庞大,特征多样.为了更好地提取恶意代码特征以及掌握恶意代码的行为,提出了基于注意力机制的Attention-CNN恶意代码检测模型.首先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和注意力机制,构建了Attention-CNN恶意代码检测模型;然后将恶意代码转化为灰度图像...  相似文献   

5.
针对基于API序列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中,深度学习方法特征可解释性差,传统机器学习方法依赖人工设计特征以及忽视数据间时序特性等问题,从时序分类的角度,提出一种基于API序列的可解释恶意代码检测方法。将恶意代码动态API调用序列转换为熵时间序列;使用时间序列分类中的shapelet方法提取具有辨别性的特征;使用多种分类器构造检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自主学习具有辨别性的时序特征,能够在兼具高准确率的同时提供模型的可解释性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6.
荣俸萍  方勇  左政  刘亮 《计算机科学》2018,45(5):131-138
基于动态分析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由于能有效对抗恶意代码的多态和代码混淆技术,而且可以检测新的未知恶意代码等,因此得到了研究者的青睐。在这种情况下,恶意代码的编写者通过在恶意代码中嵌入大量反检测功能来逃避现有恶意代码动态检测方法的检测。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恶意API调用序列模式挖掘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MACSPMD。首先,使用真机模拟恶意代码的实际运行环境来获取文件的动态API调用序列;其次,引入面向目标关联挖掘的概念,以挖掘出能够代表潜在恶意行为模式的恶意API调用序列模式;最后,将挖掘到的恶意API调用序列模式作为异常行为特征进行恶意代码的检测。基于真实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MACSPMD对未知和逃避型恶意代码进行检测的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4.55%和97.73%,比其他基于API调用数据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 的准确率分别提高了2.47%和2.66%,且挖掘过程消耗的时间更少。因此,MACSPMD能有效检测包括逃避型在内的已知和未知恶意代码。  相似文献   

7.
张杨  郝江波 《计算机应用》2022,(6):1708-1715
针对目前已有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提取特征不足和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和残差网络(ResNet)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 ARMD。为了支持该方法的训练,从Kaggle网站获取了47 580个恶意和良性代码的Hash值,并利用VirusTotal分析工具提取每个代码数据调用的API,在此之后将所调用的API整合为1 000个不重复的API作为检测的特征来构造训练样本数据;然后根据VirusTotal的分析结果进行良恶性判定进而标记样本数据,并采用SMOTE增强算法使数据样本均衡化;最后构建并训练注入注意力机制的ResNet,从而实现恶意代码检测。实验结果表明ARMD的恶意代码检测准确率为97.76%,且与目前已有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和ResNet模型的检测方法相比,平均精确率至少提高了2个百分点,验证了ARMD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恶意代码的深层隐藏和检测技术已经成为当前计算机安全技术的一个研究热点.多态变形技术是一种新型隐藏技术,它使得传统的基于特征码的检测技术相对滞后,论文详细阐述了恶意代码变种生成技术,主要包括加密技术、多态技术、变形技术.深入研究了m序列的随机性和状态遍历特性,提出的基于m序列的多态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恶意代码多态的效率和随机性.  相似文献   

9.
张杨  郝江波 《计算机应用》2022,(6):1708-1715
针对目前已有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提取特征不足和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和残差网络(ResNet)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 ARMD。为了支持该方法的训练,从Kaggle网站获取了47 580个恶意和良性代码的Hash值,并利用VirusTotal分析工具提取每个代码数据调用的API,在此之后将所调用的API整合为1 000个不重复的API作为检测的特征来构造训练样本数据;然后根据VirusTotal的分析结果进行良恶性判定进而标记样本数据,并采用SMOTE增强算法使数据样本均衡化;最后构建并训练注入注意力机制的ResNet,从而实现恶意代码检测。实验结果表明ARMD的恶意代码检测准确率为97.76%,且与目前已有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和ResNet模型的检测方法相比,平均精确率至少提高了2个百分点,验证了ARMD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对于越南语组块识别任务,在前期对越南语组块内部词性构成模式进行统计调查的基础上,该文针对Bi-LSTM+CRF模型提出了两种融入注意力机制的方法: 一是在输入层融入注意力机制,从而使得模型能够灵活调整输入的词向量与词性特征向量各自的权重;二是在Bi-LSTM之上加入了多头注意力机制,从而使模型能够学习到Bi-LSTM输出值的权重矩阵,进而有选择地聚焦于重要信息。实验结果表明,在输入层融入注意力机制后,模型对组块识别的F值提升了3.08%,在Bi-LSTM之上加入了多头注意力机制之后,模型对组块识别的F值提升了4.56%,证明了这两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Android恶意代码的混淆、隐藏、加密情况以及现有方法的检测能力不足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恶意应用行为特征值序列的动态检测方法。首先利用远程注入技术将动态检测的模块注入到Android系统的Zygote进程中,执行内联挂钩来监测应用中的重要函数。然后,通过函数监听得到Android应用的重要行为;进而,按照行为的特征将其量化为特征值,再按照时间顺序将行为特征值排为序列,得到行为特征值序列。通过利用支持向量机来训练5 560个恶意样本,得到恶意应用家族的行为特征值序列;最后利用此序列与被检测应用的序列进行相似度比较,判断应用是否为恶意应用。在恶意应用动态检测方面的正确率可达到95.1%,以及只增加被检测的应用21.9 KB内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正常检测经过代码混淆、代码加密、代码隐藏的恶意应用,提高了恶意应用检测的正确率,所占内存空间减少,有效提升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采用协同过滤技术的推荐系统中,恶意用户通过注入大量虚假概貌使系统的推荐结果产生偏离,达到其攻击目的。为了检测托攻击,根据用户的评分值或基于攻击时间的集中性假设,从不同视角提取攻击概貌的特征。但是,这些基于人工特征的检测方法严重依赖于特征工程的质量,而且人工提取的检测特征多限于特定类型的攻击,提取特征也需要较高的知识成本。针对这些问题,从用户评分项目的时间偏好信息入手,提出一种利用深度稀疏自动编码器自动提取检测特征的托攻击集成检测方法。利用小波变换将项目在不同时间间隔内的流行度设定为多个等级,对用户的评分数据预处理得到用户-项目时间流行度等级矩阵。然后,采用深度稀疏自动编码器对用户-项目时间流行度等级矩阵自动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用户评分模式的低层特征表达,消除了传统的人工特征工程。以SVM作为基分类器,在深度稀疏自动编码器的每层提取特征并进行攻击检测,生成最终的集成检测结果。在Netflix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提出的检测方法对均值攻击、AoP攻击、偏移攻击、高级项目攻击、高级用户攻击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存在深层次特征提取能力偏弱、模型相对复杂、模型泛化能力不足等问题。同时,代码复用现象在同一类恶意样本中大量存在,而代码复用会导致代码的视觉特征相似,这种相似性可以被用来进行恶意代码检测。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多通道图像视觉特征和AlexNet神经网络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待检测的代码转化为多通道图像,然后利用AlexNet神经网络提取其彩色纹理特征并对这些特征进行分类从而检测出可能的恶意代码;同时通过综合运用多通道图像特征提取、局部响应归一化(LRN)等技术,在有效降低模型复杂度的基础上提升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利用均衡处理后的Malimg数据集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平均分类准确率达到97.8%;相较于VGGNet方法在准确率上提升了1.8%,在检测效率上提升了60.2%。实验结果表明,多通道图像彩色纹理特征能较好地反映恶意代码的类别信息,AlexNet神经网络相对简单的结构能有效地提升检测效率,而局部响应归一化能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与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Powershell由于其易用性强、隐蔽性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APT攻击中,传统的基于人工特征提取和机器学习方法的恶意代码检测技术在Powershell恶意代码检测中越来越难以有效.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特征组合和深度学习的Powershell恶意代码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随机森林生成更好表征原始数据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5.
安卓恶意应用程序的检测目前存在着检测速度慢、检测率低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安卓恶意应用程序检测方法。从Android恶意应用的恶意行为特点出发,运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互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出权限和组件、函数API调用序列、系统命令、网络请求等多维度特征,对维度较大的特征种类使用信息增益方法进行特征的筛选,取出最有用特征。本文还利用半敏感哈希算法的降维和保持相似度的特性,提出基于Simhash算法的特征融合方法,将原有的大维度的特征降维到相对较小的维度,并解决了特征的不平衡问题。融合后的特征使用GBDT算法和随机森林算法分类,检测恶意样本。实验对比分析得出本文使用的多种特征融合的方法在可以大大降低分类的训练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6.
对文本中的上下文信息进行充分利用能够提高关系抽取性能,但当前多数基于深度学习的关系抽取方法仅捕获文本序列中的浅层特征信息,在长序列文本中易丢失上下文信息。针对传统LSTM中输入和隐藏状态之间相互独立且缺少信息交互的问题,建立一种基于Mogrifier LSTM的序列标注关系抽取模型。将由词嵌入、字符嵌入和位置嵌入构成的嵌入层结果输入Mogrifier LSTM层,该层通过在传统LSTM计算之前交替地让当前输入与之前隐藏状态进行多轮运算,以增强上下文交互能力。使用自注意力机制提高模型对重要特征的关注度,同时采用基于关系的注意力机制获取特定关系下的句子表示,从而解决实体关系重叠问题。在关系分类模块,利用Bi-LSTM进行序列标注,将句子中的每个词汇映射为相应的标签。实验结果表明,在NYT数据集上该模型的F1值达到0.841,优于HRL、OrderRL等模型,在存在SEO重叠类型的关系抽取中,F1值仍能达到0.745,所提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关系重叠问题同时有效提升关系抽取性能。  相似文献   

17.
提出基于未知恶意代码样本空间关系特征的自动检测技术.针对量化的恶意代码样本字符空间的向量特征,基于区域生长的智能分块算法,划分恶意代码样本空间关系区域;根据区域分别计算恶意代码样本的字符矩、信息熵和相关系数等空间关系特征,分别提取特征向量,并归一化处理;通过分析恶意代码样本特征的共性,建立空间关系特征向量索引;采用综合多特征的相似优先匹配方法检测未知恶意代码,多个空间关系距离加权作为判别依据,提高检测的准确率.实验表明,提出的自动检测方法能够自动快速地匹配出未知恶意代码的样本,准确程度高,而且能够确定未知恶意代码的类型.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研究商品评论正、负向情感识别任务,基于Transformer模型,提出了一种结合多头自注意力层和卷积层的神经网络模型,其中多头自注意力层丰富了词语之间的关联关系,卷积操作进行特征的再提取和融合。通过和双向长期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s, BILSTM)、基于注意力机制的BILSTM网络、文本卷积神经网络(tex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TEXTCNN)进行对比,实验证明,该文提出的模型在商品评论情感分类任务的最高准确率分别提高了4.12%、1.47%、1.36%,同时训练用时也大大缩减。  相似文献   

19.
张健飞  陈黎飞  郭躬德 《计算机应用》2012,32(10):2761-2767
各种迷惑恶意代码能够轻易躲避传统静态检测,而动态检测方式虽有较好的检测率,却消耗大量系统资源。为提高低系统开销下迷惑恶意代码的检测率,提出一种层次化特征选择方法,依次在引导层、个体层、家族层和全局层上生成并选择特征。层次方法以逐层精化特征的方式寻求特征冗余和信息漏选之间的平衡。实际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迷惑恶意代码检测率较高,与传统特征选择方法相比,具有所需训练样本集小、泛化能力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