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氰戊菊酯和甲氰菊酯对棉铃虫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饲喂法测定了氰戊菊酯、甲氰菊酯两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亚致死剂量(LC1与LC50)对棉铃虫3龄幼虫拒食、体重、生长发育以及驱避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棉铃虫3龄幼虫,取食量均低于对照。处理后48h,LC50剂量以氰戊菊酯拒食活性较高,拒食率为38.65%,且LC50剂量的各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所有处理对棉铃虫幼虫—蛹、蛹—成虫的存活率都有影响。药剂处理后,幼虫的历期延长,幼虫的化蛹也受到影响,出现畸蛹,但各处理畸蛹率均低于15%。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幼虫体重及蛹重都有抑制作用。在LC1与LC50剂量下,两种药剂对棉铃虫也表现出驱避作用。处理48h,氰戊菊酯LC1与LC50剂量的驱避率分别为76.25%与98.75%。这些研究结果显示,低剂量的拟除虫菊酯对棉铃虫生物学方面存在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引言棉花上的棉铃虫在整个印度都很严重,特别在泰米尔纳得地区。如果不喷农药,89~100%的棉铃和80~90%的子房都要受到损害。为了防治棉铃虫,棉农们用不同种类的农药要喷雾10~15次。目前,一般认为合成拟除虫菊酯是防治害虫的重要农药。田间试验证实,合成拟除虫菊酯对鳞翅目幼虫的药效比其它最有效的杀虫剂大十倍。为了评价其防治棉花棉铃虫的效果,本文发表了五种合成拟除虫菊酯药效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几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对粘虫的杀卵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登进  张弘 《农药》1999,38(2):24-25
室内采用浸渍法测定了拟除虫菊酯对粘虫杀幼虫和杀卵的活性,结果主明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杀幼虫活比杀卵活性高,六种拟除虫菊酯的杀卵毒力顺序是:溴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甲氰菊酯〉氰戊菊酯。  相似文献   

4.
氯氟氰菊酯在棉花上的降解速率及其对杀虫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氯氟氰菊酯(cyhalothrin,karate)是一种以触杀为主的拟除虫菊酯杀虫剂,表面残留与内部残留农药在杀虫活性方面的差异可能更为显著。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测定该菊酯在棉花叶表及叶内降解速率,以及两种不同形式的农药残留对棉铃虫(Heliothis armegra)幼虫的毒力。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在贮存期不断遭受损失,据报道估计为5~20%。虽然有几种新的化合物正在研究之中,但防治储粮害虫有效期长的杀虫剂还是马拉硫磷和拟除虫菊酯。目前,不同的杀虫剂包括拟除虫菊酯防治谷斑皮蠹的幼虫(Trogoderma granarium)已有评价。拟除虫菊酯如:氯氰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经试验证实都有很好的防效,而马拉硫磷的防效则很差。  相似文献   

6.
70年代初,Elliott 及其合作者合成了第一批对光稳定的拟除虫菊酯。这些化合物,特别是氯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已被几个公司生产。它们的产品已在世界各地登记并大量销售。Elliott 的成就为后来的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和商品化铺平了道路。例如住友化学工业公司推出的氰戊菊酯,ICI 公司出品的 cyhalothrin(功夫菊酯)(图1)。这些拟除虫菊酯都具有广谱活性,主要用作叶面触杀剂,特别是用于防治棉花上的鳞翅目害虫。  相似文献   

7.
7012是我所1970年合成的化合物,化学名称为二硫氰基甲烷,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杀菌剂。由于农药的混配使用,近年来已成为人们注意的一个课题。有关硫代氰酸酯作拟除虫菊酯增效剂已有报道。为此我们评价了7012和溴氰菊酯等10种杀虫剂的二元混合物对室内饲养蚕豆蚜的联合作用,以探明二硫氰基甲烷对拟除虫菊酯是否有增效活性。试验结果表明,7012本身无杀虫活性,但它对拟除虫菊酯有明显增效作用,增效效果可达50%以上。这  相似文献   

8.
光稳定性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现状及其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七十年代中期拟除虫菊酯的耐光性问题得到解决以后,从而为这类杀虫剂进入防治农业害虫行列创造了光辉的发展前景。迄今已大规模生产使用的氯菊酯(二氯苯醚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杀灭菊酯)等四种光稳定性拟除虫菊酯在世界各地农田的喷布面积,已从1976年的60万公顷发展到1983年的4880万公顷,约占整个杀虫剂喷布面积的  相似文献   

9.
除虫菊酯是一种天然杀虫剂,最初是从除虫菊花中提取出来的活性组分。它对许多昆虫能起到迅速的杀灭作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杀虫剂。在正常情况下,它对哺乳动物完全无害。其缺点是对空气和光照不稳定,易分解,但残余物并无毒害。近年来合成拟除虫菊酯的发展很快,尤其在发现了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和戊酸氰醚酯后,除虫菊酯对空气和光照的稳定性已大大提高,对昆虫的杀死能力也大大增强,同时仍保持对哺乳动物的低毒特性,这样就可能把合成除虫菊酯的应用扩大到园艺和农业方面。  相似文献   

10.
溴氰菊酯(Decis)是近代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它对害虫有触杀、胃毒和拒食作用,常用于防治棉花、水稻、蔬菜、果树以及某些对有机磷和有机氯产生抗性的害虫。由于该农药具有高效、广谱、低残留等优点,因而很受广大农民的欢迎。自从溴氰菊酯在农村大量使用以来,各地均陆续有中毒和死亡病例发生。本文仅根  相似文献   

11.
近来拟除虫菊酯引起了国内外人们的重视,其发展亦较快。其中有二氯苯醚菊酯、苄氯菊酯、戊酸氰醚酯、溴氰菊酯等都是很有前途的杀虫剂,本文就有关拟除虫菊酯的毒性和代谢,作一概括介绍。一、毒性 (一)急性毒性从表1可以看出,拟除虫菊酯对哺乳动物的急性LD_(50)差异较大,多数口服毒性很低,其LD_(50)在700~14000毫克/公斤之间,但是有的静脉注射毒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联苯菊酯是一种高效合成除虫菊酯杀虫、杀螨剂。具有触杀、胃毒作用,无内吸、熏蒸作用。杀虫谱广,对螨也有较好防效,主要防治各种鳞翅目幼虫、粉虱、蚜虫、植食性叶螨。作用迅速,在土壤中不移动,对环境较为安全,残效期长。  相似文献   

13.
安徽农学院和池州农药厂共同研制的20%哒嗪菊酯乳油于90年10月通过省级鉴定。本品为拟除虫菊酯与有机磷农药的复配制剂,是一种优良的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杀虫杀螨剂。经3年多的大田药效试验证实,本品对多种害虫具有强烈的触杀、胃毒及杀卵作用,可防治水稻、小麦、杂粮、棉花、烟草、  相似文献   

14.
大口径毛细柱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有很多品种在我国生产使用。最近人们报道了若干种菊酯杀虫剂的分析方法,但检测器、色谱柱却不相同。如能用同一检测器、同一色谱柱对大多数拟除虫菊酯进行色谱分析,则是十分经济的。为此作者用一种大口径毛细管柱对15种菊酯进行了测试,并对其中的溴氰菊酯、顺体氯氰菊酯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有机硅氟资讯》2005,(12):11-11
50吨/年功夫菊酯生产装置日前在大成农药股份有限公司投产,生产出的原粉含量达到96%以上。功夫菊酯又称三氟氯氰菊酯,是一种具有极强胃毒和触杀作用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可广泛用于防治粮食和经济作物虫害,还可用来防治公共卫生害虫。功夫菊酯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克服了一些拟除虫菊酯不能防治螨虫的弱点;二是药效高,施药量少,防治成本低;三是对生态环境影响小。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抗药性调查及抗性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慕立义  王开运 《农药》1995,34(6):6-9
以人工饲料饲养棉铃虫幼虫,采用FAO推荐的点滴法测定了两种常用杀虫剂对我国北方棉区一些地方棉铃虫的毒力,并以泰安敏感虫种为对照,鉴别抗性是否存在。在我国用拟除虫菊酯类药剂较多的棉区,1986年的棉铃虫对氰戊菊酯抗性已有显示;1990年及1993年对该药的最高抗性倍数分别达到70.0倍及398.5倍,均出现于山东省境内;而该虫对久效磷的抗性程度相对较低,1990年最高抗性达12.7倍(河北正定),1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10%苦参碱OL、40%鱼藤酮DP、50%除虫菊素OL、98%蛇床子素DP对尖唇散白蚁的毒杀效果。[方法]农药对白蚁的毒力与实验室药效(NY/T 1153.1—2013)。[结果] 50%除虫菊素OL 250 mg/L及以上质量浓度的触杀处理组,试验第3天白蚁均全部死亡;胃毒处理组白蚁平均死亡率均低于90%。40%鱼藤酮DP 500 mg/L及以上质量浓度触杀处理组试验第3天白蚁平均死亡率均大于95%;胃毒处理组白蚁平均死亡率均低于30%。10%苦参碱OL、98%蛇床子素DP对尖唇散白蚁触杀和胃毒的最大平均致死率分别为(1.33±0.67)%、(3.33±0.67)%和(21.33±2.91)%、(4.00±1.15)%。[结论] 4种植物源对尖唇散白蚁胃毒性由大到小排序为50%除虫菊素OL40%鱼藤酮DP10%苦参碱OL98%蛇床子素DP;对尖唇散白蚁触杀性由大到小排序为50%除虫菊素OL40%鱼藤酮DP98%蛇床子素DP≥10%苦参碱OL。50%除虫菊素OL对尖唇散白蚁有较好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具有开发为白蚁触杀剂和胃毒剂的潜力,40%鱼藤酮DP对尖唇散白蚁有较好的触杀作用,具有开发为白蚁触杀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拟除虫菊酯农药根据其在哺乳动物引起的神经毒性症状的不同可分为二类,第一类是不含2-氰基的拟除虫菊酯农药,如苄呋菊酯;第二类是含有2-氰基的拟除虫菊酯化合物,如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等。后者杀虫活性极高,但毒性也较大。这二类拟除虫菊酯农药的主要毒理机制,即电生理效应基本相同,都能引起神经细胞膜钠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从  相似文献   

19.
长效水基型杀虫防霉微乳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高效低毒的拟除虫菊酯〔氯菊酯、右旋苯氰菊酯 (高克螂 )〕、增效剂、高效防霉剂、缓释剂以及复合乳化剂与水混合乳化 ,制得透明的微乳状液体。该药液经高温 ( 50℃ )和低温 ( 0℃ )一年贮存考察 ,微乳稳定不变。经杀虫防霉喷雾测试表明 ,喷药 2 1d后 ,对蟑螂等害虫的触杀死亡率仍高达 1 0 0 % ,最低抑菌质量分数为 0 2 5%。  相似文献   

20.
拟除虫菊酯的毒性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杀虫剂的毒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包括温度。一般情况大多数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毒性与温度是成正相关;但是滴滴涕和除虫菊酯却相反,毒性与温度是成负相关。最近研究表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毒性与温度也是成负相关。经济昆虫学杂志1982年第75卷第4期报道了几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对三种鳞翅目害虫的毒性与温度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二氯苯醚菊酯、戊酸氰醚酯、溴氰菊酯对粉纹夜蛾的毒性与温度是成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