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高盐稀态酱油控温发酵科学酿造生产工艺的研究,较详细阐述了高盐稀态酱油从原料选择、豆粕蒸煮、小麦焙炒、制曲,到发酵、压榨和精制各个制作生产阶段的工艺过程、控制要点、主要设备流程以及微生物变化过程。旨在为不同规模厂家选择适宜的原料处理方式及制曲工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以啤酒废弃生物质替代豆粕为生产主原料,利用混合茵种发酵酿造鲜味酱油;确定了发酵原料的最佳配比为啤酒废弃生物质豆粕麸皮小麦粉=3030355;全氮利用率达69.91%,最佳发酵期为24d;成品酱油质量符合国家二级酱油标准;成品酱油吨成本比全豆粕酱油降低220元.  相似文献   

3.
1980年2月~10月。拟不增加或少增加生产投资,在酱醅中添加酵母,经较短时间发酵,酿造出的酱油,既能保持一定的全氮利用率和酱油色素,又能提高风味。据此,对酱油发酵的形式开展了研究。采用发酵起始添加酵母的,经低温进入中温或稍高品温的发酵工艺;及前期品温较高,中期降温添加酵母发酵,后期品温适当回升的二种工艺。把前者称谓“发酵型”;后者称谓“分解型”。6.1 配方的试验规模发酵型:豆粕10kg、小麦3kg、麸皮2kg。分解型:豆粕10kg、小麦3kg、麸皮2kg。6.2 原料处理和制曲大部分豆粕、麸皮制米曲,小部分豆粕、麸皮制黑曲。蒸料、制…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以啤酒废弃生物质替代豆粕为生产主原料,利用混合菌种发酵酿造鲜味酱油;确定了发酵原料的最佳配比为:啤酒废弃生物质∶豆粕∶麸皮∶小麦粉=30∶30∶35∶5;全氮利用率达69.91%,最佳发酵期为24d;成品酱油质量符合国家二级酱油标准;成品酱油吨成本比全豆粕酱油降低220元。  相似文献   

5.
酱油是我国传统调味品,一般以豆粕(或豆饼)、小麦、麸皮为原料,经过蒸煮、制曲、发酵及浸淋等工序而制得。酱油营养丰富和味觉鲜美,按照酱油卫生标准(GB2717—81)规定,每毫升酱油中的细菌总数不得超过五万个。目前大多数酿造厂采用列管式加热器灭菌,灭菌温度为80一85℃,由于芽孢杆菌的孢子需在100℃以上才能杀死,所以灭菌效果较  相似文献   

6.
李魁 《中国酿造》2006,(2):37-39
对以燕麦和啤酒废弃生物质替代部分豆粕为原料,利用混合菌种发酵酿造保健酱油进行了研究。经试验确定了发酵最佳工艺为:啤酒废弃生物质:豆粕:燕麦麸皮:燕麦粉=30:30:35:5,发酵期为24d,成品酱油质量符合国家二级酱油标准。全氮利用率达69.91%,酱油的β-葡聚睫冶量129mg/100mL,成品酱油吨成本比全豆粕酱油斛氏210元。  相似文献   

7.
用棉粕代替部分豆粕、小麦糁代替部分麸皮酿造酱油;原辅料配比为豆粕:棉粕:小麦糁:麸皮=45:15:20:20;采用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结果,全氮利用率达到85%,酱油各项指标符合国家专业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酿造酱油的生产工艺,基本上采用三固一液,即固态蒸料、固态制曲、固态发酵,最后液态循环萃取酱油,生产设备基本上是间隙运行。由于固态物料流动性差,在蒸煮、制曲、发酵三大主要工艺物料的进出,需要借助于人力和机械设备来完成。又因酿造酱油的主要原料是豆粕、小麦和麸皮,生料带有粉尘,熟料富粘稠性,且营养丰富,易受微生物繁殖污染,所以当前酿造生产设备改革,既要考虑到改善生产环境和防止食品污染,又要照顾到减轻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9.
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生产工艺及危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豆粕和水为主要原料,配以其它辅料,以高盐稀态法发酵酱油生产出味道鲜美的酱油,同时通过危害分析确保酱油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用棉粕代替部分豆粕,小麦糁代替部分麸皮酿造酱油;原辅料配比为豆粕:棉粕:小麦糁:麸皮=45:15:20:20;采用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结果,全氮利用率达到85%,酱油各项指标符合国家专业标准。  相似文献   

11.
鱼酱油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值鱼、豆粕、小麦、麸皮为原料,采用单菌种制曲,低盐固态发酵酿造鱼酱油.以中性蛋白酶酶活和发酵后鱼酱油的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最佳制曲工艺条件为豆粕40 g、小麦10 g、麸皮30 g,鱼40 g,接菌量1%,制曲时间50 h;发酵条件为盐水量13%(w/w),发酵温度50 ℃,发酵时间30 d.  相似文献   

12.
用棉粕代替部分豆粕,小麦糁代替部分麸皮酿造酱油,原辅料配比为豆粕:棉粕:小麦糁:麸皮=45:15:20:20;采用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结果:全氮利用率达到85%,酱油各项指标符合国家专业标准。  相似文献   

13.
咨询台     
问 :什么是酿造酱油 ?什么是配制酱油 ?二者怎样鉴别 ?答 :酿造酱油fermentedsoysauce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 81 86— 2 0 0 0的定义 ,是“以大豆和 /或脱脂大豆、小麦和 /或麸皮为原料 ,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酿造酱油按发酵工艺不同 ,又可分为两类 :高盐稀态发酵酱油 (含固稀发酵酱油 ) :以大豆和 /或脱脂大豆 ,小麦和 /或小麦粉为原料 ,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与盐水混合成稀醪 ,再经发酵制成的酱油。低盐固态发酵酱油 :以脱脂大豆及麦麸为原料 ,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与盐水混合成固态酱醅 ,再…  相似文献   

14.
酱油是植物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经微生物酶解发酵而成。作为一般调味品沿用至今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如今更是家庭必需品。现在酱油酿造原料为脱脂大豆、小麦、食盐和水。用小麦的目的主要是利用其碳水化合物。生产酱油用的小麦要经过焙炒、粉碎后与豆粕混合接种制曲。因焙炒可以使小麦水分蒸发、组织膨化,成为易被破碎的状态。通过焙炒除去小麦水分,这在制曲时调节蒸煮大豆或脱脂大豆的水分起着重要的作用。焙炒也可以对附着在生小麦表层上的微生物起到杀菌作用。从化学变化上来看,小麦热处理可以破坏生小麦淀粉中36%的结晶构造—…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酱油是以蛋白质、淀粉原料由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综合发酵而成的调味料。酿制酱油主要通过原料处理(包括选择与蒸煮)制曲、发酵、淋油、成品灭菌等五个环节来完成,酱油主要用在饮食调味上,在烹饪中,酱油起到了提色、提味、增鲜的作用,特别是在部分川菜中,更是不可缺少的。可以用作酿造酱油的原料很多,如原粒大豆、脱脂大豆(豆饼或豆粕)、小麦、麸皮、蚕豆、豌豆等,但由于这些原料各种成分含量不同,因而酿制出的酱油质量、产量、经济效益有很大差异。所以,作为酿造酱油的前提,选择最佳的原料,采取合理的原料配比,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酱油是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之一,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酱油多以大豆或豆粕、 皮、麦粉等为原料,经蒸煮、制曲,采用高盐稀态发酵工艺或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生产而成。 国际上,高盐稀态发酵工艺技术是生产酱油的先进技术。它克服了传统作坊式生产带来的种种弊端及产品缺陷,在卫生保障、营养价值、口味色泽等方面均有超前的优越性。与传统采用的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相比有绝对的优势。 首先是投资大。如果生产出1万吨的成品酱油,采用高盐稀态发酵工艺要比低盐固态工艺成本高出25倍。其次是设备上。传统的发酵工艺是一种手工作坊式的生产…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低盐固态酿制酱油工艺为基础,采用前期无盐发酵和后期低盐发酵相结合的工艺。在发酵过程中添加酵母,采用回淋方法,把一般的原料配比改为豆粕:麸皮:小麦=5:3:2。这样既弥补了在发酵过程中因添加酵母所消耗的糖份,又改善了酱油的质量和风味,使全氮利用率比对照组提高3.54%,氨基酸生成率提高了6.28%,蛋白质出品率提高了9.42%。  相似文献   

18.
以扇贝裙边、豆粕、麸皮、小麦为原料,采用多菌种混合制曲,低盐固态发酵酿造扇贝裙边酱油.通过试验得出制曲最佳配料比为扇贝裙边200g、豆粕400g、麸皮400g、水700mL、小麦400g.发酵条件为盐度12%、曲水比11,前10d发酵温度为50℃,后20d发酵温度为45℃.扇贝裙边酱油与传统工艺酿造的酱油相比,海鲜风味浓郁,氨基酸态氮、全氮、牛磺酸、氨基多糖含量分别达到0.83/100mL、1.70g/100mL、7.82×10-5g/100mL、3.51×10-5g/100mL.  相似文献   

19.
以豆粕、小麦为原料,采用大水分制醪,通过夹层水浴控制温度在40℃~45℃进行温酿发酵酱油的工艺的探讨.温酿发酵酱油风味虽然不及高盐稀态酱油,但却远好于低盐固态酱油,而且发酵不受季节限制,周期较短,只要采用适宜的工艺参数,加强生产过程控制,该工艺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扇贝裙边酱油高盐稀态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以扇贝裙边、豆粕、小麦为原料,利用多菌种混合制曲、高盐稀态发酵方法研究开发扇贝裙边海鲜酱油.通过实验确定出最优的制曲条件为裙边:豆粕:小麦:水为50 g:70 g:60 g:70 mL,时间60 h.采用As3.042,As3.350,UE336-2多菌种混合制曲,通过高盐度18%,大盐水量100:250,先低温后常温的发酵工艺,在常温期添加耐盐鲁氏酵母菌,发酵出扇贝裙边海鲜酱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