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专利是根据最先报导的专利(昭44~88392)所介绍的玻璃生产方法的改进装置。在该生产方法中,当板根附近产生所谓刷毛筋的槽口析晶时,通过两根转动式成型辊向外侧旋转,就可以再次获得光洁的引上表面,从而延长引上作业周期,这是有槽法极难保证的。然而,即使在这一新的引上方法中,连续引上2至3个月时也会在原板产生缺陷,不得不停止引上,需要在成型辊转动的过程中加热后再熔  相似文献   

2.
本专利是介绍转动式成型辊送进引上室的方法。在旭法引上中,板根槽口部分产生析晶,也就是产生所谓刷毛筋时,通过两根转动式成型辊向外侧旋转,就可以使引上原板再次获得光洁的表面,从而延长了引上作业时间。然而,转动式成型辊的整个辊面,必须相当于槽口的表面,因此整个辊面需要加工成相当高的精度,并且还应特别注意在焙烧转动辊或将其送入引上室中时,一定不使整个辊面受到损伤。本专利就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提出  相似文献   

3.
田军 《玻璃》1990,(4):14-17
作者讨论了垂直引上法生产平板玻璃提高引上率的途径.提出了在强化原料、燃料、熔化、成形"四大稳"和温度、液面、窑压泡界线"四小稳"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引上速度、熔化率和熔窑最高温度的稳定;适当提高Al_2O_3含量,并加入微量P_2O_5;制订合理的温度曲线,建立合理的玻璃液作业流梯度,最大限度地稳定工艺和热工制度;严格引上操作制度,减少原板炸裂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改建后几年来的生产中发现,引上部对熔窑的温度波动的灵敏度很高。当熔窑温度一有波动,通路温度发生变化,引上作业就有显著反映。温度稍一提高,引上部(石曹)口就“胖”,炸裂就多;一降低,则(石曹)口就“瘦”,沿(石曹)口有结晶现象出现。我们知道,引上作业稳定与否是窑内窑外各项矛盾因素的集中表现。以往几年,我厂引上作业上的最大问题,就是在引上过程中,原板上突然出现“裂纹下裂”的现象,即俗称“纹头”下来。这种“纹头”,有时在炸裂时产生,有时不炸不裂突然产生,  相似文献   

5.
《玻璃》1977,(3)
无槽系统的玻璃引上速度高,引上室玻璃液暴露面大,而从板根到引上机头道辊的距离则与有槽法时几乎完全相同,这就使无槽系统引上机下部的板面温度和气体空间温度大大提高,因而会降低原板表面质量和缩短石棉辊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该厂有槽垂直引上工艺采用高温引上作业,使边筋减轻,玻璃质量大幅度提高。通过引上空冷却水包的合理改造,改善了原板厚度的均匀性,是对引上高温作业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平板玻璃生产中,原板在机膛里炸裂是常见的现象,直接影响引上率,增加劳动强度。引起原板炸裂的种种工艺上的原因,最终表现在制板过程中的温度制度被破坏,使原板内产生了较大的和不均匀的内应力,降低了原板在热状态下的强度,这是导致炸裂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8.
信箱     
问:请谈谈浮法玻璃生产工艺的特点。 答:近年来,随着玻璃工业的发展,在平板玻璃中浮法玻璃所占比重愈来愈大,大有代替传统引上法工艺之势。浮法生产工艺之所以这么为人们青睐是由其特点决定的。 众所周知,在垂直引上法中,原板玻璃是依靠引上机的牵引力和两侧冷却水包的硬化来形成的,其牵引力(拉引力)要克服玻璃本身的自重,形成新表  相似文献   

9.
有槽垂直引上法生产平板玻璃,原板在机膛内的炸裂严重影响产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玻璃炸裂的机理;原板在机膛中的受力状况;影响原板炸裂的各种工艺因素和克服原板炸裂的途径等。现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10.
我厂过去玻璃熔窑作业温度是用光学高温计测定火焰空间的砌体温度,而又以澄清部温度指标来控制生产。在生产上常有这种情况:作业温度不变或变化不大,而引上作业却有很大波动,生产时好时坏,很不稳定。熔窑与引上常为此发生争执,引上说熔窑不稳定,温度有波动、不准,而熔窑说引上操作有问题。当争执不下时,甚至把问题推到原料去。理由是温度没有变化,引上操作设问题,生产有波动,可能是玻璃成分有变化而引起粘度变化。到底是什么原因,长期纠缠不清,影响生产。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我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分析,认识到经常引起生产波动的原因,主要是用光学高温计测得的火焰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一、平抬操作法的实践效果简介平抬操作法就是制造一种特殊的设备,将有槽引上用的槽子砖水平落入引上室中,使槽唇两边不贴玻璃釉子.省略了旧操作法入埚后,上釉子、烧炉和抢埚等程序,直接冷却引上.从而可以在不降低槽口温度的前提下,提高引上速度,改善玻璃原板的质量.此新操作法的实验于一九八二年十月开始,一九八三年一月在我厂九机熔窑上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2.
《玻璃》1975,(4)
为搞好开门编写教材,由洛阳玻璃厂熔制车间干部、工人、技术员组成三结合讲师团,主讲窗玻璃引上工艺,经建工学院玻璃教研室初步整理成四讲:窗玻璃成型原理;引上室热交换;原板的炸裂;原板的波筋。  相似文献   

13.
我厂四机无槽窑1980年冷修后,引上窑的结构如图1所示.这次冷修中,将引上窑两副吊旋砖尺寸和形状均作了适当的改变,改变后的吊旋砖和吊旋砖夹分别如图2、图3所示.这次冷修改变引上吊旋砖的原因是:1.我厂自从1971年投产以来,引上窑的吊旋部分经常出现漏风冒火现象.虽几经整修,未能彻底解决.有的部位甚至有冷空气沿砖缝吸入引上窑,以至进入引上室使玻璃液局部温度降低,温度不均匀,玻璃原板产生岗子,影  相似文献   

14.
本发明是关于在玻璃板引上操作中,早期发现和检测原板断裂掉炉以预防事故的方法。按本发明方法,用检测装置通过与玻璃板边部接触的探头,就能检测在引上窑耐火材料和玻璃液之间的电势,通过因原板产生裂纹或断裂而引起的电势下降,就可以事前避免掉炉。在玻璃液与耐火材料(接地)之间,随着双方电化学反应产生电势(接触电位差),即耐火材料为正电位,玻璃液为负电位。因此,探头与原板接触就能检测前述电势。此时,所检测的电势值,就是由于在  相似文献   

15.
《玻璃》1974,(1)
温度、玻璃成分、引上速度、冷却及其他因素的变化,使引上玻璃的厚度波动,影响质量。为使玻璃厚度和质量稳定而采用的自动调节系统有:引上机传动自功调速,自动调节各小炉的燃料量,液面自动控制等。玻璃厚度是平板玻璃的一个重要参数。目前玻璃厚度是用手量工具测定的。电机械式、电容式、电子光学式、气动式以及利用X光、紫外光和放射性辐射法测量玻璃厚度,均未获推广。因为电机械式传感器附带有在玻璃上滚动的小轮,可能  相似文献   

16.
为配合随动切割试验,进一步改善5#引上机玻璃原板退火条件,自74年5月26日至74年7月3日(一个打炉周期)在5#引上机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和改进。在此期间,徐冷小组的同志们不怕酷暑高温,坚持在5#引上机旁测试,虽受随动切割试验因素的影响,但引上率仍略有提高(5月1日~5月25日平均引上率83.2%,6月1日~6月25日平均引上率85.4%)。通过徐冷温度的测试,我们对5#引上机作了如下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17.
《玻璃》1979,(2)
我厂平板窑连续引上的玻璃原板用自动切割机切割,切割的切边是否合乎要求,对平板玻璃的产量和切装的劳动强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保证切边质量,切割机刀轮在原板上的压痕必须平直、均匀与深浅适中,为了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揣忠义 《玻璃》1989,(2):11-14
作者分析了垂直引上玻璃原板在机膛中的受力情况和断裂机理,指出造成玻璃炸裂的种种原因,并指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厂学习大连、秦皇岛厂放宽加高引上机的经验,从1964年开始放宽引上机,原板宽由2.2米逐步放到3.0米。目前有6台机生产3.0米宽的原板,3台生产2.7米宽原板。预计今后一、二年内在采切设备正常运转后,原板将全部放宽至3.2米。 1977年冷修中,将九台引上机更新并  相似文献   

20.
一、课题的提出经调查,秦皇岛耀华玻璃厂、沈阳玻璃厂及大连玻璃厂十字通路九机平板玻璃熔窑生产中,2~#、5~#、8~#引上机引上的玻璃原板中部都存在着程度不的同较重的波筋,即使成型温度理想,加强引上操作,也消除不了这一弊病,严重地影响着玻璃质量的提高。长期以来,人们从窑炉结构5~#机冷却支通路的玻璃液面上作过横放石英玻璃管的试验和加强保温的试验,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