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造破坏煤的煤化程度及其瓦斯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淮北宿东矿区和淮南谢二矿的某些煤层采到过强烈的后生构造破坏,煤体的破碎强度与矿井瓦斯及煤的煤化程度的加深存在正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无烟煤中红柱石是煤中粘土质矿物经热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从红柱石的结晶程度分析,这种无烟煤是一种低级热接触变质岩。  相似文献   

3.
板块俯冲起始是固体地球科学的重大前沿领域之一,是板块构造理论发展的关键和新方向,主要包括俯冲起始时间和机制两个关键科学问题。目前,关于俯冲起始机制存在多种模型,但根据其驱动力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自发俯冲起始和诱发俯冲起始两类,前者包括转换断层塌陷、被动陆缘塌陷和地幔柱头周缘垮塌,后者包括俯冲传递和极性反转。不论是自发还是诱发俯冲起始过程,均会产生相应的地质记录,主要包括俯冲带(SSZ)型蛇绿岩、前弧玄武岩、玻安岩和变质底板。深入研究俯冲起始的地质记录是解开俯冲起始机制的基础,更是检验俯冲起始机制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另外,通过俯冲起始的地质记录研究,可对地幔属性提供制约,揭示不同源区对大陆地壳增生的贡献,并有效恢复古大洋及相关构造单元的演化历史,进而对其动力过程提供制约。虽然地质记录是解决板块俯冲起始问题的关键,但这些记录具有碎片化、非系统性的特征。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将这些地质记录进行横向、大面积对比,从而形成系统性约束; 另外,需要注意现有的地质记录和俯冲起始可能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没有地质记录的地方不一定就没有俯冲起始。但无论如何,通过俯冲起始研究,可以深入理解特定板块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过程,并预测板块行为。同时,对比类地行星(如火星等)的演化过程,将有助于揭开地球独特性和宜居性等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4.
煤的低压吸附与煤化参数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证明:煤的低压吸附甲烷气体符合Langmuir方程的吸附规律。其相对吸附量Q或Q_m、吸附平衡常数K及相对比表面积S_∑或S_∑~r的变化取决于煤化程度、煤中显微组分的类型和性质以及无机物质的含量和性质。本文还从吸附动力学的原理讨论了K、Q、Q_m、S_∑、S_∑~r等参数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煤岩生、排油实验模拟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制的实验装置,对褐煤样品进行了生、排油模拟实验。通过对实验产物的系统分析得知,煤岩在演化过程中可以生成数量可观的煤成油,在Ro=1.25%处达到生油高峰,其生油量约为46kg/t;实验证明生成的部分煤成油可以从母体煤岩中运移出来,在Ro=1.50%处达排油高峰,此时排油量可达14kg/t。还对煤岩的排油能力与泥岩的排油能力进行了比较。对该煤岩残余油及排出油的组分分析表明,煤成油排出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组分分异现象”。煤成油应作为海拉尔盆地的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6.
黔西南煤中铂族元素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等离子源质谱分析方法 ( ICP-MS) ,对采自黔西南晚二叠世、晚三叠世煤层中 31个煤样中的铂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 .结果表明 ,铂族元素含量最高值为 w( Pd) =5 .18× 10 - 6 ,w( Ir) =7.5× 10 - 9,w( Pt) =63.2× 10 - 6 ,都明显高于地壳中的平均含量 .煤层中铂族元素的含量分布不均匀 ,其主要原因主要与该地区隐伏的各种岩浆岩体后期热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固结理论是从地基沉降计算的需要出发而建立起来的。在现代土力学及其工程实践中,固结理论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中从力学的三类基本条件对固结理论进行研究,明确固结理论的平衡条件、协调条件和本构关系。满足这三类基本关系方可求得土体固结问题的唯一解。考虑到饱和土体为二相系,明确土体固结理论存在双本构关系。最后,以一维固结问题为例讨论土体的固结度。  相似文献   

8.
广西灵川县潮田公社珠龙磁铁矿床为一层状矿床。该矿床,虽规模不大,但有其重要的地质意义,属我国南方未变质碳酸岩中首次发现的层状磁铁矿床。一、区域地质简况本区属华南地台的干湘桂沉降带。区域的主要地层为泥盆系,少量下石炭系和寒武系(图1)。  相似文献   

9.
研究碳纤维纱线及其织物的电阻对温度的响应.通过实验发现碳纤维纱线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增加而线性减小,碳纤维织物的电阻也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其变化呈线性关系.制备的经编结构碳纤维织物电阻对温度响应的灵敏度有较大提高,表明织物的结构有助于增加碳纤维织物电阻对温度响应的灵敏度.织物电阻随温度变化的机理主要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热辐射的基本理论,建立测定高温硅酸盐水泥熟料黑度的试验设备,对国内若干厂家回转窑生产的硅酸盐水泥熟料的单色黑度及其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采用0. 65μm 红光的精密光学高温计测量水泥熟料和人工黑体的温度,用回归分析法,导出水泥熟料在各种亮度温度 t_0℃时的单色黑度ε_(?)与温度之间的经验公式。所得结论对实际生产有较大的实用意义。该方法也适于用作教学试验。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晶格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余氏理论的非常温(高温)BLD计算提供了基础.计算了高温材料12CrlMoV含碳和不舍碳典型晶胞从20~700℃的晶格常数和价电子结构.通过不同温度价电子结构参数的对比,发现温度升高,不仅使晶格常数增加,而且改变了物质内部的价电子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2.
余氏理论中晶格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晶格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为余氏理论的非常温 (高温 )BLD计算提供了基础 .计算了高温材料1 2Cr1MoV含碳和不含碳典型晶胞从 2 0~ 70 0℃的晶格常数和价电子结构 .通过不同温度价电子结构参数的对比 ,发现温度升高 ,不仅使晶格常数增加 ,而且改变了物质内部的价电子结构参数 .  相似文献   

13.
14.
1957年,我系教师带领一年级同学到临潼实习时,在该县城南骊山北麓冷水沟内白色砂砾层中,采到三个单个保存完好的三趾马牙化石、左上第二臼齿(M~2)、第四乳前臼齿(Dp~4)、左下第二臼齿(M_2)各一个,这是临潼地区第三纪化石的首次发现,不论在古生物地层及地质构造方面都有一定的意义。化石记述:Hipparion cf.Platyodus Sefve.(图1 A.B.C)三个牙齿除根部断损外,都保存得很完好。牙冠面花纹清浙,冠壁大部分被已变得较坚硬的乳白带黄色的白垩里质包被,因此看去显得很干净。Dp~4:牙齿较大,近方形,刚开始磨用,冠面的花纹尚不明显,釉质层较薄,原尖(Pr.)呈扁长圆形,近舌侧平直且稍向内凹(标本编号:M.5701.下同)。  相似文献   

15.
以分析遵进变形序列为主线,论述了主有限应变和增量应变的内部旋转所组合的应变扇形区的空间展布。结合发育于剪切带中的一个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找矿实际,指出该理论的野外应力方法。  相似文献   

16.
矿体的侧伏规律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断裂控制的二维板式矿体中,矿体赋存空间的最小单位为透镜状裂隙,或称为一个成矿构造单元,第一世代的透镜状裂隙群呈雁列状排列,经递进变形逐渐为第二世代的桥构造连接,形成一条完整的成矿波形断裂.提出了单侧伏和复侧伏的概念,认为雁列成矿透镜状裂隙群彼此平行,其侧伏为单侧伏;雁列成矿裂隙群通过桥构造连通成一条波形控矿断裂,其侧伏为复侧伏.提出了主动侧伏和被动侧伏的概念,认为矿体的倾伏方向与破裂面上主剪应力的方向一致为主动侧伏,否则为被动侧伏.实例研究表明矿体的侧伏向与成矿期的动力学之间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强调解析成矿构造形成时的动力学过程,对确定隐伏矿体的侧伏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平衡剖面技术是地质思维和计算机技术的结晶,使对断层构造的研究提高到定量阶段,其依据是在垂直构造走向的剖面上,地层长度和面积(2D)或体积(3D)是均衡的。在此原理基础上利用数学手段对贫地的构造发育史进行正演和反演模拟,直观地再现地下构造的原始几何形态,迅速提供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方案,并对解释结果进行检验(不平衡的剖面其解释一般有问题),为深刻认识构造发育史、分析油气运移及聚集规律提供依据,提高了工作效率。其结果也为盆地模拟、油藏模拟、定量计算构造伸缩量等地质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刺参体腔细胞的类型,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了刺参体腔细胞的亚群。光学显微镜下,根据细胞形态将体腔细胞分为球型细胞、变形细胞、淋巴样细胞和纺锤细胞;透射电镜下,根据细胞结构将体腔细胞分为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通过测试前向角散射光(FSC)和侧向角散射光(SSC)两个参数,分别代表细胞的大小和细胞的颗粒度,绘制双参数(SSC×FSC)散点图和等高图,得出刺参体腔细胞可以分为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两大群,其中无颗粒细胞是主要细胞类群,占体腔细胞总数的65%,而颗粒细胞占31%。采用流式细胞仪研究了刺参体腔细胞死亡率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0~20℃下海参体腔细胞死亡率变化不大,在高温条件下(20~30℃),细胞破裂解体速度加快,细胞存活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典型的二阶系统的调节时间与阻比之间关系曲线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曲线的特点,解决的特点,解决了计算问题的收敛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综合应用岩石薄片显微镜鉴定、电子探针分析、阴极发光显微分析及流体包裹体温度测试等,研究塔东古城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岩石矿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中下奥陶统灰岩中发育钠长石自生矿物,钠长石的发育和分布具有独特性,集中发育于鹰山组灰岩地层,以偶见、分散状和沿缝合线富集3种产状分布,主要交代灰岩微晶方解石沉积组分及海底胶结物方解石等早期成岩组分;钠长石的流体温度较高,温度在340~440℃之间,与沉积时或沉积期后不久的浅海岩浆热液喷流作用有关;钠长石被晚期热液鞍状白云石交代,被缝合线及构造裂缝切割改造,为古城地区第一期热液地质作用.该地区钠长石的发现丰富塔里木盆地热液地质作用的矿物学标志,为研究热液地质作用期次和热液演化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