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拥有国际专利的“壁可”注入法 (BICS) ,突破了传统裂缝维修方法的局限性 ,利用合成橡胶管状注入器的自然弹性产生 0 3MPa的压力 ,最终将高分子树脂修补材料缓慢持续地注入仅 0 0 2mm宽的裂缝末梢 ,彻底恢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承载力 .“壁可”法与一般树脂相比具有 :良好的柔韧性 固化后仍保持一定的韧性 ,在裂缝受冲击和振动时不会与混凝土缝壁脱离 ;良好的渗透力 灌注胶粘度仅 30 0 - 50 0厘泊 ,保证了注入后的结合强度和一体化效果 ;良好的抗收缩性 不含任何稀释剂 ,保证固化后不发生收缩 ;高效的瞬间固化 灌注胶的固化…  相似文献   

2.
拥有国际专利的“壁可”注入法 (BICS) ,突破了传统裂缝维修方法的局限性 ,利用合成橡胶管状注入器的自然弹性产生 0 3MPa的压力 ,最终将高分子树脂修补材料缓慢持续地注入仅 0 0 2mm宽的裂缝末梢 ,彻底恢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承载力 .“壁可”法与一般树脂相比具有 :良好的柔韧性 固化后仍保持一定的韧性 ,在裂缝受冲击和振动时不会与混凝土缝壁脱离 ;良好的渗透力 灌注胶粘度仅 30 0 - 50 0厘泊 ,保证了注入后的结合强度和一体化效果 ;良好的抗收缩性 不含任何稀释剂 ,保证固化后不发生收缩 ;高效的瞬间固化 灌注胶的固化…  相似文献   

3.
拥有国际专利的“壁可”注入法 (BICS) ,突破了传统裂缝维修方法的局限性 ,利用合成橡胶管状注入器的自然弹性产生 0 3MPa的压力 ,最终将高分子树脂修补材料缓慢持续地注入仅 0 0 2mm宽的裂缝末梢 ,彻底恢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承载力 .“壁可”法与一般树脂相比具有 :良好的柔韧性 固化后仍保持一定的韧性 ,在裂缝受冲击和振动时不会与混凝土缝壁脱离 ;良好的渗透力 灌注胶粘度仅 30 0 - 50 0厘泊 ,保证了注入后的结合强度和一体化效果 ;良好的抗收缩性 不含任何稀释剂 ,保证固化后不发生收缩 ;高效的瞬间固化 灌注胶的固化…  相似文献   

4.
拥有国际专利的“壁可”注入法 (BICS) ,突破了传统裂缝维修方法的局限性 ,利用合成橡胶管状注入器的自然弹性产生 0 3MPa的压力 ,最终将高分子树脂修补材料缓慢持续地注入仅 0 0 2mm宽的裂缝末梢 ,彻底恢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承载力 .“壁可”法与一般树脂相比具有 :良好的柔韧性 固化后仍保持一定的韧性 ,在裂缝受冲击和振动时不会与混凝土缝壁脱离 ;良好的渗透力 灌注胶粘度仅 30 0 - 50 0厘泊 ,保证了注入后的结合强度和一体化效果 ;良好的抗收缩性 不含任何稀释剂 ,保证固化后不发生收缩 ;高效的瞬间固化 灌注胶的固化…  相似文献   

5.
美国德沃歇克坝的裂缝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1985年第3期“国际水电新闻”栏发表“美国德沃歇克坝的裂缝及其修补方法”后,贵阳勘测设计院陈在敏同志来函要求介绍该坝裂缝的具体情况。为此,特将陈宗梁同志摘译的有关最新资料刊登如后,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水电站混凝土裂缝处理所采用的“不凿V型槽、不回填高标号环氧砂浆封堵裂缝表面”的新工艺进行综述和评价。采用这种新工艺处理裂缝,不但省工省时,而且处理后裂缝表面不留下痕迹,不影响建筑物的外部美观。  相似文献   

7.
泰安抽水蓄能电站岩壁吊车梁在浇筑后出现了较细的裂缝。经过三次无损检测后,根据裂缝类型。采取了“治本为主,治表为辅,表本结合,综合治理”的处理方案完成裂缝处理,并采取水头加压的方法通过检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及下一篇文章“板桥水库土壩裂缝采用灌浆处理的效果”是笔者根据“板桥水库土壩裂缝研究报告(草稿)”改写而成,其中并掺有笔者的一些意见。“板桥水库土壩裂缝研究报告(草稿)”系在河南省治淮总指挥部板桥水库扩建工程指挥部领导之下,由裂缝研究小组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借助于精确的水管冷却算法,深入分析了周公宅高拱坝水管一期冷却期间可能出现的“管壁裂缝”和“水平缝”的开裂机理,认为不同季节水管通水方案(包括冷却水温、水管开始通水时间以及通水工作时间)选择不当是导致“管壁裂缝”和“水平缝”出现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开裂机理,对比分析了高温和低温季节时预防此类裂缝的不同通水方法,最后得出水管冷却时宜采用变温冷却方案;同时,还给出了任意水管布置形式及通水方案所需通水时间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新  侍克斌 《水力发电》2006,32(3):27-29
“635”水利枢纽总干进水闸胸墙裂缝主要是温度裂缝和水平施工冷缝。通过对钢筋混凝土进行结构校核,表明混凝土结构不能满足抗裂要求,另外,竖向配筋不足也不利于控制裂缝的发展,且是裂缝重复产生的主要原因。在裂缝处理中采用了“上堵下排”方案,并采用了碳纤维布这种新型材料,有效地增强了局部抗裂能力,裂缝的加固处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重力拱坝坝顶沿拱向的贯穿性裂缝在河床坝段部分裂缝开度表现为温升时增大、温降时减小的“异常”现象,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引入双节点单元来仿真分析坝顶纵向裂缝传力特性,在温升与温降两种工况下模拟坝顶纵向裂缝开度的变化情况,并结合裂缝实测资料分析了该裂缝出现“异常”变化规律的物理成因。分析结果表明:该重力拱坝坝顶纵向裂缝上游侧拱圈弧长大于下游侧拱圈弧长,温升时,上游侧拱圈膨胀向上游变形大于下游侧拱圈膨胀向上游变形,导致河床部位的坝顶纵向裂缝开度增大;而温降时,上游侧拱圈向下游变形大于下游侧拱圈向下游变形,从而出现河床部位坝顶纵向裂缝开度较小甚至处于闭合状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科尔布赖恩坝是建在奥地利上陶恩山的一座老坝,坝高199m,在大坝蓄水后不久,其上下游产生了8mm宽、100m长的裂缝。于是拟定了为期两年的修复计划。据施工负责人讲:“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大坝太薄”。“大坝仍十分稳定,但在不同的荷载下,其位移超过了设计值”。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混凝土重力坝在100余年前诞生于美国后,怎样消灭发生在坝体里的贯穿性裂缝,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本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用“柱状法”筑坝,使裂缝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这个方法不久就在全世界风行,我国也不例外,被称之为传统法。但采用“柱状法”,大坝必须用横缝分坝为段,段又需用纵  相似文献   

14.
“635”水利枢纽溢洪道的堰体、闸墩、挡墙、总干渠进水闸的胸墙及边墙均出现一些裂缝.为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展,提高混凝土耐久性,采取EA改性环氧灌浆补强及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措施,对裂缝进行了修补处理,修补后经过3?a运行考验,效果良好,达到了设计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水力发电》1981年12期登载了蔡为武同志“关于混凝土坝温度控制和防裂措施问题的讨论”一文(以下简称“蔡文”),文中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归结起来就是:(1)基础贯穿裂缝不一定是最危险的裂缝;(2)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内外温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利1957年第1期发表了徐金城同志写的“板桥水库土坝裂缝原因的研究”和“板桥水库土坝裂缝采用灌浆处理的效果”两篇文章,提供讨论。 1956年板桥土坝裂缝研究工作正在进行时,我曾向徐同志提出三个主要问题应当加以明确: 1.裂缝发生的原因,究竟是由于干燥收缩或不均匀沉陷,抑或还有其他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正如罗伯特E·费里奥(Robert E.PHILLFO)在15届国际大坝会议Q.57总报告中所说的:“虽然混凝土大坝的修建历史已经超过了一个世纪,然而至今还未能摆脱裂缝的折磨。”对有些裂缝,由于明白了它的产生原因,所以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克服;对有些裂缝则因为原因不明而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18.
堤坝的防汛与抢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裂缝的抢护堤坝表面发生裂缝,是常见的一种隐患。由于裂缝产生的成因各异,而对裂缝的处理措施也不同,否则就不能“对证下药”,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一旦发现堤坝表面有裂缝,必须首先分析研究裂缝的成因,判断是什么裂缝?裂缝可分为两大类,即非滑动性裂缝和滑动性裂缝。其中以滑动性裂缝对堤坝的安全危害较大,应立即处理。而非滑动性裂缝除贯穿的横向(垂直轴线)裂缝会引起堤坝集中渗流外,其余的对堤坝安全威胁不大。因此,一定要对裂缝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以便“对症下药”。2.I裂缝性质的判断,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2.11…  相似文献   

19.
引滦入津隧洞全长12.39km,1983年建成通水,运用3年后衬砌混凝土结构开始出现裂缝,呈逐年上升趋势,截至2007年补强加固前统计裂缝总长度迭万余米。为解决这一问题,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对隧洞裂缝采用防治并举和“锚、灌、堵、排”结合的治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
灌区建筑物中混凝土裂缝及研究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灌区水工建筑物的老化,以及砼裂缝的普遍性和危险性比较突出,绝大部分渠系建筑物“带病”运行或“超期服役。”本文根据砼产生裂缝的原因,将其分为温度缝、支撑环境不适产生的缝、构件薄弱处诱发的裂缝、预计之外的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其它如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裂缝等。目前我国对水工砼裂缝的研究,就监测手段上讲,仍系采用一些常规的方法,但也开始使用较复杂、精度较高方法。如声反射及光学测量来跟踪裂缝的连续发展。在分析方法上,一种是在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模拟裂缝的形成和发展。另一种是研究表征不同性质的裂缝及不同危害程度的指标或参数,以达到对裂缝的严重程度作出定量判断。对渠系建筑物砼裂缝的研究方法,应从大量的调查研究开始,在充分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建筑物的裂损程度,采用系统工程“层次分析法”进行排队,为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