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青 《中国科技博览》2011,(16):219-219
农民增收问题是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滨州农民增收问题无论是宏观背景还是总体状况都与全国有很多相似之处。滨州的农村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应立足于为大中城市服务,并利用区位优势和大中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机遇,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二、三产业上。滨州市的农村经济只有向融经济、生态、文化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城市农业转变,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民科学素质问题已经成为农民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等问题的严重制约因素。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是当务之急,本文以成本、效益分析为依据,提出了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主要对象和3条效果显著影响面大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黑龙江省是农业和矿产资源大省,又是老工业基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非常复杂。本文是在充分研究国内外有关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的基础上,探讨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为黑龙江省解决其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谢国才 《硅谷》2009,(1):183
"农家乐"民俗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它在解决农民增收,调整农业结构,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都能够发挥独特而显著的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广大农民奔康致富的重要途径。利用"农家乐"民俗旅游对解决梅州的"三农"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城镇化建设与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着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本文从研究农村城镇化建设与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入手,通过对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建设发展水平的分析,找出影响二者协调发展的因素,进而提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理论的核心主题。结合有关经济理论和我国实际情况,从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推进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措施等四个方面,阐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必要性和应当采取的措施,力求破解三农问题,突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省、市政府也制定了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措施,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贡献。本文主介绍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及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乃至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一论述。对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这些政策的出台,关系到每一位农民的切身利益,将会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  相似文献   

10.
邓小生 《硅谷》2008,(18):191-192
阐述当前萍乡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城镇化的基本情况,通过对基本情况的分析,提出一些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剖析土地流转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及特征,认为缺位的安排使得土地流转零散化、低水平是制度缺位的结果,同时较高的土地交易费用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也是导致土地流转陷入困境的原因。通过土地流转模式创新很好的解决我国当前的土地流转困境,丰富原有的转包、出租、互换等传统流通模式,以模式创新带动土地流转的制度变革,从而更好的农村土地,保护农民利益及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2.
低成本竞争优势不在 中国劳动力便宜,给中国经济带来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为中国过去三十年的辉煌和这次经济的复苏作出重大贡献。然而据预计,2010年至2015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转移完毕,低成本优势将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3.
1986年农村经济改革首次明确了一户一宅的农村宅基地标准,1997年则进一步规范宅基地问题,确定农村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只有农民可以原始取得宅基地的使用权,禁止城市居民购买农村住宅及小产权房。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则明确宅基地使用权可长久行使且受法律保护,但不准出租、抵押、转让或买卖等。随着我国城镇一体化建设深入,许多农村加入到“村改居”和“村改社”的行列,表面上农民过上了城市化的生活,但是这其中隐藏的土地利益问题很容易忽视,尤其是“村改社”中农民宅基地的置换,很多现实和法律上的问题有待探索。  相似文献   

14.
<正>农村人口的增长,农村耕地的减少,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造成农村劳动力过剩的三大主要原因。而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又是关乎农民就业、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农村实现小康的重要途径。因此,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成为各级政府思考的重要问题,并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但随着新的经济转型期的到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如何转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众说纷纭。这里仅以汉中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例,足可以一斑见全豹。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农村土地的流失、农民对土地的投入、自然风险、市场体系及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甚至关乎国家安全等战略问题。国家的富强,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多年来随着中央农业政策的调整和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生活环境和家庭收入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但是,当前农民增收的经济基础还是不稳定的,农民想持续稳定地增收也还存在不少难点和障碍,这里既有农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市场化、国家政策方面的外在因素。只有建立健全各项适合农村发展的制度才能保障农民增产增收。因此,近年来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注“三农”问题。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土地,所以国家加大力度保护土地。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村经济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中国是个农业人口大国,人口压力将继续加大与可利用土地资源不断减少的矛盾。目前,农村经济生产投入大、产出小,科技含量低,土地流失减少,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农民增收乏力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等诸多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城乡差距扩大,这个问题不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最终将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为此,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刻不容缓。对于农村家庭劳动力来说,其出路主要有三个:从事农业生产,参加本地非农业活动及外出打工。从事非农业劳动收益最高。因此发展乡镇企业成为加快农村向多产业发展提高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工作中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就当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困境探究其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已迈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是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城乡差距还很大,城镇化是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这已成社会各界共识。要能够不断推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产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来吸纳就业发挥人口聚集功能,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推进农民就地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之一,推进农民就地城镇化必须要有系统谋划和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19.
“农民外出打工,我们为农民打工。”在山东汶上县供销社,他们有这样一句口号。 当前,农业农村大量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等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20.
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就业难题。解决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近年来,我国实施的促进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税收政策发挥了积极的调控作用,但也存在与我国就业长期战略不相适应的问题。本文就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促进就业创业产生的影响,提出一些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强服务措施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