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是城市客运交通规划的主要部分.根据东北某小城市的现状资料及规划资料进行了公交线网的布设,并对公交流量进行了分配;同时根据客运周转量、公交线网密度、公交线路密度等指标,对线网的布设结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公共交通是城市客运交通的主体,常规的公交(指公共汽车)又是城市公共客运的基础,也是市民最普遍使用的公共交通工具。长期以来公交线网的设置与广大市民乘车需求的适应程度,始终是城市和广大市民关注的交通热点。本文以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为主线,优化公交线路布局和运营环境为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公交线网优化的实施对策方案,以适应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的等级结构、枢纽布局规划及枢纽交通需求分析等基础上, 从宏观及城市规划的角度研究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的规模, 应用时空消耗理论及相关规范分析枢纽内客流和车流的集散及中转换乘问题, 提出站场类设施、集散类设施及车辆在枢纽内行驶所需设施规模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城市客运交通需求走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客运交通需求走廊是城市客运交通的主动脉.以交通中区的客流OD分布为对象,运用动态聚类法和系统聚类法,系统研究城市客运交通需求走廊的大小和位置,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都市圈客流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输系统规划是都市圈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交通流的调查与分析是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的前提和条件,而运输流的调查与分析是运输组织和运输场站规划的前提和条件,根据单核都市圈中城市群的空间分布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结构特征,分析了其客流的生成规律、增长规律和交流规律,结合国内外实例,对都市圈客流结构、运输方式选择以及中心城市的客流分布特征进行了重点研究,总结出我国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单核都市圈客流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城市间直达运输与结点运输相结合的公路运输组织方式,并对中心城市公路客运场站体系结构和空间布局规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纽约客运交通看中国大城市客运交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介绍纽约客运交通的发展及改善措施,提出我国大城市客运交通方向,以提高城市客运交通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客运经济政策在不同运营者间的作用规律,应用博弈论分析了城市客运交通运营者之间的Nash均衡,构建了双层规划模型来描述运营者之间的经济决策行为,分析了不同策略下运营者的效益和社会总成本,包括时间、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等成本,其中上层模型分析管理者优化不同客运方式的费率,下层模型分析运营者在限定费率下确定各自的服务频率以获得最大利润。采用GAMS和遗传算法分别构建了双层规划模型的求解算法,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引入轨道交通服务,可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客运份额,有效降低环境、能源等外部性成本。  相似文献   

8.
为了将生态足迹理论应用于交通领域,建立完善的交通生态足迹分析模型,以武汉市为实例,考虑城市机动车辆排放硫氧化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道路建设与维修时的能源消耗及交通工具使用过程中产生污水对水资源的影响,系统介绍了城市客运交通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评价武汉市客运交通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从交通生态占用的土地类型可知,化石能源用地所占份额最大,为10 138 453.75全球性公顷,占客运交通生态足迹总量的95.13%,水足迹次之,为505 600.23全球性公顷,占总量的4.75%,而建设性用地只占很少一部分,为12 891.12全球性公顷,仅为总量的0.12%;从生态足迹构成分析可知,私人小汽车占用为5 952 325.908全球性公顷,占总量的55.85%,远高于其他交通方式的生态足迹,公共汽车、出租车和摩托车的生态足迹分别占总量的18.26%、15.21%、6.36%,电动车仅3.08%,自行车与其他出行方式相比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自行车生态效率最高,电动自行车和公共汽车次之,私人小汽车的利用效率最低,前三者分别为后者的1 812.5、39和21倍.在武汉市各类客运交通工具中,私人小汽车生态足迹最大,生态效率最低,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生态效率较大,对城市环境压力相对较小,自行车和电动车生态效率高,为短距离出行绿色运具.因此,发展清洁能源,大力发展能源利用效率的公共交通及合理控制私人小汽车的发展比例对城市交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提高对城市环境影响小的自行车和电动车在城市客运交通中的占用比例和为之提供完善的出行环境和停车设施也是非常必要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城市综合客运换乘枢纽选址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枢纽导向型规划理念为指导,提出宏观总体布局,微观分级建模的城市综合客运换乘枢纽选址规划方法.研究与我国大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和空间结构相适应的换乘枢纽概念性布局规划,在分析枢纽选址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以提高居民出行效率为目标,使枢纽与高强度开发的商业、办公、居住用地及城市客运交通需求走廊紧密结合的选址模型.该模型可为大城市综合客运换乘枢纽布局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解决大、中型城市交通问题的最佳途径,合理的公交线网布局对于提高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和整体效率,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重庆市公交路网现状,建立符合城市发展的公交线网优化模式,给出相应的程序算法以实现公交线网的布局优化,提高公交线网布局方法的科学程度,有助于得到最优的公交线网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1.
经过公共设计的城市交通是一个城市文化品位、艺术内涵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艺术名片。充分认识交通环境中公共艺术的价值,把握交通环境中公共艺术设计的价值取向,对于城市交通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公共艺术介入现代城市交通环境作深入探讨,提出城市交通中公共艺术设计应充分考虑公共交通的功能价值、艺术内涵的市民倾向,注重艺术表现的审美价值和自然和谐的设计理念,为城市交通环境的艺术建设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分层限制的公交线网优化模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城市公交线网的组成以及线网优化的约束及目标,从节点、线路和线网三方面对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进行研究探讨,以居民乘车出行时间最短和公效部门投入最少为目标建立公交线网优化的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指出可用优化方法中的全局最优方法——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13.
济南市应发展轨道交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外大城市的经验,仅靠小汽车无法解决现代城市的交通问题,必须采用大容量的公共运输系统,这其中首选轨道交通。济南市总体规划确定至2020年城市人口发展到400万人,用地400km2,城市形态在东西50km、南北14km的空间内展开,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轨道交通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14.
公共交通系统的可靠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建设节约型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措施.目前的公交服务水平影响了公交对于居民出行的吸引力.本文基于可靠度理论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时间、等候时间和服务质量的可靠度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以期对公共交通系统研究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城市公共汽车电子站牌系统研究与开发的设计思想,阐述了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分析了系统实现的原理,试运行工作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为使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构建更符合居民实际的换乘意愿,采用复杂网络理论中的space-M方法,以承载力为连边权重,提出考虑寒区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的双层网络层间连边规则,构建了地铁-常规公交的加权双层网络模型,并给出其统计特性和承载力的计算方式。根据民出行意愿调查,严寒城市不同季节下公交-地铁站点的换乘意愿有明显变化。然后以哈尔滨市地铁-公交网络为实例,对比其冬季与其他季节网络整体承载力、连边承载力、节点承载力,并对网络进行鲁棒性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冬季地铁-常规公交网络的整体承载力为7 960 594人/h,低于其他季节的8 338 903人/h。对于严寒城市,应在冬季对地铁与常规公交实施更为有利的管控手段,以提高其网络承载力。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共产品经营研究--以武汉城市交通设施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多种城市经营模式的研究,指出城市经营内涵主要体现在公共产品经营,以武汉城市交通设施经营为例说明其具体应用,重点探讨了武汉城市交通设施资源现状和经营过程中供需矛盾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三种对策:开拓信托、BOT及融资租赁等多种融资方式;利用城市交通设施周边土地增值收益;开发城市交通设施无形资源。  相似文献   

18.
作者探讨了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换乘效率评价中的应用思路和过程,建立了客运交通枢纽换乘效率模型,提出了换乘效率模型中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结合相应的DEA非均一评价模型,进行了北京市部分客运交通枢纽换乘效率评价的实例研究,给出了参评枢纽的换乘效率排序。进行了输入冗余率及输出亏空率分析,换乘功能侧重分析,并针对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提供了如何调整各项指标使之达到相对有效的有关管理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公众出行效率,针对城市公交线路的选择问题,提出了公众出行的任意两站点间公交线路优化选择模型,给出了相应的模型实现算法。通过设置权重因子α,综合考虑换乘车次数、乘车时间和乘车费用3个主要因素,在换乘车次数不超过两次的情况下,将乘车费用和时间融合成一个综合评价指数,建立了线路优化选择模型,并以北京公交的线路选择为实例,得出了直达、一次换乘车和两次换乘车的具体结果。给出α取值为1时的建议性线路,从而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合理性和实用性。依据此模型的每次线路选择,都能反映公众出行时需要考虑的3个主要因素,在上述条件下该模型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