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零能耗建筑中,由于人员、设备等内扰引起的负荷波动较普通建筑高20-30%,且不同地区、不同在室人数对室内环境的舒适性需求皆存在差异,设计阶段的室内计算温度无法对室内环境满意率有较高需求的建筑运行提供实际有效指导.本文基于室内人员舒适性离散需求,提出不同满意率设定下室内温度及空调系统末端运行参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对化石能源需求量较大,“近零能耗建筑”是我国降低采暖能耗的有效途径.我国之前主要参照德国被动房的设计规范,但严寒和寒冷地区与德国的气候并不完全相同.文中利用DeST建立寒区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模型,以哈尔滨、沈阳和北京为代表城市,对基准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进行模拟,结合中德两国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进...  相似文献   

3.
4.
随着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建筑能耗在全社会总能耗中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作为影响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能耗问题历来受到各国的重视。如何降低建筑能耗需求,成为城镇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主要总结了各国在低能耗建筑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成果,同时介绍了我国关于低能耗建筑的相关政策标准,讨论了近零能耗建筑在我国发展的难点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推动建筑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零能耗建筑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多个发达国家先后提出了"近零能耗建筑"及类似定义并开展技术研究,近期各主要发达国家在政府指令、技术发展目标等文件中对"近零能耗建筑"发展做出中长期规划,并完成建造了大量示范工程。随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科技含量逐步提升,我国也开展了大量近零能耗建筑的研究与示范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近零能耗建筑建造过程中的主要增量成本增量进行研究,实例分析青岛市被动房住宅推广示范小区住宅项目及普通建筑住宅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项目,通过实际建造中的增量成本因素及成本分析,研究近零能耗建筑与普通建筑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8.
近零能耗建筑采用以目标为导向的性能化设计方法,对传统设计方式带来挑战。性能化设计平台为实现近零能耗建筑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从设计流程、工具及接口、数据库三个方面研究性能化设计平台,并对其在实际项目案例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10.
零能耗建筑实现的能耗分配控制策略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日益突出的高能耗问题,以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屋展示中心"零能耗建筑"实现的能耗分配控制策略设计为例,研究从"零能耗建筑"能耗的相关问题出发,以能耗采集和数据分析方法、能耗分配和节能控制策略作为研究对象,设计预期达到设计能耗和运行能耗相吻合的结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能耗建筑"。  相似文献   

11.
通过2010上海世博会的平台,在某小型科技型展馆内设置主观问卷调查系统和室内环境监测系统,得到7000多份主观调查问卷和世博运营182天的展馆内温湿度、CO2、A声级、水平照度的变化数据。通过数据筛选,数据分类,数据处理等分析工作,结果表明,世博会运营期间该场馆夏季室内温度偏低;参观者对场馆室内环境参数除水平照度外满意率都高于80%;参观者对场馆内的平均最满意温度为24℃;不同室外温度下,参观者对室内热舒适有不同的最满意温度:室外温度为18℃~26℃时,最满意温度为22℃;室外温度为26℃~30℃时,最满意温度为24℃;室外温度为30℃~37℃时,最满意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室内颗粒运动和分布的研究方法。从室内外颗粒关系、沉降表面特征、室内活动、通风策略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室内环境品质的满意度评价取决于很多因素,为了找出对室内环境评价有重要影响的指标,以揭示室内环境改善和使用者满意度之间的内在互动关系,本文应用粗糙集理论的属性权重分配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室内环境总体评价的重要指标,为有效地改善室内环境服务.此方法所获得的结果直接来源于使用者对室内环境的主观评价,因而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A three-dimensional drift-flux model for particle movements in turbulent airflows in buildings is present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arrier air and the particles has been treated as a one-way coupling, assuming the effect of particles on air turbulence is negligible due to low solid loadings and comparatively small particle settling velocities. Turbulence effects are modelled with a standard κ-? model. Wall functions are applied at near-wall grid points. Aerosol measurements carried out under turbulent room flow conditions are used to validate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s. Severa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are considered in the simulations. The model is then applied to mixed flow conditions in a room, as well as to homogeneous air supply conditions around a human body. The flow fields and particle distributions are analysed. Close to a standing person, the particle distribution pattern from a downstream point source is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ventilation air supply rate. This has been confirmed by experiment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基于SLAM算法室内移动测量技术,并以解放碑地下环道竣工测量为例,对数据处理效率、质量进行分析和统计,讨论了室内移动测量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采集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并将该技术与传统测绘方法在作业效率和测量精度方面进行对比,得到定量的对比结果,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和社会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舒适的厦门住宅室内环境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环境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不同需求而创造出的人工环境,是经过改造后的物质环境。人在不同行为状态下对环境有不同的生理需求,要求建筑室内空间满足其听觉、视觉、热感觉和健康的要求并力争达到舒适。在1000份对厦门市室内环境各方面品质的问卷调查中,可以分析出现在厦门市住宅中有关室内环境品质存在的不足,提出改善住宅中室内环境品质的一些意见,使人们更加关注综合性的、舒适、健康的建筑室内环境。  相似文献   

17.
吕楠  苟永刚  龙川  向华 《城市勘测》2018,(1):9-12,17
随着移动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本文将移动测量技术与城市规划监察执法相结合,详细阐述了数据采集方案、可量测实景影像数据生成等关键技术,建立了规划监察执法系统,对本文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车载移动测量技术可以快速对道路周边违法行为进行采集,并协助规划执法人员及时发现、取证及处理违法行为,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今后移动测量技术在规划监察执法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建筑施工过程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监测效率比较低,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文章提出采用自动的监测系统来有效监控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了移动感应系统在国外建筑施工现场的应用效果,结合国内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状态的情况,通过利用其他传感器如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智能标签的实用性强,中继器的改变信号传播方向来加强信号的接收等其他技术的优点来改进MSD系统的性能。改进后的MSD系统,更适用于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状态的识别。  相似文献   

19.
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国计民生,但其成败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的总承包商。目前,建筑行业中多采用招标机制以遴选中标人。因此,如何评价与筛选最优中标人便成为招标单位所面临的极大挑战。鉴于在该领域现行使用的评标办法的局限性,首先在构建了体现建筑工程招投标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分别使用主、客观赋权方法确定权重的基础上,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了指标权重综合权衡模型,用以削弱单纯使用主、客观赋权方法确定权重所带来的弊端;然后,基于建筑工程指标难以量化的特点,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所有投标人进行了综合评价与优劣排序;最后,引入了实例并对三类评标方法所得的评价结果作了比较,由此验证了本文思路与方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