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杨锐 《中国园林》2009,25(10):60-63
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是指景观替代建筑成为新一轮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媒介,是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概念的理论先锋.该理论被证实适用于一系列城市发展问题,如工业废弃地的恢复再生、不断萎缩的城市中心区复兴以及快速发展背景下的新城开发等.研究景观城市主义的起源、发展与内涵,通过一系列实例论证该理论适用的范围,总结出其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旨在进一步丰富景观城市主义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2.
访谈由斯坦·艾伦对景观都市主义理论的研究引入到对景观在建筑与城市学之间关系的探讨,由此展开他近年关注的基础设施都市主义、地景建筑和场域建筑的理念,使景观成为衔接建筑与城市学的动态模型,同时结合当代城市复杂性和景观都市主义折射出的问题,提出将城市基础设施作为宏观框架而建筑实体在这片场域中自然生长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3.
屈张 《建筑学报》2012,(3):74-78
对参与伦敦建筑联盟学院(AA School)-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的景观都市主义联合设计实践进行了总结,指出此次实践是针对当前快速发展压力下的城市问题,运用景观作为一种操作模式,与不同学科协调合作、综合解决的一次尝试,同时解析了伦敦建筑联盟学院景观都市主义的设计思想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欧洲的城市化经历了建筑都市主义、绿色都市主义到景观都市主义,体现了从人工技术理性向自然技术理性过渡的思想。中国当前的快速城市化过程,正处在从建筑都市主义向绿色都市主义的转变过程中。欧洲在绿色基础设施保护、发挥景观元素作为城市基质的作用、基础设施景观化以及景观都市主义理念对未来城市经济建设的作用等研究与实践值得中国借鉴,为解决中国未来面临的高密度、高异质性和城市生态危机等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景观都市主义是指景观取代建筑成为新一轮城市发展中的最基本要素,成为重新组织城市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的循环方式:通过景观先行的方式带动周边的发展,从而引导整个区域新的生活方式的形成.洛杉矶河流总体规划是景观都市主义研究的一个杰出例子.本文以江南古镇长泾“一河两岸”规划为例,阐述景观都市主义在小尺度河流复兴中的适应性运用.  相似文献   

6.
景观都市主义的涌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20年内,在后现代哲学和技术领域研究的推动下,源自建筑却在景观与城市设计学科开花结果的设计理论——景观都市主义逐渐深入人心,并为欧美的大多数设计师所推崇.从传统景观设计学的困境出发,讨论了景观都市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实践.城市都市主义是基于生态功能和人类活动的复杂系统,它意味着城市设计的一种新范式,为现代城市化提供了从图像转向组织和策略的、具有文化、生态和经济可行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食物都市主义的概念、理论基础及策略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物都市主义(Food Urbanism)是2011年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年度会议的研讨主题之一,它通过风景园林和城市规划设计手段正深层次地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食物安全.研究对食物都市主义进行了概念辨析,指出食物都市主义包含食物生产和食物系统两个范畴,并分析其出现的社会背景、理论基础及策略体系.食物都市主义对我国城乡...  相似文献   

8.
大连历史街区高密度特征愈发明显,景观轴线和绿地逐年消失,热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基于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出其热岛强度(UHII)为5.257℃,为了制定城市设计的热岛缓解策略,计算了迎风面积指数(FAI)、可视天空系数(SVF)、植被覆盖度(NDVI)、不透水盖度(NDISI)等城市与建筑形态指标;分析了它们与UHII之间的定量关联。据此提出恢复历史景观轴线兼做通风廊道、建设透水地面和立体绿化,从而改善历史街区景观及宜居性的热岛缓解策略。对定量研究建筑形态、改善高密度城市热环境、提升历史街区空间品质和活力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建筑与绿化     
建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吸附灰尘及有害气体,降低噪声和减轻大气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在提高建筑的室内外环境质量以及促进建筑的节能效益方面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课题的研究及应用大大有助于更好地绿化、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绿量,软化城市建筑的硬质景观,充分发挥绿化在建筑中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四)、绿地布局城市绿骨架——一纵两横三环 1.城市东西向景观绿轴——延安路绿地布局结构规划构思规划延安路高架及其延伸线沿线为城市景观主轴线,西起青浦大观园,东至浦东机场,全长约87公里。规划形成以快速浏览为特征、高架动态交通视点为指引的干道绿色景观主轴线,中心城内形成以绿化和都市景观交相辉映的中华景观第一街,形成穿越城市核心区景观的绿色  相似文献   

11.
黄开战  余岚 《城乡建设》2009,(10):67-68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都市迅速扩大,生态问题已成为城市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全方位的,通过绿地系统来改善城市生态不仅是为了景观美,更重要的是保证生存质量,因而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中必须增加解决生态问题的内容,才能符合现代风景园林绿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绿色生态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以此作为城市更新的理念和策略可以更有效地解决许多城市问题。该文以中山电子商务产业园改造设计为例,提出基于亚热带地理气候条件,以立体绿化技术为主要手段,采取建筑和绿化景观相结合的旧工业区改造策略和方法。实现了生态修复,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完美结合,创新具有岭南地域特征的城市更新模式。探索了现代景观都市主义理念及其实践意义,体现了绿色生态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3.
城市景观绿化环境作为适应城市发展的结构体系,它的伸缩性、多样性、空间性较强,规划建设的质量高低直接受建筑群体密度影响,资金的投入、绿化的布局以及其灵活性,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形象.采用何种方式建设发展景观绿化、改善城市景观绿化环境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试图建立一种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模型--景观模型;发展操作性景观都市技术策略,拓展地图术(Mapping)的功能;并以南京为例针对城市空墟及变迁的基础设施区域提出技术应用的框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建筑绿化作为城市增绿的重要举措在城市园林绿化业中逐渐得以重视.然而对于建筑行业,目前建筑绿化设计只作为景观辅助设计,屋顶绿化对建筑本体的功用和影响还有待深入认识理解.从绿色建筑的角度,通过分析建筑绿化对建筑的功能性作用影响,进一步讨论建筑绿化与绿色建筑关系.  相似文献   

16.
周曦  张芳 《华中建筑》2020,38(8):32-36
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中要兼顾建筑与绿化的协调发展,新形式下需要将建筑和绿化在空间上一体化设计。利用建筑的各部位栽种植物,按技术措施可分为两个大方面:建筑的水平面绿化与垂直面绿化,其技术类型、构造措施与绿化种植存在较大差异。从建筑与绿化的空间关系出发,研究将其归纳为三大空间类型:地下建筑顶面绿化、屋顶绿化、建筑墙面及室内绿化,细分为12小类。然后对各类型在绿化的景观效果、融合的绿化量、绿化的建造成本、绿化养护便利性、对场地与建筑的适应性等方面通过多边形性能图进行比较,总结了各类型的特点及适应场景。  相似文献   

17.
景观都市主义是近20年来景观、城市、建筑相关设计领域的重要转变之一,它以新的景观概念为核心,试图探讨对当代都市重新阅读、再现和设计的新思路和策略。这一研究目前面貌复杂,本文试图梳理其谱系和概念,开拓新的知识领域和行动领域。  相似文献   

18.
伴随城市车辆的逐步增多及人民生活水平、审美能力的提高,景观道路的视觉美学变得尤为重要,但许多城市道路的景观千篇一律,缺乏城市本身的文化特色。以泉州洛江区万虹路改造工程为例,针对城市主干道绿化景观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通过分析项目城市的文化历史、区域特色、气候条件、道路主要功能等多个因素,提出了适宜城市主干道绿化景观优化的原则和方法,并对道路场地设计、植物景观设计、道路建筑及常规配套设施进行了专项优化。  相似文献   

19.
俞萍 《建筑知识》2014,(9):176-176
绿色建筑、低碳城市建设在我国呈迅速发展态势,立体绿化是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必然选择。建筑的立体绿化不同于一般绿化,其原理是结合建筑结构承重特点及给排水综合要求,在不同城市立地条件下,采用新技术与新材料,使各类植物在人工创造的环境里生长,并出现在屋顶、墙壁、阳台、窗台等建筑物的表面,形成景观效果的同时使建筑节能,并能保证屋顶的质量和墙体等的使用寿命。本研究主要针对屋顶绿化提出相关设计要点和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城市环境设计》2014,(8):272-275
张庙科普健身广场位于上海市宝山区通河路呼玛路转角位置.作为典型的计划经济规划下的城市边角绿地,原有场地对于城市的态度消极而又悲观——周围围墙将其与城市道路完全隔离,为了简单满足绿化指标,一层草皮,几棵香樟,完全不具有任何的城市性和市民参与感.而对这个绿地的改造设计代表了我们的城市更新态度,强调景观的社会关怀和生活属性,通过市民的自发活力塑造城市空间的形态,而不是简单地做一个只可以“看”的城市景观空间健身步道、广场舞平台、休息交流区与绿化相融共生,同时结合周边市民的需要,融合科普信息展示,提升整个小广场的低碳生活理念.整个设计在“景观都市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景观系统打造城市转角空间,塑造了一个绿化自给、能源自共的自循环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