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成都市二环高架复合道路临街建筑噪声垂向分布测试结果以及实验条件下的工程降噪措施降噪效果,采用Cadna/A软件模拟预测综合降噪措施对高架复合道路临街建筑的降噪效果。结果表明:纯电动公交对高架复合道路临街建筑的降噪效果仅为0~0.1 dB(A);OGFC路面主要降噪频段为交通噪声频段,对临街建筑的降噪效果不超过4.1 dB(A);等效高度3.5 m顶部弧形声屏障和等效高度1.5 m高透明折臂声屏障预测降噪效果分别为0~5.2dB(A)和0~2.5 dB(A),仅对声屏障声影区内的楼层有一定降噪效果,对低层和高层楼层降噪效果不明显;对声源和传播途径采用综合降噪措施后噪声水平依然较高时,可使用隔声窗保证临街建筑室内声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
高速列车引起的环境噪声及声屏障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广客运专线上高速运行列车引起的环境噪声及声屏障降噪效果进行了实测,测得大量噪声数据.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高速列车的机车辐射噪声随列车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通过路基段时的辐射噪声为82.8~91.8 dB(A),通过桥梁段时为79.3~89.6 dB(A),随着桥梁和路基高度的逐渐增大,辐射噪声略有减小的趋势;噪声频率主要集中在低频段(f=40~80 Hz)和中频段(f=500~8 000 Hz),与桥梁区段相比,路基区段随频率的增加声能量衰减较为平缓.近期路基段铁路边界噪声值在60~65 dB(A),桥梁段为55~60dB(A);中期(2018年)边界噪声的预测噪声值较近期值有明显增大,最大值接近规范限值.路基声屏障降噪效果为6~8 dB(A),桥梁声屏障降噪效果为6~7 dB(A);声屏障越高降噪效果越明显,3.15 m高声屏障降噪效果较2.65 m高声屏障提升2 dB(A)左右.  相似文献   

3.
以某城市轨道交通高架低矮弧形声屏障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有、无声屏障断面,开展列车通过时的噪声测试;基于有限元法、边界元法和统计能量分析法,建立轨道交通高架综合噪声预测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基于测试结果和预测结果,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高架噪声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了低矮弧形声屏障的降噪特性,探讨了低矮弧形声屏障对梁侧噪声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无声屏障断面的情况下,轨面以下测点主要受低频桥梁结构噪声的影响,噪声随距离的衰减速度较慢,距离每增大一倍,噪声衰减约2.44 dB(A);轨面以上测点主要受高频轮轨噪声影响,噪声随距离的衰减速度较快,距离每增大一倍,噪声衰减约5.68 dB(A);低矮弧形声屏障对中高频噪声具有较好的降噪效果,但增大了低频噪声,这可能是由于声屏障的二次结构噪声辐射所导致的;低矮弧形声屏障在距离线路中心线7.5 m, 25 m处的插入损失分别约为5~8 dB(A)和2~6 dB(A);低矮弧形声屏障在梁侧插入损失约为4~6 dB(A),由于声屏障振动辐射二次结构噪声,桥梁跨中断面局部区域噪声增大。  相似文献   

4.
考虑到景观和视线无遮挡的现场需求,针对城际列车提出了一种C型近轨声屏障。基于铁路噪声原理,采用边界元方法建立城际列车车外噪声仿真预测模型,对比分析C型和直立型近轨声屏障的降噪效果,继而分析声屏障高度、弧长及其与车体间的距离等关键影响因素对C型近轨声屏障降噪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型近轨声屏障相比于直立型近轨声屏障,插入损失平均提高0至2 dB,特别是在高架下方靠近车身的区域,插入损失提高更明显,平均可达4 dB至6 dB。关键影响因素中,C型声屏障高度最敏感,由1.0 m增高至1.4 m时,可使轨道上方的插入损失平均提高0至2 dB,高架下方的插入损失提高2 d B至4 dB,声屏障安装位置和弧长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计算参数范围对于车外噪声的影响均在1 d B以内。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声屏障声学结构设计及城际列车的车外噪声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声屏障用于室内的降噪技术与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声屏障作为降低噪声的一种装置通常用于室外,尤以降低交通噪声应用较为广泛,如上海高架道路两侧的声屏障可降低噪声级3~5dBA,减少了交通噪声对周围居民区的影响。但近几年的实际证明,声屏障也可用于室内,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将结合实例,讨论声屏障用于室内的降噪技术与经济分析。一、声屏障用于室内的降噪效果评价与测量1.声屏障材料与结构对降噪效果的影响声屏障的材料与结构是声屏障室内降噪的前提,这是因为:在噪声传播途径中,声波受到屏障的阻挡,产生反射、透射和衍射、吸收等传播现象,屏障的作用就是阻止…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市域铁路新型近轨低矮声屏障的降噪效果,基于有限元法、边界元法和统计能量分析建立轮轨噪声数值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比新型近轨低矮声屏障和传统直立式声屏障的降噪效果,并分析近轨声屏障高度对降噪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梁侧安装3.17 m高的直立式声屏障和在近轨处安装高于轨面0.94 m的低矮声屏障的降噪效果均很明显,约为8 dB(A),但近轨声屏障降噪效果略优;随着近轨声屏障高度的增大,其降噪效果逐渐提高,但降噪效果的提升幅度逐渐放缓。  相似文献   

7.
采用Cadna/A 软件研究高架复合路在不同路况条件下交通噪声垂直面声场的分布规律和建设高架路声屏障的降噪规律。高架桥使高架复合道路垂直面声场发生较大变化,由此需要研究高架桥对不同路况交通噪声垂直面声场分布的影响规律。国内在高架路上建设大量声屏障,但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声屏障的降噪效果并不理想。为了研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计算并分析不同路况下建设高架路声屏障的降噪效果,提出可以根据不同路况来决定是否应建造声屏障,以避免建造无效声屏障造成的浪费。  相似文献   

8.
陆珏  陈洋  谢薿 《声学技术》2019,38(3):328-333
针对高架复合道路周边既有住宅建筑及其声环境的特点,结合既有住宅室内声环境及建筑安全性等要求,以实际工程案例为示范工程,总结高架复合道路周边既有住宅建筑降噪隔声改造的关键技术。基于现场噪声监测及门窗隔声性能试验的结果,给出门窗进行选型表及阳台加固方法,对小区环境提出综合改善措施。经噪声实测分析表明,改造后住宅室内声环境已经达标,居民的居住舒适度得到提高,对今后既有住宅建筑降噪隔声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利用Cadna/A软件,结合实例建立三维仿真模型,针对道路不同,车速不同,预测点距离道路中心线距离不同,预测点高度不同等情况,预测交通道路噪声对预测点噪声贡献值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高度和延伸长度的声屏障降噪效果进行预测分析,并采取合适的声屏障,使得第一排建筑地面声环境达标,为建筑布置规划及环保管理部门行政审批提供重要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V型减载式声屏障可减小高速列车气动载荷对声屏障的动力作用,但其透气结构降低了单元板件的隔声量,通过现场试验客观评价和分析其降噪效果具有重要工程意义。采用ISO3095标准,基于现场测试,对比分析了高速列车以车速为250 km/h~360 km/h通过状态下V型减载式或传统直立型声屏障的降噪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增加,V型减载式和传统直立型声屏障的插入损失均有较明显下降,但V型插入损失的下降相对缓慢。换言之,V型减载式声屏障与直立型声屏障的插入损失差异随列车通过速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并在350 km/h时两者相当,之后V减载式声屏障降噪效果将更佳。V型减载式声屏障在车速为250 km/h时插入损失为13.6 dB(A),比直立式的要小2.4 dB(A),而在车速为360 km/h时为10.2 dB(A),比直立式的要大0.3 dB(A)。声屏障降噪效果会随其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由2.95 m增大到3.95 m时,V型减载式声屏障降噪效果提高更明显,在车速为360 km/h时插入损失要大3.5 dB(A)。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轨交通近轨低矮声屏障,为了量化分析其降噪特性和效果,以对称点声源模拟轮轨声源,考虑车体和轨道结构的空间几何构型及声学边界特性,采用声学边界元法,建立城轨列车车外噪声预测分析模型,对有无声屏障以及不同吸声处理方式下的空间声场响应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标准评价点(距轨道中心线7.5 m远,距轨面1.2 m高),0.25 m高直立型无吸声声屏障的插入损失为-1.7 dB(A);若其高度每增加0.25 m,插入损失将增加0.4dB(A)~2.9 d B(A);若在1.0 m高直立型无吸声声屏障的屏体内侧以及轨道增设吸声边界条件,插入损失增加6.1 dB(A);若对1.0 m高直立型无吸声声屏障增设Y头型,插入损失将增加2.7 dB(A)。相关研究可为城轨交通减振降噪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V型声屏障的降噪效果,通过试验及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低载荷V型声屏障进行研究。首先对V型声屏障进行实验室隔声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其计权隔声量比直立型声屏障小23.8 dB,隔声性能较差。而高速列车车外噪声声源有其本身的源强分布特性。为预测实际列车运行下V型声屏障降噪效果,通过线路测试识别出高速列车声源空间分布特征,确定预测模型声源,对声屏障总降噪效果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V型声屏障针对实测高速列车车外噪声降噪效果显著,相对直立声屏障而言,约降低1 dBA左右;针对轮轨区域声源,V型声屏障的降噪效果降低4 dBA左右,尤其是在500 Hz、1 250 Hz和2 000 Hz频率处降噪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一种圆筒状结构城市污水泵站设备运行噪声高达90dB(A),对临近居民楼产生噪声污染。对圆筒状建筑结构特点与声源进行了分析,确定水泵运行噪声与室内混响噪声影响较大,采取了室内吸声与设备隔振等综合性降噪措施。通过吸声降噪与隔振设计,确定了泵房降噪工程方案与材料参数,并与现场试验测试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泵房室内工作台位置降噪量达17.6 dB(A),水泵1米处降噪量达6.8dB(A),厂界噪声满足1类声环境功能区噪声限值要求,获得了预期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详细分析了道路声屏障工程中常出现的声屏障底部漏声问题,并结合道路噪声特性,提出了一种专门用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护栏声屏体技术。实例验证表明护栏声屏体使原有的道路声屏障的降噪量提高了3~4dB,能很好地解决道路声屏障底部安装缝隙的漏声问题,提高声屏障的整体降噪效果,同时也提升了道路声屏障的整体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介绍几种基本常见的Schroeder扩散体并分别应用于声屏障顶端。应用边界元法对扩散体声屏障的结构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发现所有扩散体型声屏障降噪效果显著,在低频均有非常好的降噪效果且低频降噪量比传统的声屏障要高3~5 dB。同时发现素根序列(PRD)扩散体整体降噪效果最优,其在声屏障5 m后其降噪效果和其它类型的扩散体型声屏障比较,其插入损失要高0.61~1.52 dB,这为以后声扩散体应用于声屏障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半封闭、全封闭声屏障能够大幅降低高速铁路噪声,逐渐应用在降噪要求较高的路段。声屏障的振动影响着结构使用年限与运营安全,良好的降噪效果是声屏障性能最主要评价指标。以高速铁路半封闭、全封闭声屏障为研究对象,基于试验和数值仿真分析方法对声屏障振动以及降噪效果开展研究。以沪昆客专杭长段半封闭式声屏障为工程背景,分别现场测试桥梁-声屏障的振动、声屏障内外表面噪声、敞开侧和封闭侧噪声。另外,建立了轮轨动荷载、脉动风压作用下声屏障振动分析模型。针对全封闭金属吸声板、混凝土声屏障,通过数值计算分析动车组(CRH2)轮轨动荷载作用声屏障振动,基于足尺模型试验开展了全封闭声屏障降噪特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声屏障的振动大于箱梁振动,且呈现宽频特性。高速铁路半封闭声屏障降噪效果约15 d B(A),全封闭金属吸声板声屏障、全封闭混凝土声屏障,距线路7.5 m处的插入损失约25 d B(A)、22 d B(A)。  相似文献   

17.
运用多通道噪声测试分析系统,对倒L型声屏障进行降噪效果测试和分析,得出倒L型声屏障的插入损失与噪声频谱特性有关的结论,即声屏障对中高频声有较好的降噪效果,但对低频声降噪效果不明显.同时得知,距声屏障10m范围内,各测点的高度与声屏障的距离对声屏障的降噪效果影响不大.其研究结果对声屏障的降噪设计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铁路客运专线吸声式声屏障降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屏障是隔断客运专线环境噪声传播途径的降噪方式之一,工程上常用的计算声屏障插入损失的方法是基于演算性质的方法,很难实现声屏障的精确设计。为了预测铁路客运专线声屏障的降噪效果,利用边界元法建立铁路客运专线声屏障降噪预测模型,对声屏障插入损失进行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1)声屏障对高频噪声辐射的降噪效果比低频噪声的要好;(2)客运专线声屏障由于吸附材料的不同,它们的降噪效果表现得都不同。  相似文献   

19.
铁路声屏障降噪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对铁路噪声关注程度的增加,如何有效地设置铁路声屏障,使其更好地发挥降噪效果已经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从分析声屏障的降噪原理出发,研究声屏障的高度、位置、敷设的吸声材料和结构型式等 对铁路环境噪声降噪效果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在尽量靠近声源处设置声屏障,增加声屏障的高度,在声屏障内侧敷设吸声材料,以及采用更有效的声屏障结构型式等措施,都将有利于取得更好的降噪效果.最后,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介绍声屏障的具体设计步骤及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高架桥梁结构噪声的控制措施,以京沪高铁32 m无砟轨道箱梁结构为原型,设计制作1/10的模型试验系统。通过将TD09型高性能阻尼板材分别敷设于箱梁翼缘板、腹板等位置,进行多工况的桥梁结构噪声降噪的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架轨道箱梁结构噪声峰值频段为200~1000 Hz,敷设阻尼板材在峰值频段内具有一定的降噪效果。阻尼板材对桥梁结构降噪效果与阻尼板材的敷设位置有关,其在桥梁结构噪声控制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峰值频率500 Hz处,翼缘板敷设阻尼板材对翼缘板下侧降噪效果最好,降噪约为1.6 dB(A);腹板敷设阻尼板对底板处的降噪效果最好,降噪可达3.8 dB(A);腹板及翼缘板同时敷设阻尼板材也对底板处的降噪效果最好,降噪可达3 dB(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