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针对我国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绝大部分空间形态,都出台了有关法律法规,形成了部门分治下相互联系又相互制衡的国土空间管制状态。此种状态在保障支撑国家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因管制制度自身的分散与割裂,产生了一系列空间冲突和治理矛盾,难以有效解决国土空间上无序发展、功能错配、效率低下、公地悲剧等问题。在借鉴国内外不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模式基础上,通过对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工作的回顾及总结,结合国家空间治理改革的新要求,提出新时期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构建,要以山、水、林、田、湖、海等自然资源要素,重要的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等为对象,着重建设法律法规保障、国土空间规划、行政管理运行以及国土综合治理四大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详细规划具有实施性和管控性双重功能。详细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底线管控”和“分区引导”的管制工具,迫切需要探索详细规划用途管制的技术路线。本文辨析管制工具“分区”“分组”“分类”的差异和关系,参照国外城市的分区管制技术经验,构建基于“用途分区-用地性质-建筑用途”的管制规则,强调管制目标与管制要素内在的关联性,完善从规划编制到建成环境管理的全流程用途管制。分区管制可适用于现行单层控规编制,也可结合“单元-地块”的分层编制体系,建立“市-区”两级的分级管理机制,优化详细规划事权划分与管理流程。  相似文献   

3.
高群  潘蓉  杨毅栋  蒋迪刚 《规划师》2021,37(10):49-54
市级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本轮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协同纵向和横向政府事权,贯穿规划编制、实施、监督全过程,确保规划刚性控制和发挥战略引领作用的重要保障.文章基于空间治理和规划变革的视角,分析了当前杭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实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针对规划管理全过程系统"补短板",初步探索了市级层面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框架...  相似文献   

4.
乡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落实乡村全面振兴和统筹城乡空间融合发展的有效举措。从单一要素管控到多要素综合管控,再到全域全要素系统管控的乡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不断协调农业空间与建设空间、生态空间的关系,是统筹城乡发展、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平台。针对乡村国土空间全域要素难统筹、空间结构体系不协调、空间功能价值难显化等困境,文章解析乡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并提出分级分区管制、功能分类管制以及单元落实管制等乡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施策略。乡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通过强化乡村空间治理和优化城乡空间格局,可有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空间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6.
我国现行的用途管制准入体系仍存在要素与分区管制脱节、用地审批“放权”未全覆盖、管制刚性与弹性难以平衡、分区管制事权划分不清等问题,已无法适应国家简政放权和新时代系统管理的需要。文章在明晰用途管制分区准入体系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准入体系存在的问题,在分区管制视域下探讨准入方式和事权管理办法,构建差异性陆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准入体系,即统一划分管制分区体系、构建分区事权分级系统、探索差异化准入管制方式和完善准入内外监管机制。如此,促使管制部门既“放得下权力”又“抓得住重点”,推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完善,以期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8.
文章立足于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时代背景,针对我国现行国土空间用途分类体系存在的条块分割、缺乏统筹及标准制定各自独立封闭、内涵不清等问题,借鉴国内各地关于建立国土空间用途分类体系的实践经验,并结合云南省的生态、民族和边疆等特色,细化分类,构建了涵盖3个大类、18个一级类、88个二级类和45个三级类,覆盖城乡、地上地下和基础...  相似文献   

9.
筑牢生态安全格局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文章结合广东省惠州市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实践,提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具体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三调”结果和各类调查评价,理清资源本底;开展功能分析,划定保护格局和范围;制定空间用途方案,明确准入和转换规则;建立自然资源资产台账,创新管理和动态评估体系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思路,形成可操作、有效管用的制度框架,以期促进资源利用水平切实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0.
在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背景下,亟须建立统一的农用地用途管制制度。回顾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演进历程,总结地方实践经验,然后结合“三区三线”划定方案实施和耕地保护空间落地,深入剖析南京市农用地用途管制中面临的问题,如管制对象不全面、管制手段较单一、管制程序未闭环等。在此基础上,通过梳理农用地地类与空间管制分区类型,根据“耕保优先、行为管控、分区准入、分类管制”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农用地用途管制对象和目标,提出基于“分区—用地/项目—行为”管控逻辑的农用地用途分区分类管制准入规则,将涉及农用地用途管制相关的行为分为农业生产行为、生态保护行为和建设行为等3类,再细分为15种用地或项目类型,并详细明确相应用地或项目与用途管制分区之间的空间准入和管制要求,包括认定标准、管制依据、分区准入和功能管制要求等,从而有效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为国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改革探索地方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构建科学高效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管控指标传导体系是践行国家生态文明理念,落实“一张蓝图干到底”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厦门市近年来工作实践及营商环境优化改革背景,提出解决用途管制管控指标传导问题具体方案。包括统一规划编制及入库标准,消除规划矛盾;建立规划实施传导体系,主动衔接规划与实施计划;开展项目策划及要素保障,促进管控指标更加齐全明晰;梳理管控指标内容,明确指标传导及监测预警校正规则等。通过实施探索,以期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管理提供参考思路借鉴,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加快国家治理能力及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市县级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空间开发保护关键环节。首先回溯了空间用途管制的发展演变,提出土地私有制下空间用途管制目的在于限制私人土地开发权;而我国在土地公有制下重点在于抑制地方政府的开发冲动。以新疆阿克苏地区为例,分析现行市县级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中仍存在对地方开发的管制盲区,未能有效制约土地开发的低质低效趋势,地区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进而提出严格层级传导,保障管控要素精准落地;通过精细化空间管制提高地方土地利用集约度;以及生态优先,强化空间用途管制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日本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法律体系的梳理,明确日本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用途边界的划定以及管理的法规依据,考察日本如何通过法律体系进行国土空间的综合统筹、规划、利用与管理,并获得开发许可。根据日本《国土利用规划法》第9条,都道府县制定土地利用基本规划,将国土分为城市地域、农业地域、森林地域、自然公园地域及自然环境保护地域五大地域,即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用途边界的分类,这是用途管制的基础,也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内容。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用途边界的分类是规划行为,也是国家的公共行为,规划主体是政府,政府依据国土资源与相关法规进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用途边界划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本质是追求公共福祉,在土地财产权和国土利用的公共性基础上,确保国民健康的生活环境,坚持国土均衡发展的基本理念。日本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法律体系由《国土利用规划法》和个别法(五大地域类型法律)构成,规定了以土地利用为基础的主法与个别法叠加的综合管理体系。用途管制是依法进行的制度化的行政管理工作,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政策、法律及规划对国土进行合理、有效的管控。  相似文献   

14.
15.
刘玉超 《城市建筑》2023,(7):133-138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逐步建立,原风景名胜区的空间管制存在多重管控、管制措施与功能用途不适应、空间准入条件模糊等诸多问题,已难以适应全域全要素管控要求。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专项规划,风景名胜区应积极落实总规刚性管控要求,同时突出风景游憩等专项功能。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例,构建“分级管控+分类管控+准入清单”的管制方法,形成兼具底线约束与激励引导、多层次、全过程的空间管制模式,以期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指导风景名胜区差异化、精细化管控。  相似文献   

16.
詹美旭  席广亮 《规划师》2021,37(10):34-40
空间规划是空间管制的基础和依据,空间管制是空间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文章在梳理用途管制与规划编制关系演变的基础上,研究面向全域全要素统一空间管制的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响应路径,提出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兼具战略性、协调性和操作性,应在编制中理清不同层级政府部门在市级空间规划中的关注重点与管理空间,完善具有规模、质量、效率和...  相似文献   

17.
揭示当前国土空间分区分类管制的主要问题与转变目标,为其制度构建提供经验借鉴。通过研究我国台湾地区由都市、非都市的二元管理体系向全域空间管控的转变过程,总结归纳其土地使用分区管制的方式、总体框架及法律法规体系。发现我国台湾地区土地使用分区管制这一落实规划目标的基本工具贯穿始终,且分区分类体系完整,管制规则及法规体系已成型。基于相似的空间整合背景与国土空间总目标下,提出在全域空间上建立通则式的分区管制制度,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现有的“五级三类”体系拟定了分区管制框架构想,并总结了整合路径的经验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立空间规划体系、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成为备受瞩目的问题。研究三者的关系发现:(1)建立空间规划体系的初衷是立足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其中的连接点;(2)自然资源监管可以区分为载体使用许可、载体产权许可和产品生产许可3个环节;国土空间首先是自然资源的载体,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对应资源载体使用许可,是载体产权许可和产品生产许可的前置条件;(3)空间规划服务并作用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现实类型多,但内容、管理逻辑基本相同,产生的冲突是因土地发展权管理权力之争带来的;(4)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表明,以资源保护为出发点的一级土地发展权管理,对属于地方事权的二级土地发展权管理产生了更强的约束力,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内容也将包括"建还是种"、"种什么"、"建什么"、"建多少"等;(5)未来两级土地发展权的统一归口管理,要求空间规划管理既要管好全域国土空间的重要控制边界,也得管住微观的用地、用海行为,这对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构建空间规划体系,应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大计、长远大计,承担起基础性、指导性、约束性的功能;结合"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的"管""用"前提,设想构建"一总四专、五级三类"的新时代空间规划体系,推进"三基一水两条线,两界一区五张网"的保护开发边界"落地"。  相似文献   

19.
周静 《南方建筑》2021,(2):18-25
主要目的是梳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内涵,并提出系统构建满足全域全类型全周期要求的用途管制体系的建议。主要采取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首先从探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概念内涵入手,提出新时代用途管制工作应拓展沟通范畴,打通各环节,形成一套自洽的闭环管理体系的总体思路。然后通过对近期出台的国土空间规划政策文件及规程关于用途管制方面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根据规划编制中的实际执行情况,指出目前用途管制工作的主要挑战与难点。最后部分提出下一步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值得关注的重点任务及具体操作路径建议。建议构建以计划指标管理、空间分区分类划定、用途管制措施设定、用地审批和实施监测评估及动态调整机制设计五个环节组成的国土空间规划全周期用途管制体系,尤其要完善规划和管控指标和监管指标的衔接,增强用途转用和纠错调整机制的建设。市县一级国土空间规划应以探索构建一般农业区、生态控制区、城镇预留区的用途管制机制为重点,既保证刚性要素传导,又因地制宜、具有弹性。  相似文献   

20.
人类土地利用活动丰富多彩且影响范围广泛,以人类行为为核心进行管控更能直接、全面地约束其影响.在发现我国用途管制工具与内容单一,对人类行为管控深度不足等问题后,本文以《布里斯班城市规划2014》为例,分析其多样化的管制工具及差异化的管制方式,以及如何通过约束人类行为制定精细化的管制规则,给我国国土空间管控思路的延伸提供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