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聚谷氨酸苄酯-co-聚磷酰胆碱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聚谷氨酸苄酯的亲水性和抗凝血性能,采用紫外光交联法将亲水性和抗凝血性能良好的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酰胆碱(MPC)引入端烯丙基-聚谷氨酸苄酯(A-PBLG)原位制备出A-PBLG与MPC的共聚物(PBLG-co-PMPC).研究结果表明,PBLG-co-PMPC中的MPC含量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由于MPC的引入导致PBLG-co-PMPC的亲水性和降解速度都得到明显地提高.血小板粘附实验研究表明,PBLG-co-PMPC比A-PBLG具有更好的抗凝血性能.  相似文献   

2.
魏来  胡国胜  周秀苗 《功能材料》2011,42(2):310-312,317
用烯丙基胺引发γ-苄酯-L-谷氨酸-N-羧酸酐(Bz-L-Glu-NCA)开环聚合得到了端烯丙基的聚谷氨酸苄酯(A-PBLG),A-PBLG不仅具有聚谷氨酸苄酯良好的生物相客性及降解产物无毒等优点,还拥有了可与药物或者其它基体材料可反应的功能基团.采用紫外光聚合法将亲水性能良好的丙烯酰胺(AM)引入A-PBLG制备出两...  相似文献   

3.
生物降解聚丁二酸丁二醇/二甘醇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肖峰  王庭慰  丁培  包艳华  王景春 《包装工程》2011,32(9):54-57,61
以丁二酸(SA)、1,4-丁二醇(BD)和二甘醇(DEG)为原料,通过直接聚合法合成了可生物降解的聚丁二酸丁二醇/二甘醇酯(PBDGS)。采用1H-NMR,GPC,DSC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物料配比对共聚酯热性能、力学性能、降解性能和亲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EG的引入能够有效抑制聚酯链段的结晶能力,同时改善材料的亲水性,使其降解性能较纯PBS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γ-苄基-L-谷氨酸-N-羧酸酐(Bz-L-Glu-NCA)在二烯丙基胺的引发作用下进行阴离子开环聚合得到端烯丙基-聚谷氨酸苄酯(A-PBLG).通过红外、氢谱、GPC等手段对A-PBLG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z-L-Glu-NCA在二烯丙基胺的引发作用下主要按照"胺中间体"机理进行阴离子开环聚合得到A-PBLG.  相似文献   

5.
李哲怡  魏爱香  潘仕荣  陈弟虎 《功能材料》2004,35(Z1):2297-2300
通过磁过滤等离子沉积技术,在不同衬底负偏电压下(0~-80V)制备四配位氢化非晶碳薄膜(ta-CH),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测定薄膜的微结构和光学带隙.通过血小板粘附实验研究了不同微结构ta-CH薄膜的抗凝血性能,在扫描电镜(SEM)下观察血小板形态、聚积变形等情况,统计血小板粘附数量.并以美国PolyMedica公司生产的、临床应用最好的抗凝血生物材料"聚碳酸酯聚胺酯(Phrono flex)"作阴性对照,以最差的玻璃作阳性对照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负衬底偏压条件下制备的a-CH薄膜,其sp3含量不同,抗凝血性能也不同.在衬底负偏电压为-20V下制备的ta-CH薄膜,具有优良的抗凝血液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合成出三种胆甾型液晶化合物,并用IR和DSC进行了表征.将三种液晶化合物与聚硅氧烷制成复合膜,测定其抗凝血性能,结果表明,亲水性愈高的复合膜血液相容性愈好.  相似文献   

7.
生物可降解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合成及两亲性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族聚酯由于其生物降解性和经济性,已成为国内外降解材料研究的重点。以丁二酸和丁二醇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法合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并通过与己内酯、聚乙二醇共聚,改善其降解性能。利用FT-IR、^1H-NMR、DSC、粘度法测定分子量等方法对共聚物组成、热学性能及亲水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聚酯高分子链有更好的柔韧性和亲水性,可以加快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8.
液晶性能对聚氨酯/液晶复合膜抗凝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了3种亲水性胆甾醇液晶化合物,HO-[CH2CH2]-nO-C∧‖O-O-Chol(n=2,3,4),用元素分析法、红外光谱、差热分析以及偏光显微镜观察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聚氨酯与上述液晶化合物制备复合膜,研究了液晶性能对聚合物/液晶复合膜抗凝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胆甾醇液晶化合物有利于改善聚合物材料的抗凝血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氩等离子体辅助接枝改性方法在聚丙烯(PP)材料表面接枝水溶性高分子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衰减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AT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证明PP表面成功地接枝了PVP;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表面接枝PVP的聚丙烯表面水接触角相比于未改性的PP,降低了60.,亲水性得到有效改善.采用体外血小板黏附及乳酸脱氢酶实验(LDH)来评价改性前后PP的抗凝血性,评价结果表明表面接枝PVP的聚丙烯表面相比于未改性的PP有较少数量的血小板黏附和激活,表现出良好的抗凝血性.  相似文献   

10.
以聚氧乙烯(PEO)改性纳米TiO2颗粒作为光催化剂,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复合制备了一种新型可光催化降解的TiO2/LDPE纳米复合薄膜,进行了该薄膜在空气中紫外光照下的光催化降解实验。通过表面接触角、失重率、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技术系统地研究了该复合薄膜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PEO的加入能提高薄膜的亲水性和TiO2的分散性,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有利于促进LDPE薄膜的降解。TiO2/PEO/LDPE复合薄膜在0.8mW/cm2紫外光强下照射425h,失重率达到15.2%;在4mW/cm2紫外光强下照射500h,失重率达到38.1%。光照后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显著降低,羰基指数升高。  相似文献   

11.
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聚合方法合成具有正电性的亲水性聚丙烯酸酯,经检测该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利用该材料制备二氧化钛(TiO_2)作为填料的涂料体系。实验结果表明,该涂料硬度、附着力等性能均符合国家标准,涂层具有亲水性,并具有较好的防尘、防污与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采用平板刮膜法制备PVDF/TiO2复合薄膜,再通过超声清洗致孔剂并改变其亲水性,然后对样品薄膜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光催化性能等进行研究与分析.研究发现:PVDF/TiO2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和光催化降解能力均随着TiO2的加入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TiO2添加量为10%时,其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光催化降解能力最优,并且样品薄膜的光催化降解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样品薄膜的亲水性变差,但其仍为亲水性薄膜,光催化降解率先增后减,且当超声时间为3h时,光催化降解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聚氯乙烯(PVC)的抗凝血性,采用余辉等离子体修饰PVC表面,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和散射比浊法等方法,研究了余辉等离子体和放电区等离子体修饰前后的PVC表面形貌、亲水性和化学成分的变化,分析了余辉等离子体和放电区等离子体对PVC吸附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结果表明,余辉等离子体对PVC的刻蚀作用较弱,余辉等离子体修饰PVC的亲水性更强,其表面生成了更多的含氧官能团,对纤维蛋白原的抑制吸附明显,表现出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聚乙烯(PE)膜表面接枝丙烯酸(AA)以改善其亲水性。系统地讨论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各影响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表面水接触角等物理手段来表征接枝膜的表面结构、亲水性等性能。实验结果表明BPO能成功引发丙烯酸接枝PE膜,接枝改性后PE膜亲水性有了明显的提高。采用了3种比较直观的常规评价方法对PE膜接枝改性前后的血液相容性进行初步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接枝AA后的PE膜与血细胞的相互作用较弱,对血细胞的破坏程度明显减小,其抗凝血性比未接枝改性膜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丙交酯、羟脯氨酸为原料,通过溶液-熔融聚合法合成聚乳酸-羟脯氨酸[P(LA-co-HPr)]共聚物。探究了反应压强、催化剂用量以及投料物质的量比对共聚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压强为70Pa,催化剂用量为3%,投料物质的量比为90∶10。利用红外光谱(IR)、热失重(TG)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证明共聚物成功合成。对产物的亲水性及降解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聚乳酸的接触角降至32°,在8w内失重率达10%,亲水性及降解性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选择无机生物材料磷酸三钙(TCP)作为异相成核剂加入到左旋乳酸乙醇酸无规共聚物(PLLGA85/15)中,采用X射线衍射仪考察了复合材料的结晶情况,用万能力学实验机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成核剂TCP可显著提高PLLGA85/15的结晶性能,但强度损失较大。对不同TCP含量的复合材料进行降解实验,考察降解过程中样品吸水率、失重率和降解液pH的变化。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考察了材料降解后热力学性能的变化,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降解后样品的微观形貌变化。降解实验的结果表明退火后的材料降解速率加快,复合材料的降解速率减缓。具体来说,结晶度的提高加速了材料的降解,弱碱性TCP延缓了材料的降解。  相似文献   

17.
以聚氧乙烯(PEO)为亲水改性剂、纳米TiO_2颗粒作为光催化助氧剂,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复合制备了光氧化-生物降解TiO_2/PEO/LDPE纳米复合薄膜。通过密封堆肥和土壤微生物的降解实验,研究了该复合薄膜在空气中紫外光氧化降解后的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TiO_2/PEO/LDPE复合薄膜在UVA340的紫外光照射600h后,发生了明显的降解,羰基指数增大,产生了大量羰基类的化合物,结构发生明显的破坏;光氧化后的薄膜碎片经过180d的堆肥或254d的土壤微生物降解后,其矿化率达到15.26%,薄膜表面长满了孢子及大量的菌丝,能够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所需的碳源。PEO的加入能提高纳米TiO_2在LDPE基体中的亲水性,从而提高其光催化氧化活性,使得LDPE薄膜的光氧化降解程度明显增大,有利于其后续的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18.
选择无机生物材料磷酸三钙(TCP)作为异相成核剂加入到左旋乳酸乙醇酸无规共聚物(PLLGA85/15)中,采用X射线衍射仪考察了复合材料的结晶情况,用万能力学实验机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成核剂TCP可显著提高PLLGA85/15的结晶性能,但强度损失较大。对不同TCP含量的复合材料进行降解实验,考察降解过程中样品吸水率、失重率和降解液pH的变化。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考察了材料降解后热力学性能的变化,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降解后样品的微观形貌变化。降解实验的结果表明退火后的材料降解速率加快,复合材料的降解速率减缓。具体来说,结晶度的提高加速了材料的降解,弱碱性TCP延缓了材料的降解。  相似文献   

19.
CVD聚合制备聚(羟甲基对亚苯基二亚甲基)及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浦鸿汀  孙霞容 《功能材料》2006,37(1):109-112,116
用化学气相沉积(CVD)聚合法制备了聚(羟甲基对亚苯基二亚甲基)(PPX-HM)膜,采用FTIR和元素分析的方法证实了其化学结构.对膜溶解性和抗化学氧化性能的研究表明PPX-HM膜具有优异的耐溶剂性和抗化学氧化性能.对PPX-HM膜热性能的研究表明羟甲基的引入使得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室温柔性增强,动态力学阻尼性能增大,热降解起始温度比聚对亚苯基二亚甲基(PPX)低,但主链降解温度比PPX反而高出约50℃.此外,羟甲基的引入使得膜的亲水性能大幅度提高,水汽透过性能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不同成膜工艺对PCL结晶及微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压延成膜和溶剂成膜制备的聚ε-己内酯(PCL)膜放入降解液进行100d的生物降解,以研究不同成膜工艺对PCL降解性和降解前后结晶的影响。采用显微镜观察降解前后薄膜表面形态变化;通过广角X射线衍射法(WAXD)表征其降解前后结晶变化;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降解过程中PCL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溶剂成膜工艺可提高PCL亲水性,增大结晶尺寸,提高PCL降解性;而压延成膜工艺使膜表面致密,结晶尺寸减小,但对结晶形态和结晶度影响不大,降解后PCL晶形均未发生大的变化,结晶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