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移动边缘群智感知中,用户执行感知任务采集数据所包含的隐私量是动态变化且不直观的,数据上传亦缺乏隐私风险预警值,提出一种动态隐私度量(DPM)模型.给出用户参与感知任务所获数据的结构化表示并转化成原始数值矩阵,引入隐私属性偏好与时效性因素实现对该矩阵的权重叠加,以度量数据所含隐私的动态变化,基于权重叠加后的矩阵合理计算用...  相似文献   

2.
王乐业 《计算机科学》2021,48(6):301-305
群智感知中,如何保护用户的地理位置隐私是核心问题之一.传统地理位置隐私保护方法通常需要对攻击者的先验知识进行假设,才能保证相应的保护效果.近期,一种新型的地理位置隐私保护机制,即本地化差分隐私,被引入群智感知中,对用户的位置隐私进行保护.与传统方法相比,它能够在无需可信第三方的情况下,从理论上提供与攻击者先验知识无...  相似文献   

3.
针对移动群智感知中高质量感知数据与参与用户隐私之间的矛盾,提出一种支持隐私保护的动态激励机制。首先,采用轻量级隐私保护方法,利用安全加密哈希函数为竞标用户生成不少于256位的可变地址序列,并结合随机数对候选用户节点的效用报价进行隐匿和约束;其次,通过定义区域热度、时间热度、数据完整率和数据质量等多维参数,实现任务价值与用户效用报价的动态平衡;最后,依据用户提交的效用报价和任务预算,并利用逆向拍卖思想,完成对任务参与节点的最优选择和动态激励。在群智感知系统模拟平台上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机制不仅增强了隐私保护度和数据精确度,同时提升了时间效率和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群智感知得到广泛应用,也面临严重的隐私泄露问题.现有隐私保护方案一般假设第三方服务平台是可信的,而这种假设对应用场景要求较高.基于此,提出了群智感知中一种新的数据融合隐私保护算法ECPPDA(privacy preservation data aggreg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服务器将参与者随机划分成g个簇,并形成簇公钥.簇内节点通过簇公钥加密数据并融合得到簇融合结果数据.服务器通过与簇内成员协同合作得到融合结果原文,由于服务器接收到的是融合密文且密文解密需要簇内所有节点共同协作,因此服务器不能得到单个参与者的数据.此外,通过服务器对簇公钥的更新,能够方便参与者动态加入或失效.实验结果显示ECPPDA具有高安全性、低消耗、低通信、高精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极大地推动了集数据采集、分析、处理于一体的群智感知服务的发展.隐私保护作为保障服务安全运行和鼓励感知用户参与的必要手段,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科学问题.文中首先从群智感知的全生命周期出发,在描述其主要组成部分和业务流程之后,再从群智感知场景对隐私保护的特有需求出发,对隐私保护的定义和衡量指标进行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移动群智感知(MCS)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面临着严重的隐私泄露问题。针对现有的移动群智感知中的原始数据隐私保护方案不能抵御共谋攻击,降低了感知数据可用性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移动节点的数据隐私保护算法(DPPMN)。首先,使用DPPMN中的节点管理器建立在线节点列表并将其发送给源节点,源节点通过列表构建数据传输的匿名路径;然后,使用paillier加密方案加密数据;接着,将密文沿路径上传至应用服务器;最后,服务器解密密文得到所需的感知数据。在数据传输时使用加解密操作,确保了攻击者不能窃听感知数据的内容,且无法沿路径追溯数据的来源。DPPMN能保证应用服务器在不侵犯节点隐私的情况下访问原始数据。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DPPMN在增加适当通信量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数据安全性,可以在抵御共谋攻击的同时不影响数据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7.
移动群智感知利用移动用户的智能终端设备以低成本获取大量感知数据,而恶意用户可能上传虚假数据以获取奖励。声誉管理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但是基于云服务器的移动群智感知系统存在高延迟、单点故障和隐私泄露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区块链和边缘计算构建基于区块链的边缘移动群智感知系统,提出一种感知数据隐私保护的声誉更新方案,采用轻量级的隐私保护方法聚合感知数据,根据数据质量和历史任务表现更新声誉。该方案可有效抵抗恶意用户、降低时延,避免单点故障和保护数据隐私。仿真实验证明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和高效性,理论分析证明了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移动群智感知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物联网感知模式为实现泛在深度社会感知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和手段.在移动群智感知网络中汇聚了大量蕴含用户敏感、隐私信息的感知数据,并能从中挖掘出大量极具应用价值的信息,这极大地增加了黑客攻击、隐私数据泄露的风险.在激励更多感知用户参与感知任务并提供真实数据的同时如何更好地保护感知数据和感知平台的隐私安全成为一个突出而紧迫的关键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布隆过滤器的用户联盟匹配方案,利用布隆过滤器和二元混淆向量内积计算进行相似度估计,在用户上传感知数据之前可选择进行用户联盟匹配形成感知用户联盟,从而有效保护个人隐私信息;同时针对现有隐私数据交集计算的效率问题提出一种轻量级感知数据交集计算协议,在不泄露任一方真实数据的情况下,实现隐私数据交集运算.最后提出一种基于用户联盟匹配的信誉感知激励机制,在提高感知任务处理效率的基础上有效地控制了预算开支.安全分析表明:所提用户联盟匹配方案是可证明安全的,所提感知数据交集计算协议是安全的.性能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信誉感知激励机制是高效的.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对移动群智感知中隐私信息的保护,解决请求者在云端监听,请求者与诚实且好奇的云相互串通导致用户隐私信息泄露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云辅助的隐私信息保护机制。通过对用户贡献的数据进行拆分重组,使敏感数据脱敏,利用同态加密对拆分后数据进行处理,防止隐私信息的泄露,使移动用户可以安全地参与感知过程,保护请求者的权益。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案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多源数据的融合问题,保证融合数据的隐私安全,提出一种群智感知网络中基于隐私保护的数据融合方法。用户使用密钥签署其感知数据,通过差分隐私为数据添加噪声,云服务器采用BGN加密系统和Shamir秘密共享相结合的方式,将加密受干扰的数据进行融合发送给感知平台。安全与隐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抵抗来自云服务器和恶意用户的差分攻击,保证用户和云服务器的茫然性安全;性能评估表明,该方法能够高效计算、通信和存储开销。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移动群智感知(MCS)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面临着严重的隐私泄露问题。针对现有的移动群智感知中的原始数据隐私保护方案不能抵御共谋攻击,降低了感知数据可用性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移动节点的数据隐私保护算法(DPPMN)。首先,使用DPPMN中的节点管理器建立在线节点列表并将其发送给源节点,源节点通过列表构建数据传输的匿名路径;然后,使用paillier加密方案加密数据;接着,将密文沿路径上传至应用服务器;最后,服务器解密密文得到所需的感知数据。在数据传输时使用加解密操作,确保了攻击者不能窃听感知数据的内容,且无法沿路径追溯数据的来源。DPPMN能保证应用服务器在不侵犯节点隐私的情况下访问原始数据。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DPPMN在增加适当通信量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数据安全性,可以在抵御共谋攻击的同时不影响数据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2.
多数群智感知(MCS)任务分配方法针对单个任务,难以适用于多任务实时并发的现实场景,而且往往需要实时获取用户位置,不利于保护参与者隐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用户区域的分布式多任务分配方法Crowd-Cluster。该方法首先通过贪心启发算法将全局感知任务及用户区域进行分簇;其次,基于空间关联性采用Q-learning算法将并发任务组合构成任务路径;接着,构建符合玻尔兹曼分布的用户意愿模型对任务路径进行动态定价;最后,基于历史信誉记录贪心优选参与者实现任务分配。基于真实数据集mobility的实验结果表明,Crowd-Cluster能有效减少参与者总人数及用户总移动距离,并且在低人群密度场景下,还能降低感知资源不足对任务完成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董骏  冯锋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1,38(7):2072-2076
针对用户终端数据卸载过程中难以同时实现高隐私安全和低时间消耗的目标,提出了一种具有隐私保护的边缘计算高效数据卸载方法.首先,利用时间计算模型和隐私熵值分别将用户终端时间消耗和数据隐私安全程度进行量化,并建立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模型;其次,利用改进强度帕累托进化算法对时间消耗和隐私熵值进行联合优化;最后,利用基于熵权法的多属性决策方法选取最优的时间消耗和隐私熵组合策略.在多终端用户多计算任务的边缘计算下展开实验研究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降低传输时间的基础上还增强了数据卸载传输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在移动群智感知中,攻击者可利用感知用户间的社交关联信息以及感知用户身份信息与感知数据的关联性重构感知用户间的社交圈,进一步攻击用户社交团体。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雾节点协作的感知用户身份隐私保护方案。首先,创建任务分配中心(TC)和数据中心(DC),并由位于终端边缘的2个雾节点承载,分别处理感知任务的合理分配问题和感知数据的聚合计算问题;然后,通过差分隐私加噪干扰防御攻击者获取感知用户间具体的社交关联权重;最后,感知用户使用不同的盲身份分别与TC和DC通信,防止攻击者同时获取感知用户的身份信息和感知数据。安全分析表明,所提方案可以确保感知用户在完成感知任务过程中的身份隐私信息安全。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方案可以有效保护感知用户间的社交关联信息,且具有较低的时延。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数据集含有敏感信息时,直接发布频繁序列模式本身及其支持度计数都有可能泄露用户隐私信息的问题,提出一种满足差分隐私(DP)的频繁序列模式挖掘(DP-FSM)算法。该算法利用向下封闭性质生成候选序列模式集,基于智能截断方法从候选模式中挑选出频繁的序列模式,最后采用几何机制对所选出模式的真实支持度添加噪声进行扰动。另外,为了提高挖掘结果的可用性,设计了一个阈值修正的策略来减小挖掘过程中的截断误差和传播误差。理论分析证明了该算法满足ε-差分隐私。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算法在拒真率(FNR)和相对支持度误差(RSE)两个指标上明显低于对比算法PFS2,有效地提高了挖掘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6.
张国鹏  陈学斌  王豪石  翟冉  马征 《计算机应用》2022,42(12):3813-3821
为了在聚类分析中保护数据隐私的同时确保数据的可用性,提出一种基于本地化差分隐私(LDP)技术的隐私保护聚类方案——LDPK-Prototypes。首先,用户对混合型数据集进行编码;其次,采用随机响应机制对敏感数据进行扰动,而第三方在收集到用户的扰动数据后以最大限度恢复原始数据集;然后,执行K-Prototypes聚类算法,在聚类过程中,使用相异性度量方法确定初始聚类中心,并利用熵权法重新定义新的距离计算公式。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与基于中心化差分隐私(CDP)技术的ODPC算法相比,在Adult和Heart数据集上的平均准确率分别提高了2.95%和12.41%,有效提高了聚类的可用性。同时,LDPK-Prototypes扩大了数据之间的差异性,有效避免了局部最优,提高了聚类算法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社交网络边权重隐私保护中的弱保护和最短路径不可分析问题,提出一种满足差分隐私保护模型的边权重保护策略。将社交网络划分为全次图、缺次图、零次图,设计扰动方案及查询函数,对不同图进行查询获取其边权重并按扰动方案对不同的边权重添加不同的Laplace噪声,实现抵御攻击者拥有最大背景知识的攻击的边权重隐私保护,保证一组节点的最短路径不变,且其长度与原路径长度相近。该策略有强保护性及最短路径可分析性,从理论上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通过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隐私保护问题已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差分隐私从2006年提出至今一直受到理论界的推崇,而近年来在产业界众包模式下的本地差分隐私受到了极大关注。分析了本地差分隐私模型相对于经典差分隐私模型的演进与应用场景,从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角度,对本地差分隐私基础理论及其在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在数据收集方面,介绍了本地差分隐私的主要研究和应用成果,并着重从差分隐私的角度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数据分析方面,阐述了本地差分隐私在编码、解码以及在统计学角度的实现和分析方式,并从理论上对这些算法进行推导分析。最后,在对已有技术深入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本地差分隐私技术面临的挑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针对边缘计算多应用场景下的隐私保护问题,提出两种基于策略的密钥分配协议,所提出的协议基于约束伪随机函数的概念分别实现了轻量高效和灵活细粒度的策略选择.具体来说,基于GGM伪随机数生成器,构建前缀谓词策略的密钥分配协议,该协议可有效支持轻量高效的密钥分配,适用于单一网络环境下设备资源受限的应用场景.在此基础上,基于多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