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概述了国内柴油加氢工程化应用的技术,分析了柴油加氢工程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高压换热器铵盐结垢及腐蚀、反应器压力降上升导致的非计划停工、柴油产品浑浊、装置达不到合理的运行周期等。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介绍国内外首套渣油加氢工程化技术的特点及后续的技术改进。还介绍了待工程化的渣油加氢技术现状,分析我国渣油加氢技术工程化与国外渣油加氢技术工程化的差距,探讨了充分利用我国已有渣油加氢装置潜力的途径,指出我国渣油加氢技术工程化的发展方向:(1)开发活动床渣油加氢工程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2)开发切换床(或活动床)与固定床结合的渣油加氢工程技术,延长固定床渣油加氢装置运转周期;(3)开发大型化渣油加氢工程技术,提高投资效率;(4)开发活动床渣油加氢与固定床减压馏分油加氢裂化一体化工程技术,提高重油转化率;(5)开发活动床渣油加氢裂化与固定床馏分油加氢精制一体化工程技术,生产清洁燃料调合组分。  相似文献   

3.
生产清洁柴油的加氢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鸥 《石化技术》2001,8(3):184-188
生产清洁柴油是环保的要求。从国外柴油标准出发,介绍了中压加氢改质技术、深度脱硫脱芳烃技术、加氢裂化及其与脱芳烃的组合技术、部分转化技术等几种加氢技术,并对炼厂的几种主要成品柴油的加工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加氢精制、加氢改质以及混兑催化裂化柴油(LCO)加氢改质3种加氢技术路线加工渣油加氢柴油,考察了反应温度、系统压力以及体积空速对产物分布和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氢精制路线所得精制柴油十六烷指数仅提升2.25单位,技术竞争力较差;加氢改质温度为375℃时可得到42%的重石脑油,其芳烃潜含量为54%,是优质的重整原料,同时柴油产品质量提升明显,满足国VI柴油标准;渣油加氢柴油混兑LCO加氢改质所需温度低、处理量大,是高附加值利用LCO及渣油加氢柴油的加氢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5.
为扩大产能并实现分子筛料和清洁柴油生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对140万t/a柴油加氢装置进行了技术改造。将催化剂更换为FHUDS-2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新增1套分馏系统。改造后,分子筛料产率可达15%以上。在改造后的装置上可同时生产分子筛料和硫质量分数小于50×10-6的清洁柴油,但反应器入口温度提高31℃,加工能力降低20 t/h。  相似文献   

6.
国外清洁柴油加氢催化剂的工艺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益提高的环境保护要求促进了柴油标准的不断升级.世界炼油工业对现有工艺不断改进、创新并开发出一些先进技术以满足生产清洁柴油的需求.文中综述了国外炼油企业在柴油加氢催化剂方面的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7.
在高压固定床微反装置上研究了豆油在加氢催化剂CoMo/γ-Al2O3,NiMoP/γ-Al2O3,NiMoP/γ-Al2O3-HUSY上的加氢反应规律,并研究了NiMoP/γ-Al2O3-HUSY催化剂对豆油和流化催化裂化(FCC)柴油耦合加氢产物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压力3.0MPa、温度320℃、液态空速2.0h-1、氢气与原料油体积比(氢油比)500的条件下,CoMo/γ-Al2O3和NiMoP/γ-Al2O3催化剂上豆油加氢产物主要为n-C15~18,而添加酸性组分的NiMoP/γ-Al2O3-HUSY催化剂的裂化性能增强,产物中n-C15~18含量明显减少,C1-5的含量增加;在压力4.0MPa、温度370℃、液态空速1.0h-1、氢油比500的条件下,豆油和FCC柴油的混合原料在NiMoP/γ-Al2O3-HUSY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率达97%左右,加氢脱氮率达80%以上,产物的十六烷值与未掺炼豆油的FCC柴油加氢产物相比,提高了1.8~6.5个单位。  相似文献   

8.
柴油加氢脱硫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柴油加氢技术现状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柴油脱硫加氢技术发展进行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国Ⅴ柴油质量升级要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化工总厂对1 Mt/a柴油液相循环加氢(SRH)装置进行了改造。改造内容:新增1台反应器,增设了焦化柴油和加氢柴油到液相柴油加氢的进料线,其他流程保持不变。2016年6月装置改造完成后采用3种不同原料油进行生产:方案1的原料为直馏柴油与催化裂化柴油的混合油;方案2的原料为直馏柴油与焦化柴油的混合油;方案3的原料为直馏柴油与加氢装置处理后柴油的混合油。在反应温度350~362℃、反应压力9.3 MPa左右的工况条件下,3种方案均能生产出硫质量分数小于10μg/g的清洁柴油,增加了生产方案的灵活性,且装置运行良好,产品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10.
介绍国内外首套加氢裂化工程化技术特点及后续的技术改进,针对待工程化的加氢裂化技术现状,分析了国内加氢裂化技术工程化与国外加氢裂化技术工程化的差异,探讨了充分利用国内已工程化的加氢裂化装置进行技术开发的途径,提出了国内加氢裂化技术工程化发展方向:1开发节能减排型加氢裂化工程技术,降低装置能耗和排放;2开发带并流-汽提-逆流型反应器的加氢裂化工程技术,降低装置投资,提高资源利用率;3开发加氢裂化专用设备及内构件,实现设备进步推动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