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某型商用车行驶过程中当驾驶人员在急踩或急松油门时,可感受明显瞬态金属撞击噪声,且噪声衰减线性度差.针对该问题,采用传统A计权全频带量级和频谱彩图评价法均难以反映真实情况,为此在时变特征响度计算模型基础上提出切片对比法和特征响度凸出值评价指标,并详细阐述各步骤计算原理.在整车优化过程中,通过采用1阶低通滤波扭矩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2.
用心理声学参量表征声品质评价指标,可直观描述人对噪声信号的主观感觉。相比于听审团评分,它具有简单快速、效率高的优点,在此基础上将多个客观参量降维到低维空间,用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参量定量表征主观感受,有利于声品质评价的标准化。通过采集轿车车内噪声信号,以等间隔不同车速状态和怠速状态下的噪声样本作为研究对象,考虑汽车车内噪声特性的时变效应,分别计算出噪声样本的心理声学客观参数时变算术平均值。提出以“时变烦躁度”作为主观评价指标,以语义细分法结合数字等级评分法作为主观评价方法进行主观评价试验。用因子分析对6种客观参量进行降维,结合显著相关性分析确定出响度(Z)、粗糙度、AI指数3个客观参量,并用多元回归建立声品质烦躁度评价预测数学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回归预测三参量模型的相对误差率在5%以下,比六参量模型相对误差率低,预测效果比较理想,说明这3个参量可以有效表征主观烦躁度,同时证明噪声声品质的时变烦躁度评价预测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雨刮-风窗系统摩擦噪声对车内声品质的影响,文章采集了某新能源汽车雨刮-风窗系统不同工况下的摩擦噪声并进行分析。基于声品质客观参数,计算该系统摩擦噪声响度、尖锐度等客观评价指标;采用语义细分法进行主观评价实验得到主观评价结果,基于支持向量机建立该系统摩擦噪声声品质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雨刮-风窗系统刮片反转过程产生的噪声是影响车内声品质的主要因素;声品质预测模型效果较好。研究结果为雨刮-风窗系统摩擦噪声的声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高速动车组减振降噪设计中,声品质已成为舒适性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以Zwicker提出的对噪声进行主观评价的客观量化方法为基础,通过响度、尖锐度、粗糙度和抖动强度4种噪声客观评价参量计算方法对某高速铁路动车组车内噪声试验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得到车内典型位置不同运行速度时各心理声学参量的现状和分布规律,可为高速铁路动车组车内声品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对变速箱箱体共振时的噪声声品质进行评价,通过参考语义细分法的主观评价和计算声品质客观参量建立变速箱模态共振工况下的声品质评价模型。结合多种主观评价试验方法优缺点,采用改进的参考语义细分法。选取主要的声品质客观参量进行计算,试验数据表明,在371 Hz、460 Hz和492 Hz等低阶共振频率激励下,变速箱箱体产生噪声的响度较高,尖锐度、波动度和粗糙度较相对较低,但烦躁度值相对较高。在652 Hz和813 Hz共振频率激励下,噪声引起的烦躁度值较低。  相似文献   

6.
在高速动车组减振降噪设计中,声品质已成为舒适性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Zwicker提出了对噪声进行主观评价的客观量化方法,本文以其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4种噪声客观评价参量(响度、尖锐度、粗糙度、抖动度)的计算方法,并且以高速铁路动车组车内噪声为例进行相关参量的试验测试。得出车内典型位置不同运行速度时各心理声学参量的现状和分布规律,其结论为高速铁路动车组车内声品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田锐 《声学技术》2011,(6):518-522
汽车后桥驱动齿轮是汽车驱动桥的主要部件,噪声是其主要指标之一。以广东某汽车后桥齿轮厂的微型汽车后桥锥齿轮为噪声源,采集其稳态运行情况下的噪声作为研究对象,以成对比较法进行噪声评价训练,采用等级评分法进行噪声的主观评价实验,结合噪声样本的客观参数进行主客观相关分析,说明在等声压级的齿轮噪声中,响度值越大的,人们对其偏好性越低,因此除积极采取措施降低齿轮声压级以外,降低响度值亦是改善价齿轮噪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重型商用车减振降噪设计中,声品质已成为舒适性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以Zwicker提出的对噪声进行主观评价的客观量化方法为基础,通过响度、尖锐度、粗糙度、抖动强度、音调度和语言清晰度6种噪声客观评价参量计算方法对某国产重型商用车加速工况车内噪声试验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得到车内副驾驶员各项心理声学参量的变化规律,可为商用车车内声品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并对建立加速工况下商用车声音品质烦躁度的客观量化模型提供参数基础。  相似文献   

9.
利用声级计判定噪声是否符合出厂噪音标准,是目前国内大部分齿轮厂所采用的方法,然而部分通过噪声检测的产品仍被整车厂反馈噪声“太大”,这就说明现有的噪声评价指标存在缺项。以广东某齿轮厂生产的汽车后桥齿轮为噪声源,采集其稳态运行情况下的噪声作为研究对象,选用等级评分法以及Artemis专业声品质软件进行噪声的主客观评价和相关性分析,得出声压级和响度是评价微型汽车后桥齿轮噪声的主要评价指标,并建立齿轮噪声声品质评价模型,然后通过编写软件,实现计权声压级和响度值的客观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B级轿车车内噪声品质的主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种B级轿车在不同车速下匀速行驶时的车内噪声样本为评价对象,采用成对比较法对B级轿车的噪声品质偏好性进行了主观评价试验,计算了各噪声样本的主要心理声学客观参数,并通过线性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噪声偏好性主观评价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在匀速工况下B级车的噪声品质偏好性主要受响度和尖锐度两个参数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非平稳工况下的车内噪声进行声品质评价。考虑到车内噪声的时变性,在非平稳工况下建立噪声库,计算相关的噪声心理学参量时变值。将采集到的噪声进行主观评价试验,以"时变综合烦躁度"作为声品质主观评价指标,并将语义细分法作为声品质主观评价方法。评价者依据自己对声音的主观感受滑动评价软件滑块,得到连续时变噪声评价值。根据噪声心理学参量时变值和实时主观评价值,建立BP神经网络客观模型。再通过四折交叉法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此评价模型对噪声时变综合烦躁度预测有效。  相似文献   

12.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高品质的新能源汽车,客户对电动汽车噪声的主观感受直接影响着整车产品形象,声品质的概念也随之产生,它的评价范围包括响度、尖锐度、粗糙度、抖动度等方面。以某型号电动车为研究对象,并以30 km/h匀速行驶状态为研究工况,首先构造整车噪声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求解,对频响曲线进行Moore响度分析,然后再对不同频带的特征响度对总响度贡献程度不同及对应的结构敏感区域不同,重点提出特征响度灵敏度和响度结构灵敏度的概念,建立声品质与产品结构变量之间的映射关系。并通过结构优化和增加阻尼的方式,使1.9 ERB的特征响度值降低78%,总响度降低16%,具有显著的优化成效。  相似文献   

13.
变速器齿轮敲击噪声具有声压级跳跃和宽频带特征,传递到车内会引起驾乘人员烦恼,进而对汽车的NVH性能造成影响。而传统A计权声压级不能全面有效地反映敲击噪声特征,导致敲击噪声得不到全面有效的评价。因此,为了全面地对变速器敲击噪声进行评价,基于心理声学理论,对变速器敲击室内台架试验噪声分别进行主观评价试验与客观心理声学参数计算,然后对主观评价结果与各个心理声学参数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语言干扰级、响度、粗糙度、尖锐度与主观评价结果相关系数都超过了0.9。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变速器敲击噪声评价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与验证,结果显示回归系数高达0.936,且预测误差也在10%以内,可为变速器敲击噪声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现行建筑隔声评价标准采用计权隔声量作为建筑隔声单值量,但过往研究发现,基于声压级差的隔声参量与主观感受的隔声效果之间仍存在差异。利用六种不同的建筑构件对三种噪声源的隔声结果,进行建筑隔声特性与响度级差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计权隔声量这一单值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人的主观感受,但并没有一种单值量可适用于评价各种噪声源所产生的响度级差。对于中高频较丰富的白噪声,不同构件产生的响度级差的差异较大,对于低频较丰富的交通噪声,不同构件产生的响度级差的差异较小。相比之下,Rw+C100-3 150有可能更适合描述交通噪声的响度级差。对于隔声单值量高且隔声频率特性斜率大的建筑构件,可能会出现主观隔声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4种类型柴油机在不同运行工况时机器旁1 m处噪声采集样本为评价对象,对柴油机噪声烦躁度用等级评分法进行了主观评价试验,分析计算了各噪声样本的主要心理声学客观参数,并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烦躁度评价数学模型。研究表明,稳态工况下柴油机噪声烦躁度主要受响度和尖锐度两个心理声学参数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变速器啸叫为研究对象,提出使用径向基(RBF)神经网络的方法来确定变速器声品质评价中客观评价参数对主观评价结果的影响权重。采集变速器不同位置的声音信号作为试验样本,用等级评分法对111个样本信号进行了主观评价试验,同时计算11个声品质客观评价参数。以客观评价参数计算结果为神经网络输入,声品质主观评价结果为输出,引入径向基神经网络建立了变速器声品质预测模型。以预测模型为基础,利用各网络层间连接权值,计算变速器声品质客观评价参数对主观评价结果的影响权重。研究结果表明:变速器啸叫声品质主要受SIL-4、总响度和随时间响度三个客观参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稳态工况下电动汽车驱动永磁同步电机的主观声品质预测模型进行研究。运用成对比较法对实验采集到的30组噪声样本进行主观评价评分,建立基于响度、尖锐度、粗糙度、抖动度与语义清晰度的客观心理声学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声品质主客观预测模型,分析影响永磁同步电机声品质的因素。此外,通过对预留样本的检验,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不同工况条件对客观心理声学参量存在不同程度影响;电机辐射高频边带噪声导致尖锐度与响度对主观偏好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对稳态工况下的主观声品质有较好预测能力,相关系数较高,误差率较小。该研究可为电驱动系统及整车声品质优化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一台6缸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类对偶比较法对采集到的目标机型在多工况下的辐射噪声品质进行主观评价试验,同时选取并计算了可以描述其声音特性的5个客观评价参量,引入支持向量机,建立了柴油机噪声品质预测模型,并借助噪声测试样本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然后以柴油机噪声品质预测模型为基础构建起客观评价参量的权重分析模型,分析柴油机噪声品质客观评价参量对主观评价结果的影响权重。研究表明,柴油机噪声品质主要受响度和粗糙度两个客观评价参量的影响。此次分析对高声品质柴油机的设计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客车变速器异响噪声的非稳态特性,在ANSI_S3.4 2005标准基础上建立了Moore瞬时响度模型,并引入目前主流声学软件采用的Zwicker响度模型进行对比验证,最后将瞬时响度模型应用于车内噪声信号的识别及其定量评价。结果表明:Moore响度模型计算精度及其瞬时特征响度谱能量分布的清晰度均比Zwicker模型的结果更高,采用Moore瞬时响度有助于非稳态过程中的噪声源识别及噪声机理分析,用Moore响度来定量评价噪声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以一台六缸车用柴油机为例,研究了其在变负荷及转速工况下表面辐射噪声品质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整机声品质,开展柴油机结构声学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国内外车用柴油机客观评价特征,并选取响度、尖锐度、粗糙度和波动度来描述辐射噪声的客观评价特征;针对柴油机噪声特点,采用成对比较法开展以专业陪审团人群为目标的满意度评价研究;应用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GA-SVM)建立起该车用柴油机声品质预测模型,并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辐射噪声品质预测模型较神经网络建模预测精度更高,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客观评价参量与主观满意度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