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温热解脱氧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研究低煤化度煤含氧官能团的化学活性及其改性机理,通过对低温热解方法条件的确定,建立了实验室规模低温热解脱氧方法,进一步考察了该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实验室采用此法研究低煤化度煤低温热解脱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38个原生结构煤样和47个构造煤样的晶体结构参数对比分析,探讨了煤的晶体结构与煤化作用跃变和煤体变形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原生结构煤和构造煤晶体结构的演化规律与煤化作用跃变有着紧密的联系;构造煤的晶体结构参数在不同煤化作用阶段与原生结构煤相差很大;尤其是构造煤的La:Lc,在Ro6.0%时随着煤阶的升高呈现倒"U"字形,且比值均小于1.  相似文献   

3.
依据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数据,利用统计结构方法,求得了豫西主要高煤级煤矿区太原组与山西组镜煤的大分子结构参数及真密度,并据此进一步分析了有机元素及结构参数的煤化作用规律及其地质原因.结果表明:在高煤级煤早期阶段,形成于不同成煤环境的太原组煤与山西组煤的煤化特征仍有差异,在第三次煤化作用跃变之后这种差异逐渐缩小消失;高煤级煤分别以第三次和第四次煤化作用跃变为界,呈现出阶段性演化的特征,每阶段的演化机理有所不同;第三次煤化作用跃变中大分子结构的演化以芳构化作用主为,第四次煤化作用跃变则以强烈的环缩合作用占优势.  相似文献   

4.
依据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数据,利用统计结构方法,求得了豫西主要高煤级煤矿区太原组与山西组镜煤的大分子结构参数及真密度,并据此进一步分析了有机元素及结构参数的煤化作用规律及其地质原因。结果表明:在高煤级煤早期阶段,形成于不同成煤环境的太原组煤与山西组煤的煤化特征仍有差异,在第三次煤化作用跃变之后这种差异逐渐缩小消失;高煤级煤分别以第三次和第四次煤化作用跃变为界,呈现出阶段性演化的特征,每阶段的演化有所  相似文献   

5.
水煤浆添加剂NSF制浆试验及其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具有不同缩合度值的水煤浆添加剂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NSF)与不同煤化程度煤的制浆效果以及NSF效能提高.实验中通过改变合成条件,合成出具有不同缩合度的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NSF),利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将合成出的NSF分别与不同煤化程度的煤样混合进行制浆试验,并通过添加木质素磺酸钠来考察NSF效能的提高.结果表明:制浆时,不同煤化程度的煤对应的NSF具有不同的最佳缩合度值,添加木质素磺酸钠可有效地提高添加剂NSF的效能.  相似文献   

6.
水煤浆添加剂与煤分子结构匹配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合成的水煤浆添加剂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NSF)与不同煤化程度煤的分子结构之间的匹配性能.通过改变合成条件,合成出具有不同缩合度的NSF,利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将合成出的NSF分别与不同煤化程度的煤样混合进行制浆实验,考察缩合度与煤分子结构的匹配性,以此来确定最佳缩合度值.结果表明:制浆时,不同煤化程度的煤对应的NSF具有不同的最佳缩合度值.  相似文献   

7.
文中指出,镜煤化作用和丝炭化作用是在煤化作用阶段,基本上同时进行的两个过程。它们区别于传统概念。随着煤化作用的进行,相应地形成煤岩组分演化的连续系列。并按它们的特征,将其分别归属为三个世代,即初始世代、中期世代和老化世代。残植煤类仅出现在初始世代和中期世代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煤中各结构单元间表面性质的差别,阐述不同煤化度的煤中各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向,并指出中等煤化度煤的核体、侧链和官能团的比例适当,是其具有最佳可浮性的原因。作者据此建议在选择煤的浮选捕集剂时,其所含的成份应与煤阶相应。  相似文献   

9.
论褐煤煤岩学与加氢液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云南可保等地的褐煤岩石类型、显微组合、煤化程度与液化性能之间的关系,提出液化的转化率随褐煤的煤化程度的增高而降低,且与褐煤的反射率及凝胶化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这与褐煤的原始物质中的沥青质和孔隙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基于黔西—滇东5套镜煤及其CS2抽余物的等温吸附实验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果,对比分析了原煤及抽余物的吸附特征和结构官能团特征,探讨了CS2抽提对煤吸附性改造的地球化学机理.结果表明:CS2的抽提作用改变了煤吸附性特征,其改变方向和幅度受煤化作用程度高低控制;抽提作用减小了煤中产烃相关结构官能团和含氧官能团等2类结构官能团含量,其减小幅度同样取决于煤化作用程度高低.发现第2次煤化作用跃变对镜煤抽余物吸附性改变及其结构官能团含量改变起关键作用,镜煤抽余物的吸附性改变和其2类结构官能团含量改变差值之间具有同步响应.认为具有产烃相关结构官能团特征的烷烃及芳烃等非极性分子的溶出增强了煤抽余物吸附性,具有含氧结构官能团特征的非烃和沥青质等极性分子的溶出减弱了煤抽余物的吸附性,煤化作用程度控制下CS2抽提作用对煤中2类结构官能团含量的改变是其吸附性改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煤阶、煤化作用时间和古地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各煤层煤的反射率,推算出本区煤变质的古地温度约为200℃左右,这是由潜伏的岩浆侵入体造成的。其变质类型为深层侵入岩浆热变质型。  相似文献   

12.
CO2气氛下在热重分析仪上对3种典型煤种分别进行了气化实验,与便携红外分析仪连用,详细研究了煤气化产物与温度、煤种的关系。结果表明:气化温度在500~800℃之间,C煤的甲烷生成速率较高,但焦炭与水蒸气的气化反应较慢,但温度达到1 000℃时甲烷会分解;在热重分析仪中,高灰分阻碍了气化反应的进行,400~1000℃过程中失重曲线较平缓,在1 000℃之后,TG曲线有了明显的变化;煤化程度越低,越有利于挥发分的析出,有利于提高气化过程中CO和CH4的析出量,而且降低了有机硫(COS)的析出量。  相似文献   

13.
煤与瓦斯突出对煤矿生产及矿工的人身是一极大的威胁,而煤的孔隙结构在煤和瓦斯突出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本通过微孔结构分析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仪器,对不同煤化程度、不同煤岩类型及不同构造破坏煤层的富烃煤样进行了孔隙结构研究分析,以例找出煤层气在煤层中的赋存规律,这对地质勘探及煤矿生产部门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选择平顶山十二矿和焦作中马村矿不同煤体结构的肥煤和无烟煤进行低温液氮吸附实验,分析研究变形煤的孔隙特征及其分形特征.研究表明,过渡孔和微孔是煤层气吸附发生的主要场所,其中微孔起着重要作用;分形维数反映了煤的煤化程度,即分形维数越大、煤化程度越深;分形维数表征孔容按孔径大小变化的分布特征,且分形维数与孔容含量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更加深入和全面了解煤的大分子结构特征及其随煤化作用的演化过程,采用X射线衍射(XRD)方法对不同煤阶的煤样进行大分子结构主要参数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每一个煤化作用跃变点都有相应的XRD参数变化与之对应,煤的变质演化过程实质上是其大分子结构的演化过程,该过程受芳构化作用、缩合作用与聚合作用的影响,这些作用使得煤中的类石墨微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且这种变化是由渐变到突变。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侏罗系煤与砂岩型铀矿在空间上密切共存,为探讨煤与铀矿的关系,进行了广泛 的野外调研和系统的室内分析。在煤岩特征、煤的成岩演化和煤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从泥炭至褐煤 的煤化过程中,铀的含量不断增加;铀含量与煤岩显微组分中的镜质组含量成正比;砂岩成岩矿物与煤化作用有 关;煤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含量特征与含矿砂岩具一致性。研究认为,在同生成岩阶段和早成岩阶段,煤对铀 的作用主要包括吸附作用、络合作用及还原作用;表生成岩阶段,煤对铀的再分配和“保矿”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控制煤化学链燃烧中多环芳烃(PAHs)的生成,改善载氧体在多次循环后的碳沉积现象,以TiO2为惰性组分,采用机械混合法制备铜基载氧体(CuO/TiO2),研究该载氧体在模拟化学链燃烧燃料反应器中PAHs的生成情况,探究煤化学链燃烧中PAHs的排放特性和机理.实验采用气相色谱仪对PAHs做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化学链燃烧生成的三环芳烃总量最多;对于煤化学链燃烧适合的燃料为低挥发性、高n(H)∶n(C)摩尔比的燃料;添加适量分散剂可改善制作载氧体时的结块现象,提高化学链燃烧法(CLC)反应效率,使PAHs排放总量减少,有效抑制碳沉积;PAHs生成总量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高温区(800~1 000℃)适合CuO/TiO2载氧体进行化学链燃烧反应.  相似文献   

18.
本区煤显微组分的荧光性研究了有利于探讨煤化作用的化学实质,改进和完善荧光研究的方法,建立新的变质指标,同时根据显微组分的荧光性判定烃源岩生烃,排烃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构造破坏煤的煤化程度及其瓦斯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淮北宿东矿区和淮南谢二矿的某些煤层采到过强烈的后生构造破坏,煤体的破碎强度与矿井瓦斯及煤的煤化程度的加深存在正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跨采软岩巷道锚注加固技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鲍店煤化北翼采区受放顶煤工作面跨采影响的下部主要岩石集中巷,对巷道采用不同支护形式的支护效果进行了相似模拟试验研究,得到了受跨采影响的软岩巷道在不同支护条件下的变形特征,为同类软岩巷道支护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