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钟磊  梁基照 《材料工程》2011,(5):38-40,52
根据各种温度条件下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熔体的熔融纺丝测量结果,绘制了拉伸主曲线;比例系数b反映了拉伸过程中的分子链解缠和取向对于熔体拉伸流变性能的综合作用,与温度T呈线性关系;利用b值和参考曲线,对设定温度条件下的拉伸黏度曲线进行了估箅,与实测值吻合良好.主曲线分析扩展了熔融纺丝法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自生复合Al11Aa3/Al共晶材料从室温到673K时的轴向拉伸性能和轴向拉伸断裂机制。结果表明:在G=700K/cm,R=11.1μm/s的定向凝固条件下,该材料轴向拉伸性能在室温时为260MPa,在673K时为265MPa。对拉伸过程的动太和口形貌的分析表明:自生复合Al11La3/Al共晶材料在室温到673K温度范围内,其轴向拉伸断裂机制相同:纤维相Al11La3的断裂是整个共晶体  相似文献   

3.
Ni/PVDF复合薄膜电性能的拉伸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研究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拉伸效应,采用简单的物理混合法制备了Ni/PVDF复合薄膜并在120℃下进行拉伸改性研究。结果表明:镍含量远低于渗流阈值的样品,通过拉伸实现了与渗流效应类似的介电常数剧增的拉伸渗流效应;在伸长倍数为2.3时介电常数急剧增大,最大增幅17倍(12→220),同时电导率也增大了4~5个数量级,薄膜有绝缘体向导体转变的趋势。介电常数随拉伸倍数增加而大幅增加,是因为复合薄膜中的镍颗粒在外力拉伸作用下,其分布、微观结构逐步发生变化,以致形成了杆状镍颗粒群和微平行电容器结构等导电网络,发生拉伸渗流效应;同时,电导率的大幅增加也符合渗流理论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用辊压和模塑方法加工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玻璃纤维(UHMWPE/SGF)复合材料,研究了它的拉伸和冲击性能以及断裂形态和方式。结果表明,拉伸时UHMWPE具有明显的屈服变形和塑性流动,复合材料拉伸强度随玻璃纤维含量增加而变大,而冲击强度的变化则相反;拉伸和缺口冲击断裂是以两种不同方式进行的,拉伸是‘次级断裂’而冲击则是‘撕裂断裂’。  相似文献   

5.
采用多级拉伸挤出工艺和传统挤出工艺制备了纳米有机蒙脱土/高密度聚乙烯(OMMT/HDPE)复合材料,利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D)、TEM、DSC和小角X射线散射(SAXS)等手段对比研究了两种不同工艺制备OMMT/HDPE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多级拉伸挤出作用能够细化OMMT的颗粒尺寸,促进OMMT在HDPE基体中的分散;随多级拉伸挤出次数的增加,OMMT的分散性越好,OMMT颗粒的长径比增加,从而使OMMT/HDPE复合材料的初始成核速率和结晶速率明显提高,诱导复合材料形成取向串晶(Shish-kebab)结构,显著提高OMMT/HDPE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当OMMT∶HDPE分别为1∶100和5∶100时,多级拉伸挤出OMMT/HDPE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相对于传统挤出OMMT/HDPE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50%和356%。  相似文献   

6.
拉伸作用对PP/PA6原位成纤复合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聚丙烯与尼龙共混,在挤出加工中PA6作为分散相可以在PP基体中成纤。改变挤出出模品所受的牵引作用的速度,研究了由此产生的材料形态与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发现随牵引速度的提高,PA6微纤的平均直径工变小,尺寸分布更均匀,力学性能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7.
8.
发泡剂对聚乙烯/废纸复合发泡材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一  平清伟  张彦波 《包装工程》2006,27(4):115-117
选择偶氮二甲酰胺作为发泡剂,研究结果表明:在复合材料中发泡剂对其质量影响最大,随着发泡剂用量的增加,所得材料的密度、硬度及拉伸强度呈下降趋势,而断裂伸长率则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9.
采用球磨、气流粉碎和喷雾干燥等物理方法对麦草碱木质素分别进行预处理,制备不同结构特征的木质素颗粒。结果表明,气流粉碎木质素的平均粒径最小,为3.01μm,其次为球磨木质素和喷雾干燥木质素,平均粒径分别为16.02μm和27.23μm。气流粉碎木质素的比表面积最大,达到21.87 m2/g,球磨和喷雾干燥木质素的比表面积分别为2.61 m2/g和1.90m2/g。将3种预处理方法制备的木质素颗粒分别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熔融共混制备木质素/LDPE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在木质素质量分数相同时,采用喷雾干燥木质素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比气流粉碎木质素大0.4MPa,比球磨木质素大1.5MPa。微观结构分析表明,喷雾干燥木质素在LDPE中分散最均匀,与LDPE相之间的结合力较好。  相似文献   

10.
自生复合Al11La3/Al共晶材料的轴向拉伸性能及其断裂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自生复合Al11La3/Al共晶材料从室温到673K时的轴向拉伸性能和轴向拉伸断裂机制.结果表明:在G=700K/cm、R=11.1μm/s的定向凝固条件下,该材料轴向拉伸性能在室温时为260MPa、在673K时为265MPa.对拉伸过程的动态观察和断口形貌的分析表明:自生复合Al11La3/Al共晶材料在室温到673K温度范围内,其轴向拉伸断裂机制相同:纤维相Al11La3的断裂是整个共晶体断裂的控制机制:其轴向拉伸的断裂模型为:弹性变形、裂纹萌生、界面脱粘、搭桥过程、宏观断裂.  相似文献   

11.
张斌  周科朝  朱武  黄苏萍 《功能材料》2007,38(9):1507-1510
用自制模具制备出自增强高密度聚乙烯(HD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棒材.通过SEM观察、X射线分析、DSC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挤出自增强HDPE/UHMWPE棒材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HDPE和UHMWPE最佳配比为8:2的情况下,自增强试样的拉伸强度、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168.5、164.8MPa和4.9GPa,比未增强试样分别提高了534.9%、261.2%和408.3%.与普通模压试样相比,自增强试样内部有大量的微纤结构和串晶互锁结构,结晶度获得提高,(110)面和(200)面的峰值均获得提高,并且熔点向高温区发生漂移.  相似文献   

12.
Tsuyoshi Hayashi 《Sadhana》1987,11(3-4):299-325
The progress and contributions of the n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on advanced composites so far are described, some structural applications of composites in Japan are outlined to examine the structural utility. Future problems and trends are also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3.
正挤压对SiCw/6061Al晶须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正挤压加工对SiCw/6061Al复合材料晶须形貌的影响规律,通过改变挤压温度、挤压比等工艺条件正挤压成形了挤压铸造法制备的15vol.%SiCw/6061Al复合材料,利用SEM技术观察和分析了正挤压加工前后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研究表明:正挤压加工导致SiC晶须沿着复合材料的塑性流动方向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定向排列趋势,并伴随有比较明显的折断现象;挤压温度、挤压比等工艺参数都是影响SiC晶须形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制备接枝聚乙烯与SiO2的复合材料,赋予其新的特殊性能,首先,通过预辐照和悬浮接枝技术制备了低密度聚乙烯接枝聚苯乙烯(LDPE-g-PS),通过表面接枝制备了PS改性纳米SiO2(PS@nano-SiO2);然后,将LDPE-g-PS与PS@nano-SiO2熔融共混,制备了PS@nano-SiO2/LDPE-g-PS复合材料;最后,利用FTIR、SEM、DSC和电子拉力机等对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S已经分别接枝到LDPE和纳米SiO2上;在PS@nano-SiO2/LDPE-g-PS复合材料中,SiO2在LDPE-g-PS内达到纳米级分散,并形成独特的纤维状网络结构;2wt%PS@nano-SiO2/LDPE-g-PS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比LDPE-g-PS提高了99.3%;与LDPE-g-PS相比,PS@nano-SiO2/LDPE-g-PS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升高,击穿场强比LDPE的高1.4倍。所得结论表明PS@nanoSiO2/LDPE-g-PS复合材料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以煤焦油和SnCl2为原料,采用液相分散和碳热还原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锡/碳(Sn/C)复合材料.采用XRD、SEM及TEM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金属锡以200nm大小的颗粒分散在碳材料中,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在371mAh·g-1,循环50次后比容量维持在305mAh·g-1以上,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using our own design of bar-bar tensile impact apparatus with a high speed rotating disk, we have performed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Al alloys with SiC particles (V 0=10%) in the strain-rate range from 100 s–1 to 1000 s–1. The complete stress-strain curves of the composite under tensile impact was obtained. On the basis of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we studied the initial dynamic behaviour of the composite and derived a one-dimensional macro-constitutive equation for the composite under tensile impact by using the elastic-viscoplastic constitutive theory.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17.
SiCw/LD2A1复合材料超塑变形协调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金属基复合材料超塑变形时液相的作用,分析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处的局部应力,当由滑移引起的界面处局部分应力值高于界施加于同处应力值时,复合材料在含有液相的状态下超塑变形能力量大,反之,变形能力在不含液相的纯固相状态最大,因此,可以认为塑性变形过程中当有应力集中产生时,为了缓解应力集中,液相必需存在才能取得超塑性,当无应力集中时,超塑变形不需要液相的存在,上述理论与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的沉积温度-修饰温度(25℃-25℃,15℃-25℃,15℃-15℃,10℃-10℃,7.5℃-15℃,7.5℃-7.5℃)设定下,以化学沉积的方法制备银型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Ag-IPMC),并对制得试样进行了表面形貌观察以及拉伸测试和动态位移测试。结果表明: 制备温度在7.5~25℃范围内,反应温度越低,离子交换膜表面所沉积的银粒子团聚颗粒越细小。在7.5℃-7.5℃下制备试样比25℃-25℃下制备的试样团聚颗粒直径小60%。电极厚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不同温度下内、外层电极厚度差异明显(内: ~130%,外: ~70%); 制备温度在15℃-15℃的试样具有最大的弹性模量(比最小值大28%)。在实验温度范围内,最大驱动变形量随着反应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其最大值比最小值大80%。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纳米固体颗粒在剪切增稠液体(STF)稠化过程中的影响及其在中低速稳态剪切和高速动态冲击环境下发挥的作用,以纳米SiO2和聚乙二醇(PEG 200)作为分散相和连续相,以不同含量的纳米石墨和纳米金刚石颗粒为添加剂,制备STF.研究样品的摩擦系数曲线和不同温度下的流变特性,以临界剪切速率、稠化区间长度和增稠比为指标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