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邹华玲 《广西轻工业》2010,26(10):177-178
基于工作过程的《港口物流综合实务》课程开发实践,通过以"工学结合"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改思路和方法进行探索,对课程改革教学方案的实践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分析,使教学内容和企业需求深度融合,从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达到培养学生技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学期项目课程注重与纺织服装行业的紧密结合,依托校企深度合作,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推行"教、学、做、导"一体化教学。以初级学期项目课程"布艺作品设计制作"为例,在充分调研纺织服装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基础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教学项目,明确课程的能力、知识及素质目标要求,形成完整的课程标准。实践表明,学期项目课程的开展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PLC控制技术"是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技术课程,实践性比较强,文章根据教学实践,认为该课程开发与设计需要基于岗位需求进行,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应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调整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学校要通过各种项目用理实一体化方法为学生构建真实的工业现场环境,在PLC课程中通过"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训、做、评"一体化教学来提升职业能力培养,以确保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取得更好的效果,培养和输出适合岗位发展和需求的应用型、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严瑛 《纺织教育》2013,28(2):133-135
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创新校企合作形式,实现工学结合的"1.5+1.5"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做学合一"。  相似文献   

5.
<正>为培养西点行业的创新型技能人才,本文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推进“学做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教学模式改革,将创新创业的理念、元素融于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做中创,让兴趣引导学生学、让任务带着学生做、让创新引导学生上,通过课堂演练、生产性实训基地训练、实习岗位历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一、教学改革现状与背景分析1.课程建设。西点制作技术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就是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培养高技能人才就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技能动手能力,鉴于此我们对《纺织品检测技术》课程进行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探索目的是寻求切合社会和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英发 《广西轻工业》2009,25(11):181-182,184
《焊接方法与设备》是机械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快速地适应就业岗位需要。以系统化的项目教学理念,在多媒体教学基础上,就《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了设计和实践,尝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达到快速高效地为社会培养合格焊接专业技术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罗春丽 《家具》2014,(3):86-90
项目化课程是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项目载体,在一体化教室仿真环境中,学生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6个完整的工作步骤完成学习任务。课程教学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在工作中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专业知识,训练实践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家具结构设计》课程是家具设计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和专业性强的特点。通过课程的项目化改革与实践,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完成学习性的工作任务,进而培养和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使其能够胜任家具企业结构设计师职业岗位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针对课程的性质与企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现状,采用PBL(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尝试。将课程内容划分为4个子任务,以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配套实验做的"学做"结合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为适应智能制造新形势下的应用型高校工科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根据中山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度重点教研教改项目:基于高职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室项目课程开发研究和实践(编号:JYA1303)研究成果形成的理论性观点。文中针对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最突出的"校企合作项目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效融合难"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有效解决办法,并通过其二级产业学院—沙溪纺织服装学院的校企合作工作室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过程举措,即:依托产业需求定专业目标方向;根据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建专业课程体系;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引进校企合作项目;结合校企合作项目建立项目工作室及配套管理机制;以工作室项目为载体开发课程教学资源;通过项目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与企业协同育人和创新,构建形成"产教融合、学做一体"职教办学特色,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项目与课程教学有效融合提供可借鉴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