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讯     
冒充来自Adobe的恶意木马被捕获日前,SurfControl捕捉到一种恶意的特洛伊木马病毒,该病毒隐藏在一封冒充来自Adobe的邮件当中,该邮件提醒用户下载Adobe的最新版本:AdobeReader7.0.8,一旦用户点击了邮件所包含的链接,系统就会自动下载一种特洛伊木马。凹凸科技中标电信业11月,凹  相似文献   

2.
david 《软件》2003,(Z1)
特洛伊木马(以下简称木马),英文叫做“Trojanhouse”,其名称取自希腊神话的特洛伊木马记,它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黑客工具。一、木马原理特洛伊木马属于客户/服务模式。它分为两大部分,即客户端和服务端。其原理是一台主机提供服务(服务器),另一台主机接受服务(客户机),作为服务器的主机一般会打开  相似文献   

3.
“木马”是“特洛伊木马”的简称,英文叫做“Trojanhouse”,其名称取自希腊神话的特洛伊木马记,它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黑客工具,它看起来是一种合法的程序,其实是伪装性极强的欺骗性程序,它通过将自身伪装吸引用户下载执行,从而破坏或窃取使用者的重要文件和资料,许多上网用户深受其害。一、木马程序的危害木马程序的主要作用是向施种木马者打开被感染者电脑的门户,使对方可以任意毁坏、窃取你的文件,甚至远程操控你的电脑,导致私人文件被偷窥,各种密码及口令信息被盗取。受到木马感染的机器,通常会出现以下情况:系统会莫名其妙地死机或重…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收到一些有关电脑病毒的示警报告,这些报告大都是某些网友从Internet电子邮件收到,再转发给其他人的。 过去计算机病毒通常是通过软盘传播,但随着In-ternet的风行,电子邮件也成为病毒传播的途径之一,而由此也出现了有关邮件病毒的种种“神奇”说法,事实果真如此吗? 比如笔者最近收到一封同事的邮件,说不要打开一封以Join the crew为主题的电子邮件,因为打开后  相似文献   

5.
5月9日,我像以往一样,刚到家里便上网接收邮件,并逐一打开新邮件。在打开第二封信的附件时,突然间,我的发件箱中多了几十封待发邮件,并且这些邮件的名字与我所打开的邮件名字一样。定睛一看,原来是“I LOVEYOU!”——“爱情虫”病毒。我怎么会这么不小心打开“爱情虫”的程序呀!我暗暗自责。无奈只能重新格式化硬盘……为了让大家不再重蹈  相似文献   

6.
david 《软件》2003,(7):85-89
特涪伊木马(以下简称木马)英文叫做“Trojanhouse”,其名称取自希腊神话的特洛伊木马记,它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黑客工具。  相似文献   

7.
ABC 《电脑爱好者》2004,(17):44-44
前几天,我的QQ收到了一封发件人名为“10000”,主题为“Fw:腾讯客服中心答复申请结果”的QQ邮件,将邮件下载后,点击后,出现“您请求的页面不存在”字样,同时病毒防火墙报警,显示查到病毒,然后立刻将该病毒杀死。后来,笔者经过询问得知,原来这封邮件是一个HTML页面,它利用了IE的  相似文献   

8.
病毒查杀记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沈洋(指导老师:计建华)-日装De1phi,为了加快速度,关闭了金山毒霸病毒防火墙,噩梦从此开始…… 一、中毒 Delphi安装完后,没有及时启动防火墙就上网收信。这时,出现了一封署名为czb的邮件。因为我有自己的一个网站,经常收到陌生人的来信,所以不以为然地打开,却发现邮件里什么东东都没有。这时,一个念头迅速地闪过我的脑海——病毒邮件。于是赶紧下线,打开金山毒霸,果不出所料。比较特殊的是,这个邮件里除了有一个病毒以外,还有一个特洛伊木马程序。以下是我从日志里找出的记录:  相似文献   

9.
笔者近日接到朋友求救电话:“我的Outlook中的一封重要邮件被我不小心删除了(删除邮件后,清空了“已删除的邮件”文件夹),有没有办法恢复?”我搜索了网络,收获不多,难道恢复的希望不大?冥思苦想之中,猛然记起以前使用过一个“收件箱修复”的工具,那次我用它修复一个损坏的Outlook数据文件,修复完  相似文献   

10.
只要你在网上冲浪或接收邮件,就很难避免两种危险:一是容易染上病毒;二是有黑客要“黑”你的计算机。提起黑客和特洛伊木马,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特洛伊木马不像传统的病毒,它不具有自我复制性,但是却有可怕的破坏性。据说最阴险的病毒是一种特洛伊木马程序,声称使用它后能清除计算机内的病毒,可是,当它清除计算机内的病毒后,却悄悄地留了下来,真是阴险至极。还有一种特洛伊木马“Back Orifice”,据著名的ZDNET报道,  相似文献   

11.
最近笔者收到一些有关电脑病毒的示警报告,这些报告大都是某些网友从Internet电子邮件收到,再转发给其他人的。过去计算机病毒通常是通过软盘传播,但随着Internet的风行,电子邮件也成为病毒传播的途径之一,而由此也出现了有关邮件病毒的种种“神奇”说法,事实果真如此吗?比如笔者最近收到一封同事的邮件, 说不要打开一封以Join the crew为主题的电子邮件,因为打开后这个电子邮件可能会“毁掉整个硬盘”。而事实上,由于电子邮件本身是简单的ASCII码格式,所以根本不能执行病毒。真正有可能带有病毒的,是随邮件而来的可执行文件附件或Word/Excel文档附件。而如果你的电脑安装有防病毒程序,那么一旦打开带有病毒的附件,防毒程序就会报警。所以,所谓的“E-Mail病毒”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  相似文献   

12.
刘爱军  鲁广英 《福建电脑》2005,(6):39-39,34
“特洛伊木马”是攻击者在正常的软件中,隐藏一段用于以安全攻击作为最终目标的程序。攻击者会用各种方法使得木马运行于被攻击者的计算机中。  相似文献   

13.
转发多封邮件到同一个地址如果想将多封邮件同时发送到一个邮件地址,首先在Foxmail中选中所有要发送的邮件,然后右击这些邮件,选择“作为附件转发”命令后就会打开邮件撰写窗口,这时就会看到很多邮件都会以附件形式出现在附件栏中了,接下来输入收件人地址后单击“发送”按钮就可以发送了。让OE支持MSN信箱打开OE,新建一个帐户,在电子邮件一栏中输入MSN的电子邮件地址,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选择接收服务器为HTTP,在HTTP提供商里面选择MSN项即可。如果没有发现(尤其是较低版本OE),则可以选择“其他”,再在服务器一栏内输入http:/…  相似文献   

14.
一日收到一封邮件,反复单击Outlook Express4.0工具栏上的“语言”按钮也无法正常阅读邮件的内容。打开“语言”列表选遍各种语言也不奏效。难道就这么回复对方说看不懂了?不甘心。 在“收件箱”的邮件列表区域选定该邮件,打开“文件”菜单,执行其中的“属性”指令对话框。单击对话框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特洛伊木马是 Trojan Horse的中译,是借自“木马屠城记”中那只木马的名字。古希腊有大军围攻特洛伊城,逾年无法攻下。有人献计制造一只高二丈的大木马假装作战马神,攻击数天后仍然无功,遂留下木马拔营而去。城中得到解围的消息,并得到“木马”这个奇异的战利品,全城饮酒狂欢。到午夜时分,全城军民尽入梦乡,匿于木马中的将土开秘门游绳而下,开启城门及四处纵火,城外伏兵涌入,焚屠特洛伊城。后世称这只木马为“特洛伊木马”现今计算机术语借用其名,意思是“一经进  相似文献   

16.
《电脑爱好者》2002,(1):29-29
最近,许多用户发现“木马”一词越来越多地和电脑病毒联系到了一起。“木马”一词来源于古希腊传说故事——“特洛伊木马”,此类病毒分为客户端(控制端)和服务器端(被控端),它利用客户端程序对用户计算机进行监控,客户机往往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个人信息泄漏,给个人造成多种损失。 一、“冰河”及其变种 冰河可以说是最有名的国产“木马”了,虽然许多杀毒软件可以查杀它,但国内仍有几十万台中冰河的电脑存在!现在网上又出现了许多的冰河变种程序,其危害性  相似文献   

17.
网络     
《电脑迷》2009,(21):92-92
Q QQ邮箱总显示有几百封未读邮件 我的QQ主窗口上的邮箱图标总是显示有几百封末读邮件,但是打开QQ邮箱后,并没有未读邮件。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8.
或许在那些黑客眼里,2007年是他们大显身手的时机,年初“熊猫烧香”病毒肆虐了一阵后,近来“灰鸽子”木马又让许多人头痛不已。很快,许多大大小小的杀毒软件厂商纷纷跳将出来,信誓旦旦地宣称自己能查杀、防御多少多少病毒和木马等恶意软件。这也让许多互联网用户翘首以盼,希望厂商们能早日打赢这场“防御战”。  相似文献   

19.
一日,收到MM的一封来信,打开后被信中的背景音乐深深打动。于是就想把背景音乐保存下来,想起MM时独立倾听。刚想保存,却发现无处下手,原来Outlook Express没有提供保存邮件背景音乐的功能。怎么办呢? 黄天不负有心人,最后我终于把背景音乐找出来了。方法如下:打开Outlook Express.选中“工具>选项>发送标签”,去除“使用邮件原来的格式回复”前的小勾,将发送邮件格式的“HTML”改选成“纯文本”,然后按下确定(如图)。接着再将带有背景音乐的邮件转发(当然只需要出现  相似文献   

20.
一周前,我用Foxmail3.1 beta3测试版收到了朋友的一封邮件,其中的附件是一重要的TXT文档。双击打开TXT文档,进行了一些改动,并在退出记事本前作了保存。然后,我在Foxmail中鼠标右键点击该TXT文档,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另存为”,将其保存到硬盘上后删除了该邮件。过了几天,我打开另存为的那个TXT文档时,发现我做的修改不翼而飞了。 上述问题是Foxmail3.1 beta3版本的一个缺憾,大家在使用时可要注意防范了。收到来稿后,我又在Foxmail 3.11正式版上试验,发现Foxmail已经作出了相应的修正,也就是用记事本编辑后,再单击“保存”时会弹出一个“另存为”窗口,保存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