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理论的发展动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DEDS)是这样一类人造系统,它在每一时间点上的变化发展依赖于许多不同事件的复杂交互作用,其状态仅在离散的时间点上发生变化。这样的系统很多,如制造系统、计算机系统、城市交通系统、排队服务系统、复杂的多模式过程控制系统等。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理论自198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何毓琦(Y.C.Ho)倡导研究以来,已取得了不小进展。十多年后的今天,问题和成果并存,我们对建立这一理论的困难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从探索的角度向读者简介一下此理论的发展情况,与计算机科学的联系,潜在的应用问题,及讨论一下此理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本文不  相似文献   

2.
3.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代数模型及其控制器的分析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在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Petri网图形描述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代数模型,该模型可以用来计算无竞争无回路Petri网的“最大状态”;该“最大状态”的计算在本文给出的动态反馈控制器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4.
离散事件系统理论研究和应用进展(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应平 《控制与决策》1996,11(3):233-241
介绍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理论各主要方面近几年的新进展以及它们在各方面的应用情况。特别着重强调了一些新方向和新问题,如混杂系统、动态对策等,以及它们在机械、电子等制造过程以及通讯和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最后从基础性研究的角度对DEDS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本文为综述的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用于离散事件系统研究的代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oid 理论(极大代数等)是研究离散事件系统的重要方法.它不仅可以对运行过程做出细致的描述,而且已经开发出一套“线性”系统理论,给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术文侧重介绍有关代数方法的理论基础与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理论: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DEDS)是系统与控制理论中的一个新兴分支与前沿方向.本文论述了DEDS研究兴起的原因,系统地和概要地阐述了基于逻辑层次、时间层次和统计性能层次模型的理论与方法的框架和主要结果,并对DEDS的进一步研究动向提出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7.
徐心和  于海斌 《信息与控制》1990,19(6):35-38,54
9 系统的分析与补偿9.1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和传统的控制理论一样,系统渐近行为的分析是可从自治系统 x=Ax 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研究中得到。定义9.1(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对于矩阵 A(γ,δ),如果存在一非零多项式向量 x(γ,δ)及二整数 m,n,满足x(γ,δ)=A(γ,δ)x(γ,δ)(modγ~nδ~m)则此二整数比 λ=m/n 为其特征值,而 x(γ,δ)为其特征向量。  相似文献   

8.
李彦平  郭令忠 《控制与决策》1997,12(A00):430-434,440
基于D-自动机模型,通过广义状态谓词空间与半范数的概念,深入研究了实时DEDS的状态行为及最速控制问题,最后讨论了此类控制问题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9.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状态空间秒速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指出了原有结果的错误和不足,讨论了既有串行阻塞又有并行阻塞的复杂阻塞现象,建立了适用于一般系统的状态方程。  相似文献   

10.
4 线性方程的解在代数体系中,线性方程的求解历来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基本的问题。在 dioid 中,最一般的线性方程是ax⊕b=cx⊕d其中 a,b,c,d∈D 或 D~(n×n),x 是未知量。在本节中始终假定 D 是一个完备的 dioid。为了便于对一些抽象结论的理解,不仿将此 dioid 设想为极大代数(R∪{-∞},max,+)。当然这里的  相似文献   

11.
邓娜  苏庆新 《控制工程》2006,13(6):557-559,600
针对离散时间系统Hankel最优模型降阶问题,对标量情况由最优Hankel范数近似给出了状态空间解。将这一理论应用于无限脉冲响应(IIR)滤波器的设计,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Hankel范数近似的线性相位IIR滤波器设计方法。通过采用线性相位FIR滤波器和最优Hankel范数近似方法设计IIR滤波器,使其具有线性相位,减小了逆矩阵求解中的计算量。低通滤波器的仿真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we extend our previous results on detectability to nondeterministic discrete event systems. Many practical systems are nondeterministic, especially those in biomedicine. Disease models of patients are usually nondeterministic because hardly anything is deterministic in biological systems. The goal is to determine or estimate the current and subsequent states of a system based on a sequence of observations when the initial state of the system is unknown. We say that a system is detectable if one can determine its state after observing some outputs. The observation includes partial event observation and/ or partial state observation. We define four types of detectabilities: strong detectability, (weak) detectability, strong periodic detectability, and (weak) periodic detectability. We deriv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these detectabilities. These conditions can be checked by constructing an observer, which models the estimation of states under different observation. Furthermore, we apply the results to medical diagnosis by considering a realistic example of diagnosing whether a patient suffers from one of the following five similar diseases : ( 1 ) rheumatoid arthritis, (2) rheumatic arthritis, ( 3 ) systemic lupus eruthematosus, (4) bony ankylosis, or ( 5 ) spondylitis ankylopoietica.  相似文献   

13.
We propose a logical framework for the control theory of reactive systems modeled by discrete event systems. The logic is the conjunctive nu-calculus, an expressive fragment of the powerful mu-calculus. Conjunctive nu-calculus possesses an alternative presentation based on modal specifications, with simple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s. We exploit modal specification to specify and to solve the basic centralized control problem: our class of control objectives strictly subsumes the class of regular languages, normally used in the classic control theory of discrete-event systems, but the existence of maximally permissive solutions is however preserved.
Sophie Pinchinat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相似文献   

14.
疏松桂  谭民 《控制与决策》1994,9(6):451-454
本文利用等效工作站理论和工件流平衡原理,推导出非串行离散事件生产线可以等价于串联系统,并归结为装配和拆卸两条定理,解决了系统的建模、分析与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证据理论既能够灵活处理不确定信息, 包括随机性、模糊性、不准确性和不一致性, 又能够有效融合定量信息和定性知识. 目前, 证据理论已广泛应用于评估与决策等多个领域中, 包括多属性决策分析、信息融合、模式识别和专家系统等. 本文从D-S证据理论出发, 针对Dempster组合规则存在的“反直觉”问题和组合爆炸, 主要围绕置信分布理论系统地梳理了证据理论的发展过程, 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典型文献, 最后从实际应用对证据理论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离散事件系统理论研究和应用进展(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应平 《控制与决策》1996,11(3):329-333
介绍离散事件动态系统(DEDS)理论各主要方面近几年的新进展以及它们在各方面的应用情况。特别着重强调了一些新方向和新问题,如混杂系统、动态对策等,以有它们在机械、电子等制造过程以及通讯和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最后还从基础性研究的角度对DEDS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这是综述的第二部分。  相似文献   

17.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Theory in Multi-Agent Syste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re has been increasing interest from the agent community in the use of techniques from decision theory and game theory. Our aims in this article are firstly to briefly summarize the key concepts of decision theory and game theory, secondly to discuss how these tools are being applied in agent systems research, and finally to introduce this special issue of Autonomous Agents and Multi-Agent Systems by reviewing the papers that appear.  相似文献   

18.
不完备离散事件系统的可诊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离散事件系统的建模过程中,由于系统行为的复杂,存在物理系统向逻辑系统映射的不完全性,因此产生了不完备模型的概念.提出在模型不完备的前提下,判断模型可诊断性的方法.提出可诊断性的在线判定方法,同时将不完备的行为加入模型,使模型完备.用经典的双树方法判断离线可诊断性,根据观测序列的时序及语言的前缀判断并处理不完备行为.提出判定不完备行为的方法,向模型中添加不完备行为,并根据不完备行为增量地在双树中判定在线可诊断性.通过在线的可诊断性判定,当前系统能够得到在有限观测内唯一判定故障发生与否的结论.该方法适用于具有离散性质的系统.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个人手中的闲置资金越来越多,传统的投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个人投资者的需要.现在可供个人选择的投资方式较多,许多投资者无法选择适合自身的投资方式从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使用基于Rough集方法和Bayes决策理论,计算出影响投资的关键因素和风险系数,使得投资者根据影响因子和风险系数选择投资方式,对个人投资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缓冲区有限的生产系统的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极大代数对缓冲区有限的串行生产系统建立了状态方程。这种模型具有简洁而直观的特点,便于直接列写,与缓冲区无限时的串行生产系统模型的计算量相同。文中给出若干分析实例予以验证,并叙述了这种模型的推广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