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承德位于环渤海经济区腹地,南临京津,北靠辽蒙,是环京津、环渤海和冀辽蒙经济区的重要城市之一。承德是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甲类开放城市。1994年位于承德市的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从而使承德步入了世界文化名城的行列。承德不仅有区位的地理优势,优美的风光,而且还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1、承德市日照时间每年平均为2800小时,太阳能年辐射到地面总量约相当于230/m~2千克标煤。太阳能利用目前在我市主要有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光伏发电。2、承德市水资源可开发量为57万千瓦。现有运行电站26座,总装机3.83万千瓦。  相似文献   

2.
“大风刮黄金、河水淌白银、阳光洒珍珠、温泉似宝盆……”这是对承德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形象的比喻。 这里是仅次于新疆的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之一; 这里是继“西藏羊八井”之后我国第二大地热资源丰富地区; 承德坝上及接坝地区有数千平方公里适宜建大型风电场地域,是众多风电投资商必争之地; 这里森林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特征显著。秸秆、薪柴、人畜粪便、城镇垃圾等可利用的生物质能资源总量每年达数百万吨标准煤,尚未包括工业废弃物、城镇污水; 这里的滦河、潮河等四大水系,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78万KW,占河北省水能资源可开发量三分之一; 国内外专家认为,可再生能源中,承德除海洋能外其余都相当丰富,而且均具备就地开发的独特优势,如此多种类的可再生能源资源齐聚一地,极为罕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辽宁建材》2006,(6):7-8
这篇文章,希望能够引起方方面面人士的注意,尤其是其中的一段文字和一组数字触目惊心,振聋发聩“:全球化石能源的枯竭是不可避免的,将在本世纪内基本开采殆尽。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可供生产40多年,天然气和煤炭则分别可以供应65年和155年。”这就是说,人类享受有限资源的年限已经屈指可数了,能源枯竭是迟早的事。资源已经向人类发出了警报。发展再生能源是人类现在必须面对的紧迫问题。中国是世界能耗大国,面临的形势更加严竣,尽管中国制定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编制了《可再生能源长期发展规划》。除了可再生能源之外,中国替代能源也正在启动,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面临着百年以后是否能够从容面对的问题。假如说,我们今天有煤烧,明天我们有“油”吃,那么我们后天烧什么,吃什么呢?这是我们现在不仅仅是思考、惊呼,而是必须着手抓紧要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承德旧称“热河”,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甲类开放城市。承德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冬天虽然寒冷,但由于四周环山,阻滞了来自蒙古高原寒流的袭击,故温度要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夏季凉爽,雨量集中,基本上无炎热期,是绝佳的避暑胜地。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的经验说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初期阶段、产业形成阶段、政策支持,激励和强制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仅靠市场机制,没有政府力量和全社会的支持、引导.可再生能源是难以发展起来的。通过政策支持.引资金、引专家、引技术、搞合作.鼓励自主创新.这是发展壮大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捷径。  相似文献   

6.
李和平 《新建筑》2003,(6):28-29
西部地区是历史文化遗产的富集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西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只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加强保护制度的建设,才能全面推进保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承德可再生能源资源十分丰富.按照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承德面临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大好机遇。在国家《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之际.这一思路在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界达成了共识。2005年底.在承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原市政协主席刘志兵及原市政府三电办公室副主任王贵君等五位同志共同发起成立了承德市可再生能源协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相关市级领导担任协会顾问.政府八个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担任名誉会长。该协会是河北省首家.也是目前河北省市级范围内唯一一家致力于发展可再生能源事业的民间协会组织。协会的成立结束了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无序、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两年来.协会架起企业与政府之间沟通对话的桥梁.成为面向市内外宣传展示承德可再生能源的窗口.形成退休老领导牵线搭桥、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媒体积极参与的广泛合力.为推动可再生能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周文伟 《福建建筑》2011,(7):103-105
本文介绍了厦门"联发五缘湾1号"项目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建筑节能技术的运用,通过实例中外墙保温构造、铝合金玻璃窗等的计算选择,为今后开发项目节能技术的运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一、屋顶光电投资的近况投资就是为了回报,这是投资者理性所在,理性的电力项目投资要求该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大于或等于该行业的平均收益率。光电投资和火电厂的投资内在关系是一样的,即电力项目的投资收益率与卖电收益是成正比关系,当电价一定的情况下,收益率与卖电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6)
中国西部面临的两个最为迫切的问题是农村贫困和环境恶化,中国西部农村还有大约100万未接入电力的农户;多数农户的炊事仍然以传统生物质能源为主。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还有助于西部农村能源贫困的缓解、缩小地区用能差距。实践表明,中国政府在西部农村地区实施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发展西部农村可再生能源还存在现实的阻碍;所以,需要政府在财政、税收、信贷、融资等方面给予强大的支持、发挥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完善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宣传舆论工作,本刊特推出“节能减排省市行动”专栏,组织编辑记者深入一线,采访报道各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狠抓节能减排工作的举措、经验和成效。本专栏面向全国建设行业征稿,联系热线:010-88370500。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边疆,从东到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越1700公里,东与黑龙江、吉林、辽  相似文献   

12.
非常感谢财政部对建设部建筑节能工作。尤其是最需要政府扶持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工作的支持.财政部金人庆部长、朱志刚副部长和经济建设司胡静林司长、曾晓安副司长等对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给予了高度的关心和支持。非常感谢地方财政厅、建设厅对地方建筑节能工作的支持和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包括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仅靠中央定目标、定方向是不够的,一定要通过地方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同时也感谢长期以来。地方建设厅(局、委)和建设部一道在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方面的通力合作和取得的成效,这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充分利用水电、沼气、太阳能热利用和地热能等技术成熟、经济性好的可再生能源,加快推进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的产业化发展,逐步提高优质清洁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力争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  相似文献   

14.
2005年2月28日通过的和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提出了国家扶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法律框架,并把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作为核心内容之一,2006年1月12日,《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试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正式公布,  相似文献   

15.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的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可再生能源利用绝不仅仅局限于太阳能光电板、也不只属于暖通工程师的考虑范畴,建筑师的设计手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条件和利用方式;只有深入了解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才能将各种利用方式转化为建筑设计中的积极因素,达到建筑环境性能与美学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指出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节能和环保的需要,介绍了可再生能源在暖通空调中的应用,包括太阳能、自然风、地道风、地下水、地热、海洋能以及生物质能。并指出应结合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暖通空调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的要求与工作任务中指出“今年形成5000万吨标准煤节能能力……启动200个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示范推广项目”,依据《财政部、建设部关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实施意见》、《财政部、建设部关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政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管理的通知》等文件,  相似文献   

18.
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水利信息资源,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水平,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水利信息化建设效益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9.
江涛 《安徽建筑》2014,21(6):42-43
文章分析了黄山市再生资源回收现状和问题,提出回收体系建设规划的原则和目标,设计了黄山市回收体系构架,制定了再生资源基地、集散交易市场、分拣加工中心和基层回收点网络各设施的规划控制指标,统筹了市域回收体系的布点规划,努力构建布局合理、网络健全、设施适用、服务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加强对村镇建设工程质量行为的监督管理,解决村镇建设工程质量所面临的问题,开展有效的质量监督,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