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市工业遗产的社区化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志强  刘博 《中外建筑》2008,(1):144-147
介绍了工业遗产的内涵,明确了城市工业遗产的价值,探讨了工业遗产改造利用的忧势及条件,论述了城市工业遗产利用与社区发展的关系,结合广州港码头区内二大阪仓的社区化转型这一案例寻求城市工业遗产社区化改造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杨希文 《中外建筑》2009,(11):60-62
本文探讨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融合,工业遗产通过保护、更新、改造,赋予新的功能,与周围不同性质的城市组成部分加以整合,可以完善、提升、创建高品质的新型社区,获得可持续发展效果,结合广州工业遗产的社区化转型的几个实例,探求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新型社区环境的创建改造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城市工业遗产社区化转型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工业遗产的适宜性再利用,强化工业遗产的保护并发现提升其潜在价值的空间,推进新型城市空间形态的重构以完善社区建设,进而带动整个地区的繁荣和发展,是目前我国城市更新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结合国内外城市工业遗产社区化转型优秀案例,提出进行城市工业遗产社区化转型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大运河逐渐成为城中河,因此其沿岸的工业遗产改造也迫在眉睫。在呼吁城市个性化的今天,将工业区改造成城市公园的案例屡见不鲜。本文以扬州东区运河公园设计为例,在运河活态的保护原则下,提出"四化"改造原则,围绕"运河——工业遗产"双重城市记忆特质进行场地景观改造,使场地在运河和城市之间寻求平衡再利用的交汇点,从而保留城市记忆和运河精神,为以后的城市工业遗产景观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欧洲卢森堡大公国的第二大城市更新项目贝尔瓦尔旧工业区的改造经验为案例,讨论了一个面向未来的历史工业景观的转型之路。以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为背景,由面及点,从整体到局部,阐述和讨论了工业区更新中整体规划随时会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同时对不同的工业遗产改造策略进行分析并指出适应性改造的必要性。文章揭示截至目前贝尔瓦尔项目更新的问题与不足,点明历史工业景观的可持续的转型对增强社区活力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菜场是老旧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区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作为当前城市生活中最具“烟火气”的日常生活场所,菜场的更新对于提升老旧社区活力、推动老旧社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无锡稻香菜场为例分析老旧社区菜场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及设计实践,研究城市转型背景下的菜场更新设计策略,力求增强菜场活力,提高社区吸引力,推动城市更新。  相似文献   

7.
以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无锡市运河外滩商业区为例,探究工业遗产社区化利用。研究认为,工业遗产社区化转型,首先要明确项目定位,然后立足功能、立面、空间氛围等角度,根据大众的审美及其爱好,充分利用工业遗产特色优势吸引人流,推动工业遗产和社区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霞  赵雪  廖子翔 《工业建筑》2023,(12):45-53
随着城市更新进程的推进,城市中的工业遗存正经历着多元化改造,这一转变标志着城市更新由增量向存量转变。本研究以可供性理论为基础,从物质空间可供性、功能特征可供性、场所氛围可供性和社交活动可供性4个维度,构建工业遗存社区化更新的可供性理论模型;同时,对武汉市现有工业遗存的周边环境进行兴趣点(POI)分析,总结社区化更新的不同模式工业遗存影响半径内的功能特征与活力度;通过案例研究与实地调研,对武汉市工业遗存社区化改造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其在物质空间、功能特征、场所氛围以及社交活动方面的可供性表征,分析工业遗存在社区化更新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从4个维度提出工业遗存社区化更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工业建筑遗产的"活化"利用是当前关注的课题,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遗产保护带来新的思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对无锡现阶段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成效与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出项目决策、设计阶段、项目的运营与管理以及公众参与度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点,提出实现信息环境下的无锡工业遗产的真正活化需要借助互联网提高传播影响、更新目标融入城市生活以吸引公众的视线,从工业遗产本体和外部信息传递两个方面探讨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了解工业遗产的内容基础上,明确了现代城市内部工业遗产的真正意义,分析了工业遗产完善的好处,找出了现代工业遗产与社区化改造两者的关系,以便能积极实现现代社区改造的真正目标。  相似文献   

11.
程伟 《城市建筑》2014,(24):190-190
本文在了解工业遗产的内容基础上,明确了现代城市内部工业遗产的真正意义,分析了工业遗产完善的好处,找出了现代工业遗产与社区化改造两者的关系,以便能积极实现现代社区改造的真正目标。  相似文献   

12.
钱晨  曾巧巧 《华中建筑》2023,(8):119-122
工业遗产见证了工业时代的文明,但随着城市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转型使得大量的工业遗产逐渐没落。城市里便留下了大量遗弃的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发展,甚至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因此工业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城市现存的工业遗产活化再利用,从而实现功能上的更新与转型,能使得改造后的建筑适用于当下时代发展和生活的需要。该文通过对昆明钢铁厂旧址的适应性再利用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适应性再利用的模式,从而来保护当地工业的历史、文化、气息。旨在通过对昆明钢铁厂旧址的更新改造的研究来探讨一条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方式,以期获得场所的活力再生和为工业遗产的保护与转型探寻一条合适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上海中心城老工业的城市更新,从功能转型的那一刻起就和城市的发展紧密相连,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对于城市有机更新、文化传承、多元创新与空间活力的塑造有着积极的意义。文章研究、解读了上海M50工业街坊保护与更新及其独特复杂的过程,分析了其如何通过艺术与创意产业提升发展工业遗产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本的多样性及丰富性,从而延展了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的城市价值与内生动力。M50继承了工业建筑物质空间,传承着工业文明非物质文化,承载着当代艺术与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历经了复杂艰辛的保护过程,成为了工业遗产历史保护与创新更新发展的独特案例。  相似文献   

14.
工业遗产的保护更新对城市历史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当前城市发展转型过程中宝贵的空间资源。基于网络文本分析、业态类型分析和空间句法分析等方法,对金陵机器制造局工业遗产保护更新项目进行遗产价值公众感知、功能转换的适宜性评价和空间重组后遗产价值彰显度分析。探寻工业遗产更新利用中价值传承的成效和改善方法,并为其他工业遗产更新改造案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当前城市规划对功能混合开发模式日益重视,城市存量发展也对快速增长的工业遗产更新提出新的要求。通过对工业遗产更新问题的梳理,分析混合功能发展应用的可行性,结合案例研究旧工业片区更新中混合功能发展的问题,提出符合当前我国城市更新目标的混合功能更新模式。试图改善工业片区更新对传统改造模式的认知局限,使更新模式由传统单一主体功能控制,转变成结合项目资源对应相应功能混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全球城市曾是人类工业生产活动的中心。都市工业遗产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居住社区则是其更新的主要方向之一。在全球城市的研究背景下,从都市工业遗产转型社区过程中的6点价值诉求出发,结合纽约、伦敦、汉堡和阿姆斯特丹4个案例,总结出4点适应性策略:社会文化的契合设计、政治经济的引导设计、城市环境的存续设计、建筑空间的创造设计。进一步分析上海的发展现状和转机,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期为全球背景下中国都市工业遗产转型社区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城市更新进程中,我国城市工业遗产逐步重获新生。社区参与下的工业遗产是可持续发展和活化利用的重要内容。该文以重庆市兵工署第二十四兵工厂的改造为范例,以社区活力为导向,从社区商业活力和社区文化活力两个方面挖掘社区活力与遗产的关联性,从而延伸出社群介入下“物质空间需求”“社群互动交往”“场所精神构建”三大空间体系架构,提出工业遗产改造利用策略,同时为实现重庆现存工业遗产由单社区参与试点到多片区扩展利用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8.
面对城市与社会更新中的大量工业遗产,应当依据适合的空间改造原则进行合理的再利用,以彰显城市文化特色、体现城市文脉。通过对保定百年工业遗产的调研,选取乾义面粉厂进行改造,在保留老工业建筑原始外立面形态与承重结构体系的同时,将工业遗产与体验型空间结合,对厂房内部空间进行全新的改造,为保定的工业遗产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9.
工业遗产作为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的特殊遗存,是了解城市文化的重要物质凭证。该文通过对有机更新理念进行解读,以重庆鹅岭二厂为案例,分析鹅岭二厂在文化地域意义上的改造价值,并探讨有机更新理念在工业遗产改造策略及改造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近年来已经完成改造更新的国内纺织厂工业遗产案例进行了搜集和研究,旨在理清纺织厂工业遗产改造的特点和方法。通过对案例的综合比较,以及对北京、天津、上海、苏州4个城市的典型案例深入分析,归纳纺织厂老厂房在改造更新过程中所受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依据案例加以概括和分类,为纺织厂类工业遗产的改造更新提供一些初步的研究,也为国内其他类型的工业遗产的再利用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