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库车坳陷煤成油、气的分布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界煤系烃源岩主要以生气为主,该坳陷油气藏类型共有5种:纯干气气藏、湿气气藏、凝析气藏、油气共存的油气藏、纯油藏。烃源岩以镜质组和惰性组为主,贫壳质组,形成气藏还是油藏主要取决于地质因素,而不是由显微组分决定的;干气气藏是因为圈闭形成后捕获了下伏高-过成熟的煤系烃源岩生成的干气而形成的;湿气藏和凝析气藏是因为圈闭捕获了成熟阶段煤系烃源岩生成的湿气或凝析气;油藏主要形成于盖层封闭性稍差地区、有断裂破坏地区,原来的湿气或凝析气藏中天然气大量散失,少量的油得以保存,形成小规模的残余煤成油藏或油气藏。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气田油气相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气田发育两套含油气层系:深层的E31油气藏和浅层的N22-N1油气藏。7个样品的油、气高压物性实验结果揭示了凝析油气藏的相态特征和相态分布规律。浅层油气藏属于饱和烃类体系,油气藏类型包括油藏、油环凝析气藏、凝析气顶油藏和凝析气藏;深层油气藏属于未饱和烃类体系,油气藏类型包括湿气藏、凝析气藏和油藏。研究表明,由于深、浅气藏流体组分及温度、压力条件不同,烃类相态也就不同。深入了解地下流体相态特征并确定油气藏类型对于高效合理地开发油气藏、提高油、气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凝析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条件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凝析气藏的特点 天然气气藏按组分特点可划分为纯气藏、湿气藏和凝析气藏三大类。通常,天然气中凝析气凝析油含量在50g/m3以上者属凝析气藏。凝析气藏的特点是C5以上重烃含量高,地层压力较高,高于凝析气临界凝析压力,流体以  相似文献   

4.
方法:应用油气藏流体特征的分析对宝中区块低渗储层的原油及凝析气的高压物性等进行分析研究。目的:认识廖区块油气藏流体特征,为加快油田开发步伐创造条件,结果:宝中区块地层原油中间烃(C2-C6)含量较高,油质轻,收缩性强,有饱和油藏和未饱和油藏;气藏属高含凝析油的近饱和凝析气藏类型。结论:宝中区块油气性质和油气藏类型比较特殊,存在常规黑油中轻质油,挥发油和凝析气,焉参1断块Ⅲ油组为带油环的凝析气藏,IV油组为凝析气藏,宝3断块II,IV油组为常规黑油中轻质油藏,本次研究为进一步落实宝中区块油气储量,合理选择油气藏的开采方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库车坳陷乌什凹陷东部成藏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库车坳陷乌什凹陷依拉克气田由下白垩统舒善河组下部的3个凝析气藏组成,具有超高压、常温、孔隙型碎屑岩储集、超深层、层状边水、富特富凝析油含量特征,是乌什凹陷发现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气田.依拉克气田的成藏模式为烃灶远端侧向供气,通过断裂和裂隙与不整合面及输导层形成的网络充注,封存箱内渗流成藏.乌什凹陷东部烃源条件良好,盖层发育,中、新生界具有3层压力结构,深部存在区域性的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是富集形成规模大的油气藏的有利区域.远离烃灶成藏的特征证实该区属于库车超强充注油气系统的一部分,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有望发现更多的特富、富凝析气藏和油藏.图6表1参12  相似文献   

6.
近年在塔里木盆地北部相继发现了众多的凝析气藏,主要集中分布在轮台断隆和轮台低隆两大构造带。1998年又在南喀—英买力低隆第三系、白垩系发现了玉东2凝析气藏。塔北凝析气藏顶部埋深普遍超过4500m,属超深层凝析气藏。单相凝析气藏在塔北比较多见,其次是带油环的凝析气藏,再次是凝析气顶型油藏。从成因类型上可分为三种,即海相凝析气、陆相凝析气、海陆交互相凝析气。塔北凝析气藏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具有较高的气油比,区带不同差异较大;二是凝析油含量普遍较高,但异地或异层其差异较大;三是流体富轻组分、贫中间组分、微含或不含重组分。通过分析认为:轮南低隆凝析气藏的形成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海西晚期—印支期,第二阶段为喜山晚期。前者是在低压条件下,石油直接蒸发变为凝析气,后者是在异常高压条件下,石油溶解在压缩气中形成次生凝析气藏。轮台断隆凝析气藏是在下第三系沉积前后形成了现今构造格局,来自北面库车坳陷烃源岩排出的油气向南面隆起带上运移、聚集而形成现今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7.
油气藏流体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黄岩 7 1及 14 1油气藏的油、气不同源 ,并且具有多期成藏与垂向运移特征。油气藏地球化学运移参数特征 ,以及流体相态与烃源岩的关系表明 ,黄岩7 1及 14 1油气藏为近源成藏 ,烃源岩对平面上油气的相态分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综合油气藏地质特征和流体PVT测试结果 ,推测黄岩 7 1及 14 1油气藏可能为次生凝析气藏 ,其圈闭中先聚集了石油 ,而后随着烃源岩进一步演化 ,大量天然气不断形成并被连续充注到圈闭之中 ,从而导致油藏气侵而形成次生凝析气藏  相似文献   

8.
西湖凹陷黄岩7-1及14-1油气藏特征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气藏流体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黄岩7-1及14-1油气藏的油,气不同源,并且具有多期成藏与垂向运移特征。油气藏地球化学运移参数特征,以及流体相态与烃源岩的关系表明,黄岩7-1及14-1油气藏为近源成藏,烃源岩对平面上油气的相态分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综合油气藏地质特征和流体PVT测试结果。推测黄岩7-1及14-1油气藏可能为次生凝析气藏,其圈闭中先聚集了石油,而后随着烃源岩进一步演化,大量天然气不断形成并被连续充注到圈闭之中,从而导致油藏气侵而形成次生凝析气藏。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羊塔克油气田的特征及形成历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羊塔克油气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轮台凸起西端 ,由 4个凝析气藏和 2个挥发性油藏组成 ,具有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储集层 (白垩系砂岩、下第三系底砂岩 )、优质盖层 (下第三系膏泥岩 )和优越的圈闭条件 ,烃源岩为库车坳陷的侏罗系煤系地层。据油气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分析 ,原油为煤系泥岩生成 ,天然气为煤成气。圈闭形成于早第三纪末 ,油气藏形成于晚第三纪的上新世库车组沉积期。油气从油气田东部注入 ,由东向西运移并差异聚集 ,依次形成凝析气藏、带油环凝析气藏和挥发性油藏。图 3表 3参 2 (梁大新摘 )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斜坡带油气藏以凝析气藏为主,目前对该类油气藏的成藏机理尚认识不清。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前陆盆地斜坡带牙哈地区为例,分析了斜坡带凝析气藏形成机理,指出该地区油气藏具有典型凝析油气的特征:较高的气油比,凝析油除了密度低、黏度低外,还具有含蜡量高的特征,凝析气表现为湿气特征。通过测定与烃类伴生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结合地层埋藏史和热史,厘定了牙哈地区油气具有两期成藏特点:原油主要在8×106~5×106a充注,天然气在5×106a以来,特别是3×106a左右充注。据此结合库车前陆盆地构造演化过程,恢复了牙哈地区凝析气藏的形成过程,并提出了"先油后气,气侵改造"的前陆盆地斜坡带次生凝析气藏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1.
张水昌  苏劲  张斌  王晓梅  何坤 《石油学报》2021,42(12):1566-1580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蕴含丰富海相凝析油的克拉通含油气盆地,目前已在塔北隆起、塔中隆起及其斜坡区的震旦系—三叠系发现6个大型海相凝析油气藏,这些油气藏呈现出轻质油、高含蜡凝析油气、干气—轻质油—挥发性油多种类型油气藏围绕烃源岩有序聚集的特点.基于烷烃损失量计算、凝析油中烃类分子成熟度参数和天然气同位素组成的分析,提出塔北隆起...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东部是一个新含油气区。主力生油层为上二叠统、油气分布受晚古生代拗陷的控制。被隆起分开的北部大井拗陷和南部昌吉拗陷东段,表现为两个独立的含油气单元,类似于两个独立的合油气盆地,油气分布的方式各不相同。 北部大井拗陷为自生自储型含油拗陷,平地泉组(P2p)是唯一的自生自储自盖的含工业性油气的地层单元。拗陷中心就是生油中心。在生油中心内,中等隆起幅度的共成熟型背斜,是最有利的含油圈闭。岩性因素亦不可忽视,属典型的构造—岩性油藏。油水界面参差不齐,而压力系统一致。 南部昌吉拗陷东段则属他生他储型含油拗陷,含油地层单元多,油气藏的形成过程很复杂。二叠系生油层的平面厚度变化大,且进入成熟门限的时间先后不一;其中缺乏孔隙性砂层,排烃不畅,油气运移难受大;主要生油中心仅限于山前的狭长地带,早燕山运动以后,回返隆升成剥蚀区,失去了油源区的意义。中生界煤系在拗陷西部也可生油。从北三台南坡至阜康断裂下盘,油气来自山前生油中心,形成于白垩纪前,以残余油藏的稠油为主,部分为迟到油气。吉木萨尔凹陷内的重粘油,来自凹陷內低—未成熟的生油岩。北三台北断鼻的油气来自阜康凹陷北部的二叠系,是经二次运移的异地油,保存好,不是残余油藏。北三台西坡的油气以低密、低粘为特点. 是来自阜康凹陷的晚熟晚到油气, 也不是老油试破坏后的残余。预计还可能在北部五彩湾及火东两个负性构造区找到一些小型油气藏: 南部在阜康断裂带有潜力, 可惜都是些分散的中小型复杂油气藏; 吉木萨尔凹陷不可忽视: 北三台西坡的晚期油气藏很重要, 有可能使南部局面改观。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运移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运移关系的研究,认为:a)油气物理性质可以宏观地反映油气运移的方向;b)原油轻烃、生物标记物和含氮化合物可以较好地反映油气运移方向,饱和烃生物标记化合物反映了相对轻质原油的油气运移方向,含氮化合物则主要反映了相对早期原油的运移方向;c)塔河油区存在着早期由南向北、晚期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的油气运移充注过程.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是柴达木盆地一个一级构造单元,至今共发现了6个油气田,分别是冷湖三号油田、冷湖四号油田、冷湖五号油田、鱼卡油田、南八仙油气田和马海气田。根据它们的特征可以划分为背斜油气藏和断块油气藏2大类,其中背斜油气藏又可分为同褶皱作用有关的背斜油气囊和同基底活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2个亚类。它们的形成受烃源岩展布、烃源岩的生油生气性、断层活动和圈闭发育的有效性等向个因素的控制。建议今后的勘探活动对冷湖-南八仙构造带以南和以北地区应有所侧重,南侧以找气为主,北侧以找油为主,并把重点放在寻找形成时间早、同基底活动有关的圈闭构造上。  相似文献   

15.
东濮凹陷油气藏类型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兴宇 《石油学报》1988,9(2):28-36
东濮凹陷是一个油气十分富集的典型盐湖盆地.构造发育,圈闭类型多,多种砂体遍布全区,生油岩成熟度高,排烃条件好,油气运移距离短及深层次生孔隙带的存在是油气藏形成的基础;油气藏可分为构造油气藏和地层油气藏.前者包括断层油气藏和背斜油气藏,背斜油气藏又可细分为同生断层逆牵引构造、断层挤压构造、盐膏柔性拱张背斜构造及与古潜山和压实作用有关的披覆构造等油气藏.地层油气藏有砂岩体原生地层油气藏与地层不整合油气藏;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是大型复合式油气聚集带,它是多个次级构造带的复合,有多层次多类型的圈闭,尤其以与盐构造、盐相变有关的圈闭为特征.中央隆起带与多种砂岩体的有机配套则形成了以构造断块为主要类型的油气藏复合体;在先凹后斜的西部斜坡带发现了油气十分富集的胡状集油田,在深洼陷及凹陷陡岸也发现了逆牵引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及深层天然气藏.  相似文献   

16.
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包括莫北凸起、莫索湾凸起西斜坡和石西凸起南斜坡,长期位于油气运移的指向区,构造位置极为有利,自北向南已发现了石西油田、莫北油气田和莫索湾油气田等17个油气藏,是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最为富集的构造带之一;油气藏沿凸起边部呈弧形串珠状分布,受控于断裂、构造及沉积储层特征等多种因素,油气分布虽然复杂,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规律性。通过剖析和总结该区的油气成藏规律,对指导下步勘探具有重要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印支运动初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区指内蒙地轴之南,秦岭褶皱带之北,郯庐断裂带以西,吕梁山以东的大华北区.研究华北地区的构造演化,离不开喜马拉雅运动及燕山运动,此乃公认之地质事件.而燕山运动之前中生代早期的印支运动在本区的影响及其表现形式如何?目前认识尚有分歧,关键在于有否印支褶皱运动,因它关系到在本区寻找古生代油气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该盆地保罗纪沉降、沉积中心在北部凹陷、托克逊-鄯善南凹陷和五堡凹陷。其中北部凹陷是主要的生油凹陷,其下侏罗统源岩于晚侏罗世开始生油,老第三纪进入生油高峰;其余两凹陷演化程度较低。火焰山背斜带和柯柯垭背斜带的油气前景最好,雁木西背斜带次之。  相似文献   

19.
酒泉盆地酒西坳陷是典型的勘探程度非常高的含油气坳陷,其油气勘探潜力及有利的勘探区域是油气勘探决策面临的关键问题。通过酒西坳陷原油类型与油源的精细对比,厘定了不同类型原油分布的层系与区域,总结归纳了原油分布规律,探讨了油气运移与聚集成藏的控制因素,重新评估了油气资源潜力并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酒西坳陷青南次凹中部地区存在低成熟、中等成熟和高成熟3类原油。低成熟原油仅分布在下白垩统下沟组上段和中沟组,中等成熟原油分布在下白垩统下沟组中段及以上地层,高成熟原油主要分布在深层下沟组下段与赤金堡组。青西凹陷南部的窟窿山构造带和北部的柳北构造带仅分布高成熟原油;鸭儿峡-老君庙-石油沟构造带和石北次凹西部斜坡带的古近系中仅分布中等成熟原油。青南次凹内部的油气以近源运移成藏为主,不同层段有效烃源岩的分布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层位。窟窿山断裂和121断裂是控制凹陷内油气运移成藏的关键断裂,鸭509断裂是控制油气由青西凹陷向南部凸起运移的关键断裂。新近纪以来祁连山向北推覆挤压形成的背斜构造带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圈闭,青西凹陷不均衡沉降与抬升为油气由西向东高效运移创造了有利条件。酒西坳陷仍然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基础与勘探潜力。青南次凹中部的深层、南部窟窿山构造带东段和北部柳北构造带的中层-深层是寻找高成熟原油的有利区;鸭西及其以南地区是寻找中等成熟和高成熟原油的有利区;鸭南-庙南地区和鸭儿峡-石北次凹西部斜坡地区的古近系是寻找中等成熟原油的有利区;石北次凹中部-北部的深层是寻找赤金堡组自生自储成熟原油油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隆起构造演化对油气藏的控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隆起在其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使该区经历了“4次拉张、4次挤压”,对应于盆地4次大的沉降和抬升。其中加里东早、中、晚期和海西早、晚期运动是该区最重要的构造事件。受构造演化的控制,形成了该区加里东—早海西及燕山—喜山期2个重要的成藏期和多套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同时对不同构造带不同层系油藏的形成、保存、破坏与调整有看同样重要的控制作用。从而形成该区石炭系东河砂岩块状、志留系层状油藏及沥青、奥陶系灰岩内幕及风化壳等多种油气藏。受构造运动影响,在塔中Ⅰ号构造带和北部斜坡带形成油气富集带。塔中低隆起西北围抖区构造相对稳定,油气破坏性小,具备形成大型油气田的石油地质条件,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