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军用电子设备基地级维修保障的需求,描述了采用组件技术和面向对象方法设计实现的、基于数据库的TestWorks测试软件平台,并设计和实现了基于该平台的自动测试系统.实践证明,TestWorks降低了对ATS开发人员的编程要求,提高了自动测试系统的开发效率.基于该平台的自动测试系统有效解决了军用电子设备基地级保障的检测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2.
着眼于我军武器装备自动测试系统的开放性、通用性及信息化研究,在分析国内外自动测试系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将面向服务的思想与军用自动测试系统相融合,提出了基于"服务"的军用自动测试系统,构建了基于"服务"的机构级和广域级自动测试系统架构模型,分析了模型中各实体的构成、功能及架构的运行机制,总结了系统具备的特点;研究表明,基于"服务"的军用自动测试系统是可行的,对设计和搭建适应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保障需求的新型军用自动测试系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飞机外场检测用的自动测试系统最早出现在五十年代初期。当时主要用于军用电子设备的检测。提出使用自动测试系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机载武器系统越来越复杂,为确保飞机的飞行安全和武器投放的准确性,才研制出自动测试系统。美国是首先研制和使用自动测试系统的国家。该系统具有模拟和数字显示能力,可对雷达、惯导设备,大气数椐计算机和自动驾驶仪等一系列航空电子设备进行外场检  相似文献   

4.
针对自动测试系统对程控交流电源的要求 ,提出了一种新的高精度程控交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及相关原理 ,涉及的主要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军用自动测试系统中。  相似文献   

5.
美国军用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于劲松  李行善 《测控技术》2001,20(12):1-3,13
在总结美国军用自动测试系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美国国防部提出的军用自动测试系统体系结构,重点分析了下一代军用测试系统研制方向,所涉及的国际标准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电磁兼容性是军用装备一项重要的性能指标,敏感度测试是其中极为重要的考核项日,在介绍电缆束注入传导敏感度测试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重点研究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自动测试系统软件的开发,采用LabVIEW开发平台编程实现了敏感度自动测试;该系统提高了测试的效率和精度,具有较强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某型雷达自动测试系统适配器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适配器的设计是组建雷达自动测试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以某型火控雷达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组建雷达自动测试系统过程中适配器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现过程,包括适配器的结构组成、适配器与主控机的通信控制、适配器内不同类型信号处理的方法以及适配器内部各种抗干扰措施等内容;最后给出了在适配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该研究成果不仅为雷达自动测试系统的适配器提供了通用的设计方法,而且可为其它电子设备ATS的组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自动测试系统对程控交流电源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高精度程控交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及相关原理,涉及的主要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军用自动测试系统中。  相似文献   

9.
李昕  路辉 《自动化仪表》2007,28(8):16-18,22
为了满足自动测试的要求,需要设计一个适用于自动测试系统的软件模拟控制盒.通过对罗盘控制盒工作原理和关键电路的详细分析,并充分利用VXI总线模块等自动测试系统的内部资源,完成了模拟控制盒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工作.目前模拟控制盒已经应用于无线电罗盘自动测试系统,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测试效率.模拟控制盒的设计符合自动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其设计思路还可推广应用到其它电子设备的自动测试系统中.  相似文献   

10.
军用测试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赫赤  赵克定  曹健 《测控技术》2005,24(8):55-59
分析了进行军用测试系统可靠性设计的意义,阐述了测试系统可靠性设计的步骤和方法,以某型坦克性能参数测试系统为例讨论了军用测试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提出了一种新的可靠性指标的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军用自动测试设备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军用自动测试设备是军用电子装备、现代化指挥系统安全运行和准确操作所必需的重要支撑设备。文章介绍了军用自动测试设备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具体讨论了其发展趋向和最新的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12.
潜电路分析(SCA)是保障电路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研究电力电子变换器电路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力电子变换器邻接表模型的潜电路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搜索变换器邻接表得到所有的电路模态,然后根据线索表去除冗余的和正常工作的电路模态,从而得到所有的潜在电路模态.最后以四阶升压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潜电路分析为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和设计软件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军用自动测试设备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试是保证现代装备系统实际性能指标的重要手段。军用自动测试设备是军用电子武器、现代化指挥系统安全运行和准确操作所必需的重要设备。本文介绍了军用自动测试设备的发展现状及在性能测试中广泛使用的VXI总线技术。  相似文献   

14.
航空装备大修厂承修的机载电子装备中,常遇到较早期设计的电路板产品,这类产品相对而言可测性较低,测试方案不明确且产品维修资料较少,若遇到因电路板故障引起装备失效的情况,维修周期较长且故障排除效果不稳定,对维修单位而言在电路板级故障诊断带来很大困难。国内早期板级自动测试系统的研究偏向于专板专用,专业性较强通用性较弱,与实际维修保障应用方面相结合的案例较少,本文针对这一短板,对通用性较强的板级产品自动测试系统及其在航空电子装备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选取故障较高的视频信号处理板为样本,用实例阐述了如何以板级测试系统为平台,确定了板级故障诊断设计方案,设计了测试开发流程,增强了维修行业对板级故障诊断技术的完备性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克服基于定性仿真的潜在通路的局限性,提出一种改进的Q3算法(ImQ3),并将其用于潜在通路分析(SCA).ImQ3对Q3算法作了3方面的改进:定性状态描述的改进,单调约束关系的改进以及步长精炼技术的改进.分别用定性仿真.Q3算法以及ImQ3算法对一个典型电路进行潜在通路分析.统计结果发现,ImQ3算法的正确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16.
现代精密电子测量仪器大都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构成,电路的耐压比较低,很容易受到电磁脉冲的冲击,致使测量数据出错或者仪器损坏;文中重点介绍了自动气象站系统在原理设计和设备制造时如何引入防雷关键技术,包括信号电路、通信接口采用光电隔离技术;电源系统采用双电池交叉充电、供电方法; PCB布线注意高低压线路间的距离;电气线路屏蔽以及器件选型等技术;DZZ1-2型自动气象站系统是分布式积木结构,各模块之间采用了物理隔离技术,其防雷效果良好,在广泛的应用中经受了考验;实践表明,采取物理隔离方法进行自动气象站的设计是防御雷击的最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复杂航天器电气系统功能接口复杂、信号类型众多的特点,系统分析了导致潜通路存在的接口冗余、时序逻辑复杂、接地类型多等客观原因;明确了复杂航天器电气系统潜通路分析工作流程,并简要论述了潜通路分析的准备工作中的单机电气接口数据收集、电路原理图设计与简化的方法和要点,结合潜通路仿真建模分析及优化方法,总结了复杂航天器电气系统潜通路故障定位的潜在路径搜索与分析、识别与验证的步骤;提出了复杂航天器电气系统预防潜通路的电气接口信号类型简单化、电气接口隔离、信号流向单一化、接地设计提前规划四项设计原则,并针对某航天器匹配测试阶段发现的潜通路问题的原因及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自动测试与故障诊断的联合研究已经在电子设备实际工作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文章针对通信设备研发阶段射频指标测试效率低下以及测试故障定位难度较大等问题,开发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自动测试系统以及适用于射频指标自动测试问题定位的智能故障诊断系统。故障诊系统采用基于专家系统的知识库及推理机制,解释机制采用预制文本法进行设计。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射频指标自动测试,并对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较为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9.
基于VB的电子线路板自动测试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VB高级语言的图形功能和RS-232串行通信方面的功能,设计了一套燃油取暖器电子线路板的自动测试系统,可以快速高效地检查电子线路板的装配质量和电子元器件的质量问题。该系统是一种图形化测试装置,在生产实践中获得了很好的使用,稍作改动也可用于其他电子线路板的自动测试,有一定的适用面。  相似文献   

20.
潜在问题是影响大型复杂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神经网络是一种新的潜在问题分析方法, 但是其分析结果难以解释.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路结构的神经网络模型 (Neural network model based on circuit architecture, CArNN), 将 CArNN 作为个体进行集成, 形成神经网络集成用于潜在问题分析. 对 CArNN 模型的鲁棒性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两个保证模型鲁棒性的约束条件. 利用此方法对一个经典电路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 此方法对潜在电路的正确识别率达到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