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密度布局是我国中心城市的基本形态,在中心城区的CBD区域,存在大量高层办公建筑。这些办公楼内的都市白领普遍面临着巨大压力,其中高强度工作的心理压力及长时间伏案工作的生理压力使大部分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受到生理心理疾病的威胁。而疗愈是指“压力的缓解以及环境抚慰、恢复一个人的心理和情绪健康的能力”,而非强调能够治疗疾病的能力。因此,研究办公建筑的疗愈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空中庭院作为新型的城市设计语汇被应用在高层建筑尤其是办公建筑中,其纾解生理心理压力的作用已得到初步证实。针对研究目的,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搭配经典情绪评价量表及实时生理检测设备构建实验,探究空中庭院的空间形式、空间界面和天空可见性对白领健康的疗愈作用。通过统计分析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实验数据,探讨空中庭院的疗愈效益及各要素对疗愈效益大小的影响,得出若干对办公建筑具有疗愈作用的空中庭院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后,人们的关注点逐渐从物质层面转向精神层面,更加重视健康问题,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表明,良好的居住环境对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起到关键作用。庭院景观作为社区内公共园林景观的延续,不仅能够显著优化人居环境,还能有效促进身心健康。该文从健康视角切入,针对亚健康人群,探析疗愈性庭院景观的心理和生理效益,总结疗愈性庭院景观的设计特征,提出景观要素的优化策略。通过该次研究,期望以疗愈性庭院景观设计缓解人们的心理问题,营造出一个能够亲近自然、安全舒适、缓解压力、消除疲劳、疗愈身心的庭院景观环境,同时为后续的疗愈性景观设计提供思路,为健康住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珂岩 《中外建筑》2014,(7):140-143
高层办公建筑是一种高效节地的建筑类型,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还将日益增多。随着人们对办公空间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空中庭院作为改善高层办公建筑空间品质的有效方式,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怡人的空间环境设计是空中庭院吸引人群驻足的前提条件;合理的空间秩序布置则能够提高空中庭院的使用效率;而高超适当的生态设计策略能让空中庭院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前提下实现建筑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三种设计策略这三方面在空中庭院的设计中缺一不可,需要设计师把握和融合。本文笔者结合实际项目的实践与总结,以南充市大学科技园主楼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主楼概念方案设计为例从空间环境、空间秩序和生态设计三方面阐述了项目中空中庭院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4.
《新建筑》2019,(5)
都市生活压力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起居室是城市居民的主要生活空间,其疗愈潜能对人类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现存的环境健康效益研究存在对健康内涵认识不全面、对中国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空间关注不充分等缺陷。预实验问卷结果显示,在起居室中居民最关心的疗愈因素是室内设计和室外窗景。因此,文章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实验探索起居室的室内设计和室外窗景对人体健康的疗愈影响。最后以统计学方法解释实验结果,为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健康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密度城市环境中开放空间和绿色空间的不足,对居民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是当前城市人居环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空中花园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补充形式之一,其健康促进作用已得到初步证实,值得中国高密度城市,尤其是气候适宜的亚热带城市研究与借鉴。立足于广州高密度居住现状及空中花园相关实践,探索空中花园空间类型、空间界面和绿视率的恢复性效益差异。以广州典型高层住宅小区为原型,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15组场景作为空中花园对照实验场景,并对被试者进行DSB测试的压力诱导干预,通过分析被试者生理恢复(皮肤电导反应,SCR)和心理恢复(情绪唤醒,STAI-S;主观恢复性评价,RCS)的综合效益,探讨空中花园各影响因素与恢复性效益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3种不同类型的空中花园均具备恢复性效益,且兼容性特征最为显著;2)当空中花园空间尺度受限时,界面通透性对环境恢复性效益具有重要影响;3)相同量级绿视率在不同类型空中花园中的恢复性效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人的心理健康不仅受到生理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同时受到生存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当前,城区居民通过旅行来“逃离”繁忙枯燥的生活的需求愈加明显,而旅行地日益趋同化、过度商业化的发展模式背离游客出行动机,出现心理需求与实际供应的断层现象。疗愈景观逐步发展为面向多元化人群,能诱发身体疗愈且具备正向心理转化能力的环境。文章总结自然疗愈景观概念,研究远离城市的大自然空间在结合疗愈手法的营造模式中如何使游客获得正向情绪提升与自我调节的启发,合理预判自然疗愈景观建设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摘要 新冠疫情期间,长期脱离正常生活与生产秩序的居家生活引发负面情绪与精神压力。虚拟自然为人们在室内条 件下获得身心疗愈提供了可能。通过分析与总结既有实证研究文献,对虚拟自然环境与亲自然设计在恢复性主观评价、 认知能力、情绪健康、生理应激恢复等方面的疗愈效益予以评估。研究发现,静态或运动状态下沉浸于360°照片/ 视频或电脑生成的虚拟自然场景中,恢复性主观感受均显著提升;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虚拟自然能显著影响认知能力, 但研究发现其能有效激发与认知能力相关的创造性思维;虚拟自然能有效缓解负向情绪,提升正向情绪,但这种影响 受设备可用性的调节;虚拟自然对生理应激反应的恢复具有显著影响,但应当以厘清时间因素干扰为前提。虚拟亲自 然设计的疗愈效益大小与自然元素的配置、类型、布局有关;室内亲自然设计中,相较于使用亲自然材料、自然窗景 等方式,室内绿化能带来更好的疗愈效益;虚拟亲自然设计的疗愈效益依赖于良好的场景设计。虚拟自然与亲自然设 计均是有潜力的疗愈场景,虚拟自然可与个体、公共空间、社交网络等相结合,实现个体、群体、社会等多个层面的 疗愈与修复,为环境营造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健康融入城乡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促进城市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作为健康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疗愈环境对人类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价值已得到多方面研究的证实,早期心理医学、康复医学的成果逐渐影响了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和建筑学。在当代高密度城市人居,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疗愈环境愈发凸显其重要价值。近年来学者们从不同层级蓝绿空间、自然元素等视角,拓展和深化了相关研究的内容,不断尝试运用新的实验手段,成果斐然。本刊编辑部以“健康城市与疗愈环境”为主题组织学术笔谈,邀请了六位不同背景的学者就疗愈环境议题做集中并各有侧重的探讨。李树华从城市尺度探讨绿色和健康的联系,认为城市是人类聚集和生活的场所,随着人类的进化不断发展。理想城市应当符合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能满足生态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需求,也能提供有益人类健康的适宜人居环境。“绿康城市”论就是当今缓解“城市病”与“城市人群病”的理想模式之一,而日本东京城市中心“大手町之森”正是“绿康城市”论的实践先驱案例。基于人、自然和城市三者之间的关系,追溯欧美、日本与中国理想城市的发展历程,并对进行建设“绿康城市”实践时应坚持的原则与构成要素进行探讨。美国新冠病毒感染率呈现的显著种族差异反映出健康公义问题。姜斌等就此提出假设:绿色空间覆盖率更高的地区感染率种族差异会明显减少。本研究在控制了社会经济特征变量与慢性疾病变量后,通过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来测量新冠感染率种族差异与绿色空间变量的关联性。最后得出结论:在县级尺度,更高的绿色空间覆盖率会令种族间的新冠感染率差异显著减少,其中有四类绿色空间类型具有显著影响。最终我们建立了一个周边机制与五个核心机制来解释这种关联性。杜宏武等认为高密度城市日常生活场景满足人的恢复性体验尤为重要,新冠疫情强化了这种需求。良好设计营造的办公楼、住宅两种空中花园都有恢复性效益,但其空间形态、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有明显不同。为增进空中花园的恢复性效益,其空间位置、组合与空间联系应合理布置;探索其恢复性效益的影响因素,如视觉通达性、空间层次、绿视率等,提升其空间品质;构建支持性环境,强化复合功能,提高参与度和使用率。陈筝认为城市中的绿色接触对促进城市居民健康非常重要。在实际项目中,高绿街道的健康效益的实现,需要充分考虑街道本身的功能和使用。陈筝结合成都公园城市的街道改造建设,通过行为实验采集了40位被试在具体街道场景中步行、商业设施使用、街旁绿地游憩的选择偏好,以及他们对于街道环境的第一印象和分维度评价。与此同时,通过SMI Redn Professional桌面式眼动仪记录了被试在做相关选择或评价时的注视情况。为健康街道的设计提供决策支持。龙灏尝试梳理、阐述了循证设计在康复花园设计与建设中的具体运用。认为作为CCRC型养老社区中重要的心理生理康复空间,康复花园需要以循证设计为方法,通过科学清晰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心理疏导功能,伴随疫情下医养机构封闭化管理的常态化,老年居民的心理健康、抑郁焦虑等等问题愈加突出,希望本文能为未来的康复花园设计思考提供依据与帮助,为新形势下CCRC型养老社区提供切实可行的心理康复空间。围绕WHO 老年友好城市框架,袁晓梅提出“基于健康管理的适老社区环境”概念。从“舒适安全”“促进活动”“亲近自然”“互动联系”四个层面,建构“老人+环境+生活”的关键技术体系。旨在将医学的康复治疗融入老年人日常的户外活动,为提升老年人口健康寿命提供有效的环境解决方案。结合袁晓梅教授团队初步的研究成果与循证实践,说明相关技术的健康绩效与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疗愈是当前人居环境的重要主题。都市人对都市疗愈的迫切需求,使得设计与规划学界亟需发展一种类型学:疗愈建筑环境。疗愈建筑环境与健康建筑环境相关但不同,健康的物理环境有助于使用者的身体健康,而都市人的心灵与精神健康追求,促使疗愈建筑环境脱离健康环境的范畴达致更深层次的人居环境。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和归纳演绎,总结得到疗愈建筑环境的5类关键因素:社会支持和社交、积极物理环境、自我控制感、设施与室内设计、情感归属,以及7项环境维度和29项具体指标,共同构成疗愈建筑环境的空间指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虚拟现实(VR)技术为疗愈环境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访问虚拟疗愈环境成为获得身心疗愈的一种途径。以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为依据,对2010—2022年发表的与虚拟疗愈环境领域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系统梳理了虚拟疗愈环境的应用领域和呈现技术、疗愈效益的评价工具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虚拟疗愈环境在情绪干预、认知训练、运动康复等领域具有疗愈效益,疗愈场景一般包括虚拟自然景观、亲生物性环境等;2)虚拟疗愈环境的呈现技术可分为头戴式设备(HMD)和交互媒体界面2类;3)主观感知量表结合多种类型的生理指标是实证研究中常用的疗愈效益评价工具;4)除疗愈场景内容外,多感官因素和交互方式也是影响疗愈效益的重要因素。通过探讨目前实证研究中的局限性,为今后虚拟自然的恢复性效益、亲生物性环境设计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贝宁 《城市建筑》2013,(8):28-28
随着高层写字楼的迅速发展,其外部环境也变得复杂。本文针对西安现有高层写字楼外部环境问题,把握建筑、城市、景观和心理设计的几大原则,提出高层写字楼外部环境的整合设计,较好地解决城市交通和城市形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苏原  杨卫丽  邹杰 《华中建筑》2010,28(12):84-87
当今各个城市的高新区都有着同样的特征:林立的高楼,大片的玻璃幕墙,其间飞速的车流,白领们匆忙的步伐,低能的绿化,面对这些残酷的现实,我们需要的是开放的、理性的自然庇护所。"3D"复合型公共空间的设计就是在探寻一种包容且开放的、绿色生态的、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新城市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3.
任晓璐 《山西建筑》2011,37(20):12-14
通过对高层建筑中不同层次的心理学分析,认识当代高层建筑对人们的心理影响,并从多方面探究改善负面心理影响的对策和建议,以此来帮助建筑师反思因缺乏关注而日趋走向僵化、孤独的高层建筑。  相似文献   

14.
分析联合办公楼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办公模式、空间特征和声音干扰问题,为建设良好声环境提供借鉴。通过案例调研与文献综述,归纳分析联合办公使用者对声环境的需求以及声音干扰的影响,探索声音干扰问题产生的源头与使用者交流需求之间的密切相关性。基于此,提出在联合办公楼中设置通话空间,通过这种私密交流空间来缓解使用者被动接受声音干扰的问题;进而,研究基于联合办公楼的健康声环境分析通话空间的营造策略,具体从设计思路、空间布局、建造方式、外部尺寸与隔音设置这5个方面展开设计策略内容。  相似文献   

15.
刘璐 《重庆建筑》2015,(7):28-31
随着办公空间的发展,不同类型的办公空间层出不穷,但现阶段由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问题,办公空间仍主要以高层为主,而高层建筑又有其局限性。如何在高层建筑中创造公共空间是提高办公效率和发展人性化办公的重要课题。该文通过案例阐述高层建筑中创造公共空间的模式与应用效果及人的行为模式的改变,从而摸索出高层办公公共空间设计与绿色设计的可行原则。  相似文献   

16.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driv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demand in high-rise commercial office buildings.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individual building parameters and two-factor interactions can be very useful for directing building audits and developing energy simulation models. A fractional factori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a large number of building parameters in an effort to quantify their effect on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demand. The analysis utilized building data collected from 22 building audits of high-rise commercial office buildings located in the downtown Chicago Loop area. Simulation results for three of the buildings show the effects of each factor and two-factor interactions o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demand over a set of climate zones. The factors of primary importance include lighting and equipment power density, chiller efficiency, window U-value, the mass of interior furnishings and supply fan static pressure.  相似文献   

17.
王静  杜鹏  吴中平 《南方建筑》2021,(2):96-102
揭示湿热气候下高层办公楼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与应用逻辑,为我国高层办公楼的绿色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运用建筑气候适应性思想,聚焦方案设计阶段,通过案例归纳与分析气候特征,总结湿热气候下绿色高层办公楼在隔热、遮阳、通风、节能方面的设计策略。并通过广东交通设计大厦项目实践,在城市、建筑与细部尺度将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有效运用,深刻塑造了建筑的形体与空间特色。高层办公楼气候适应性设计,有益于创造出适应气候环境、更加节能健康的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18.
随土地利用率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正经历高层办公建筑的快速发展期。本文以高层建筑后退空间为研究对象,指出目前上海高层办公建筑后退空间在公共性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不同设计模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上海高层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博  宋德萱  史洁 《工业建筑》2013,43(4):45-48
为了研究上海高层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达到优化上海高层住宅节能设计的目的,对上海高层住宅进行了夏季问卷调查和现场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和问卷结果的分析,显示了上海高层住宅室内热环境在不同楼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整体来说夏季室内热环境相对恶劣,但上海居民对夏季室内炎热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