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近邻传播(AP)算法中偏向参数与收敛系数对AP算法的聚类效果的局限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的近邻传播算法(Pso—AP算法).通过将AP算法中的偏向参数与收敛系数作为粒子,然后使用粒子群算法来对其进行智能地调整,进而提高AP算法的聚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解决偏向参数与收敛系数对AP算法的聚类效果局限性,提高了聚类效果与收敛精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近邻传播聚类(AP)中偏向参数和阻尼因子设定导致聚类效果有一定局限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教与学优化算法(TLBO)的近邻传播聚类.首先确定偏向参数p的搜索空间,然后使用教与学优化算法在搜索空间中寻找最优参数值,同时在聚类过程中自适应调整阻尼因子防止发生震荡,从而提高AP算法的聚类质量.实验表明,该算法能有效的解决偏向参数和阻尼因子对聚类结果造成的局限性,提高了聚类的轮廓系数,并降低了聚类错误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密度峰聚类分配时,仅考虑样本点与指向点(密度比它大的最近点)之间的距离,不适用于流形聚类(如Circleblock数据集、Lineblobs数据集等)的问题,提出了[K]近邻相似度优化的密度峰聚类算法。在计算每个点的密度与指向点后,通过相似度函数,找出每个点的[K]近邻,然后根据[K]近邻信息判断样本点的指向点是否正确,对于指向错误的点重新寻找正确的指向点,可以有效减少错误分配。在人工数据集和UCI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新算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周欢欢  郑伯川  张征  张琦 《计算机应用》2022,42(5):1464-1471
针对基于共享最近邻的密度峰聚类算法中的近邻参数需要人为设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近邻参数的密度峰聚类算法。首先,利用所提出的近邻参数搜索算法自动获得近邻参数;然后,通过决策图选取聚类中心;最后,根据所提出的代表点分配策略,先分配代表点,后分配非代表点,从而实现所有样本点的聚类。将所提出的算法与基于共享最近邻的快速密度峰搜索聚类(SNN?DPC)、基于密度峰值的聚类(DPC)、近邻传播聚类(AP)、对点排序来确定聚类结构(OPTICS)、基于密度的噪声应用空间聚类(DBSCAN)和K-means这6种算法在合成数据集以及UCI数据集上进行聚类结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调整互信息(AMI)、调整兰德系数(ARI)和FM指数(FMI)等评价指标上整体优于其他6种算法。所提算法能自动获得有效的近邻参数,且能较好地分配簇边缘区域的样本点。  相似文献   

5.
近邻传播(Affinity Propagation,AP)聚类具有不需要设定聚类个数、快速准确的优点,但无法适应于大规模数据的应用需求。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分层近邻传播聚类算法。首先,将待聚类数据集划分为若干适合AP算法高效执行的子集,分别推举出各个子集的聚类中心;然后对所有子集聚类中心再次执行AP聚类,推举出整个数据集的全局聚类中心;最后根据与这些全局聚类中心的相似度对聚类样本进行划分,从而实现对大规模数据的高效聚类。在真实和模拟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均表明,与AP聚类和自适应AP聚类相比,该方法在保证较好聚类效果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聚类的时间消耗。  相似文献   

6.
针对近邻传播(Affinity Propagation,AP)聚类算法存在运算复杂度高且未考虑数据点密度对聚类效果的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近邻传播聚类算法并应用于图像分割。首先,在度量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时,考虑到密度差异对数据点成为类代表点可能性的影响,利用密度聚类的思想设置偏向参数,同时引入数据点的空间邻近位置信息,充分利用图像信息,提高相似度矩阵构造的合理性,增强聚类的内聚性,并提高分割精度;其次,为降低计算相似度矩阵的复杂度,减小计算机内存开销,引入Nystr?m逼近策略求解相似度矩阵,提升了算法的效率。实验表明,改进后的算法与传统的近邻传播聚类算法相比获得了更好的图像分割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谱聚类存在构造相似度矩阵时对尺度参数敏感以及处理多重尺度数据集效果不理想的缺陷, 提出一种基于密度调整的改进自适应谱聚类算法. 该算法将样本点所处领域的密度引入谱聚类, 利用密度差来调整样本点之间的相似度, 使其更符合实际簇类中样本点间的内在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多尺度聚类问题; 同时, 通过样本点的近邻距离自适应得到尺度参数, 使算法对尺度参数相对不敏感. 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MapReduce的分布式近邻传播聚类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数据规模急剧增长,大规模数据处理非常具有挑战性.许多并行算法已被提出,如基于MapReduce的分布式K平均聚类算法、分布式谱聚类算法等.近邻传播(affinity propagation,AP)聚类能克服K平均聚类算法的局限性,但是处理海量数据性能不高.为有效实现海量数据聚类,提出基于MapReduce的分布式近邻传播聚类算法——DisAP.该算法先将数据点随机划分为规模相近的子集,并行地用AP聚类算法稀疏化各子集,然后融合各子集稀疏化后的数据再次进行AP聚类,由此产生的聚类代表作为所有数据点的聚类中心.在人工合成数据、人脸图像数据、IRIS数据以及大规模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DisAP算法对数据规模有很好的适应性,在保持AP聚类效果的同时可有效缩减聚类时间.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近邻传播聚类算法的聚类性能,采用菌群算法进行近邻传播偏向参数优化求解.首先,根据待聚类样本建立相似矩阵,初始化偏向参数;然后采用菌群算法优化偏向参数,将偏向参数作为菌落进行训练,设置轮廓(Silhouette)指标值作为菌群算法的适应度函数;接着通过菌落位置更新优化后的偏向参数,进行近邻传播聚类运算,不断更新近...  相似文献   

10.
王治和  王淑艳  杜辉 《计算机工程》2021,47(5):88-96,103
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无法识别非凸数据,算法中基于欧式距离的相似性度量只考虑数据点之间的局部一致性特征而忽略了全局一致性特征。提出一种利用密度敏感距离度量创建相似度矩阵的FCM算法。通过近邻传播算法获取粗类数作为最佳聚类数的搜索范围上限,以解决FCM算法聚类数目需要人为预先设定和随机选定初始聚类中心造成聚类结果不稳定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改进最大最小距离算法,得到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并结合轮廓系数自动确定最佳聚类数。基于UCI数据集和人工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经典FCM、K-means和CFSFDP算法,该算法不仅具有识别复杂非凸数据的能力,而且能够在保证聚类性能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加快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1.
对于手写字符识别过程中相似字符较多且相同字符存在大量不规则书写变形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仿射传播聚类算法加入手写字符识别过程中。该算法基于原始仿射传播(AP)聚类算法,将其与聚类评判函数Silhouette结合,通过AP算法迭代过程自适应地改变偏向参数以调整类别数,并且结合每次聚类质量得到最优聚类结果。基于手写汉字识别的实验结果表明,加入了原始AP算法的识别率比传统识别过程得到的识别率总体提高1.52%,而加入改进AP算法的识别率又比加入原始AP算法的识别率总体提高了1.28%。该实验结果验证了加入聚类算法于手写字符识别过程的有效性,而改进AP算法相比原始AP算法在收敛性和聚类质量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以密度敏感距离作为相似性测度,结合近邻传播聚类算法和谱聚类算法,提出了一种密度敏感的层次化聚类算法。算法以密度敏感距离为相似度,多次应用近邻传播算法在数据集中选取一些“可能的类代表点”;用谱聚类算法将“可能的类代表点”再聚类得到“最终的类代表点”;每个数据点根据其类代表点的类标签信息找到自己的类标签。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处理时间、内存占用率和聚类错误率上都优于传统的近邻传播算法和谱聚类算法。  相似文献   

13.
孪生支持向量机TWSVMs分类过程的计算量和样本的数量成正比,当样本个数较多时,其分类过程将会比较耗时。为了提高样本集的稀疏性,从而提高TWSVMs的分类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AP聚类的约简孪生支持向量机快速分类算法FCTSVMs-AP。首先对原始数据集进行AP聚类操作。聚类的中心为约简后新的样本集,按照分类误差最小的原则构建优化模型,用二次规划方法求解新的决策函数的系数,并证明了当样本集压缩时,收紧新的快速决策函数和原始决策函数之间的误差等价于在样本空间对原始数据集进行AP聚类操作。在人工数据集和UCI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保持分类精度的损失在统计意义上不明显的前提下,FCTSVMs-AP可以通过有效压缩样本数量的方式提高分类速度。  相似文献   

14.
仿射传播聚类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聚类方法。但对高维数据进行聚类时,由于数据信息的重叠,聚类结果往往会有较大误差。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把主元分析(PCA)和仿射传播(AP)聚类相结合的PCA-AP算法,在保留原变量绝大部分信息的情况下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然后在低维空间中用仿射传播聚类的方法进行聚类。由于剔除了冗余信息,算法得到的分类结果更加准确。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杨建飞  郭雷  李刚 《计算机工程》2011,37(1):287-289
提出一种基于大脑皮层表面脑沟基底形状的模式表达方法。该方法从大脑皮层表面半自动提取左右2个脑半球上14个主要的脑沟基底,采用仿射传播(AP)聚类算法,对每个脑沟基底进行形状的模式分类,作为大脑皮层表面褶皱模式的初级表达,每个样本的 14个沟底被看作一个整体,进行AP方法聚类,获得大脑皮层褶皱模式的全局表达。该方法已被应用在281个正常人大脑皮层表面上,获得了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校实际数据质量检测过程中数据集存在缺失值以及发现的函数依赖个数较少且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近邻传播(AP)聚类算法和TANE算法的高校函数依赖发现方法(APTANE)。首先,对数据集中的中文字段进行列剖析,将中文字段值用对应的数值来表示;其次,使用AP聚类算法对数据集中的缺失值进行填补;最后,使用TANE算法从处理好的数据集中自动发现出满足非平凡、最小要求的函数依赖。实验结果表明,在使用AP聚类算法对真实的高校数据集进行修复之后,相比于直接使用函数依赖自动发现算法,发现的函数依赖个数增加到了80个,经过缺失值填补后所发现的函数依赖在表示字段间关联关系时也更加准确,减少了领域专家的工作量,提升了高校数据所拥有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进化数据流的聚类质量,提出基于半监督近邻传播的数据流聚类算法(SAPStream),该算法借鉴半监督聚类的思想对初始数据流构造相似度矩阵进行近邻传播聚类,建立在线聚类模型,随着数据流的进化,应用衰减窗口技术对聚类模型适时做出调整,对产生的类代表点和新到来的数据点再次聚类得到数据流的聚类结果。对数据流进行动态聚类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高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