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为模板剂,采用并流法与正加法制备了铈锆钇稀土储氧材料.结果表明:并流法制备的样品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储氧性能,经600 ℃焙烧后,其比表面积高达172.4 m2/g,储氧量为637.5 μmol/g;高温老化处理后,储氧量仍高达590 μmol/g,明显优于正加法制备的样品,表现出良好的抗老化能力和储氧性能.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含铈锆钇储氧材料的三效催化剂均能满足压缩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的排放要求,其中,液化石油气汽车的排放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CexZr1-xO2具有良好的抗高温老化性能、低温还原性能及较高的储氧能力,可作为新一代三效催化剂的关键材料.本文较为全面的综述了铈锆复合氧化物各种制备方法进展.  相似文献   

3.
储氧材料在汽车尾气净化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掺杂适量的稀土、碱金属以及过渡金属等有利于提高铈锆固溶体的热稳定性、储氧性能和氧化还原性能。综述了Y、La、Pr、Nd等稀土的掺杂,K、Ba、Ca、Mg等碱金属的掺杂,以及Co、Fe、Ni、Mn等过渡金属的掺杂对铈锆固溶体性能的影响,并总结了近年来铈锆固溶体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法分别制备了铈、镧及其复合物的硫酸氧盐和掺加铜元素的硫酸氧铈,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变换法(FT-IR)、BET比表面积测试法(BET)、程序升温还原法(TPR)、程序升温氧化(TPO)和氧脉冲吸附等技术手段对这些储氧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e2O2SO4、LaCeO2SO4的氧...  相似文献   

5.
吴昊澜  赵朝成  雷洁霞 《广东化工》2014,41(23):69-70,79
铈锆固溶体有着良好的储氧能力,被广泛的运用在催化行业中,其中主要的应用有选择性氧化一氧化碳催化剂,汽车三效催化剂,催化燃烧VOCs催化剂,水煤气转化反应催化剂。文章分析了近年来铈锆固溶体催化剂在上述方向的研究应用进展,并对铈锆固溶体催化剂的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利用表面活性剂模板法制备介孔铈锆复合氧化物,使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介孔铈锆复合氧化物粒子进行改性,采用共混法制备出介孔铈锆复合氧化物-环氧树脂杂化材料,对杂化材料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了介孔铈锆复合氧化物-环氧树脂杂化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并探讨其改善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也在不断的增多。CexZrl-xo2由于自身的抗高温性能、良好的老化性能、储氧能力较高以及低温还原性能等优势,是现代新一代三效催化剂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处理汽车尾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针对铈锆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含铈氧化物储氧材料的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铈氧化物由于其独特的氧化还原性能及较强的储氧能力成为汽车尾气催化净化三效催化剂的关键材料。气相合成法中的气相凝结法和溅射法是制备具有低起燃温度和无团聚的纳米级非化学计量比催化材料最有效的方法;液相化学法有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溶剂)热法、微乳液法、溶液燃烧法和溶液聚合配合法等,其中共沉淀法是湿化学过程通用的方法,溶胶-凝胶法能在低温条件下合成出均相多组分复合材料,水(溶剂)热晶化法是合成特定纳米晶体催化材料的最好方法;固相法中的高能球磨法可实现多组分的均匀混合,形成高浓度晶格缺陷的固溶体。综述了含铈储氧材料的气-固、液-固和固-固三大类合成技术的进展,探讨了制备方法和材料特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催化剂的活性氧储量与催化剂组成和结构的关系,以Ce~(4+)、Zr~(4+)混合液为基本原料,NaOH溶液为沉淀剂,CTAB为模板剂,制备了Ce~(4+)与Zr~(4+)比例不同的系列铈锆复合氧化物,通过BET、H_2-TPR和XRD对制备的铈锆复合氧化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e/Zr≤2/3的铈锆复合氧化物具有四方相结构特征,Ce/Zr=1的铈锆复合氧化物具有立方相结构特征;都是典型的介孔材料,有高的比表面积,最大值达到185.7 m~2/g;程序升温测试表明,铈锆复合氧化物在450℃和650℃附近有两个耗氢还原峰,分别对应于表面Ce~(4+)的还原和体相Ce~(4+)的还原;活性氧储量0.148~0.84 molO_2/mol(Ce+Zr),具有良好的可逆吸氧和释氧性质;活性氧储量不仅与材料的组成有关,也与材料的晶体结构有关,与材料的比表面积成正比。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催化剂的活性氧储量与催化剂组成和结构的关系,以Ce(4+)、Zr(4+)、Zr(4+)混合液为基本原料,NaOH溶液为沉淀剂,CTAB为模板剂,制备了Ce(4+)混合液为基本原料,NaOH溶液为沉淀剂,CTAB为模板剂,制备了Ce(4+)与Zr(4+)与Zr(4+)比例不同的系列铈锆复合氧化物,通过BET、H_2-TPR和XRD对制备的铈锆复合氧化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e/Zr≤2/3的铈锆复合氧化物具有四方相结构特征,Ce/Zr=1的铈锆复合氧化物具有立方相结构特征;都是典型的介孔材料,有高的比表面积,最大值达到185.7 m(4+)比例不同的系列铈锆复合氧化物,通过BET、H_2-TPR和XRD对制备的铈锆复合氧化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e/Zr≤2/3的铈锆复合氧化物具有四方相结构特征,Ce/Zr=1的铈锆复合氧化物具有立方相结构特征;都是典型的介孔材料,有高的比表面积,最大值达到185.7 m2/g;程序升温测试表明,铈锆复合氧化物在450℃和650℃附近有两个耗氢还原峰,分别对应于表面Ce2/g;程序升温测试表明,铈锆复合氧化物在450℃和650℃附近有两个耗氢还原峰,分别对应于表面Ce(4+)的还原和体相Ce(4+)的还原和体相Ce(4+)的还原;活性氧储量0.148~0.84 molO_2/mol(Ce+Zr),具有良好的可逆吸氧和释氧性质;活性氧储量不仅与材料的组成有关,也与材料的晶体结构有关,与材料的比表面积成正比。  相似文献   

11.
12.
掌握Fe2+/H2O2体系O2的生成路径,可为避免H2O2无效分解,开发经济高效的Fe2+/H2O2体系利用技术指明方向。采用添加自由基捕获剂的方法,探究Fe2+/H2O2体系内各种自由基对O2生成速率的影响,进而确定O2的生成路径。结果表明:Fe2+/H2O2体系内不会产生大量O2-·,O2-·不是生成O2的主要反应物质;O2-·被全部捕获后,体系中仍产生大量O2-·,但此时无O2生成,证明生成O2的反应由·OH和HO2·两种自由基直接参与。分析认为反应·OH+HO2·-H2O+O2是体系内O2生成的主要路径。控制Fe2+/H2O2体系定向生成·OH,抑制HO2·的产生,是提高Fe2+/H2O2体系中H2O2利用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14.
何扣宝 《化学世界》2007,48(11):675-677
采用一锅法的工艺通过甲基丙烯酸先酰氯化,再与2,2,2-三氟乙醇在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的催化下酯化的方法,方便快捷地制备了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并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最佳反应条件是:二甲基甲酰胺(DMF)和4-二甲氨基吡啶(DMAP)的用量为5%~10%(质量比),甲基丙烯酸∶氯化亚砜∶2,2,2-三氟乙醇=1.1∶1∶0.9(摩尔比),反应温度为50~60℃,收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5.
张学平  崔瑞芝  刘乾  桑世华 《化工学报》2016,67(11):4552-4557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两个三元体系PbCl2-ZnCl2-H2O和CaCl2-PbCl2-H2O在373 K时的相平衡,测定了平衡溶液的溶解度和密度,并根据溶解度数据和对应的平衡固相绘制了相图和密度-组成图,根据相图对单变量曲线和结晶区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两个三元体系均为简单共饱和型,均无复盐和固溶体生成,有一个共饱点,两条单变量曲线,两个结晶区。平衡液相对应的固相由XRD确定,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17.
Li2O-Na2O-K2O-CaO-MgO-Al2O3-SiO2系统乳浊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Li2O-Na2O-K2O-CaO-MgO-Al2O3-SiO2系统釉进行了较全面的正交试验研究,找到了影响该系统釉乳浊及釉面质量的主次因素,获得了性能良好的乳浊釉及其较优乳浊釉配方.  相似文献   

18.
生产乙炔对电石的要求及乙炔清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国内外乙炔大部分仍是由电石制得。然而由于工业电石除CaC2 外还含有很多杂质 ,所以生产乙炔不仅要求电石的纯度、粒度 ,还要求水温。一般电石的块度采用 8~ 2 5mm ,发生器温度控制在 85± 5℃ ,乙炔气体中含H2 S、H3 P、NH3 等气体会使氯乙烯合成氯化催化剂活性下降。因此 ,必须对乙炔气体进行清洁。采用次氯酸钠液体的氧化性将乙炔中的杂质氧化成酸性物质而除去。  相似文献   

19.
SC(NH2)2-H2O2-Cu2+-OH-封闭体系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秋玲  张洪林 《化学世界》2007,48(1):16-17,22
利用微量量热仪测定体系热功率随时间的改变。对于SC(NH2)2-H2O2-Cu2 -OH-封闭体系,测定了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下,体系的单峰振荡行为,得到了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的振荡周期,并由此计算出振荡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和反应级数。并得到下列关系:1t∝c-0.3355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