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转型期公共空间重置背景下的中国城市碎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期,城市传统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表现为城市公共空间出现了重置倾向。文章以此为背景通过分析公共空间重置对城市空间、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对我国城市碎片化系统地进行理论研究,并在与国外相近案例的比较研究中提出使我国城市更为公平与和谐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尤为紧张,公共空间使用状态发生改变,人们对街道品质也有了更加多元化的诉求。文中着眼于燕郊地区街道中的碎片化灰色空间,通过多维度、多方位景观设计策略,利用“城市针灸术”激活街道公共空间,促进城市与自然的深度融合,推动城市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3.
彭远芳  徐雷 《华中建筑》2011,29(11):21-24
市政广场一直是现代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承载着最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其中政治形态对于其空间形态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改革开放30余年,经济发展成效卓著,社会结构变化巨大;如今政治体制进步的节奏开始加快,其中最令人神往的是政府施政理念开始由统治模式转向治理模式。受其影响,市政广场的空间形态正在呈现出新的特征:诸如多元化、人性化、地方化和生态化等等。因此,正确解读因施政理念由统治模式转向治理模式而引发的市政广场空间形态的新的发展趋势,必然会有助于找到市政广场设计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而成就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市政广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新技术园发展迅速.高新技术园的外部空间设计研究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通过对高新技术园内广场的功能类型和空间形式进行分析。进而初步得出高新技术园区内广场设计的相应方法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
空间碎片化是伴随着城市发展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并由于要素更替的复杂性在古城区显现得更为突出。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论,从"物质-精神-社会"的维度上对古城区碎片化全貌进行认知,再用解构的手法寻求空间碎片化的层次与关联,发现苏州古城区历史空间形态呈现一定的破碎,其风貌彰显和人居生活也正遭受着异变,碎片化中隐含着古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面临的风险。认为尊重差异和需求,使古城保护融入当代生活,是苏州古城保护面临空间碎片化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6.
金访 《山西建筑》2010,36(7):28-29
分析了城市广场的起源、构成、特征,以城市广场为核心,进一步分析了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广场的紧密联系,以及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广场与人的活动的紧密关系,并据此提出当前城市规划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一帆  白小鹏 《城市建筑》2022,(24):90-92+99
作为“积极的城市建筑”和广场空间的精神载体,城市广场标志物是城市地域文化的体现和发展历史的缩影,在传承文化精神、彰显时代风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广场标志物建设造型浮夸、形象扭曲等问题,创造符合城市形象、回应社会文化需求的广场标志物至关重要。本文以城市广场标志物为研究对象,考量人们在标志物存在影响下的价值取向与情感体验,关注标志物的内涵与外延意象表达,探究社会组织方式、社会经济方式等在标志物身上的具象表征,旨在加深公众理解,提升公众对城市广场标志物的认识,进而从理论层面指导标志物的设计和建造。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我国的经济、社会和城镇化都在不断革新,发展方式由高速增长逐渐转向高质量精细化发展.自然资源部的机构改革方案成功通过标志着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新时代的来临,也是城市规划作为空间治理与发展的关键学科及时响应国家发展需求所作出的重大改革与创新.文章根据当前规划体系变革、空间建设质量不高和空间治理体系亟待完善的背...  相似文献   

9.
以"空间正义"为视角,对当前河流治理中的不正义现象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其原因,并从治水理念、治理途径、管控机制以及水景观四个方面对河流治理中如何实现空间正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广场公共空间市民社会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陈锋 《城市规划》2003,27(9):56-62
1 广场———城市社会的窗口欧洲之行 ,印象最深的事物之一是那里的城市广场。欧洲城市不乏有像巴黎协和广场那样尺度宏阔的大型广场 ,以其知名度和历史文化特色吸引着众多游人。但最能反映欧洲城市市民生活和社会情态的却是随处可见的小型广场 :通常由数幢古风盎然的公共建筑围合而成 ,面积一般不过 1~ 2hm2 ,地面敷以地砖或水泥 ,广场上大多设有一些雕塑、喷水池之类。与我们许多城市新建的广场相比 ,这些广场的设施堪称简陋 ,但却担负了市民社会生活的诸多需求和功能。许多城市广场在清晨有类似国内的“早市” ,几辆拖车式的商店临时摆…  相似文献   

11.
张晓  张奕  张娴 《山西建筑》2010,36(25):38-39
通过小尺度公共空间中人们的活动研究,探索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特征,总结得出影响小尺度公共空间活力的因素,并提出塑造公共空间活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温燕 《南方建筑》2005,(6):25-26
本文通过对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医学科技综合楼建筑设计方案的研究,试图从建筑风格、构图手法、园林绿化、俯视效果等几个方面论述,将各种不同的因素综合在一个统一体中  相似文献   

13.
张捷 《山西建筑》2009,35(22):18-20
通过对相应史料的分析研究绘制数字化历史地图,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城市空间变迁的内在逻辑,研究内容包括梳理南京城市空间构成要素、重新审视历史空间格局与“山水圈层”的互动关系、建立认知城市历史空间的图式系统。  相似文献   

14.
从空间感知的视角出发,借助空间分析技术,以整合度、选择度与综合潜力值为变量对深圳市级、区级公共文化设施与所在街巷空间效率进行双重分析并论证,提出具体优化策略,为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合理规划建设,优化城市文化空间结构提供可量化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197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全球地域格局重塑以及2000 年后尺度理论的引入,国内学者展开了对尺度 重组理论及其实践性运用的积极探讨。在系统梳理尺度重组概念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尺度重组分析框架下的空间演 变及管治性问题。从城市、区域层面考察该理论在区划调整、区域一体化、跨区域融合及地方增长极培育四大方面的实证 研究进展,提出以尺度重组为视角重新审视空间演变中的关系性及建构性问题是当下全球化时代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议 题。而当前实证研究领域与理论间仍存在较大断裂,研究广度及深度有待充分挖掘与扩展,未来在城市、区域研究及规划 研究领域可进一步拓展多重空间尺度建构及其影响、空间治理结构的多元化转变以及引入多个理论视角或新技术手段来共 同分析特定空间现象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根据目前大学城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表现——功能分区过于明确化、空间结构趋于树形化、公共空间缺乏有效关注、城市空间缺少足够密度,从价值观和方法论层面分析了其成因,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法,最后对未来的大学城规划设计方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共空间承载着复杂的多方利益相关者诉求,亟须构建多方协同的空间治理机制。针对当下中国社区更新中缺乏长效空间治理制度的问题,上海市率先探索社区规划师制度,尝试构建一种多方协同的社区公共空间治理机制。以上海杨浦区、浦东新区、徐汇区的社区规划师制度为例,首先综述全球各国社区规划师的公众参与制度探索,阐述上海社区规划师制度的社会治理现代化和社区参与式更新的双重创立语境,及其“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理念;其次重点分析杨浦区、浦东新区和徐汇区各自制度特征及成果;最后从管理体制、组织构架和内容实施3个层面归纳并提出当下上海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公共空间治理机制,展望下一步的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18.
杨力  邱灿红  康彬 《山西建筑》2008,34(11):27-28
将社会资本引入社区的空间规划设计中,基于社会资本视角来分析我国的社区建设和发展问题,提出通过物质层面的社区规划设计影响居民的心理感受和交往行为,提高社区中的社会资本,从而促进社区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蒋鑫  张文海  李鑫  李倞  林箐 《中国园林》2022,38(2):93-98
以当代老城区改造过程出现的隔离现象为切入点,从日常生活的视角出发,选取济南老城区具有公共空间异化特征的曲水亭片区作为观察和研究对象,运用以PSPL调研法、动线观察法为核心的多目标导向的人群活动综合调研方法,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解译老城区公共空间中存在的割裂现象和异化表征,并以其中4个典型的街道界面进行“空间-行为”模式的对比分析,总结出“流动型、闭环型、单层隔离型、双层隔离型”4类公共空间异化模式,从而更深层次地揭示公共空间异化产生的动因和机制。最后,在当代存量更新的语境下,基于日常生活与物质空间的动态关联,探讨走向社区融合的老城区公共空间互融更新策略,以期为老城区的活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