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活性炭-纳滤膜技术应用于南方地区浅层地下水的净化中,该工艺能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的有机及无机污染物。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在80%以上,对电导率、总硬度的去除率也分别达到80%和90%,对其它污染物也有较高的去除率。研究成果为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小城镇地区供水提供了新思路,拓宽了纳滤膜净水技术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2.
纳滤膜污染的分析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罗敏  候立安 《水处理技术》1998,24(6):318-323
利用自制小型平板膜设备进行了纳滤膜污染的控制,并对膜污染的机理进行了分析与控制。  相似文献   

3.
4.
随着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纳滤膜充分弥补了反渗透与超滤之间的空白。介绍了纳滤膜的特性及其独特分离特点,阐述了纳滤膜在处理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最后指出了它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纳滤膜物化特征对膜分离及膜污染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纳滤膜孔径、孔隙率、粗糙度、表面电荷、亲疏水性等自身物化特征对膜分离特征及膜污染的影响作了综述,同时阐述了纳滤过程中,操作条件、溶液物化特征、膜污染等因素对膜物化特征的影响,对提高纳滤膜性能,进行合理的膜改性,减轻膜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22,(4):734-737
基于超滤膜对有机物去除率低和超滤膜污染严重的现状,构建了传统工艺+超滤以及传统工艺+粉末活性炭(PAC)+超滤两组工艺,并对处理前后水样的浊度、UV_(254)、高锰酸盐指数进行检测,对比了两组工艺对微污染水中的污染物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两组工艺对于浊度的去除效果都比较好,出水浊度不受原水水质的影响,传统工艺+超滤组合工艺对于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理想;传统工艺+PAC+超滤组合工艺对有机物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出水的浊度、UV_(254)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为90.9%,84.6%和77.0%;超滤膜表面污染物主要为腐殖酸类物质和蛋白质类物质,经过化学清洗,基本上能恢复TMP,PAC的存在能有效减缓超滤膜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应用化工》2017,(4):734-737
基于超滤膜对有机物去除率低和超滤膜污染严重的现状,构建了传统工艺+超滤以及传统工艺+粉末活性炭(PAC)+超滤两组工艺,并对处理前后水样的浊度、UV_(254)、高锰酸盐指数进行检测,对比了两组工艺对微污染水中的污染物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两组工艺对于浊度的去除效果都比较好,出水浊度不受原水水质的影响,传统工艺+超滤组合工艺对于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理想;传统工艺+PAC+超滤组合工艺对有机物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出水的浊度、UV_(254)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为90.9%,84.6%和77.0%;超滤膜表面污染物主要为腐殖酸类物质和蛋白质类物质,经过化学清洗,基本上能恢复TMP,PAC的存在能有效减缓超滤膜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22,(12):3374-3377
采用国产纳滤膜脱除水环境中的硝酸根离子,研究进液浓度、浓水流量、压力、温度等对纳滤膜的截留性能和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力的升高有利于提高纳滤膜的截留率和产水通量,最佳压力为0.7 MPa,此时截留率和产水通量可达75.0%和153.7 L/(m2·h);适当的提升进水温度可以提高纳滤过程的截留率,最佳进水温度为39.3℃;进料浓度对截留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进料浓度越低,纳滤膜的截留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卤水纳滤过程中纳滤膜污染防治的意义,分析了纳滤膜污染成因,提出了污染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滤、纳滤集成技术,对高盐度、高色度、高COD的染料生产废水进行中试处理试验,分别考察了恒容脱盐、恒压浓缩、连续化处理等不同工艺的效果。结果表明,纳滤膜对COD的去除率大于90%,对色度去除率基本为100%,对染料截留率大于97%,能有效截留废水中的染料和有机物。同时一价盐(NaCl)大部分能透过膜。  相似文献   

11.
粉末活性炭-超滤膜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粉末活性炭和超滤膜联用技术对微污染原水进行试验,考察该工艺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粉末炭改善膜通量以及防止膜污染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反应器内活性炭浓度升高,工艺处理效果有极大改善,膜通量明显提高,反应器最佳活性炭投加量为0.5 g·L-1,工艺运行1110min,出水TOC、UV254去除率保持稳定,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4.8%、48.9%,膜通量降低缓慢,1110 min后通量为初始通量的70%.反冲洗对膜通量有所恢复,多次反冲后效果不明显,且反冲后破坏膜表面的滤饼层使出水水质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12.
电解法净化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用电解法处理含Cu^2 、Cr^3 的废水。根据溶液性质确定适当的微电解反应器电压,并对不同的电极材料进行了试验;最后深入讨论了pH值、电解时间、电解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重金属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电解过程中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活性炭处理地下水中Cr6+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活性炭为试验介质,通过室内静溶试验确定出此介质处理地下水中Cr6 的最佳运行参数.结果表明,处理后水中Cr6 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的Ⅲ类标准,并分析讨论了其去除机理和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高梯度磁化控制纳滤膜无机垢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对比分析了有无磁化预处理条件下纳滤膜的无机垢污染情况。研究结果发现,磁化预处理能够有效减缓膜比通量的衰减,低压冲洗后膜比通量恢复率可高达90%,而无磁化预处理的纳滤膜通量恢复率仅为68%。SEM分析发现,加上磁化预处理后,纳滤膜表面生成的Ca CO3垢不再是致密的方解石,而是质地松软、易脱落的文石结构,这更有利于维持纳滤膜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受污染程度日益加剧,为提升饮用水水质,需要改造水厂常规水处理工艺,臭氧,活性炭深度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将日益普及,活性炭的选型将直接影响深度水处理的效果和投资建设资金。试验结果表明:破碎活性炭比柱状活性炭对浊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饮用水中藻毒素污染问题,本文对超滤膜(UF)、粉状活性炭(PAC)及其组合工艺去除藻毒素(MCs)的效果和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独的超滤膜工艺对水体中溶解性藻毒素的去除率较低,一般低于5%.单独的粉末活性炭吸附技术在投加量高于20mg·L-1时对MCs的去除效率较高,可迭82.16%;粉末活性炭与超滤联用工艺在PAC投加量为20mg·L-1时,产水中未检测出微囊藻毒素.该组合工艺运行稳定,可有效减缓膜污染.  相似文献   

17.
以聚砜超滤膜为支撑膜,通过聚酰胺-胺(PAMAM,G0)与均苯三甲酰氯(TMC)的界面聚合反应制备复合纳滤膜。首先优化了界面聚合过程,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进行了膜的表面形貌分析,最后考察了纳滤膜对Na2SO4、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及小分子有机物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较优的纳滤膜制备条件为:PAMAM浓度0.25%(wt),TMC浓度0.3%(wt),界面聚合时间90 s,热处理温度60℃。FESEM分析表明经界面聚合反应后,超滤膜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活性层。随着操作压力的增加及Na2SO4浓度的降低,膜对盐的截留率均不断增大。复合纳滤膜可有效截留盐,且其截留分子量(MWCO)处于600~1000 g mol 1。  相似文献   

18.
过氧化氢预氧化去除受污染地下水中铁、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过氧化氢投量、进水pH、预氧化时间及原水本底成分对过氧化氢预氧化去除长沙市近郊某镇受污染地下水中铁、锰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过氧化氢投加量为0.13 mg·L-1时,铁、锰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8%和25.6%;酸性环境有利于铁、锰的去除,当pH=5.01时,铁、锰的去除率达到最大的94.6%和48.0%;预氧化60 min,锰的去除率达到最大的56.2%,而铁的去除率随预氧化时间的增长无明显变化,保持在90%左右;原水本底成分对过氧化氢预氧化除锰的效果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以聚醚砜纳滤膜为基膜,采用胺基改性纳米SiO2掺杂树状聚酰胺-胺(PAMAM)作为水相改性剂制备了一类有机-无机复合纳滤膜。通过条件优化实验确定较佳界面聚合条件为有机相单体w(均苯三甲酰氯)=0.5%、w(PAMAM)=0.3%、w(SiO2)=0.3%、处理时间90 s、处理温度80℃。在该条件下,纳滤膜对无机盐的截留率为67.3%、通量为31.3 L/(m2·h),对模拟污水的分离性能优于采用未改性纳米SiO2制备的有机-无机复合纳滤膜。制备的纳滤膜对4种模拟矿化污水的截留顺序为Na2SO4>KCl>CaCl2>MgCl2。  相似文献   

20.
乐果微污染原水的碱解-活性炭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去除模拟污染源水中乐果的实验室和中试试验中,考察了pH、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原水中乐果的质量浓度为0.095~0.286 mg·L~(-1)、pH为9.5~10时,乐果的去除率都随着粉末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平均去除率为35.4%~68.3%;采用石灰碱解+粉末炭吸附预处理乐果超标1倍(质量浓度0.2 mg·L~(-1))左右的原水,在混凝沉淀工艺之前调节pH至9.5左右,常规出水的乐果含量可达到GB 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