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我国高校的公民教育存在着困境,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淡薄、学校缺乏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及教师、公民教育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等。这些困境的产生存在着多方面的原因,为了更好的促进高校公民教育,可以从建立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体系、增强大学生的公民身份认同、促进学校公民教育与社会现实的联系等方面来加强对大学生的公民教育,以培养合格的现代大学生公民。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门技能人才的场所,是培育现代合格公民的重要基地。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的现状,应该努力加强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实际情况和高职院校发展模式的公民意识教育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中,积极培育和大力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是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匮乏已成为阻碍我国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障碍之一。高校要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促进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效结合,把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与行为养成结合起来,推动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结合,积极有效地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对大学生公民意识进行综合塑造。  相似文献   

4.
公民意识包括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法治意识、国家意识和全球意识等内容.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国家、民族的未来.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可从培育法治理念入手,大力培养其崇尚法治、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增强其公民参与意识和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5.
公民意识是现代化国家国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应该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为我国尚未成熟的公民意识教育提供试点,另一方面它对于大学生个人、教育体制以及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要求,全社会都应该高度重视广大公民的法治意识培养。尤其是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贯穿于大学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要通过加强法治思想与理论教育、积极营造法治氛围、强化实践锻炼等途径,不断帮助大学生强化法治意识,培养法治思维,养成知法、守法、用法、敬法、护法的良好法治习惯,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现与公民素质息息相关,而公民素质的高低首先表现为公民意识水平的高低。大学生是我国公民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他们的公民意识水平将对我国政治文明的建设水平和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通过改善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努力营造民主的大学文化氛围,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各类公民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深化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促进新课程建设,组织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部分学生规范意识缺失,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目标的有效实现。为此,立足教育法治化背景,尝试从创新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模式入手,构建法治理念下的“规范化教学”,强化大学生“规范意识”教育,培养现代公民人格范式,以更好地完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命。  相似文献   

9.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和主力军,其公民意识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各高校应当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让大学生发挥其主导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思维、情绪以及环境变化都使新型的网络传媒成为影响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在分析当代大学生发展阶段心理特点、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薄弱环节、网络信息时代特点的基础上,探讨网络信息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养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简要综述了国内外"公民意识"和"公民教育"的研究现状,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公民意识"的培养,也应包括世界公民意识的培养。外语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世界公民的一个重要途径;外语教师肩负着培养"全球公民意识公民"的特殊使命,理应加强自身的"公民意识"培养,努力掌握全球化知识,提升全球化素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涉及国家意识与主体意识、政治参与意识与自我管理意识、社会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权利意识与契约意识等8个方面公民意识的调查,得出调查结果: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公民教育过程中,创造互动环节,力求教学形式多样化,开展第二课堂教育,能较好地将公民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平等的基元属性和实践属性出发,论述了平等意识的培育和平等价值观的确立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及其多方面的实践特征和可操作性。以期探索一条将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公民意识水平的提升落实在校园生活细节中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青年自尊自立自主的意识增强,因此组织大学生进行自主管理乃是高校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重要措施。自主管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索如何更好、更多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创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15.
机电领域的基本技能与知识已经成为一个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求和生活必需,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现代机电系统概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中原工学院现代机电系统概论课程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课程的特色与定位、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研究、考核方式改革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在于正确认识和理性使用媒介,增加社会成员对媒介的了解,学会以批判的意识接触媒介信息,并懂得利用媒介所提供的有利条件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相当重视公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媒介素养的培养,已经针对大中学生建立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完备体制。而目前在我国,对此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认为大学生群体是媒介的重要受众,其媒介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他们认知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完善。媒介素养教育是大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应逐步培养自身的图书馆意识,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才能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本文概述了图书馆意识和终生学习的含义,分析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提出增强大学生的图书馆意识,培养个人终生学习习惯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女大学生在性别意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女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在高校女大学生中开展社会性别教育对培养女大学生科学的性别意识、增强女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四自"精神,都有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女大学生中多渠道开展社会性别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中融入性别意识教育,帮助女大学生树立先进的性别意识,才能将女大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女性人才。  相似文献   

19.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公民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公民教育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理论源泉,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主题;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握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精髓;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澄清大学生的价值观,打牢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创业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众多高校纷纷开设了创业相关课程,但大学生创业的数量和成功率仍然尚未尽如人意。基于提高高校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探讨了创业教育的本质;揭示出中国创业教育处于发展阶段;创业教育本质在于激发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和培育企业家精神。从创业教育本质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的"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功利性,课程体系不完善和社会支撑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完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